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思、借鉴与创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反思、借鉴与创新
  • 夏小华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2760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工作-研究-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反思、借鉴与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研究缘起及研究现状1

一、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1

(一)我国的专业术语:学生工作和学生管理1

(二)美国的专业术语:学生事务和学生事务管理2

(三)本书中的研究术语3

二、研究缘起4

三、研究现状5

四、研究视角及方法6

(一)文献法6

(二)实证研究与实践研究法7

(三)借助项目7

第二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回顾9

一、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变迁及特点9

(一)对革命青年进行思想改造时期(1949~1977年)11

(二)对现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期(1978~1993年)13

(三)对自由青年教育、管理与服务时期(1994年至今)16

二、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9

(一)学生工作服务职能异化,学生参与机制缺失19

(二)学生工作地位从属于教学中心,学生事务与学术性事务融合度不够22

(三)学生工作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专业化发展遭遇瓶颈24

(四)学生工作制度保障不够健全,依法治校有待进一步加强25

第三章 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嬗变26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嬗变26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26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33

(三)美国学生事务观的变迁及原因分析40

(四)美国学生观的变迁及学生与学校关系定位43

二、影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变迁的历史背景48

(一)后现代化思潮下的美国学生事务管理48

(二)大众化背景下的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54

(三)多元哲学流派影响下的美国学生事务管理61

第四章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典型经验与借鉴72

一、美国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经验与借鉴72

(一)美国学生满意度调查的理论基础72

(二)美国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历史背景75

(三)美国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实际收益77

(四)我国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现状78

(五)我国开展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外部环境82

(六)我国开展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几点建议85

二、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经验与借鉴88

(一)美国学生事务人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基本经验与借鉴88

(二)美国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借鉴99

三、美国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的经验与借鉴109

(一)美国节庆、纪念日的文化意蕴110

(二)美国节庆、纪念日的价值启示113

(三)我国传统节庆、纪念日文化蕴涵衰落的主要缘由117

(四)我国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119

第五章 基于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论127

一、大众化教育初期学生工作出现的不适应性127

(一)学生工作队伍的不适应性127

(二)学生工作模式和方式的不适应性128

(三)学生工作地位受到冲击所引起的不适应性129

二、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学生工作发展趋势展望131

(一)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131

(二)学生工作内容必须坚持科学化133

(三)学生工作的程序和制度必须坚持法制化134

(四)学生工作方式必须坚持民主化135

(五)学生工作理念必须坚持人性化136

三、大众化阶段学生工作所遵循的原则137

(一)在工作内容上,坚持学生事务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相结合的原则138

(二)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学生事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原则138

(三)在管理方式上,坚持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相结合的原则140

(四)在服务方式上,坚持全面指导和个体咨询相结合的原则141

(五)在工作理念上,坚持满足学生需要、学校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142

第六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学生参与机制创新论144

一、问题的提出144

(一)历史的维度:学生缺席的学生工作144

(二)现实的角度:学生参与机制缺失的学生工作145

二、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参与机制构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基础146

(一)合理性分析146

(二)合法性分析148

三、高校学生工作中学生参与机制的基本框架149

(一)参与主体150

(二)参与范围152

(三)参与方式153

第七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实践创新论——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156

一、“零距离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157

(一)以人为本是“零距离学生工作”的精髓157

(二)与时俱进是“零距离学生工作”的关键158

(三)不断创新是“零距离学生工作”的生命源泉159

(四)科学发展是“零距离学生工作”的价值诉求160

二、“零距离学生工作”的基本特征162

(一)时效性162

(二)主动性162

(三)针对性162

(四)互动性163

(五)可持续性163

三、“零距离学生工作”的基本体系164

(一)零距离教育:注重学生工作的价值引领164

(二)零距离管理: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规范165

(三)零距离服务:体现学生工作的人文关怀167

(四)零距离活动:彰显学生工作的文化内涵168

第八章 我国地方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以皖北五所高校为例17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71

二、文献综述172

(一)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满意度的测量体系的研究综述172

(二)服务质量的衡量模式173

(三)服务质量衡量满意度176

三、研究设计176

(一)研究架构与假设176

(二)问卷设计177

四、统计结果分析178

(一)服务质量各因子与学生“整体满意度”分析178

(二)缺口分析179

(三)学生背景对学生工作整体满意度分析182

(四)学生背景对学生工作服务质量重视程度与满意度分析182

(五)学生工作绩效水平分析183

五、结论185

(一)学生对于服务质量因素的各属性有缺口存在,其中以“有形性”和“网络便利性”影响最大185

(二)学生的背景,如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获得过奖励、资助等对学生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有显著差异186

(三)我国的高校学生工作满意度普遍偏低186

第九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独特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88

一、文献综述189

(一)国外研究现状189

(二)国内研究现状190

二、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重中之重191

(一)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对象192

(二)大学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194

三、大学生群体差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影响195

(一)大学生群体差异客观存在196

(二)大学生群体差异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影响197

四、大学生群体差异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则199

(一)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尊重差异”原则199

(二)针对不同生活场景的“理论说服”原则199

(三)针对多元价值背景的“利益实现”原则201

(四)针对时代特征的“创新传播形式”原则202

五、大学生群体差异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路径203

(一)承认群体差异,明确大众化目标分解的针对性203

(二)关注学生诉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203

(三)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间的渗透性204

(四)注重兴趣引导,重视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参与性205

(五)强调知行合一,凸显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性205

(六)推动文化引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补充性206

参考文献208

后记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