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新AutoCAD 2000中文版实用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最新AutoCAD 2000中文版实用指南
  • 陈超敏,李光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780043898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最新AutoCAD 2000中文版实用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AutoCAD 2000安装和配置1

1.1 安装AutoCAD 2000的系统要求1

1.1.1 硬件要求1

1.1.2 软件要求1

1.2 AutoCAD 2000的安装步骤1

1.3 启动AutoCAD 20004

1.4 退出AutoCAD 20005

第二章 AutoCAD 2000新功能介绍7

2.1 多文档设计环境(MDE)7

2.2 用鼠标右键启动快捷菜单8

2.3 AutoCAD设计中心(DesignCenter)9

2.3.1 AutoCAD设计中心的启动10

2.3.2 利用AutoCAD设计中心打开图形文件11

2.3.3 利用AutoCAD设计中心查找内容12

2.3.4 利用AutoCAD设计中心向图形中添加内容13

2.4 自动捕捉功能(AutoSnap)16

2.5 快速标注(QDIM)17

2.5.1 标注样式管理器18

2.5.2 快速标注18

2.6 三维动态观察器(3D Orbit)19

2.8 网络功能20

2.7 局部打开和局部加载(Partial Load)20

2.8.1 Internet访问21

2.8.2 超级链接21

2.8.3 ePlot电子格式输出22

2.9 其它新增功能22

2.9.1 增强的视口管理功能22

2.9.2 新的视图对话框23

2.9.3 新设计的选项对话框23

3.1.1 标题栏和菜单栏24

第三章 AutoCAD 2000的基础操作24

3.1 AutoCAD 2000的工作界面24

3.1.2 标准工具栏25

3.1.3 其它工具栏26

3.1.4 绘图区28

3.1.5 命令窗口和信息栏29

3.1.6 状态栏29

3.2 菜单操作29

3.2.1 菜单说明29

3.2.2 菜单操作30

3.2.3 AutoCAD一级菜单简介31

3.3 新建图形文件34

3.4 打开原有图形文件35

3.5 保存图形文件36

3.6 帮助的使用37

第四章 设置AutoCAD绘图环境38

4.1 功能键和组合键功能说明38

4.2.2 世界坐标系统(World Coordinate System)39

4.2.3 用户坐标系统(User Coordinate System)39

4.2.1 笛卡尔坐标(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39

4.2 AutoCAD 2000坐标系39

4.2.4 通用坐标40

4.3 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41

4.3.1 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的基本概念41

4.3.2 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的切换42

4.4 图层设置42

4.4.1 图层的基本概念43

4.4.2 图层控制(Layer)43

4.5 设置绘图界限(Limits)52

4.6 设置图形单位(DDUnits)53

4.7 草图设置对话框54

4.7.1 正交方式(Ortho)55

4.7.2 栅格(Grid)56

4.7.3 捕捉栅格(Snap)57

4.8 目标捕捉(Object Snap)57

4.8.1 设置对象捕捉模式(Object Snap Settings)58

4.8.2 特定点捕捉方式58

4.8.3 自动捕捉(AutoSnap)60

4.8.4 自动跟踪(AutoTrack)61

4.9 使用重命名(Rename)对话框63

4.10 尺寸比例设定64

4.11 设置标题栏65

第五章 常见绘图命令的使用67

5.1 绘制直线(Line)67

5.2 绘制多线(Multiline)68

5.3 绘制多段线(Polyline)70

5.4 绘制圆(Circle)71

5.5 绘制弧线(Arc)72

5.6 绘制椭圆(Ellipse)74

5.7 绘制正多边形(Polygon)75

5.9 绘制圆环(Donut)78

5.8 绘制矩形(Rectangle)78

5.10 绘制点(Point)79

第六章 视窗缩放和平移82

6.1 视窗缩放(Zoom)82

6.1.1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命令进行视窗缩放83

6.1.2 使用标准工具栏按钮进行视图缩放84

6.1.3 使用缩放工具栏按钮进行视图缩放84

6.1.4 使用菜单方式进行视窗缩放84

6.2 视窗平移(Pan)85

6.2.2 使用工具按钮或命令输入方式86

6.2.1 使用菜单方式86

6.3 使用鸟瞰视图(Aerial)87

6.3.1 鸟瞰视图窗口中的图标87

6.3.2 鸟瞰视图窗口中的菜单88

第七章 基本编辑方法90

7.1 目标选择90

7.1.1 用拾取框选择单个实体90

7.1.2 利用对话框设置选择方式90

7.2 放弃和重作(Undo和Redo)92

7.2.1 放弃(Undo)92

7.1.3 窗口(Box)方式和交叉(Crossing)方式92

7.2.2 重作(Redo)93

7.3 删除图形(Erase)93

7.4 复制图形(Copy)94

7.4.1 复制单个图形(即一次复制一个图形)94

7.4.2 复制多个图形(即一次复制多个图形)95

7.4.3 将图形复制到Windows剪贴板96

7.5 图形镜像(Mirror)96

7.6 阵列图形(Array)98

7.6.1 矩形阵列(Rectangular Array)98

7.6.2 环形阵列(Polar Array)99

7.7 移动图形(Move)101

7.8 旋转图形(Rotate)102

7.9 比例缩放图纸(Scale)103

7.10 折断图形(Break)105

7.11 修剪图形(Trim)106

7.12 延伸实体(Extend)108

7.13 倒角和圆角(Chamfer和Fillet)108

7.13.1 倒角(Chamfer)109

7.13.2 圆角(Fillet)110

8.1 图元修改编辑(DDModify)112

第八章 高级编辑技巧112

8.1.1 实体属性编辑113

8.1.2 修改直线(Line)115

8.1.3 修改圆弧(Arc)115

8.1.4 修改圆(Circle)116

8.1.5 修改参照线(Xline)116

8.1.6 修改射线(Ray)117

8.1.7 修改阴影线(Hatch)117

8.2.1 修改(Change)118

8.2 改变多个实体的属性(Change和DDChprop)118

8.2.2 对象特性(DDChprop)119

8.3 属性拷贝(Match Properties)121

8.4 夹点功能122

8.4.1 夹点(Grips)的设置122

8.4.2 夹点的规定124

8.4.3 使用夹点拉伸实体124

8.4.4 使用夹点移动实体125

8.4.6 使用夹点缩放(Scale)实体126

8.4.7 使用夹点镜像(Mirror)实体126

8.4.5 使用夹点旋转实体126

8.5 偏移复制图形(Offset)127

8.6 拉长(Lengthen)命令128

8.7 分解图形(Explode)130

8.8 使用透明命令(Transparent Command)131

8.9 清理命令(Purge)132

8.10 多段线编辑(PEdit)133

8.10.1 闭合(Close)或打开((Open)一条多段线133

8.10.4 拟合与还原多段线(Fit Decurve)134

8.10.3 修改多段线宽度(Width)134

8.10.2 连接多段线(.Join)134

8.10.5 调整线型135

8.10.6 编辑多段线顶点(Edit vertices)135

第九章 图案填充与边界138

9.1 图案填充的基本概念138

9.2 图案属性139

9.2.1 图案类型(Pattern Type)139

9.2.2 图案属性(Pattern Properties)139

9.4 组合填充(Composition)140

9.3.2 图案填充预览(Preview Hatch)140

9.3.1 图案边界(Boundary)140

9.3 图案边界(Boundary)和预览(Preview Hatch)140

9.5 高级(Advanced)选项141

9.6 边界创建(Boundary)143

9.7 面域(Region)143

第十章 图块的操作145

10.1 图块的定义145

10.2 写块(Wblock)146

10.3 插入图块147

10.3.2 利用多重插入(Minsert)命令插入图块148

10.3.1 利用对话框操作插入图块148

10.4 图块的属性149

10.4.1 定义块属性150

10.4.2 给图块附加属性151

10.4.3 编辑属性定义152

10.4.4 编辑图块中的属性153

第十一章 尺寸标注156

11.1 尺寸标注的基础知识156

11.1.1 尺寸标注的组成156

11.1.3 尺寸标注的类型159

11.1.2 尺寸标注的关联性(Associative)159

11.2.1 尺寸标注样式(Dimension Styles)160

11.2 创建尺寸标注样式160

11.2.2 设置尺寸标注样式的几何特征量162

11.3 标注线性型尺寸169

11.3.1 标注水平、垂直和旋转尺寸(Dimlinear)169

11.3.2 标注对齐尺寸(Dimaligned)174

11.3.3 基线标注(Dimbaseline)175

11.3.4 连续标注(Dimcontinue)177

11.4.2 标注直径尺寸(Dimdiameter)179

11.4 标注径向型尺寸179

11.4.1 标注半径尺寸(Dimradius)179

11.5 标注角度型尺寸(Dimangular)180

11.6 标注坐标尺寸(Dimordinate)181

11.7 引线标注(Leader)182

11.8 中心标注(Dimcenter)184

11.9 标注形位公差(Tolerance)185

11.9.1 标注形位公差185

11.9.2 利用引线(Leader)命令标注完整的形位公差186

11.10.1 利用图元编辑(DDModify)命令编辑尺寸标注187

11.10 编辑尺寸标注187

11.10.2 利用编辑标注(Dim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188

11.10.3 利用编辑标注(Dimtedit)命令更改尺寸文本位置即对齐文字188

11.10.4 利用替代(Dimoverride)命令覆盖系统变量189

11.10.5 更新尺寸标注(Update)189

11.10.6 尺寸标注的关联性(Associative)190

第十二章 文本标注与编辑191

12.1 单行文本标注(Dtext)191

12.2 多行文本标注(Mtext)194

12.3 定义字体样式(Style)197

12.4 控制文本显示方式(Qtext)200

12.5 特殊字符的输入200

12.6 文本编辑201

12.6.1 用编辑文本(DDEdit)命令201

12.6.2 用图元编辑(DDModify)命令编辑文本202

12.7 查找和替换202

第十三章 机械零件图绘制实例205

13.1 设置绘图环境205

13.2 轴套类零件的绘制206

14.1 定义用户坐标系223

第十四章 三维绘图环境223

14.1.1 在三维空间中定义UCS224

14.1.2 使用预定义的正交UCS224

14.1.3 平移UCS225

14.1.4 将当前UCS应用于其它视口225

14.2 工作在三维空间多视口环境226

14.3 三维视图227

14.4 设置三维图形显示选项228

14.5 三维中的材质处理228

14.7 在三维中交互查看229

14.6 设置相机位置229

14.7.1 使用三维动态观察器命令230

14.7.2 三维轨道视图的平移与缩放230

14.7.3 在三维动态观察器中使用投影选项232

14.7.4 在三维动态观察器中着色对象232

14.7.5 在三维动态观察器中使用形象化辅助工具233

14.7.6 在三维动态观察器中调整剪裁平面234

14.7.7 打开和关闭剪裁平面235

14.7.8 使用连续观察235

14.8.1 设置查看方向236

14.8 三维查看选项236

14.7.9 重置视图和使用预置视图236

14.8.2 显示平面视图237

14.8.3 使用罗盘和轴三角架设置视图237

14.8.4 定义三维视图238

14.8.5 消除隐藏线238

第十五章 创建三维对象239

15.1 创建三维实体239

15.1.1 创建线框240

15.1.2 创建网格240

15.1.3 创建实体247

15.2 三维编辑253

15.2.1 三维旋转253

15.2.2 三维阵列254

15.2.3 三维镜像255

15.2.4 修剪和延伸对象255

15.2.5 三维圆角257

15.3 修改三维实体257

15.3.1 实体倒角257

15.3.4 实体剖切258

15.3.3 实体切割258

15.3.2 实体圆角258

15.3.5 三维实体的面的编辑259

15.3.6 编辑三维实体的边264

15.3.7 实体压印264

15.3.8 分割实体265

15.3.9 抽壳实体265

15.3.10 清除实体266

15.3.11 检查实体266

16.2 绘制三维模型267

16.2.1 绘制表面267

16.1 使用三维图像类型267

第十六章 渲染和成像267

16.2.2 绘制邻接和交叉对象269

16.3 创建消隐图像270

16.3.1 消隐所选择对象的隐藏线270

16.3.2 消隐实体对象270

16.4 创建着色图像271

16.5 创建渲染图像271

16.5.1 准备渲染模型272

16.5.2 为不同显示配置渲染275

16.6 使用渲染276

16.6.1 加载、卸载和停止渲染276

16.6.2 设置渲染条件276

16.6.3 访问渲染窗口278

16.6.4 将渲染与背景合并278

16.6.5 改变渲染的颜色深度279

16.6.6 在渲染中使用光源279

16.6.7 在渲染中使用阴影281

16.6.8 理解照明原理282

16.6.9 添加光源286

16.6.10 删除和修改光源287

16.6.11 在渲染中使用材质288

16.6.12 定义材质290

16.6.13 改变材质291

16.6.14 附着材质292

16.6.15 使用材质、块和图层292

16.6.16 贴图293

16.6.17 输入和输出材质297

16.6.18 在渲染中使用场景298

16.6.19 保存和重新显示渲染299

16.6.20 打印渲染图像302

附录A AutoCAD 2000出图304

A.1 配置Windows系统打印机304

A.2 配置绘图仪306

A.3 网络绘图仪的配置309

A.4 安装Autodesk Heidi驱动程序不支持的出图设备310

A.5 绘图笔的配置310

A.6 设定纸张大斜嗪舝qwt2090/⑿⒊鐾记捅壤?312

A.6.1 选择出图时所用的图纸312

A.6.4 设定绘图比例313

A.6.2 设定出图方向313

A.6.3 设定出图区313

A.6.5 缩放线宽314

A.7 自定义图纸314

A.7.1 Autodesk Heidi绘图仪驱动程序支持的设备自定义图纸314

A.7.2 Windows系统打印机下的图纸自定义317

A.7.3 修改标准规格图纸的可打印区317

A.7.4 修改图纸的打印区317

附录B AutoCAD 2000命令集319

附录C AutoCAD 2000系统变量一览表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