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郭静云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6759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572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研究-三代时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图录1
前言1
上编 多元文明与集权之滥觞3
导论3
第一章 殷商文明的渊源5
一、学界对殷商文明渊源的论辩5
(一)中原说6
(二)东来说6
(三)西北说6
(四)北来说7
(五)东北说7
(六)东南说10
二、殷商文明的多元成分与整体化的趋势10
三、郑偃与殷商文明的相异性13
(一)出土兵器的情况及类型13
(二)礼器类型及纹饰15
(三)制作礼器的材料16
(四)神兽崇拜16
(五)王冢形状16
(六)殉人和人牲17
(七)人牲民族的属性17
(八)马车的出现17
(九)甲骨金文的出现18
(十)郑偃和殷墟的地理及路线关系18
(十一)总结19
第二章 中原青铜早期的文明渊源20
一、偃师二里头是中原文明发祥地吗?20
二、江河之间青铜早期文化的背景21
(一)新石器时代江北的农产演化及传播21
1.原始黍、稻农作区域,以及稻作北传的趋向21
2.沿海线23
3.淮河线23
4.汉水支流线26
5.河南新石器末期到青铜初期稻作的情况27
(二)新石器南北文化的传播方向及路线29
1.文化北传和人们北移的趋势29
2.沿海线29
3.淮河线31
4.汉水流域线33
(三)总结37
三、“云梦泽的苏美尔”:江河联合城邦国家文明之形成38
(一)长江中游新石器、青铜之际文化概述38
(二)新石器晚期、青铜早期的长江中游古城文化39
(三)汉水古国的社会生活47
1.考古文化类型47
2.灌溉与洪水防御49
3.农耕社会信仰、共同祭礼与神权51
4.联合城邦国家的统一性53
5.人口扩展与开拓河汉平原53
6.汉水人开拓河汉平原的北界55
(四)汉水古国的继承者57
1.石家河全灭之说57
2.石家河文化变迁史实背景58
3.汉水古国文明的再兴与继承者60
(五)“中原”定义为“江河中原”的概念60
四、江河中原:青铜早期的南北关系61
(一)二里头农产61
(二)“二里头类型”:文化的地理范围以及发祥地的问题62
1.江河中原青铜早期文化的共同性62
2.郑洛、江汉、成都平原地区三角形的关系71
(三)江汉与郑洛地区的资源来源问题80
1.农作物和生活物品80
2.玉料和绿松石80
3.金属料81
4.总结87
五、盘龙城与郑偃:郑邑的南土或荆楚的北土88
(一)商人南土之说的矛盾88
(二)盘龙城与早期汉水古国的关系91
1.文明的传承与信仰的演变91
2.器型的传承与演化92
3.铸铜技术的传承与发展95
4.建筑的传承97
5.丧礼的传承99
6.总结99
(三)盘龙城考古类型:殷商之前“先楚”文化的范围100
六、三代、三苗、九黎与荆楚:文献的蛛丝马迹102
(一)阅读屈原的疑难102
(二)传世正统历史中的蛛丝马迹107
1.五帝的故事107
2.夏的传说110
(三)殷商集权与古楚文明的衰落阶段111
1.殷商灭楚:汉北考古的反映111
2.殷周灭楚:甲骨金文的线索114
(四)萌芽与没落:零散出土遗物之隐意118
(五)总结120
余论:殷商之前几种江河文明的范围及其国家化的程度120
(一)青铜早期先楚、先吴、先越、先蜀文明的范围120
(二)郑邑、偃邑在江河大文明的角色121
第三章 青铜早期西北文化的历史意义123
一、夏为西北古国说的矛盾123
二、夏墟陶寺古国126
(一)陶寺来源问题与汾河流域地区的特质126
(二)陶寺铜器来源的问题128
(三)陶寺出土南方文化的遗物129
(四)陶寺古国兴废与气候变化132
三、黄河北游“先戎”类型的族群134
(一)陕北出土玉器之谜134
(二)牙璋起源之谜136
(三)上古文明与“先戎”掠夺集团142
四、二里头:边界地区的城堡142
五、总结148
第四章 殷商文明形成与东北青铜早期文化的角色151
一、东北文明的独特性与文明之间的来往151
二、夏家店彩陶之谜155
三、东北金属器与青铜文明的形成161
(一)夏家店早期金属器161
(二)东北铸锻技术与金属料来源163
(三)多元族群的流动区165
四、殷墟建都以前的东北及太行山以东之华北地区167
(一)辽西地区167
1.本土制造与南北交易的问题167
2.最早的族徽铭文168
(二)冀北刘家河171
(三)河北平原与周围地区172
(四)太行山175
五、总结:东北青铜早期的文明与殷商的形成176
第五章 殷商集权国历史的新阶段181
一、独特性与集权性182
二、跨王室族群的贵族、异族的通亲184
三、信仰之结合184
四、神权与军权;巫师和王位185
五、斩首之礼186
(一)上古文明中人牲的身份186
(二)先楚文明人牲斩首之礼187
(三)神兽噬人头的造型与斩首礼的关联性188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牲斩首礼的特点191
(五)头骨饮器的问题192
(六)殷商文明人牲斩首礼的演变193
六、集权国家的王族问题193
第六章 古亚洲驾马历史和游战的生活方式194
一、从驾驭马车推论殷商王族的民族属性194
(一)乘马为殷商王族的特征194
(二)从汉文文献看马车来源196
(三)有马、有车、有马车三种情况之区分197
(四)“游民”的人类属性相当殷商王族200
(五)两河流域的东源与中国的西源202
(六)殷商王族的关键角色202
二、青铜时期亚洲乘马游战族群的活动203
三、从驯马到乘马206
(一)柏台文化:驯化马匹的第一阶段207
(二)辛塔施塔文化与乘马车战争的起源216
四、加喜特族发源地之谜225
(一)哈萨克草原和两河流域的空间关系225
(二)里海东岸路线与哥诺尔土丘文化225
(三)里海西岸路线与鲁查申文化226
五、殷商王族与西亚文明来往依据228
(一)亚美尼亚山脉在乘马文化中的作用228
(二)马商对“汉高加索大语系”形成的作用232
(三)殷人与白种人接触的依据235
(四)殷商王族将麦子视为赐福天瑞241
(五)殷商王族对大理石的重视243
(六)牛角礼器243
(七)日辰的来源问题245
1.十日名号为殷商王族的标志245
2.殷人作谥名仅用十日,而不用十二辰247
3.十二辰来源的问题248
4.十二辰与十日相配意义251
(八)帝星为崇高的对象251
第七章 殷商王族的发祥地和进入中原的路线253
一、殷商马车传入中国的路线问题253
二、中亚马和蒙古马的马类问题254
三、殷人族群的成分研究255
四、殷商崇拜老虎的渊源258
五、总结263
第八章 殷商王族建国的动机、过程和历史意义267
一、气候冷化的因素268
二、殷商王族建都的考古线索:洹北古城的属性问题269
三、文献中的线索271
四、殷商王族统治中原的历史意义273
五、“本土”与“外来”概念274
结论275
余论一 语言与文字:试论殷商文字之发源与形成282
一、如何探索殷商文字的来源?282
二、古文明文字产生的若干规律284
(一)举例一:古埃及文字285
(二)举例二:古地中海族群的文字286
(三)举例三:埃兰、波斯文字的演化289
(四)举例四:古西亚楔形文字291
(五)多种种族、语言共享文字的若干规律292
(六)总结293
三、汉字文明的滥觞:神话线索294
四、考古发现殷商之前文字的痕迹296
(一)文字的属性问题296
(二)长江、淮、汉流域早期文字雏形298
1.早期江淮文字298
2.早期江汉文字299
3.“祖”形之索隐302
4.“神”字来源之谜306
5.江河地区早期符号——兼谈眼形符号之谜307
6.青铜早期时代几种线形文字的出现309
7.总结:长江流域为早期文字的发祥地313
(三)黄河流域早期文字符号比南方晚出313
(四)东北文明的因素315
(五)河北台西文字符号315
(六)长江中游文字传承的疑问315
五、殷商文明的多元性、语言属性、文字系统321
六、结语323
余论二 殷商王族祭日与祖妣日名索隐325
导论325
一、十日系统的文化属性325
二、学界针对日名问题的论辩326
(一)生日或死日326
(二)社会中的分组标志327
(三)占卜选日328
(四)死后卜选与生人已有日名的矛盾332
三、探究日名的基本原则333
(一)生人日名与日名庙号的区别333
(二)不同受祀者的十日祭名335
四、丧事中日象的隐义336
(一)殷人十日信仰和十日一旬时间概念336
(二)殷人拜日观念337
(三)日象和日名在丧葬信仰中的作用340
(四)从入地到乘日升天而宾于帝——兼论“宾于帝”卜辞的隐义346
五、生人日名的问题351
结语351
中编 政权承前启后:殷周王室的关系355
导论355
第一章 出土史料中的商周王室关系357
一、商末周初考古文物的相似性357
二、语言、文字与家谱的记录357
三、殷周礼制358
四、殷商甲骨卜辞中的“周”360
第二章 传世文献的蛛丝马迹:伯夷叔齐的故事索隐363
一、《伯夷列传》为经学难题363
二、夷齐传说的核心演变367
三、夷齐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371
第三章 从西周甲骨文看殷周王家关系373
一、凤雏村甲骨文的属性问题373
二、异地的文化传承375
三、异氏、异姓和异族概念之区分375
(一)周原卜辞的“王”是周王375
(二)孤竹墨胎氏传统中属于殷人377
(三)周姬氏:何以同类的殷王亲戚不属于殷人?378
四、文王立殷先王宗庙的问题380
(一)殷商亲属祭祖制度380
(二)“多生”的身份382
(三)文武帝乙宗庙的神主问题384
(四)周武王日名和帝号的发现386
五、“?周方伯□”的释读问题387
余论390
一、殷周王家的传承390
二、从殷周政变背景读宋微子开故事391
三、周原政权中央的特殊性393
下编 商周文献中历史观念形成脉络考397
导论397
第一章 商周文献类型及历史记载的萌芽400
一、甲骨刻辞400
二、青铜明器之铭文403
(一)族徽404
(二)祭祖404
(三)被赏赐后祭祖404
(四)赏赐之礼与祭祖之礼405
(五)祭礼记录与具体的历史背景409
(六)西周中期后铭文的“历史化”410
(七)散氏盘414
(八)总结416
三、简册417
(一)甲骨卜辞里的“册”417
(二)青铜器铭文里的“册”422
(三)西周晚期“礼册”内容之发展426
(四)总结434
第二章 历史时间观念何时形成之刍议436
一、自然时间与历史时间的观念区分436
二、商代文献中的历谱437
(一)年438
(二)岁439
(三)祀441
三、周代文献中的历谱443
(一)祀443
(二)年445
四、总结446
第三章 春秋以前史官的身份448
一、作册448
二、史449
(一)史449
1.殷商文献449
2.西周文献450
3.传世的先秦文献450
(二)内史451
(三)大史453
1.殷商文献453
2.西周文献454
3.传世的先秦文献454
(四)御史455
1.殷商文献中的“御史”455
2.释“御”455
3.两周及传世文献中的“御事”458
三、总结459
余论461
参考文献464
Abstract(英文摘要)526
后记536
热门推荐
- 1808218.html
- 2507768.html
- 2711574.html
- 3302774.html
- 2449331.html
- 1969080.html
- 2360926.html
- 3219174.html
- 3613219.html
- 361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8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6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9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4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9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7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