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本主义及其历史演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本主义及其历史演化
  • 禹钟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99924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03页
  • 主题词:金融-经济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本主义及其历史演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经济模式与社会制度1

一、社会制度的形成及其模式1

二、控制型社会模式的形成与特征3

三、合作型社会模式的形成与特征7

四、中西矛盾的本质是控制型社会模式与合作型社会模式之间的矛盾10

第一章 经济行为的标的——价值体11

第一节 价值的内涵及质、量辨析11

一、价值的内涵11

二、价值体的质性和量性12

第二节 价值的衡量单位——时间13

一、生态循环——最大范围的价值运动过程14

二、动物生存模型下的价值量化——生态角度的价值观14

三、当人类作为价值判断主体16

第三节 对价值形式与价值关系的认定19

一、价值形式19

二、价值关系20

第四节 人类社会中价值的两行分析22

一、价值首先是人类社会整体对事物意义的赋予22

二、微观主体是价值量化(价格)的接受者和价值意义的实现者23

三、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具有两行特征23

第二章 经济运行场域——交换场24

第一节 对交换行为的逻辑分析24

一、交换行为——从“直接获取”模式向“分工交换”模式进化24

二、交换活动的过程与机理25

三、交换的意义27

四、交换行为的对立面30

第二节 交换场域概念的建立31

一、对经济范畴的场域视角考察——交换场31

二、经济场域的形成与演化31

三、交换场的特征33

第三节 交换模式的演化34

一、物物交换34

二、以实体货币为媒介的交换35

三、以网络化货币为媒介的交换35

第三章 信息系统于交换场中的演化——金融的发生与属性37

第一节 金融发生的铺垫——第一、第二系统的建立37

一、第一系统——记录系统37

二、第二系统——信用系统40

第二节 金融的发生——建立于第一、第二系统基础上的第三系统42

一、金融内涵的厘清42

二、金融系统的产生源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的化合、集成44

三、金融系统的构成45

四、金融系统的属性分析48

五、信用系统之于金融系统意义的进一步阐述51

六、金融与实体经济52

第三节 信息论视角下的金融系统运行描述53

一、针对金融的描述53

二、针对信用的描述55

三、金融系统运行的客观状态:同时处理价值信息和信用信息56

第四节 总体金融演化阶段的抽象描述57

一、从货币形态角度的金融演化阶段划分57

二、从机构形态角度的金融演化阶段划分58

三、从金融市场形态角度的金融演化阶段划分59

四、简要总结金融历史演化的客观态势60

第四章 金融的功能、模式及原则62

第一节 抽象价值系统的社会经济意义——金融功能62

一、金融系统产生所带来的经济模式革命62

二、从商品、信用和货币三者关系中探究金融的意义63

三、金融功能的逻辑分析与总结64

四、金融的负效应及其与金融危机的逻辑联系67

第二节 金融功能实现的程度与方式——金融效率与金融模式70

一、金融功能的实现程度——金融效率的两行分析视角70

二、金融模式的多角度考察72

第三节 信息论视角下的金融原则总结73

一、实体价值范畴为主原则73

二、严格监管原则74

三、宏观、微观两行并重原则74

四、公共服务原则75

五、安全与效率原则75

第五章 金本主义的内涵与逻辑76

第一节 理论铺垫:整体机制、国家、政府76

一、概念的梳理——从系统机制到整体机制76

二、现实社会中的整体机制——国家与政府78

三、政府机制的具体运行模式——共同体模式与阶级控制模式80

第二节 金本主义的内涵与本质属性81

一、政府机制与金融系统关系的逻辑说明81

二、金本主义——BBA84

三、金融系统的客观属性与金本主义85

四、金本主义的本质分析86

第三节 金本主义的现实体现——金权88

一、金权作为西方独特的社会结构组成88

二、“金权”的构成89

第六章 前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金本主义——三权并立下的运行92

第一节 金本主义产生的总体背景分析92

一、地理背景92

二、作为背景的经济模式——狩猎模式93

三、文化背景95

四、对于体制背景——私有制的进一步阐述96

五、政治生态背景——三权结构97

第二节 金本主义在西方的早期发展管窥98

一、前铸币阶段99

二、铸币阶段100

三、罗马帝国阶段100

第三节 中世纪西方的金融发展101

一、具体的当时背景分析101

二、中世纪后期金融发展到达新高度102

三、形成金权操纵君权平台进而盘剥、控制社会经济的体制107

第七章 金本主义作为社会体制的创立——资产阶级革命111

第一节 金本主义体制创立的时代背景条件111

一、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大冲击与秩序重建111

二、总体态势——君权已成为“死当”112

三、意识形态的变革112

四、强大国家平台的形成115

第二节 金本主义体制建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116

一、改变了权力结构——变三权并立为一权独大116

二、强化了狩猎模式——私有制117

三、资本主义的全局化基因与演化态势118

四、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资本主义并未带来欧洲的进步120

五、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在本质上是金本主义模式的确立120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与金本主义121

一、资本主义的内涵及其与金本主义的区别121

二、资本主义与金本主义之间的关联124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金本主义发展126

第一节 前金本位制时期(1640—1816年)126

一、背景127

二、这一时期的金融状态及特征132

三、金本主义体制的建立及初步发展状态137

第二节 金本位制时期(1815—1914年)——从英法争霸到德美崛起142

一、时代背景的新变化142

二、金本位制前提下的金融发展146

三、金融制度进一步强化下的金本主义的发展151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金本主义发展154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过渡时期(1914—1945年)154

一、背景154

二、过渡时期金融的发展态势159

三、金权的整合与转移161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1945—1971年)162

一、背景162

二、冷战背景下的金融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融运行及特征166

三、金本主义的体系化加强168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时代169

一、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到苏联解体169

二、从苏联解体到美国危机172

三、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一带一路”176

第十章 金本主义理论与非金本主义理论178

第一节 简析金本主义理论本质178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核心是维护私有制178

二、略论西方经济学的主旨179

三、西方经济学的功能179

第二节 非金本主义理论简述180

一、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80

二、中国文化体系181

第三节 探索构建“类生存经济学”182

一、基本逻辑182

二、主要原则182

三、具体运行模式构想:“端口—母体模式”185

参考文献1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