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汉诗”的眼光 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汉诗”的眼光 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
  • 荣光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047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新诗-诗歌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诗”的眼光 谈论新诗的一种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诗歌本体的谈论1

第一章 基本理论 经验、语言与形式的互动生成果效:评价新诗的“标准”6

一 辨析:“标准”与“尺度”6

二 当代诗歌:本体认识无“标准”8

三 “现代汉诗”:对新诗的一种谈论方式11

四 深度个体言说:经验的尺度12

五 对“现代汉语”的自觉:语言的尺度14

六 诗之本体的意识:形式的尺度16

七 当下汉语诗坛的状况20

八 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的“自由”与限度23

第二章 从“新诗”到“现代汉诗”:王光明的诗歌批评之旅27

一 批评的起点:“面向新诗的问题”28

二 本体话语:中国现代诗的“艰难的指向”31

三 批评的转型:“从基本问题出发”34

四 本体反思:从“新诗”到“现代汉诗”38

五 建构现代汉语诗歌的本体话语——《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之意义43

第三章 “经验、语言与形式的互动”与新诗的发生(一):晚清诗歌的内在矛盾65

一 黄遵宪的《今别离》66

二 彰显矛盾的诗歌写作78

三 汉语言说方式的“维新”84

第四章 “经验、语言与形式的互动”与新诗的发生(二):从“白话诗”到“新诗”88

一 经验对古典诗歌形式美学的冲决89

二 “自古成功在尝试”95

三 《女神》的独特句法99

第五章 涅槃凤凰的今朝:“经验”的迷思(一)106

一 对当代诗的不同评价106

二 “失范”与寻求“标准”109

三 季羡林评新诗113

四 “单翅鸟”如何能飞?118

第六章 “底层写作”与写作的“道德”:“经验”的迷思(二)119

一 “打工诗歌”引发的问题119

二 什么是文学的“底层”?122

三 当代诗歌写作和阅读上的道德化倾向127

四 什么是写作的“道德”?133

第七章 女性经验与诗歌写作:关于诗人阿毛137

一 “女人辞典”:“创痛的经验”137

二 “午夜的诗人”:性别超越与写作焦虑(上)139

三 “午夜的诗人”:性别超越与写作焦虑(下)143

四 “午夜的私语”:以女性经验想象世界145

第八章 从语言本身入手更新汉语言说方式:任洪渊诗的意义与问题148

一 “在语言中改变世界”148

二 “生命只是今天”151

三 诗与“诗学”的纠缠159

四 尚未“展开”的诗歌162

第九章 汉语的“美声”唱法:张执浩与当代诗的语言168

一 不能“终结”的“爱”168

二 “美”与“苦于赞美”171

三 有限个体的艰难歌唱173

四 汉语在词根处的敞开176

第十章 形式意识的自觉:闻一多诗歌写作的意义180

一 作为诗人的闻一多180

二 早期新诗的“形式”建设183

三 “形式”产生的意味185

四 “形式”意识的当下匮乏188

五 汉语诗人的“形式”探索190

第十一章 一个典范性的文本:闻一多《死水》集的意义196

一 “困难”的写作196

二 哪些“困难”?198

三 如何“克服”?202

四 得何“喜悦”?205

第十二章 “放不下形式的问题”:新诗的重要“传统”207

一 “传统”的意思207

二 “新诗本身也已经是一个传统”208

三 “放不下形式的问题”211

四 节奏是诗歌的灵魂214

五 新诗“自己的传统”之于当下的意义215

第十三章 不确定的“现实”:现代汉诗写作与阅读的难度220

一 “现实”:不同的理解220

二 “现实”:不同的态度221

三 “反诗歌”:以想象为“现实”227

四 重新理解“诗和现实”的关系230

第十四章 诗本体的忽略:一个当代诗命名的问题233

一 “中间代”:问题的提出233

二 诗歌命名的“历史”情结236

三 “新”诗逻辑的推论实践240

四 “非代性”和个人化的写作244

五 “中生代”:一个可能的命名251

第十五章 “典律”建构:沈奇的现代汉诗“诗学”254

一 “诗学”:批评话语背后的忧心254

二 “典律”:现代汉诗的本体想望256

三 “简约”:汉语诗歌的“正根”?259

四 现代汉语:能否回到古典形态?261

五 “本体”探寻:在经验与形式之间264

第十六章 “汉语诗学”、“中国诗学”与“现代汉诗”:新诗批评中的“本体反思”话语268

一 郑敏“汉语诗学”的理论来源269

二 郑敏诗学对“新诗”的启示273

三 郑敏诗学带来的问题274

四 叶维廉“中国诗学”的西方资源与中国本位276

五 中国诗的语言策略与美学效果278

六 叶维廉对“新诗”的批评与建议280

七 郑敏、叶维廉诗学的共通性及问题281

八 一种参照:“现代汉诗”的眼光284

余论 我们如何认识新诗?287

一 对新诗的理解287

二 新诗的来源288

三 新诗的目标291

四 新诗的问题292

五 新诗的未来294

附录一 汉诗写作的精魂:台湾当代诗297

附录二 诗能干的事: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感受性308

后记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