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
  • 魏晓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4181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民主党派-党的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参政党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1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1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6

二 参政党建设研究现状与展望8

(一)关于参政党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和原则8

(二)关于参政党建设的基本内容9

(三)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4

三 本书的体系结构与研究特色17

(一)本书的体系结构17

(二)本书的研究特色20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与参政党地位及作用23

一 中国政党的产生及其演变23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影响23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与执政地位的确立30

(三)民主党派的历史演变与向参政党转型33

二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3

(一)多党合作思想的形成43

(二)《共同纲领》为多党合作制度提供法律依据46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框架与运行机制47

(四)多党合作制度在新时期的逐步完善50

(五)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58

三 参政党的政治定位和主要功能60

(一)参政党的政治定位60

(二)参政党的主要职能与基本功能63

第二章 参政党与执政党关系的构建原则与合作机制70

一 参政党的基本特征70

(一)由阶级联盟到政治联盟的演变70

(二)接受共产党领导并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72

(三)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74

(四)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76

二 参政党与执政党关系构建原则78

(一)“十六字方针”的基本原则78

(二)参政党与执政党关系的体现83

三 参政党与执政党的合作机制88

(一)合作的政治基础88

(二)合作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方式90

(三)合作的主要特点97

第三章 加强参政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100

一 新世纪对参政党建设提出时代课题100

(一)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 对参政党建设提出新挑战100

(二)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新部署 对参政党建设提出新课题102

(三)民主党派自身的新变化 对参政党建设提出新要求104

二 参政党建设的现状及影响要素分析105

(一)参政党建设的现状106

(二)影响参政党建设的若干要素及原因分析114

三 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互相促进118

(一)坚持二者建设的同一性118

(二)区别二者建设的差异性122

(三)把握二者建设的联系性126

四 参政党建设对执政党建设的重大影响129

(一)参政党建设有利于扩大执政党的执政基础129

(二)参政党建设有助于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30

(三)参政党建设有利于提高执政党的执政绩效、实现执政目标132

(四)参政党建设有助于执政党跳出政党兴衰周期率,永葆先进性134

第四章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基本要求136

一 参政党建设的目标136

(一)参政党建设目标的提出136

(二)参政党建设目标的基本内涵138

二 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141

(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41

(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143

(三)体现政治联盟特点144

(四)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144

三 参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145

(一)新世纪的形势要求145

(二)参政兴国的使命要求146

(三)政治交接的发展要求148

(四)多党合作的政治要求149

第五章 参政党的理论建设152

一 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战略意义152

(一)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需要152

(二)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153

(三)参政党理论建设是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理性需要154

二 参政党理论建设的历史发展与实践探索155

(一)民主党派的早期理论探索155

(二)向参政党转换——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党派性质与地位的初步认识160

三 新时期参政党理论建设的发展与成就164

(一)参政党理论建设在党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领导时期的新发展165

(二)参政党理论建设在党的第三代中央集体领导时期的新突破167

(三)参政党理论建设在新一届党中央集体领导下的新成就169

四 当前参政党理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75

(一)参政党的理论建设主动意识不强,理论建设尚未形成体系175

(二)参政党理论建设中缺乏自身特色176

(三)参政党理论建设队伍有待加强,理论建设与其历史地位和政治角色不适应176

五 进一步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基本思路177

(一)坚持同一性,把握差异性,深入研究参政党理论建设的基本规律178

(二)实现参政党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推动参政党的理论创新178

(三)加大力度构建参政党理论建设的科学机制180

第六章参政党的思想建设182

一 思想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核心182

(一)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182

(二)提高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183

(三)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184

(四)为巩固和发展同共产党团结合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185

二 民主党派的思想演变186

(一)组建时期的思想倾向186

(二)参政初期的思想状况193

(三)新时期的思想变化200

(四)现阶段的思想动态203

三 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208

(一)加强政治引导208

(二)培育优良品德214

四 研究探索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有效途径217

(一)把握思想建设的核心 找准思想建设的重点217

(二)建立健全思想建设的各项制度218

(三)坚持自我教育与组织培训相结合219

(四)理论学习与参政议政的实践相结合220

(五)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220

(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建思想教育新载体221

第七章 参政党的组织建设223

一 参政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特征223

(一)参政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223

(二)参政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特征224

二 参政党组织建设的战略意义226

(一)组织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基础226

(二)组织建设是建设新世纪参政党的需要227

三 参政党的组织基础229

(一)民主党派的组织沿革229

(二)新世纪的组织调整235

四 参政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239

(一)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239

(二)做好参政党的组织发展工作245

(三)加强参政党的机关建设247

(四)搞好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251

五 新世纪参政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思考254

(一)坚持“三个为主”,注重质量,保持特色254

(二)以“政治交接”为主线,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256

(三)巩固基础,提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257

第八章 参政党的制度建设259

一 制度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保障259

(一)制度建设是参政党根本性、长期性、保障性的建设259

(二)制度建设是参政党增强内驱力、凝聚力、生命力的保障260

(三)制度建设是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的迫切需要261

二 参政党制度建设基本原则262

(一)坚持系统性原则262

(二)把握方向性原则263

(三)民主集中制原则263

(四)坚持党派特色与学习借鉴相结合的原则264

(五)突出制度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原则264

三 参政党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265

(一)参政党的组织制度265

(二)参政党的领导、决策制度266

(三)参政党的工作运行制度267

(四)参政党的选举制度272

四 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273

(一)把制度建设与建立健全参政党机制结合起来273

(二)突破薄弱环节,把握参政党制度建设的着重点274

(三)正确处理制度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276

(四)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参政党制度建设277

(五)为参政党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277

第九章 参政党的能力建设279

一 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外部动因与内在动力279

(一)世界政党的发展变化对参政党能力建设提出新挑战279

(二)国内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变化对参政党能力建设提出新课题281

(三)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284

二 参政党能力结构及其功能分析287

(一)参政党能力的界定287

(二)参政党能力要素的构成及其功能分析290

(三)参政党能力建设与执政党能力建设相辅相成296

三 参政党能力建设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298

(一)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298

(二)参政党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1

四 进一步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303

(一)共产党要不断加强体制与制度建设,优化参政环境303

(二)参政党要不断强化参政能力,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304

(三)参政党要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健全制度完善机制306

(四)参政党要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308

第十章 参政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310

一 参政党的政党意识逐渐增强,社会政治影响力将日趋提高310

(一)随着参政党建设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参政党对自身的定位将更明确310

(二)参政党履行职能的领域和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形式将更加多样化312

二 参政党的政治诉求逐渐彰显,对社会民主进程产生积极影响313

(一)参政党的代表性逐渐增强,表达不同阶层群体日益增多的诉求313

(二)在推动政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中将发挥重要作用315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拥有广阔空间和独特优势316

三 参政党的参政能力逐渐提高,将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317

(一)参政党的政治把握能力、与执政党的合作共事能力不断提高317

(二)参政党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将进一步强化318

四 参政党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将进一步深化320

(一)参政党组织发展和整体素质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320

(二)参政党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将进一步深化321

五 参政党在对外交流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322

(一)发挥参政党“侨”、“海”特色,多方开拓对外交流新渠道322

(二)反独促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其他群体无可替代的作用323

六 参政党“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优化324

(一)坚持参政党纲,政治领域功能将进一步优化324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领域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开发326

(三)发挥进步性与广泛性,社会整合功能将进一步优化327

(四)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文化领域功能将进一步开发328

参考文献331

后记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