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增长的空间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增长方式转变比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伏心,申俊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402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经济增长-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经济增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增长的空间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增长方式转变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概论1
一、经济增长方式内涵的讨论与两个三角洲路径的选择1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1
(二)转变增长方式的努力与效果5
(三)从“利益导向”向“效率导向”的转变9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述评15
(一)两个三角洲在全国经济地位及发展趋势比较15
(二)两个三角洲经济体制比较18
(三)两个三角洲发展条件、发展模式的比较21
(四)两个三角洲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25
(五)研究展望27
第二章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两个三角洲的比较30
一、现代增长理论: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的比较框架32
(一)零技术进步率的索洛模型33
(二)正技术进步率的索洛模型43
(三)内生增长理论46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制度变迁比较分析54
(一)一个简单的制度变迁模型54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57
(三)长三角与珠三角市场化程度比较65
三、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的供给分析68
(一)方法介绍和估计模型的设定68
(二)数据处理及说明71
(三)具体估计模型选择及估计结果78
(四)长三角与珠三角制度效率分析与比较83
(五)供给分析结论88
四、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的需求分析89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需求增长的总量分析89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需求增长的结构分析91
(三)长期需求冲击的稳定性95
五、最优制度变革路径再讨论97
第三章 两个三角洲企业发展环境比较研究99
一、企业发展环境研究背景100
(一)企业发展环境的内涵和特征100
(二)企业发展环境分类与研究对象界定103
(三)考察企业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105
(四)比较长三角与珠三角企业发展环境的意义及比较的基础108
二、两个三角洲企业发展环境分项比较110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企业发展环境形成过程概述110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环境综合比较112
(三)对外经济环境比较116
(四)市场发育情况比较122
(五)人力资源比较129
(六)科技创新环境比较130
(七)金融环境比较135
(八)基础设施比较140
三、两个三角洲企业发展环境对比:结论与建议145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企业发展环境总体评价146
(二)完善企业发展环境的必要性: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约束150
(三)完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发展环境的基本思路153
第四章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集群比较分析159
一、长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160
(一)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特点160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163
(三)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与特点168
(四)长三角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170
二、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175
(一)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成因与特点175
(二)珠三角产业集群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177
三、全球竞争下两地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分析179
(一)两地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发展模式181
(二)外资在两地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及其根植性问题182
(三)两地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183
(四)两地产业集群发展中企业产品品牌状况185
(五)两地产业结构趋同,造成存在产业集群同构现象186
(六)两地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位置188
(七)两地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及局限性189
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两地经济持续增长190
(一)打破行政分割,改善公共品供给,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190
(二)处理好发展本地产业集群与引进外资的关系,以增强集群的根植性192
(三)引导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走向高端发展道路193
(四)培育促进集群发展的社会资本,增添促进集群系统的要素“黏合剂”194
(五)完善创新支撑体系,提升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195
(六)培育发展集群经济,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发展网络体系196
(七)加强区域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创造高级生产要素196
第五章 两个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198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198
二、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趋势及阶段性特征202
三、工业化初期要素、投资驱动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6
四、工业化中后期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与机遇211
五、科技创新引领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机制220
(一)吸收利用国外技术223
(二)加快本土企业技术创新229
第六章 FDI与两个三角洲经济增长236
一、两地引进FDI的基本状况分析237
二、FDI对两地经济增长的效应242
(一)FDI对两个三角洲的GDP效应分析242
(二)FDI资本积累效应分析246
(三)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248
(四)产业升级效应比较分析254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引进外资策略271
第七章 两个三角洲金融发展与增长方式转变275
一、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关文献的综述275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276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280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85
(一)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金融因素分析285
(二)金融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机理288
(三)区域金融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291
三、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金融支持293
(一)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294
(二)金融中介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298
(三)证券市场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300
四、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金融支持303
(一)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04
(二)珠三角的金融业发展现状306
(三)金融中介、证券市场和金融开放对珠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310
五、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及其政策建议315
(一)金融支持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315
(二)启示与政策建议318
第八章 市场开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点的分析比较326
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市场开拓的进程、现状及趋势327
(一)两地市场开拓的进程327
(二)两地市场开拓的现状及发展水平333
(三)两地市场开拓的趋势341
二、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市场发展的基本特征345
(一)生产规模的扩大345
(二)产品结构的变化348
(三)产品流向的变化355
(四)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变化362
第九章 市场开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瓶颈及影响的比较370
一、资源日益紧缺,影响发展后劲370
(一)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明显370
(二)资源瓶颈的成因及影响375
二、产能明显过剩,内需依然不足380
(一)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现状380
(二)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的成因分析387
(三)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的影响分析396
三、贸易摩擦加剧,出口严重受阻398
(一)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和特点399
(二)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402
(三)贸易摩擦的成因406
四、经济结构调整滞后410
(一)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主要表现411
(二)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原因分析415
第十章 市场开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措施的比较421
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发展421
(一)继续巩固和发挥外源经济的优势424
(二)充分重视和开启国内市场的支撑作用426
(三)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实现内外源经济优势转换中的作用428
二、推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430
(一)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应用431
(二)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432
(三)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率434
三、转型升级增创加工贸易的发展新优势434
(一)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35
(二)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436
(三)促进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437
(四)推进加工贸易向服务环节的延伸438
(五)优化加工贸易的区域布局439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439
五、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443
(一)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444
(二)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446
(三)优势互补,打造强势品牌446
(四)严格加强品牌的管理和保护448
六、尽快完善摩擦应对机制450
(一)内需和外需并重地应对贸易摩擦450
(二)建立和完善各层次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451
参考文献455
后记465
热门推荐
- 2346414.html
- 3337265.html
- 2695822.html
- 1645586.html
- 3692479.html
- 3577393.html
- 2701318.html
- 2230793.html
- 697306.html
- 543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0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5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2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5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3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1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