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现代中国文论的转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霖主编;付建舟,黄念然,刘再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722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近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现代中国文论的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近现代中国文论转型的现实语境17
第一节 西潮冲击下中国文论现代性的生成18
一、域外文学思想的译介18
二、留学背景与中国文论的主体“构造”28
第二节 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与现代批评空间的开创35
一、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36
二、现代批评空间的开创60
第二章 近现代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型63
第一节 传统纯杂文学观及其余绪63
一、“文”的含义及传统纯杂文学观64
二、传统纯杂文学观的余绪67
第二节 近现代纯文学观的产生79
一、西方“文学”观念的初步译介81
二、新的杂文学标准的初步尝试86
三、新的纯文学标准的基本认同89
四、纯杂文学观双线并行93
五、现代纯文学观的确立95
六、审美文学观的兴起99
第三节 纯杂文学观各自的利弊得失104
第三章 近现代中国文学创作理论的转型107
第一节 创作主体精神的张扬与创作理论的转型107
一、创作主体“要素”说的历史演进108
二、主体个性的凸显110
三、发扬独立自由精神114
四、主张个性发展117
第二节 文学观念的变化推动创作理论的转型124
第三节 理想与写实:近代文学创作理论的二维构架131
第四节 有关典型化问题的论述与创作论视野中心的变化137
第五节 悲剧观的确立与悲剧创作理论的生成143
第六节 文体创作理论和技法的总结与变化152
一、小说创作理论和技法的总结与创新153
二、戏剧创作理论和技法的总结与创新157
三、诗歌创作理论和技法的总结与创新163
四、散文创作理论和技法的总结与创新168
第四章 中国文学批评观念与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176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178
一、契机:批评的自我反思178
二、向路:批评观念转型的展开180
三、聚焦:批评本体的自觉188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转型190
一、契机:文体革新意识的自觉与新批评文体实践191
二、向路:批评文体转型的多样化展开194
三、影响:对批评话语方式现代转型的促成198
第五章 近现代文学雅俗观与文白观的转型205
第一节 雅俗观的古代演进205
一、崇雅抑俗205
二、弃雅尚俗212
三、雅俗共存与雅俗共赏217
第二节 近现代文白观的转型219
一、白话文运动219
二、两种语体观233
三、新文体238
四、言文合一244
第三节 雅俗观与文白观之关系251
一、雅俗与文白之互相渗透251
二、官话与白话、国语255
三、普及与提高258
第六章 近现代通俗文学理论的嬗变262
第一节 通俗文学概念辨析262
第二节 通俗文学理论的发展265
一、明清批评家的通俗文学观265
二、晚清新小说家的通俗文学观272
三、民初旧派小说家的通俗文学观276
第三节 通俗文学类型理论的发展283
一、通俗小说类型理论的古今嬗变283
二、从历史演义理论到历史小说理论287
三、从侠义小说理论到武侠小说理论292
四、从公案小说理论到侦探小说理论297
五、从世情小说理论到社会小说理论302
第四节 通俗文学的生产与传播理论306
一、创作主体的变化306
二、创作机制的变化308
三、创作方式的变化311
四、传播方式的变化313
五、生产与消费的双向互动316
第七章 近现代叙事文学理论的转型320
第一节 叙事文学理论演变述略321
一、秦汉时期叙事观念的产生322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理论的萌芽324
三、唐宋时期叙事理论的发展326
四、元明清时期叙事理论的深化329
五、清末民初时期叙事理论的转型332
第二节 近现代叙事结构理论的转型336
一、明前史学家、文论家的叙事结构理论337
二、明清评点家的叙事结构理论339
三、近现代文法家批评家的叙事结构理论351
第三节 近现代叙事时间理论的转型363
一、明前史学家文论家的叙事时间观念364
二、明清评点家的叙事时间观念366
三、近现代文法家批评家的叙事时间观念377
第四节 叙事视角理论的近现代转型387
一、明清评点家对叙事视角的感觉直观388
二、新小说批评家对叙事视角的有限借鉴390
三、新文学理论家对叙事视角的自觉追求395
四、叙事视角是否统一的问题400
第八章 近现代文学史观的转型406
第一节 传统文学史观406
一、源流文学史观407
二、通变文学史观412
三、复古与退化文学史观415
第二节 近现代文学史观419
一、进化文学史观419
二、民间文学史观426
三、唯物文学史观430
四、泰纳的文学史思想432
第三节 文学史的书写体例与方法442
一、文学史的科学性与科学的研究法442
二、对传统史著体例的借鉴447
三、对文学史体系的建构451
四、综合研究法455
第九章 近现代批评史观的转型459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历史循环论与复古论459
第二节 近代进化论思想影响下的文学批评史观462
第三节 唯物论批评史观的兴起473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与中国文学理论的近现代转型479
第一节 会通与差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480
一、批判精神480
二、人本思想484
三、历史意识48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与中国文学理论的近现代转型492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早期译介与传播中的选择性吸收493
二、“文艺大众化”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493
三、“民族形式”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494
四、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495
参考文献496
后记502
热门推荐
- 2833997.html
- 279335.html
- 3773833.html
- 3600658.html
- 465766.html
- 3325677.html
- 1194109.html
- 3467914.html
- 3133888.html
- 258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05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0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24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5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7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7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2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7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