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玉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51320960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理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
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2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2
五、病理学的发展简史3
上篇 总论5
第一章 疾病概论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5
一、健康5
二、疾病5
三、亚健康6
四、衰老6
第二节 病因学6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6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7
第三节 发病学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8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11
一、疾病的经过11
二、疾病的转归11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3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3
一、萎缩13
二、肥大14
三、增生15
四、化生15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6
一、原因16
二、发生机制16
三、形态学变化18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25
一、再生26
二、肉芽组织29
三、创伤愈合30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4
第一节 充血34
一、动脉性充血35
二、静脉性充血36
第二节 出血38
一、类型和原因38
二、病理变化39
三、后果39
第三节 血栓形成39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40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43
三、血栓的结局45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46
第四节 栓塞46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46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47
第五节 梗死50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50
二、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51
三、梗死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52
第四章 炎症53
第一节 概述53
一、炎症的概念53
二、炎症的原因53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54
一、变质54
二、渗出54
三、增生65
第三节 急性炎症65
一、变质性炎65
二、渗出性炎66
第四节 慢性炎症69
一、非特异性增生性炎69
二、特异性增生性炎69
第五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结局70
一、炎症的临床表现70
二、炎症的结局71
第五章 肿瘤73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73
第二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74
一、肿瘤的命名74
二、肿瘤的分类75
第三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76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76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77
三、肿瘤的异型性77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78
一、肿瘤的生长78
二、肿瘤的扩散79
三、肿瘤生长的生物学81
四、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82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84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84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84
第六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85
第七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上皮内瘤变86
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87
一、上皮组织肿瘤87
二、间叶组织肿瘤90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93
四、其他组织肿瘤95
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96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96
二、环境致癌因素99
三、肿瘤发生的内因及其作用机制101
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04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104
一、正常水、钠代谢104
二、水、钠代谢障碍106
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109
一、正常钾代谢109
二、钾代谢障碍110
第七章 水肿114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114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114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115
第二节 水肿类型及其特点117
一、心性水肿117
二、肾性水肿117
三、肝性水肿118
四、肺水肿118
五、脑水肿119
第三节 水肿的特征和对机体的影响119
一、水肿的表现特征119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120
第八章 酸碱平衡紊乱121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及平衡调节121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121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121
第二节 反映体内酸碱平衡变化的指标及其意义124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126
一、代谢性酸中毒126
二、呼吸性酸中毒129
三、代谢性碱中毒130
四、呼吸性碱中毒132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33
一、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33
二、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133
三、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34
四、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134
五、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134
第九章 缺氧135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135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136
一、低张性缺氧136
二、血液性缺氧137
三、循环性缺氧138
四、组织性缺氧138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39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139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140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141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141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142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43
第十章 发热144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144
一、发热激活物144
二、内生致热原145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146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148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149
一、代谢变化149
二、功能变化149
第十一章 应激151
第一节 应激原与应激分期151
一、应激原151
二、应激的分期151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152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152
二、应激的急性期反应154
三、细胞应激反应155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155
一、代谢变化155
二、功能变化156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157
一、应激与躯体心身疾病157
二、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158
第十二章 休克159
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159
一、休克的病因159
二、休克的分类160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161
一、休克早期161
二、休克期164
三、休克晚期165
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和器官功能障碍166
一、休克时细胞的代谢变化和结构损害166
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167
三、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69
第十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70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70
一、病因170
二、发病机制170
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172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172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172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172
四、微循环障碍172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173
一、分期173
二、分型173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和临床表现173
一、出血173
二、休克174
三、器官功能衰竭175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175
第十四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176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76
一、原因176
二、影响因素176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177
一、自由基的作用177
二、钙超载180
三、白细胞的作用181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82
一、心脏的变化182
二、脑的变化183
三、其他器官的变化183
下篇 各论185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8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18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85
二、病理变化188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90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90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90
第三节 高血压病19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93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194
第四节 风湿病19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98
二、基本病理变化198
三、各器官病理变化199
四、慢性心瓣膜病201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03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03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03
第六节 心肌炎和心肌病204
一、心肌炎204
二、心肌病205
第七节 心力衰竭206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206
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208
三、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211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主要的功能代谢变化213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216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6
一、慢性支气管炎216
二、肺气肿218
三、支气管哮喘220
四、支气管扩张症221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2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22
二、病理变化222
三、临床病理联系223
四、结局及并发症223
第三节 肺炎223
一、大叶性肺炎224
二、小叶性肺炎226
三、间质性肺炎227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恶性肿瘤229
一、鼻咽癌229
二、肺癌230
第五节 呼吸衰竭23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34
二、机体主要的功能代谢变化238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241
第一节 胃炎241
一、急性胃炎241
二、慢性胃炎242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24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43
二、病理变化244
三、结局及合并症245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24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46
二、基本病理变化247
三、临床病理类型248
第四节 肝硬化250
一、门脉性肝硬化251
二、其他类型肝硬化254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256
一、食管癌256
二、胃癌257
三、结直肠癌259
四、原发性肝癌261
第六节 肝功能衰竭263
一、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分类263
二、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263
三、肝性脑病265
四、肝肾综合征269
第十八章 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271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27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72
二、病理变化274
三、常见病理学类型275
第二节 肾盂肾炎28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81
二、类型281
第三节 肾功能衰竭283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283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285
三、尿毒症289
第四节 生殖系统常见疾病291
一、慢性子宫颈炎及子宫颈癌291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癌293
三、乳腺增生性病变及乳腺癌294
四、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296
第十九章 常见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疾病299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99
一、感染性疾病299
二、神经元变性疾病303
三、神经系统常见并发症306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307
一、糖尿病307
二、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309
三、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311
第二十章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313
第一节 结核病313
一、概述313
二、肺结核病316
三、血源性结核病320
四、肺外器官结核病320
第二节 伤寒32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22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323
三、结局与并发症324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32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25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325
第四节 阿米巴病326
一、肠阿米巴病326
二、肠外阿米巴病328
第五节 血吸虫病32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29
二、病理变化329
三、主要脏器病变331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33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32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332
第七节 流行性出血热33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33
二、病理变化333
三、临床病理联系334
第八节 性传播性疾病334
一、淋病334
二、尖锐湿疣335
三、梅毒336
四、艾滋病338
第九节 深部真菌病339
一、假丝酵母菌病340
二、曲菌病341
三、毛霉菌病341
四、隐球菌病342
五、放线菌病342
附篇343
附一 代谢综合征343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343
一、病因344
二、发病机制344
第二节 代谢与功能变化348
一、代谢变化348
二、器官功能变化349
附二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351
第一节 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351
一、膜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351
二、核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途径354
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354
一、信号转导异常的环节354
二、信号转导异常与糖尿病356
三、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357
四、信号转导与炎症358
附三 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简介360
一、大体观察和组织细胞学技术360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60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362
四、原位杂交技术362
五、原位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363
六、显微切割术363
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363
八、流式细胞术363
九、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364
十、生物芯片技术364
十一、动物活体成像技术365
十二、图像分析和体视学技术365
主要参考文献367
热门推荐
- 1386581.html
- 1673397.html
- 2385582.html
- 729671.html
- 361901.html
- 3853303.html
- 2653542.html
- 1429395.html
- 338902.html
- 1144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6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1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5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4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4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5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9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4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