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类学讲义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类学讲义稿
  • 王铭铭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353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4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70页
  • 主题词:人类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类学讲义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说明1

致谢14

上篇3

第一章 人类学作为人文科学3

一、人类学5

二、文明与文化:人类学与欧洲的“民族自觉”9

三、民族学、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10

四、作为人文科学的人类学16

五、情景化的人类学19

六、遭遇“写文化”22

第二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类研究27

第三章 亲属制度:纵式、横式与观念35

一、纵式:继嗣理论39

二、横式:联姻理论43

三、作为观念的亲属制度44

四、“家”的不同含义47

第四章 《论礼物》:“物的社会生命”及其限度49

第五章 经济嵌入“非经济领域”的方式61

一、“经济”的文化土壤65

二、实质主义70

三、物、不平等与威望74

四、从生态到世界体系75

第六章 从“没有统治者的部落”到“剧场国家”85

一、“没有统治者的部落”88

二、权威、权力与比较政治学的终结91

三、“剧场国家”95

第七章 从“礼治秩序”看法律人类学及其问题101

一、礼治秩序103

二、与法律人类学相关的思考109

第八章 一篇讲稿透露出的人类学宗教观119

一、宗教人类学121

二、埃文思-普里查德对人类学宗教观的反思与预见128

第九章 神话学与人类学139

一、维柯、卢梭与赫尔德143

二、缪勒144

三、弗雷泽的《金枝》145

四、涂尔干、莫斯的《原始分类》与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146

五、列维-斯特劳斯148

六、韦尔南152

七、伊利亚德与巴赫金155

第十章 符号人类学与“象”的理论161

第十一章 文字的魔力:关于书写的人类学169

一、无文字主义171

二、巫术作为文字的源头174

三、占卜与文字的通神明、类万物作用177

四、书写文字的“拜物教”与“理性”183

第十二章 艺术人类学:艺术与艺术家的魅惑189

第十三章 文化会消失吗?199

中篇213

第十四章 “自我与普遍同情之间的平衡”213

一、“贵气十足的蒙昧人”215

二、野蛮与“失落的文明”221

第十五章 说“文明”227

第十六章 从《癫狂与文明》看通常的人类学观233

第十七章 从“当地知识”到“世界思想”——对民族志知识的反思239

一、认识姿态243

二、英国人类学247

三、格尔兹与美国人类学253

四、面对混合的世界257

五、历史与思想263

第十八章 我所了解的历史人类学2667

一、无历史的人类学268

二、有历史的人类学271

三、对“新鲜事物拜物教”的省思274

四、历史意识问题276

五、三种社会形态278

六、几种“历史感”280

附:文化史——从梁启超那里“再出发”284

第十九章 超社会体系——文明人类学287

一、“超级微观的世界界限”291

二、国族与世界体系294

三、“并接结构”中的“超社会体系”300

四、社会学年鉴派民族学:文明作为“超社会体系”306

五、文明史、技术学与“超社会的社会”312

六、文明:“融合”同时是历史与价值319

下篇329

第二十章 文字这把“双刃剑”——从一个“反例”看329

第二十一章 乡村与文明:过程与观念的历史想象343

一、村庄研究345

二、村庄研究的批评:“汉学人类学”348

三、村庄研究:恢复与创新350

四、村庄的历史想象(1):文明进程中的“地方”354

五、村庄的历史想象(2):观念形态358

六、再思村庄360

第二十二章 口述史、口承传统与人生史365

一、口述史366

二、作为口述史的人类学367

三、口述史与口承传统369

四、人生史372

第二十三章 民族志与“四对关系”375

一、民族志在人类学中的位置376

二、现代民族志及对它的批判377

三、民族志中的“四对关系”379

第二十四章 从“朝圣”看作为“历史中的文化翻译”的人类学383

一、翻译与历史386

二、封禅的研究388

三、与“郊祀”的可能关系390

四、等级制的宇宙观394

五、香会与刘火396

六、香火的纵向性400

七、人类学与“上下关系”402

第二十五章 仪式研究与社会理论的“混合观”407

一、仪式研究408

二、从“混合论”看社会理论的局限411

第二十六章 葛兰言何故少有追随者?415

第二十七章 从礼仪看中国式社会理论425

一、拉德克利夫-布朗之后429

二、司马迁逝世之前:有别于宗教的礼仪433

三、葛兰言、“封建”与礼仪436

四、交错的历史、现代性与被压迫的传统439

五、埃利亚斯、“civilite”与“礼”444

第二十八章 “中间圈”——民族的人类学研究与文明史449

一、学科名称之力量消长452

二、人类学民族研究定位何在?455

三、从核心圈到中间圈457

四、民族研究、社会科学与文明史465

第二十九章 中国——民族体还是文明体?471

一、强国主义民族学472

二、强国主义民族学的新面相474

三、从文明体向民族体的转变475

第三十章 从中国看“超社会的社会”:钱穆启发479

第三十一章 民族学与社会学之战483

一、缺乏整体观的民族志或社会学488

二、史禄国与另一种民族志492

三、民族学与民族史494

四、北与南:兄弟阋墙499

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03

第三十二章 吴文藻、费孝通的“中华民族”理论509

一、吴文藻先生与他的“民族与国家”510

二、费孝通与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521

第三十三章 费孝通的鸡足山与林耀华的凉山537

第三十四章 从潘光旦的土家研究看“民族识别”543

第三十五章 民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课题585

一、民族志研究588

二、文献、学术史与形象史590

三、政治经济学在民族关系分析中的运用592

四、从族群性到“由不同文化构成的文化”593

五、比较宗教—政治学、城镇史、人物史595

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597

参考文献601

索引630

出版后记6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