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体与时间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尤西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759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美学史-研究-中国-20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体与时间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1
导言1
第一章 现代性与时间7
引言 时间对于现代性的意义8
一、古代时间9
二、现代时间的文化观念渊源:从救赎史到启蒙进步主义10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代时间的生存论基础15
四、永远加速奔向未来:现代性时间特征17
五、生命与时间:现代性矛盾冲突21
六、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性的起源27
结语 现代性祛魅之虚无主义与审美之魅的现代意义31
第二章 心体与审美35
一、现代性:“尚力”竞争压倒伦理美感36
二、现代性的内在性:社会存在的宗教伦理内化于“心”40
三、现代性:作为心体本体的审美情感46
四、审美与时间:现代性语境下美学的信仰维度49
五、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59
第三章 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实践美学演变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心体论走向75
一、朱光潜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论心体观的起源76
二、工具本体论及作为心体根源论的“积淀”说80
三、反“积淀”说与世纪末超越实践美学思潮:“情本体”的心体论归宿83
四、拥有“心”(“情”)的“工具”:重建实践哲学一美学86
结语88
第四章 匆忙与耽溺:现代性阅读时间悖论91
一、现代性阅读的匆忙快速特性92
二、现代性匆忙阅读的耽溺性94
三、匆忙的耽溺:现代性阅读悖论的意义危机根源96
四、“历久弥新”取代“逐新厌旧”:新人文伦理情感建设99
第五章 审美共通感的社会认同功能:审美时尚在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政治哲学涵义103
一、西方文化研究经典的“维布仑一齐美尔”模式与中国相悖104
二、作为现代公共精神资源的审美共通感106
三、审美共通感转化为社会认同感:时尚与天价艺术品的政治学涵义109
四、美丽厌恶丑陋:阶级对立的审美表达式111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思潮的现代性嬗变113
一、“文艺大众化”是贯穿20世纪审美社会学的主流思潮114
二、新文化运动与国民文学启蒙115
三、作为革命意识形态工具的“文艺大众化”119
四、“大众文艺”异化为强制教化大众的革命样板戏121
五、个体心灵自由与当代大众审美迷狂文化124
第七章 形象思维论及其20世纪争论127
一、“形象思维”的潜在矛盾冲突:“形象”与“思维”128
二、艺术的内容:形象的人文意义130
三、专制意识形态的批判:形象独立于思维的政治哲学含义132
四、形象与真理:审美直觉的现代性意义134
五、形象与思维的分立:一个康德式现代性划界135
第八章 风格与人格的现代性关系:“文革”风格的政治感性学137
一、“文革”的狂热情感特性与感性学138
二、美学对于现代政治哲学的特殊意义141
三、审美共通感的个性一社会共同体二重性144
四、作为风格根基的人格与作为人格感性生命的风格145
五、现代性分梳:作为公共评论对象的艺术风格与拒绝公共评论的人格风格150
六、“文革”的深度迫害:对人格感性生命的风格专政152
结语 风格三层面及其变革的限定159
第九章 朱光潜:作为历史哲学的人道主义美学161
一、作为朱光潜美学基本特征的历史哲学化162
二、精神化的历史163
三、美的本质即美的历史功能164
四、作为历史目的的“美的劳动”理念166
五、人道主义美学即现代历史哲学172
结语174
第十章 “美学热”与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一页177
一、美学史与思想史178
二、作为“美学热”核心的美的哲学与后“文革”时代精神氛围178
三、作为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诉求的马克思人文主义与作为马克思人文主义核心的美学人本论及其历史哲学186
四、意识形态淡化与“美学热”的衰落190
第十一章 智的直觉与审美境界:牟宗三心体论的拱心石195
引言 牟宗三美学在20世纪中国美学与现代性课题中的特殊地位196
一、“分别说”之美197
二、“合一说”之美203
三、“有”与“无”209
四、智的直觉与审美境界218
结语261
后记265
Contents271
Abstract277
热门推荐
- 3031744.html
- 595517.html
- 2171332.html
- 1505986.html
- 881602.html
- 3798066.html
- 528416.html
- 605761.html
- 1089605.html
- 3627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97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3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3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0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64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9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2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5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