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
  • 陈剑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5413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29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820页
  • 主题词:植物病毒-传播-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引言1

1.2 土壤中真菌介体及其传播的病毒1

1.2.1 真菌介体及其传播的病毒种类1

1 概述1

1.2.2 真菌介体的分离、培养、保存及利用5

1.3 土壤中线虫介体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8

1.3.1 线虫介体及其传播的病毒种类8

1.3.2 线虫介体的取样、分离、鉴定和繁殖10

1.3.3 传播的检测12

1.4.1 土壤中非介体传播的病毒种类及其可能的传播机制14

1.4 土壤中非介体传播的病毒14

1.4.2 非介体传播试验15

1.5 结论16

参考文献16

2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23

2.1 引言23

2.2 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大麦和性花叶病毒24

2.2.1 生物学特性26

2.2.2 病害流行学28

2.2.3 大麦品种对病毒和禾谷多黏菌的反应30

2.2.4 分子生物学41

2.2.5 病毒株系54

2.2.6 大麦抗性基因64

2.2.7 防治70

2.3 小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71

2.3.1 生物学特性72

2.3.2 病害流行学75

2.3.3 北美洲、欧洲和日本小麦品种对我国WYMV和CWMV的反应80

2.3.4 病毒株系88

2.3.5 分子生物学89

2.3.6 WYMV和WSSMV的关系101

2.4 燕麦花叶病毒103

2.4.1 生物学特性103

2.4.2 病毒株系104

2.4.3 分子生物学104

2.4.4 种质资源抗病性112

2.5 水稻坏死花叶病毒112

2.5.1 生物学特性112

2.5.3 分子生物学113

2.5.2 病毒粒子的理化性质113

2.6 血清学特性114

2.6.1 血清学技术114

2.6.2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之间的血清学关系116

2.6.3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与其他线状病毒的血清学关系117

2.6.4 病毒在大麦病株中的分布117

2.7 一些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18

2.7.1 外壳蛋白差异分析118

2.7.2 非编码区序列分析119

2.7.3 P3蛋白122

2.7.4 7K和14K蛋白123

2.7.5 各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124

2.7.6 病毒缺失突变及其致病性124

2.8 结论128

参考文献129

3 真菌传杆状病毒属137

3.1 前言137

3.2 土传小麦花叶病毒138

3.2.1 生物学特性138

3.2.2 血清学特性141

3.2.3 危害143

3.2.4 病毒株系144

3.2.5 分子生物学144

3.2.6 种质资源抗病性159

3.3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160

3.3.1 病毒粒子的提纯160

3.3.2 病毒粒子的理化性质160

3.3.4 血清学特性161

3.3.3 寄主范围161

3.3.5 分子生物学163

3.4 土传禾谷类花叶病毒(欧洲小麦花叶病毒和土传黑麦花叶病毒)171

3.4.1 欧洲小麦花叶病毒171

3.4.2 土传黑麦花叶病毒177

3.5 燕麦金色条纹病毒178

3.5.1 生物学特性178

3.5.2 基因组结构特征179

3.5.3 分类地位184

3.6.2 基因组全序列186

3.6 高粱褪绿花叶病毒186

3.6.1 生物学特性186

3.6.3 分类地位191

3.7 水稻条纹坏死病毒191

3.7.1 症状与危害193

3.7.2 传播193

3.7.3 病毒粒子的理化性质193

3.7.4 血清学特性194

3.8 猫儿菊花叶病毒194

3.8.1 寄主范围与症状194

3.8.2 传播195

3.8.3 病毒粒子的理化性质195

3.8.4 血清学特性195

3.9 植物病毒被通读的终止密码子上下游序列特征分析195

3.10 讨论196

参考文献199

4.2 生物学特性203

4.2.1 症状203

4 花生丛簇病毒属203

4.1 前言203

4.2.2 寄主范围204

4.2.3 传播204

4.2.4 细胞病理学205

4.2.5 病毒侵染后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5

4.2.6 病毒粒子的提纯205

4.2.7 病毒粒子的理化性质205

4.4 分子生物学206

4.4.1 基因组结构及同源性分析206

4.3 血清学特性206

4.4.2 病毒的生活周期223

4.5 病毒的检测224

4.5.1 RT-PCR检测224

4.5.2 cDNA探针检测224

4.5.3 ELISA检测224

4.6 防治225

4.7 绒毛烟草花叶病毒225

4.7.1 生物学特性225

4.8 结论226

4.7.4 亲缘关系226

4.7.3 分子生物学226

4.7.2 病毒粒子的提纯及其理化性质226

参考文献227

5 马铃薯帚顶病毒属230

5.1 引言230

5.2 马铃薯帚顶病毒230

5.2.1 分布230

5.2.2 生物学特性231

5.2.3 病毒粒子的提纯及其理化性质234

5.2.4 病毒株系234

5.2.5 血清学特性235

5.2.6 诊断与检测236

5.2.7 基因组结构236

5.2.8 一些基因功能的最新进展247

5.2.9 防治250

5.3 蚕豆坏死病毒255

5.3.1 分布255

5.3.2 生物学特性255

5.3.3 病毒粒子的提纯及其理化性质255

5.3.5 基因组结构256

5.3.4 血清学特性256

5.4 甜菜土传病毒262

5.4.1 生物学特性263

5.4.2 分子生物学263

5.5 甜菜Q病毒272

5.5.1 生物学特性272

5.5.2 基因组特征272

5.5.3 分类和进化关系280

参考文献281

5.6 结论281

6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290

6.1 前言290

6.2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291

6.2.1 生物学特性291

6.2.2 病害流行学295

6.2.3 分布299

6.2.4 病毒株系300

6.2.5 血清学特性303

6.2.6 分子生物学306

6.2.7 检测320

6.2.8 防治322

6.2.9 一些与BNYVV表现症状相似的病害326

6.3 甜菜土传花叶病毒326

6.3.1 症状326

6.3.2 分布327

6.3.3 病毒粒子的特性327

6.3.4 BSBMV与BNYVV及相关病毒间的相互作用327

6.3.5 基因组结构328

6.4 牛蒡斑驳病毒334

6.5 水稻条纹坏死病毒335

6.6 结论335

参考文献336

7 巨脉病毒属345

7.1 引言345

7.2 生物学特性345

7.2.1 莴苣巨脉病毒345

7.2.2 烟草矮化病毒347

7.2.3 其他暂定的莴苣巨脉病毒属成员348

7.3 莴苣巨脉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349

7.3.1 基因组极性的确定349

7.3.2 基因组全序列及分析351

7.3.3 莴苣巨脉病毒基因的表达策略359

7.3.4 系统进化和分类362

7.4 结论363

参考文献363

8.2 柑橘鳞皮病毒367

8.1 引言367

8 蛇形病毒属367

8.2.1 症状与寄主范围368

8.2.2 传播369

8.2.3 病毒粒子的提纯及其形态特征369

8.2.4 病毒株系370

8.2.5 血清学特性371

8.2.6 分子生物学372

8.3 密诺菲奥瑞莴苣病毒384

8.3.1 分布、寄主范围及传播384

8.3.2 病毒粒子的提纯及其形态特征385

8.3.3 外壳蛋白及其血清学特性386

8.3.4 分子生物学386

8.4 毛茛白斑驳病毒396

8.4.1 病毒粒子的提纯及其形态特征397

8.4.2 外壳蛋白及其血清学特性397

8.4.3 基因组398

8.5.3 病毒粒子的提纯及其形态特征401

8.5.2 病毒粒子的稳定性401

8.5.1 症状、宿主范围及传播401

8.5 郁金香轻型斑驳花叶病毒401

8.5.4 血清学特性402

8.6 蛇形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鉴定402

8.7 蛇形病毒属之间以及与其他属病毒之间的比较404

8.7.1 蛇形病毒属成员之间的比较分析404

8.7.2 蛇形病毒属成员与其他属病毒之间的比较405

8.8 讨论406

参考文献408

9.1 引言412

9 油壶菌传播的番茄丛矮病毒科成员412

9.2 黄瓜叶斑点病毒414

9.2.1 生物学特性414

9.2.2 血清学特性415

9.2.3 分子生物学416

9.3 红三叶草坏死花叶病毒424

9.3.1 生物学特性425

9.3.2 血清学特性426

9.3.3 分子生物学427

9.4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446

9.4.1 生物学特性447

9.4.2 血清学特性449

9.4.3 分子生物学449

9.5 黄瓜坏死病毒454

9.5.1 生物学特性455

9.5.2 分子生物学456

9.6 烟草坏死病毒及其卫星病毒463

9.6.1 生物学特性464

9.6.2 血清学特性465

9.6.3 分子生物学466

9.7 讨论484

参考文献485

10 真菌介体494

10.1 引言494

10.2 油壶菌494

10.2.1 分类与种类494

10.2.2 寄主范围495

10.2.3 形态及生理特性495

10.2.4 生活史496

10.2.5 超微结构496

10.2.6 防治498

10.3 根肿菌499

10.3.1 多黏菌500

10.3.2 粉痂菌511

10.4 讨论516

参考文献516

11 真菌介体的培养、接种和保存520

11.1 引言520

11.2 真菌介体的培养条件520

11.2.1 引诱植物521

11.2.2 培养基质522

11.2.3 真菌介体小种的分离和纯化523

11.3 真菌介体的培养524

11.4 真菌介体的接种526

11.4.1 游动孢子的接种526

11.4.2 休眠孢子(堆)的提取533

11.4.3 寄主植物对真菌介体的敏感性537

11.5 真菌介体的保存540

11.6 真菌介体的脱毒处理541

11.7 结论542

参考文献543

12 环境因子对真菌介体及其传播的植物病毒的影响546

12.1 引言546

12.2 温度546

12.3 湿度547

12.4 pH548

12.5 光照548

12.6 土壤结构549

12.7 化合物549

12.9 结论550

12.8 土壤生物群550

参考文献551

13 真菌介体传播病毒的特性554

13.1 引言554

13.2 胞外传播556

13.2.1 胞外传播的证据556

13.2.2 不同真菌分离物之间传毒能力的差异559

13.2.3 病毒黏附于游动孢子的特性566

13.3 胞内传播567

13.3.1 胞内传播的证据568

13.3.2 病毒的获得及传播特性570

13.4 病害流行学578

13.4.1 香石竹斑驳病毒属579

13.4.2 番茄丛矮病毒属、非介体土传病毒和水传播的病毒579

13.4.3 坏死病毒属580

13.4.4 香石竹环斑病毒属580

13.4.5 水田芥病毒580

13.4.6 莴苣巨脉病毒和相似的病原物580

13.5 结论581

13.4.9 作为介体的丝状真菌581

13.4.8 禾谷类作物的明亮褪色病581

13.4.7 根肿菌纲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581

参考文献582

14 真菌介体传播病毒的分子基础588

14.1 引言588

14.2 病毒外壳蛋白在胞外传播中的作用589

14.3 缺失突变对真菌介体胞内传播特性的影响591

14.4 与真菌介体传播相关的氨基酸序列比较593

14.5 病毒编码蛋白的特定跨膜结构与真菌介体传播的关系594

14.5.2 大麦黄花叶病毒属596

14.5.1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596

14.5.3 真菌传杆状病毒属598

14.5.4 马铃薯帚顶病毒属599

14.5.5 花生丛簇病毒属599

14.6 讨论599

参考文献601

附录 国际真菌传植物病毒研究会(IWGPVFV)注册的研究者姓名及其研究方向605

索引6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