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教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服务模式与路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国杰,杨印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80722784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教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服务模式与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目标1
第一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的现状1
一、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现状1
二、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现状8
三、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现状14
第二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与特点19
一、新农村建设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义19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的特点23
第三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27
一、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28
二、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31
三、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34
第二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41
第一节 现代农业发展含义与重要支撑技术41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41
二、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45
第二节 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48
一、现代农业与东北振兴48
二、现代农业与农业转型52
三、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55
第三节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59
一、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定位59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64
三、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69
第三章 辽宁农民素质状况调查研究79
第一节 农民素质内涵与现状调查分析79
一、农民素质的内涵79
二、辽宁农民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80
第二节 提高农民素质是保证辽宁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95
一、提高农民素质,是由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96
二、提高农民素质,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96
三、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97
四、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97
五、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根本途径98
第三节 新时期提高辽宁农民素质的策略99
一、加强政府主体地位,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99
二、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100
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101
四、拓宽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的渠道102
五、加强技能和识别能力培训103
六、创新农民培训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104
七、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在交流中提高农民素质105
八、挖掘与发扬农村中传统文化精华106
九、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农民法律素质106
第四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农村社会服务的特点与态势108
第一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发展概述108
一、辽宁高等教育发展概述108
二、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概述120
三、吉林高等教育发展概述131
第二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农村社会服务特点140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特点141
二、高等教育农村社会服务的特点143
第三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态势146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的优势146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的劣势149
第五章 辽宁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模式与路径152
第一节 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战略功能与作用152
一、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农业人才基地152
二、高等教育是农业科学知识创新、基础研究和国家关键技术攻坚的主力153
三、高等教育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154
四、高等教育直接进入农村经济主战场155
五、高等教育是建立与完善农业教育体系的龙头156
第二节 辽宁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路径与实践156
一、发挥农业学科优势,为“三农”提供人才支持157
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创新人才158
三、开掘科学技术应用源头,增加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总量161
四、建立“上挂横联下辐射”的科技兴农示范基地162
五、实施系列农村社会服务项目165
六、举办多层次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165
七、开展科技创新,增强服务“三农”后劲167
第三节 辽宁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效果与长效机制169
一、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效果169
二、高等教育持续开展“三农”服务的创新思路172
三、创建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良好环境176
第六章 黑龙江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模式与路径179
第一节 黑龙江高等教育服务“三农”概述179
一、人才培养多元化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选择180
二、黑龙江省建设“高教强省”为服务“三农”提供新的契机182
第二节 黑龙江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典型模式与路径183
一、黑龙江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典型模式183
二、黑龙江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路径195
第三节 黑龙江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策略198
一、采取“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消除农民“低素质障碍”199
二、发挥高等教育城乡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消除城乡差距199
三、发挥高等教育的全方位作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200
四、培植高等教育发展潜力,保证为“三农”服务的能力202
第七章 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模式与路径205
第一节 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概述205
一、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发展背景205
二、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现状208
第二节 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典型模式与路径210
一、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内容210
二、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实践模式与成果211
第三节 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策略220
一、吉林省服务“三农”的主要战略任务220
二、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存在的突出问题221
三、吉林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思考223
第八章 国内外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社会的典型模式与启示229
第一节 国外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社会的基本模式与特点229
一、国外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社会的基本模式229
二、国外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发展的特点232
第二节 国内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与路径234
一、高校发挥其人才和科研优势,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234
二、积极倡导大学生投身服务于新农村建设242
三、积极实施各类人才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244
第三节 国内外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社会发展的启示245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245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加速成果转化246
三、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能力247
四、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247
五、适应建设需要,培养服务“三农”实用人才248
六、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支农活动249
七、创新发展模式,增强新农村建设后劲249
第九章 高等教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定位、新作用和新功能251
第一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农村的主要特点及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的历史回顾251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农村的主要特点251
二、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的历史回顾252
第二节 高等教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定位254
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254
二、树立新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56
三、改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256
四、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57
第三节 高等教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作用259
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农业创新人才259
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260
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社会服务261
第四节 高等教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功能262
一、发挥人才培养功能,满足农民总体素质提高需要262
二、发挥创新功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需要263
三、发挥文化传承功能,满足农村文化发展需要263
第十章 高等教育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265
第一节 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特色人才265
一、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能力266
二、高等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创新人才新思考274
第二节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实现其服务战略定位及调整277
一、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高校科技重新战略定位及调整277
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其战略定位及调整285
第三节 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不断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服务289
一、着力开展科技研发,立足产业结构调整290
二、放眼现代农业发展,搞好重点项目攻关290
三、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实施科技开放292
四、加大政策投入,激发科技研发潜能294
第十一章 高等教育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模式与路径选择295
第一节 高等教育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的内容295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295
二、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内容300
第二节 高等教育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模式、路径探索与实践303
一、实施“沈阳市农村青年科技人才研修工程”304
二、实施“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310
三、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314
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319
五、实施科教兴农示范县建设模式322
六、组建“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326
七、加强高校与地方合作327
第十二章 高等教育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330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基本原则330
一、坚持培养高技术人才与培育新型农民并重的原则330
二、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重的原则332
三、开展以机制创新调动各方面力量的原则333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334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为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建设334
一、构建高校与新农村合作共建发展机制335
二、构建高校服务现代农业科技开发长效机制335
三、构建高校服务新农村人才培养长效机制335
四、构建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激励保障机制336
五、构建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评估管理机制336
六、构建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推广机制337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保障措施338
一、提高认识,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问题研究338
二、重视政府职能,发挥导向作用340
三、高等教育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与水平342
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47
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
- 637699.html
- 1111257.html
- 1417641.html
- 1485563.html
- 2720636.html
- 1258724.html
- 2566385.html
- 135800.html
- 398467.html
- 2582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9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6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1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0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5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7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1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7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8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