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药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药学
  • 刘蜀宝,李晓阳,朱照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6655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药物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临床药学的概念1

二、我国开展临床药学的重要性1

第二节 临床药学的发展和现状2

一、国外临床药学的发展与现状2

二、国内临床药学的发展和现状3

第三节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学及临床药剂学的关系4

一、临床药理学4

二、临床药剂学4

三、三个学科研究内容的相同点与差异点4

四、三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4

第四节 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具体任务及工作方式5

一、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5

二、临床药学的具体任务7

三、临床药学的工作方式9

第五节 我国临床药学的展望12

一、健全实行临床药学的法律法规13

二、坚持发展以育为本的临床药学13

三、不断提高临床药学应用水准14

四、深入研究临床药学基本问题15

五、稳步推行全程化药学服务16

六、逐步建立、实行临床药师制16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18

第一节 概述18

第二节 药动学基本参数19

一、转运速率常数19

二、峰时间和峰浓度19

三、生物半衰期19

四、表观分布容积20

五、稳态血药浓度21

六、清除率21

七、生物利用度21

第三节 房室模型22

一、单室模型22

二、多室模型29

三、多剂量给药32

四、隔室模型的判别33

第四节 非线性药动学35

一、非线性药动学特点35

二、非线性药动学的识别36

三、Michaelis-Menten型非线性药动学36

四、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38

第五节 统计矩原理在药动学中的应用38

一、统计矩的基本概念39

二、采用统计矩估算药动学参数39

三、非房室模型的优点41

第六节 群体药动学41

一、群体药动学的基本概念41

二、群体药动学的特点41

三、群体药动学参数的估算方法41

四、NoNMEM法简介42

五、个体给药方案的制订——Bayesian法43

六、群体药动学的应用44

第七节 生理药动学模型简介44

一、生理药动学模型概述44

二、生理药动学模型的特点45

第八节 中药药动学45

一、血药浓度法45

二、生物效应法47

三、微生物指标法48

四、新方法与新技术48

五、中药药动学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49

六、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9

第三章 药物相互作用51

第一节 概述51

第二节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51

一、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51

二、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改变57

第三节 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57

一、药物在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57

二、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59

三、掩盖不良反应的相互作用60

第四节 抗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60

一、抗菌药物的联用指征60

二、抗菌药物的联用原则61

第五节 中药与化学药间的相互作用62

一、概述62

二、中药与化学药有益的相互作用62

三、中药与化学药的不合理配伍64

第六节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简介65

一、药物体内代谢研究简介66

二、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预防69

第四章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71

第一节 概述71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71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71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73

一、按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分型73

二、按药品不良反应量效分型74

三、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分型74

第三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防治76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76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78

第四节 药品不良反应程度79

第五节 影响药品不良反应产生和发展的因素80

一、药品因素80

二、机体因素81

三、给药方法82

四、药物相互作用82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83

一、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概述83

二、主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83

第七节 中药不良反应86

一、中药不良反应概述86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87

三、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87

第八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与监测89

一、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89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93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性质和职责93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95

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规定和要求95

第五章 药源性疾病101

第一节 概述101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101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布特点101

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104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与常见类型105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105

二、常见药源性疾病的类型106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107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107

二、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108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的监督108

第六章 药物警戒与药品上市后评价110

第一节 药物警戒110

一、概述110

二、药物警戒的目标与目的111

三、药物警戒计划111

第二节 药品上市后评价113

一、概述113

二、国际上药品上市后评价的现状与发展114

三、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的现状与进展115

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上市后评价技术体系117

五、药品上市后评价的新内容与研究课题118

六、临床药师在药品上市后评价中的作用及实践120

第七章 治疗药物监测121

第一节 概述121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121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121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122

第二节 常用体液中药物浓度测定方法123

一、体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特点123

二、药物浓度监测的体液样品123

三、体内药物浓度监测的对象124

四、常用药物浓度测定方法124

第三节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质量控制125

一、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125

二、体内药物分析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126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程序及影响因素126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程序126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影响因素129

第五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129

一、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品129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130

三、临床常用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131

第六节 TDM的新方法与新进展136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网络模型136

二、新理论与新方法的应用136

第八章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139

第一节 给药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139

一、拟订初步给药方案139

二、确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40

三、参考有关文献资料141

四、综合判断,确定给药方案141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案设计142

一、根据生物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142

二、根据血药浓度测定调整给药方案144

三、根据药效学指标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145

第三节 特殊生理和病理状况下给药方案的调整147

一、特殊生理状况下给药方案的调整147

二、病理状况下给药方案的调整152

第四节 临床常用监测药物给药方案设计举例154

一、根据稳态血药浓度的需要来确定给药方案154

二、根据稳态的血药浓度范围来确定给药方案155

三、根据Cmax或Cmin来确定给药方案155

四、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来确定给药方案156

第五节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新进展156

第九章 药学服务159

第一节 概述159

一、药学服务的概念159

二、药学服务的哲学思想159

三、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160

四、药学服务的功能161

五、药学服务与临床药学的区别161

第二节 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161

第三节 药学服务的基本条件与实践方法162

一、开展药学服务的基本条件162

二、实施药学服务的实践方法163

第四节 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164

第十章 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与解救166

第一节 概述166

一、药物、毒物和中毒的概念166

二、毒物的分类167

三、毒物的毒性分级167

四、中毒发生的机制168

五、急性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169

第二节 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的解救173

一、化学药物急性中毒的救治173

二、常见中药急性中毒的救治183

第十一章 合理用药192

第一节 概述192

一、合理用药的概念192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193

第二节 不合理用药193

一、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193

二、不合理用药的后果196

第三节 合理用药197

一、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及其模式197

二、合理用药的相关内容198

三、合理用药的具体原则200

四、临床常用药品的基本注意事项201

五、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29

六、中药的合理使用235

七、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239

第十二章 循证药学246

第一节 概述246

一、循证药学的概念246

二、循证药学与传统药学的区别247

三、循证药学的作用247

第二节 循证药学的方法249

一、循证药学基础249

二、循证药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50

三、确定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250

第三节 循证药学中药物临床研究证据分类、等级及检索方案250

一、循证药学中药物临床研究证据分类251

二、循证药学中药物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252

三、循证药学中药物临床研究证据检索方案252

四、Cochrane图书馆简介255

第四节 循证药学证据评价256

一、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证据评价257

二、证据偏倚的原因257

三、证据的研究方法259

四、结果报告的评价原则259

第五节 系统评价的基本方法260

一、提出拟解决的问题260

二、文献检索261

三、确定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261

四、评估文献质量261

五、收集数据261

六、统计学处理262

七、结果分析263

八、结果解释及更新263

第六节 循证药学在药学中的应用264

一、指导药物临床试验264

二、指导基本药物遴选及新药准入基本药物264

三、指导新药的临床准入264

四、指导药品应用评价264

五、指导临床药学实践265

六、指导药物经济学研究265

七、在其他药学领域的应用266

第十三章 药品信息管理267

第一节 药学信息267

一、药学信息学的概念与特点267

二、药学信息分类268

三、药学信息服务目的268

四、药学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269

五、药学信息服务与临床药学的关系270

第二节 药学文献计量学简介270

一、文献计量学的概念270

二、文献计量学的特点271

三、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对象271

四、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内容273

五、药学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273

第三节 药品信息276

一、药品信息的概念276

二、药品信息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76

三、药品信息的整理和保管277

四、药品信息的类别277

五、药品信息的来源285

六、药品信息的收集304

七、药品信息的传递305

参考文献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