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亦鸣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260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神经语言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言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文大脑词库形、音、义码关系的神经语言学分析1
测试方法和分类2
字词层级的测试2
测试字词阅读能力的项目2
测试与字(词)阅读相对应的字(词)口语能力的项目3
测试字词书写能力的项目3
语句层级的测试3
自发扩展言语的项目3
复述的项目3
语句理解项目4
语句书写能力的项目4
测试结果及其说明4
字词层级的测试结果4
分析与讨论6
语句层级的测试结果6
字词阅读认识过程简略模式7
失读症患者形、音、义码间联系的损伤状况7
形音性失读、形义性失读讨论7
失读与脑区的关系8
结论8
附录:病例资料9
基于神经语言学的中文大脑词库初探12
引言12
分析和讨论13
中文大脑词库的语义结构13
中文大脑词库的语音表征15
中文大脑词库的形体表征17
中文大脑词库中所储词语的结构形态18
中文大脑词库的存储与检索18
中文大脑词库词汇的检索19
结论20
中文大脑词库中语言单位存储和提取方式初探23
测试对象与方法23
测试对象24
测试方案细节说明24
自发谈话24
复述24
听辨理解25
命名26
阅读26
实验测试结果27
自发谈话实验结果27
字词层级的复述28
复述实验结果28
语句层级的复述29
听辨理解实验结果30
命名实验结果31
阅读实验结果31
分析与讨论32
中文大脑词库中存储提取的语言单位32
中文大脑词库词汇存储提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3
“字本位”观点的不可行性35
关于“字”35
关于合成词36
结论37
名动分类:语法的还是语义的——汉语名动分类的神经语言学研究40
引言40
名动分类的理论研究40
名动分类的神经语言学研究42
本文研究的目的43
实验44
ERP实验44
被试44
刺激与任务44
数据处理45
实验结果45
行为数据45
ERP数据47
fMRI实验47
被试47
实验材料47
实验设计与任务47
名词重叠、动词重叠与控制任务(“+”)比较48
形名组合、形动重合与控制任务(“+”)比较48
实验数据的处理48
实验结果48
激活体积比较49
分析与讨论49
fMRI实验结果分析50
名动特征参数比较50
组合不“排斥”语法50
重叠“亲合”语法50
ERP实验结果分析51
搭配判断实验与对照实验比较51
名动分离深层原因分析51
单音节名词和动词的差异52
双音节名词和动词的差异53
词类划分之语法依据的神经生理基础54
单音节动词和名词在LPC上没有差异的原因54
结语55
汉语量词及其分类的神经机制与相关理论问题探讨59
引言59
实验测试对象与方法60
被试60
材料与方法61
过程61
测试结果与分析61
患者完成名量词与动量词复述、听理解、书面选择任务情况统计61
分析61
患者完成专用名量词与借用名量词,专用动量词与借用动量词的63
复述、听理解、书面选择任务情况统计分析63
现代汉语量词系统及所划分出的名量词和动量词具有一定的神经65
生理机制和心理现实性65
讨论65
正常对照组测试结果65
名量词和动量词内部所划分出的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不具有相应68
的神经生理机制和心理现实性作为基础68
名量词和动量词的划分能够满足描写和解释的充分性的理论要求,69
专用量词和借用量词的划分则相反69
结论70
汉语皮质下失语症患者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理解、生成的73
比较研究73
个案调查73
听理解与阅读理解74
语法判断74
语义判断75
语义转换判断75
依据“名施+动+名受”型主动句式做组块的排列生成76
生成能力测试76
辨图理解测试76
依据“名受+被+名施+动”型被动句式做组块的排列生成77
依据“名受+被+动”型被动句式做组块的排列生成77
分析与讨论77
句法形式的提取加工在听路径、阅读路径和生成路径中具有相对78
独立性78
顶颞区受损与词汇信息受损相关,皮质下受损与句法结构信息受78
损相关78
主动句法结构与被动句法结构在大脑中是一种相对独立而互有联78
系的平行式储取机制78
主动句法结构与被动句法结构在大脑中的储取不体现为深层结构79
与表层结构的转换关系79
引言82
国外大脑词库研究概观82
大脑词库的特征及研究简史83
大脑词库的特征83
大脑词库研究简史84
大脑词库的语义结构84
层次网络模型85
扩展激活模型87
原型理论89
语义联系理论90
大脑词库的语音表征90
群集模型90
浴缸效应91
总体韵律模式92
综合模型92
词形特征对单词识认的影响93
大脑词库包含独立的正字法表征93
大脑词库正字法表征93
大脑词库中所储词语的结构形态94
一般感觉性阐释94
Taft和Forster词库模型的阐释94
地址化形态模型94
由口误与失语症研究所得到结论95
Emmirey和Fromkin的研究95
Aitchison的研究96
词类与大脑词库词语的组织96
在大脑词库中,同一词类的词语间的联系比较密切97
名词是大脑词库中最稳固和独立的词类97
大脑词库对实词和虚词是分别独立存储的97
跳石模型98
瀑布模型98
词汇的提取98
词汇的提取与辨认98
扩展激活模型99
词语辨认99
词汇发生模型99
群集模型100
检索模型100
检验模型100
扩展激活模型100
大脑词库的研究途径101
从正常说话者的词语搜寻和口误的途径来研究101
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102
从理论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102
用神经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103
“序言”107
神经语言学和语言失语症学 ——《神经语言学和语言失语症学导论》简介107
第一部分“引论”,共两章108
神经语言学和语言失语症学的论题108
神经语言学和语言失语症学的研究方法108
第二部分“神经语言学和语言失语症学”,共八章109
Broca的发现:发音能力的定位109
联通主义模型109
联通主义拓展110
对联通主义的不同看法110
层级模型111
综合模型111
程序模型112
临床失语症学和神经语言学纵览112
词义表达障碍113
语言描写和失语症症侯群113
第三部分“语言失语症学”,共七章113
语音系统障碍115
阅读障碍116
句子生成障碍116
句子理解障碍117
语言失语症学纵览118
第四部分“当代神经语言学”,共六章119
语言的脑支配和脑特化119
语言脑定位的重新审视119
脑电位唤起和语言120
语言区的电刺激120
与语言相关的理论神经生理学120
当代神经语言学纵览121
简评121
引论129
汉语词的语言学和认知研究129
——《汉语词法:语言学和认知研究》述评129
对汉语词的定义130
汉语词的成分131
汉语完形词132
汉语词的X—阶标分析133
词汇化和汉语词134
汉语词及其词库136
结论137
简评138
“也”字语义初探140
“也”字语义的性质140
“也”字语义的特点142
单项性和联项性142
前提和所指的不统一性143
自然性和非自然性143
一面性和两面性143
对汉语副词的新认识144
“也”字句的特殊歧义形式144
试论“也”字句的歧义146
引言146
“也”字句的歧义现象148
“也”字句歧义的构成149
“也”字句歧义的取值范围150
“也”字句歧义的特点152
不决定于深层结构152
没有模与例的区别153
“也”字句歧义是语用平面上的歧义153
语调中心语音特征154
话语中心在语音上表现为语调中心154
“也”字句意义的确定关键在于确定“也”字句的话语中心154
口语交际中“也”字句歧义的消除154
“也”字句歧义的消除154
书面语中“也”字句歧义的消除156
现实前提确定话语中心156
意念前提确定话语中心157
余论158
“也”字句歧义研究类型学上的意义158
“也”字句歧义研究在语言教学上的意义159
“也”字句歧义研究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意义159
试析主语槽中的“NP的VP”结构162
“NP的VP”的功能及来源162
“NP的VP”指称功能的语用特征162
“NP的VP”语用前提句164
由前提句向“NP的VP”的转化165
“NP的VP”的类型及“VP”前加成分的性质166
“NP的VP”的类型166
“VP”前加成分的性质分析167
主语槽中“NP的VP”与向心结构的关系168
“NP的VP”不是自足的短语168
单位功能和成分的功能169
布氏“向心结构”定义的实质170
导致误解的诸因素171
“NP的VP”的结构核心171
论副词的语用分类174
引言174
副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174
传统的副词下位分类存在的问题174
近年副词分类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175
副词功能与语用的关系176
副词语法化研究不能代替副词共时规律与功能的研究176
动态副词与静态副词177
与副词语用分类相关的术语及其相互关系178
术语界定(1)178
语用前提及其特征178
语用焦点(话语中心)180
语义指向(追加对象)180
语用前提、焦点、语义指向的关系180
术语界定(2)182
副词的项182
副词的指182
副词的语用分类及其考察步骤182
划分动态副词、静态副词的考察步骤182
动态副词、静态副词的功能特征184
第一步,从语义特征上看副词与句中其他成分185
第二步,增加相应的语用前提看句子是否通顺185
动态副词、静态副词的内部分类的考察185
具体考察确定副词语义指向的三个步骤185
第三步,运用替换法确定相关副词是否有类似的语义指向186
动态副词的再考察187
多项双指副词187
多项可谓副词187
多项非谓副词188
多项后指副词189
多项前指副词189
静态副词的再考察190
单项后指副词191
指向谓语部分191
指向数量成分191
单项定指副词192
单项前指副词192
汉语副词下位分类层级系统表193
副词归类虚实之争的分析193
余论193
副词分类研究的意义194
“副+名”现象研究之研究200
“副名现象”的研究对象或范围200
“副+名”研究中三个典型派别的主要观点及其研究状况201
否认副词可以修饰名词的观点202
承认副词可以修饰名词的观点203
对副词能否修饰名词没有明确的表态204
“副名结构”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前瞻205
“副名结构”研究的成就205
分清不同的结构层次206
用动态的观点来考察206
从单纯争论走向描写和解释206
“副名结构”研究的理论价值207
“副名结构”研究前瞻208
关于鲁迅作品中结构助词叠用的问题212
鲁迅作品中结构助词叠用的现象212
鲁迅作品中结构助词叠用现象探源212
欧化说存在的问题213
从史实与英语、德语、日语相关语法现象证日语来源说213
鲁迅作品中结构助词叠用的意义和改进215
关于《左传》“贰于×”及其他217
《左传》“贰于×”格式的分析217
“贰”的语法语义分析217
“贰于×”格式的语法语义分析217
“贰于×”使用的义场及语用分析219
不能认为“贰于×”本身有两种含义220
对“贰于×”格式的误解220
不能用“归于×”来证明“贰于×”221
不能把“贰于×”之“贰”看作外动词222
不能用“叛于×”来证明“贰于×”222
一个有争议的例句“夏,齐侯围成,贰于晋故也”分析223
结语224
附录:《左传》“贰”字的全部用例225
词义变化的分类228
“扩大、缩小、转移”说存在的问题228
词义系统演变的新的分类228
词义范围的差异228
词义范围的扩大229
词义范围的缩小229
词义范围的转移229
词义数量的减少230
词义数量的差异230
词义数量的增加230
词义色彩的差异231
由中性变为褒义或贬义231
由褒义变为贬义231
由贬义变为褒义232
词义内涵的差异232
结语232
睢宁话反复问句的类型234
“VP不VP”型234
VP不VP234
VP没[·m?]234
“疑问副词+VP”和“VP不VP”的糅合型235
可VP235
还VP235
“疑问副词+VP”型235
睢宁话多种反复问句共存原因分析236
语言风格学研究及其他238
西方现代语言风格学的建立和发展238
恩克韦斯特语言风格学思想239
我国语言风格学的历史和现状241
语言对人类思想的表达与塑造243
——洪堡特语言学说及人文语言学思想批判243
近代哲学主题对语言学思想的影响243
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进展的简短回顾243
近代哲学对语言学的影响245
浪漫主义、语言人文主义——洪堡特直接的思想源泉248
19世纪初期欧洲时代精神的氛围和洪堡特的思想渊源248
德国古典哲学——洪堡特语言思想的哲学基础249
人的研究——洪堡特语言研究的终极目标250
洪堡特语言哲学的形成和基本内容251
洪堡特语言哲学的形成251
洪堡特语言哲学的基本内容253
精神决定语言253
语言创造性是语言的本质254
语言是一个结构系统255
关于语言的内在形式的理论256
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256
语言在观念形成和传达中的作用256
语言世界观学说257
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258
语言的类型分类259
洪堡特语言哲学推阐关系表260
洪堡特之后人文语言学对洪堡特思想主线的逻辑推演261
语言心理学派262
表现主义和唯美主义语言学派262
美国心理主义语言学264
新洪堡特主义265
生成语法学派268
小结:洪堡特人文语言学的分解——理性主义语言学与文271
化语言学271
洪堡特语言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地位272
对洪堡特语言学思想核心的重新阐释272
科学语言学对洪堡特的否定和生成语言学对科学主义的273
否定之否定273
在更为广泛的背景下讨论描写语言学和解释语言学等概念275
引言283
留学生与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转型283
留学生与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284
留学生与中国语言学新学科的创构289
语法学289
普通语言学295
语音学297
修辞学29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300
留学生与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更新301
音韵学302
文字学305
训诂学307
方言学308
结语310
关于多角度的语言研究314
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314
语言学的现状及语言学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314
1994—1997年中国理论语言学研究概观314
关于语言研究观315
关于语言研究方法论316
对语言学研究中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317
关于语言和言语问题317
关于语言符号问题318
关于语言共性和个性的问题319
关于语言研究的“形式化”问题320
关于语言的描写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问题320
关于语言研究的认知倾向和认知语言学的问题322
语法理论324
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和两个三角学说325
语言研究两大范式在语法领域的确立326
关于生成语法理论及相关研究327
关于语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331
对语法理论中的一些焦点问题的探讨334
关于“配价”及“格”理论334
关于“标记性理论”336
关于“语法化”337
关于“认知语法”337
关于语法单位338
关于词类问题341
关于语序和虚词343
语篇、语用346
语篇分析理论346
衔接理论和连贯问题的讨论346
指代和省略问题347
对语篇结构的探讨348
关于语用学发展的概述349
语用研究349
关于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学科、学派的关系350
关于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及新格赖斯语用机制351
关于关联理论353
关于语用信息研究354
关于话题/主题354
语音、词汇、语义研究356
语音研究356
关于音系学的基础研究356
关于音节结构模式358
关于节律、韵律及其他358
词汇、语义研究360
关于复合词问题360
关于构词法问题361
关于词缀问题361
关于词义及词(语)义系统的问题362
关于语义结构问题363
有关语义研究的评述364
历史语言学、语言学史、语言学理论的基础建设364
历史语言学364
关于语言演化模式的探讨365
关于同源词和借词的区别366
关于语言类型和历史比较研究367
关于音变机制的探讨368
关于语言史的研究方法368
语言学史371
关于西方语言学史的研究371
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372
关于语言学史学372
语言学理论的基础建设373
热门推荐
- 2312801.html
- 159842.html
- 2123123.html
- 47106.html
- 2093060.html
- 3801238.html
- 1945977.html
- 3546471.html
- 3271960.html
- 3793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4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0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8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7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0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8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4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5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