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邹海燕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3653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社会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2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性质2
一、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2
二、社会心理学的性质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6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6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1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0
第一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0
一、前心理学阶段20
二、心理学的独立发展阶段22
三、心理学的早期发展阶段26
四、心理学的现代发展阶段32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4
一、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哲学阶段34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阶段37
三、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42
第三章 社会化和人格48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48
一、什么是社会化48
二、社会化的途径50
三、社会化的特点51
第二节 社会化的理论54
一、人格结构论54
二、认知发展论56
第三节 人格概述58
一、什么是人格59
二、人格的构成61
第四节 个体的标志性人格特征62
一、能力62
二、气质64
三、性格67
第五节 影响人格形成和变化的因素69
一、生理因素70
二、社会文化因素71
三、家庭因素72
第四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修饰76
第一节 社会知觉概述76
一、什么是知觉76
二、什么是社会知觉78
第二节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80
一、客观因素80
二、主观因素81
第三节 印象修饰89
一、什么是印象修饰89
二、影响印象修饰的因素91
三、得寸进尺与进尺得寸93
第一节 需要和动机概述96
一、什么是需要和动机96
第五章 需要、动机和挫折96
二、需要和动机产生的条件102
三、需要和动机的类型106
第二节 需要和动机的理论112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12
二、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123
第三节 挫折129
一、挫折及其原因129
二、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133
三、对挫折的反应135
四、对待非理智反应的方法141
第六章 态度145
第一节 态度概述145
一、态度的概念145
二、态度的特性148
三、态度的功能与作用149
第二节 态度的测量152
一、量表法152
二、自由反应法155
三、行为观察法156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57
一、态度的形成157
二、态度的改变161
第四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167
一、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167
二、海德的平衡理论168
三、强化理论169
第七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72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过程172
一、人际交往的界定172
二、人际交往的动机173
三、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175
四、人际交往的形式177
五、人际交往过程分析178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工具180
一、语言符号系统181
二、非言语符号系统182
第三节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191
一、信息交流过程的噪音干扰191
二、交往双方心理素质的差异191
三、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交往障碍192
四、社会角色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193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194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分析194
二、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195
三、人际关系的形态197
四、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199
第五节 人际吸引200
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200
二、人际吸引的理论206
三、特殊的人际吸引——爱情208
第六节 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212
一、竞争与协作的心理情境212
二、竞赛场面的竞争与协作213
三、个体间竞争和群体间竞争215
四、竞争与协作的正确运用215
第八章 群体心理219
第一节 群体概述219
一、什么是群体219
二、群体的种类228
三、群体的凝聚力和士气232
四、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244
第二节 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分析254
一、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类型254
二、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和功能256
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261
第九章 群体效应269
第一节 社会促进效应和致弱效应269
一、社会促进效应269
二、社会致弱效应272
三、社会促进和社会致弱形成的原因274
第二节 从众277
一、从众的涵义277
二、从众的原因279
三、影响从众的因素281
四、从众行为的意义286
五、从众和众从289
第三节 服从294
一、服从的涵义294
二、服从的原因分析295
三、影响服从的因素301
四、服从的意义303
五、服从与从众的异同305
综合测试一306
综合测试二312
综合测试三318
参考文献324
后记325
热门推荐
- 3484562.html
- 3163102.html
- 3000535.html
- 1563972.html
- 1590915.html
- 2936932.html
- 716544.html
- 3043659.html
- 3818273.html
- 3259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91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4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0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4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9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8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7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9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