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地理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地理分析
  • 龙昱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972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城市地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地理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4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

第三节 城市空间形态理论与实践综述7

一、西方城市空间形态理论与实践7

二、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理论与实践10

三、城市个体空间形态发展模式13

四、城市群体空间形态发展模式16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7

一、发展特点17

二、主要研究领域18

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环境21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与设置标准21

一、城市的概念21

二、城乡主要差别与城市设置标准22

第二节 城市要素与区域背景23

一、城市的构成要素23

二、城市元素24

三、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自然要素24

四、城市的区域背景27

第三节 城市发展的阶段30

一、古代城市发展30

二、近现代城市的发展31

三、城市未来发展趋势32

第四节 城市的特征与分类35

一、城市基本特征35

二、城市特性36

三、城市等级36

四、城市类型37

第五节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39

一、城市性质39

二、城市规模39

三、城市人口的变化42

第六节 中华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历史特征42

第三章 分析方法46

第一节 数据处理46

一、数据特征46

二、数据预处理意义与基本要求47

三、数据预处理方法48

四、数据结构与模型关系50

第二节 序位差-极值递推分类51

一、分类原理与步骤51

二、实例52

三、方法特点与注意事项54

四、有序数据聚类或分类的应用54

第三节 城市要素的分布测度54

一、城市要素的种类55

二、点状要素的分布测度55

三、线状要素的分布测度60

四、区域要素的分布测度62

第四章 世界大城市序位时空分析70

第一节 分析步骤与指标体系70

一、数据处理步骤70

二、指标体系72

第二节 城市序位的基本特征75

一、城市序位曲线的分类及特征75

二、特殊序位城市75

第三节 城市分布纬度与大洲关系76

一、城市分布纬度特征76

二、各洲城市纬度分布特征77

三、城市序位类型与大洲的关系77

第四节 城市大洲分布与地貌背景关系78

一、城市地貌背景与各洲城市地貌分布序列78

二、城市不同地貌大类发展程度79

第五节 城市序位的时空变化79

一、城市特征的纬度变化79

二、各大洲城市特征的变化80

三、城市序位变化的地貌背景83

四、南半球城市序位时空变化84

第六节 中国特大城市时空变化85

一、中国城市序位与分布特征85

二、中国城市发展特征86

第五章 城市快速交通路网分析89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步骤89

一、研究目的89

二、研究意义89

三、分析步骤89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90

一、快速路网基本特征90

二、路网结构特征91

三、路网特征综合评价指标94

第三节 城市快速(公)路网基本特征95

一、路网类型95

二、路网面积96

三、路网分类节点特征98

四、节点(分类)面积99

五、路网节点差100

第四节 路网结构特征101

一、分类节点组合特征101

二、点群特征(表5-6,类1)102

三、基点偏离特征(表5-7)104

第五节 路网综合特征分析105

一、路网基础因子综合特征105

二、路网节点方位综合特征(表5-10)108

三、路网基点偏离综合特征(表5-11)109

四、路网综合功能分析(表5-12)110

五、影响城市路网结构特征的因素113

第六节 结论与问题114

一、结论114

二、问题115

第六章 带状城镇体系时空分析——以三峡地区为例117

第一节 基础指标体系构建117

一、时空范围与城镇选取117

二、城镇等级划分120

三、城镇时空序次划分122

四、城镇分布的地貌划分123

第二节 城镇时空变化基本特征124

一、城镇(邑)历史沿革124

二、城镇发展阶段125

三、城镇(邑)设置的时序类型125

四、城镇迁移的空间特征127

五、特殊类型城镇128

六、综合特征与类型128

第三节 城镇的地貌类型与特征130

一、城镇的区域地貌特征130

二、城镇沿河流的分布特征130

三、城镇地区的谷地特征130

第四节 城镇体系形成过程与地貌关系132

一、城镇综合系数与类序132

二、影响类序的地貌因素133

三、支流城镇综合系数的对比134

四、城镇综合类序与支流节点关系134

五、对城镇迁移的影响135

第五节 城镇体系扩张模式137

第七章 枝状城镇体系时空分析——以福建闽江水系为例143

第一节 闽江水系基本结构与城镇分布特征143

一、区域地貌、气候和河流结构与城镇分布的关系143

二、城镇的等级与序列、城镇分布与水系关系144

第二节 城镇分布的历史沿革148

一、城镇分布基本参数与计算方法时段特征148

二、城镇设置朝代特征148

三、城镇等级序列150

四、城镇历史沿革特征及相关系数152

第三节 城镇设置的地貌背景153

一、地貌类型153

二、地貌因子等级序列155

三、城镇的地貌特征155

四、地貌因子频度与地貌因子综合系数157

第四节 闽江城镇体系形成过程与特点160

一、时空阶段特征160

二、城镇体系发展模式162

三、城镇体系与地貌关系164

四、闽江城镇体系发展特点与问题讨论167

第八章 城市系统分析171

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71

一、城市首位律171

二、城市金字塔172

三、位序-规模法则172

第二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175

一、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175

二、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176

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177

第三节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79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179

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179

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180

四、空间扩散183

第四节 现代(城市)超级建筑185

第九章 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190

第一节 历史气温变化特征190

一、气温相对冷暖变化190

二、气温变化时段特征192

三、气温时期变化特征193

第二节 历代救荒特征194

第三节 城镇历史发展特征199

第四节 气温背景与城镇发展200

一、气温时期与城镇数200

二、气温时段与城镇数201

三、气温时期变更与城镇数201

四、自然灾害的影响202

五、其他因素的影响202

第五节 城镇变化的因素序列以及灾害与朝代变更关系203

一、城镇变化的因素序列203

二、灾害与朝代变更关系204

第十章 城市地理遥感方法简介207

第一节 遥感常用概念与技术特点207

一、基本概念207

二、遥感技术分类207

三、遥感技术的特点209

四、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210

第二节 城市地理解译标志210

一、色调与色调标志210

二、几何形态标志211

三、阴影标志212

四、纹理标志212

五、水系标志213

六、地表水体与水质标志214

七、地貌形态标志216

八、植被标志和土壤标志217

九、人类工程活动标志217

第三节 城市遥感218

一、遥感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218

二、遥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221

三、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22

四、遥感在城市灾害与应急方面中的应用224

五、考古遥感225

附录229

附表一 世界特大城市的空间分布指标与地貌指标229

附表二 世界特大城市人口序位曲线类型统计对比分析243

附表三 救荒基础数据与五级分类结构243

主要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