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
  • 潘桂棠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595612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青藏高原-碰撞构造-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研究意义及现状1

第一节 研究意义3

第二节 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现状6

第三节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基本观点8

第二章 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13

第一节 碰撞造山带的定义与分类15

第二节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研究基点及科学问题23

第三节 碰撞造山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25

第三章 碰撞过程的时空结构33

第一节 碰撞前的古地理格局35

第二节 碰撞前的构造演化39

第三节 碰撞初始条件与碰撞力源49

第四节 碰撞过程53

第四章 青藏高原碰撞过程与壳-幔结构构造的基本特征61

第一节 青藏高原壳-幔构造的基本特征63

第二节 班公湖—怒江带深部结构及其两侧地球物理特征对比70

第五章 碰撞过程的岩浆作用77

第一节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岩浆作用研究概况79

第二节 高喜马拉雅带岩浆作用特征80

第三节 拉轨岗日带岩浆作用特征91

第四节 冈底斯带岩浆作用特征101

第五节 青藏高原东缘陆内造山岩浆作用112

第六节 岩浆活动的年龄值约束118

第七节 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122

第六章 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129

第一节 碰撞过程中火山活动的分布及年龄值约束131

第二节 岩石化学特征及时空变异规律143

第三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构造背景154

第四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浆源区159

第五节 大陆动力学意义及问题讨论169

第七章 青藏高原碰撞与沉积作用175

第一节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层与沉积概述177

第二节 青藏高原新生代沉积盆地分类183

第三节 挠曲盆地沉积与构造特征184

第四节 裂陷盆地沉积与构造特征190

第五节 走滑拉分盆地沉积与构造特征199

第六节 青藏高原南缘沉积特征及其对高原隆升的响应207

第八章 碰撞过程古地理古环境变迁211

第一节 始新世古地理古环境213

第二节 渐新世—中新世古地理古环境214

第三节 上新世—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215

第九章 碰撞过程的挤压与走滑变形217

第一节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造山构造变形219

第二节 帕米尔构造结的挤压和走滑构造变形221

第三节 高原东南部新生代碰撞变形及效应223

第十章 碰撞过程与伸展构造及构造变形239

第一节 喜马拉雅中段的东西向伸展构造——藏南拆离系242

第二节 变质核杂岩体及与伸展作用有关的盆地248

第三节 藏南拆离系的东西延伸及动力学特征249

第四节 青藏高原东西向引张——裂谷系255

第十一章 陆-陆碰撞过程与成矿作用259

第一节 新生代构造体制演化261

第二节 陆-陆碰撞过程的成矿条件266

第三节 陆-陆碰撞造山过程的主要成矿系统268

第四节 陆-陆碰撞过程的成矿作用275

第五节 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典型矿床285

第六节 河湖水系与砂金、砂铂矿305

第十二章 南迦巴瓦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311

第一节 大地构造背景313

第二节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317

第十三章 南迦巴瓦地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带物质组成和空间展布323

第一节 南迦巴瓦地区蛇绿岩带的研究概况325

第二节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结合带的基本地质特征325

第三节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蛇绿岩的形成环境330

第四节 变玄武岩类的岩石化学特征与形成环境342

第五节 时代问题348

第六节 讨论及结论349

第十四章 东构造结地区冈底斯岛弧带地质353

第一节 冈底斯岛弧带的时空结构355

第二节 岛弧花岗岩带359

第三节 波密地区排龙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368

第四节 讨论及结论373

第十五章 南迦巴瓦岩群的变质、变形及演化375

第一节 南迦巴瓦岩群的空间分布和地质特征377

第二节 南迦巴瓦变质岩系的变质和变形作用378

第三节 南迦巴瓦变质岩系的演化381

第十六章 南迦巴瓦地区的楔入构造383

第一节 楔入构造变形特征385

第二节 地球动力学分析391

第三节 楔入构造过程403

第十七章 东西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对比407

第十八章 南迦巴瓦地区的深部作用过程与隆升的关系415

第一节 南迦巴瓦地区的深部作用过程417

第二节 南迦巴瓦地区的隆升过程420

参考文献434

后语460

摘要4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