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学荟要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学荟要 上
  • 黄忏华著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47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学荟要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治学底意义1

第二章 政治学底范围8

第三章 政治学底科学性质10

第四章 政治学底方法和观点12

第一节 政治学底方法12

一观察方法13

二 实验方法13

三 比较方法14

四 历史方法15

五 哲学方法16

第二节 政治学底观点17

一 社会学的观点和生物学的观点17

二 心理学的观点18

三 法理学的观点18

第五章 政治学和其他科学底关系20

第一节 政治学和社会学底关系20

第三节 政治学和历史学底关系21

第三节 政治学和经济学底关系22

第四节 政治学和伦理学底关系23

第六章 西洋政治思想史梗概25

第一节 过去底政治思想25

第二节 輓近底政治思想29

第七章 国家底定义35

第八章 国家和民族39

第九章 国家底要素43

第一节 人民43

第二节 领土45

一 领土概念所包括底范围46

(一)领土46

(二)领水46

(三)领空47

一、上空自由说47

二、上空限制说47

三、上空主权说47

二 领土底境界48

(一)天然国境48

(二)人为国境48

三 领土底集散49

四 领土底大小49

五 领土和法权49

(一)法权底概念49

(二)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50

(三)国际地役51

六 领土和所有权51

七 土地问题52

(一)土地私有制度52

(二)关于解决土地问题底学说和方案52

一、地租课税主义底土地制度改良派52

二、农业社会主义底土地制度改革派52

三、社会主义底土地制度改革派53

(三)苏联和其他国家对于土地制度底改革53

(四)孙中山先生底平均地权主张54

第三节 政治组织56

第四节 主权56

一 主权底概念56

二近代主权观念底渊源58

三 主权底几种定义和特性59

四 法律主权和政治主权61

(一)法律主权61

(二)政治主权61

五 主权底所在问题63

六 主权底限制问题66

(一)道德限制说66

(二)超人权威限制说66

(三)国际公法限制说67

(四)国家自设限制说67

七 主权非国家要素说和国家无主权说69

(一)主权非国家要素说69

(二)国家无主权说69

第十章 现代国家底生命力71

第十一章 国家底分类73

第一节 主权国73

第二节 部分主权国73

一 被保护国74

二 属国74

三 邦联分子国75

四委任统治国75

第三节 永久中立国76

第十二章 国家底起源77

第一节 人性说77

第二节 神权说78

第三节 契约说80

一 霍布斯底社会契约说——权力抛弃说81

二 陆克底社会契约说——国权限制说83

三 卢梭底社会契约说——全民意志说85

四 卢梭以后底社会契约说86

第四节 强力说88

第五节 历史的进化说90

一 血统91

(一)父系说91

(二)母系说91

二 宗教93

(一)崇拜自然93

(二)崇拜祖先94

(三)实用道德底宗教95

三 经济95

四 战争96

第十三章 各种国家观99

第一节 法理的学国家观99

第二节 有机体的国家观100

第三节 理想主义的国家观101

第四节 实利主义的国家观103

第五节 无政府主义的国家观105

第六节 多元主义的国家观107

第七节 马克斯主义底阶级统治的国家观111

第八节 社会学者底阶级统治的国家观114

第九节 布尔寒维克主义底阶级统治的国家观116

第十节 法西斯主义底伦理的国家观118

第十一节 纳粹主义底民族国家观120

第十四章 国家和国家底关系125

第一节 国际法125

一 国际法底意义125

二 国际法底性质126

三国际法底渊源128

(一)国际惯例128

(二)著名法学家底学说128

(三)国际条约129

(四)国内法129

(五)外交文件129

四国际法底范围131

第二节 国际联盟131

一 国际联盟底主旨131

二 国际联盟底性质132

三 国际联盟底组织133

四 国际联盟下底各种机关133

(一)大会134

(二)行政院135

(三)经常秘书处136

(四)国际常说裁判法院137

(五)国际劳工组织137

第三节 建议中底国际组织137

一 国际组织底宗旨同原则138

二 国际组织底会员138

三 国际组织底机构139

(一)大会139

(二)安全理事会140

(三)国际法院141

(四)秘书厅142

四 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底办法142

五 国际经济和社会合作底办法145

第十五章 国家和政府146

第一节 国家和政府底区别146

第二节 国体和政体底区别146

第六章 宪法和法律148

第一节 法律148

一 法律底意义148

二 法律底渊源149

(一)习惯149

(二)判例149

(三)学说149

(四)立法150

三 法律底分类150

(一)成文法和不成文法150

(二)主法和助法150

(三)国内法和国际法150

(四)公法和私法151

(五)普通法和特别法151

第二节 宪法152

一宪法底意义152

二 宪法底分类153

(一)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153

(二)柔性宪法和刚性宪法154

三 宪法底制定和修正156

第十七章 国体159

第一节 国体底分类159

第二节 国体底三分说和二分说159

一 国体三分说159

二 国体二分说161

第三节 关于国体分类底各种学说162

一单一国163

二 复合国163

(一)君合国163

(二)政合国165

(三)联邦166

一 宪法167

二 中央和地方政府167

三联邦司法机关168

(四)邦联169

第十八章 政体171

第一节 政体底分类171

第二节 柏哲士底四种政体分类172

第十九章 三权分立说和权能划分说176

第一节 三权分立说176

第二节 权能划分说181

第二十章 政体底组织和他底运用192

第一节 选举权192

一 选举权底意义192

二 选举和被选举权193

(一)选举权193

(二)被选举权196

三 选举区198

(一)拿行政区域做单位198

一单区制——小选举区制198

二总票制——大选举区制198

(二)拿职业团体做单位199

四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200

五 公开选举和秘密选举202

六 多数选举和比例选举203

(一)多数选举203

一、过半数法203

二、比较多数法203

(二)比例选举203

一、减记投票法204

二、重记投票法204

三、单记商数投票法204

1.让与法204

2.副记法204

四、名单投票法206

第二节 罢免权207

一 罢免权底意义207

二 美国人民底罢免权208

三 瑞士人民底罢免权210

四 德国人民底罢免权210

五 苏联人民底罢免权211

第三节 创制权211

一创制权底意义211

二 瑞士人民底创制权212

三 美国人民底创制权213

四 德国人民底创制权214

第四节 复决权215

一 复决权底意义215

二谘询的复决和批准的复决215

三 强制的复决和任意的复决215

四 瑞士人民底复决权216

五 美国人民底复决权217

六 德国人民底复决权218

第二十一章 治权底组织和他底运用218

第一节 行政机关219

一 行政机关底意义219

二 行政机关底制度221

(一)内阁制221

(二)总统制222

(三)委员制222

一、瑞士底联邦委员会制222

二、苏联底人民委员会制224

(四)独裁制225

一、意大利底法西斯政府225

二、德国底纳粹政府228

(五)内阁制总统制委员制底优劣228

三 行政机关底职权231

(一)外交权231

(二)行政权231

(三)军事权232

(四)司法权232

(五)立法权233

第二节 立法机关233

一立法机关底意义233

二 立法机关底制度234

(一)两院制234

(二)一院制234

(三)两院制一院制底优劣235

三 立法机关底职权238

(一)立法权238

(二)监察权239

(三)财政权240

第三节 司法机关240

一司法机关底意义240

二司法机关底制度240

三司法机关底职权242

四 司法机关底独立243

(一)法官底任用243

(二)法官底保障245

第四节 考试机关247

一考试权和考试机关247

二中国古代底考试制度247

三 英美现代底考试制度252

(一)英国底考试制度252

(二)美国底考试制度254

第五节 监察机关255

一 监察权和监察机关255

二 中国古代底台谏制度255

三 輓近欧美各国立法部底弹劾权259

第二十二章 輓近各国底政治制度261

第一节 以议会为中心底英国政治制度261

一 英国宪法底性质261

二 国会262

(一)国会底组织262

(二)上议院底组织和议员底资格262

(三)上议院底主席264

(四)上议院底委员会265

(五)上议院底特殊权力265

(六)下议院底组织和议员底资格265

(七)下议院底议长266

(八)下议院底委员266

(九)国会底任期268

(十)立法程序269

(十一)议案271

(十二)两院职权底分配273

三 内阁274

四 国王275

五国务院276

六 枢密院279

七司法机关280

八 地方政府282

第二节 美国底严格的三权分立制288

一 三权宪法288

二 联邦政府288

三 国会288

(一)参议院288

(二)众议院290

四 总统292

五 内阁298

六联邦司法300

七 州政府304

第三节 法国底第三共和政制305

一 第三共和底宪法305

二 国民会议307

(一)参议院308

(二)众议院308

(三)两院底会期309

(四)两院议长底地位309

(五)两院底委员会309

(六)两院底职权310

三总统313

四 国务院和内阁314

五 司法316

六 地方政府320

第四节 瑞士底直接民主政治323

一 联邦会议323

(一)联邦会议底组织323

一、众议院324

二、参议院324

(二)联邦会议底职权325

二 瑞士公民底直接立法权326

三 联邦行政委员会328

四 联邦司法331

第五节 苏维埃联邦332

一 苏联底构成332

二苏联底宪法333

三 苏联国家权力底最高机关336

(一)苏联最高苏维埃336

(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338

四 苏联底国家行政机关340

五 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底国家权力同国家行政机关342

六 国家权力底地方机关343

七 法院同检察机关343

第六节 法西斯意大利344

一 行政机关345

(一)国王345

(二)首相345

二大会议346

(一)大会议底经过346

(二)大会议底组机346

(三)大会议底职权347

一、商议权348

二、谘询权348

三 立法机关348

(一)众议院349

(二)参议院350

(三)司法机关350

五 地方政府351

第七节 纳粹德国352

一 提高行政权力352

二 废除联邦制度354

第二十三章 輓近各国底政党356

第一节 政党底意义356

第二节 政党底形式357

第三节 英国底政党358

一 英国政党底略史358

二 英国政党底组织359

第四节 美国底政党360

一 美国政党底略史360

二 美国政党底组织362

第五节 法国底政党364

一 法国政党底略史和他底概况364

二 法西运动和人民阵线367

第六节 瑞士底政党369

第七节 苏联底政党371

一 苏联成立前后底革命政党和共产党底发展371

二 苏联共产党底组织377

三 第三国际379

第八节 意大利底法西斯蒂381

一 法西斯蒂底蹶起381

二 法西斯蒂底组织386

第九节 德国底纳粹390

一 纳粹成立底经过390

二 纳粹底政纲393

三纳粹底组织393

第二十四章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底政治制度395

第一节 训政时期底政权机构395

第二节 训政时期底治权机构400

一 国民政府400

二行政院406

(一)行政院底组织406

(二)行政院会议底组织407

(三)行政院同行政院会议底职权407

三 立法院407

(一)立法院底组织408

(二)立法院底运用410

四 司法院413

(一)司法院底组织413

(二)司法院底职权414

五 考试院414

(一)考试院底组织415

(二)考试院底职权415

六 监察院416

(一)监察院底组织416

(二)监察院底职权417

第三节 训政时期底地方政制418

一省419

(一)省政府底组织419

(二)省政府委员会同省政府主席底职权419

(三)省民意机关420

二市422

(一)市底种类423

(二)市以内底区划和编制423

(三)市公民424

(四)市政府同市政会议424

(五)市民意机关425

(六)区民代表会同区公所428

(七)保民大会同保办公处429

(八)户长会议同甲长429

三行政督察区429

四县430

(一)县组织法430

(二)县各级组织纲要432

第二十五章 中国国民党43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底略史439

一总统439

二兴中会439

三 民国成立以前底同盟会440

四 民国成立以后底同盟会441

五 国民党442

六 中华革命党442

七 民国十三年改组以前底中国国民党444

八 民国十三年改组以后底中国国民党44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底组织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