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俞慎初论医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俞慎初论医集
  • 俞慎初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0545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医论 中医学临床(学科: 经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俞慎初论医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医疗篇1

一、临证治验1

(一)心脏病治验7则1

(二)“风心病”术后重症辨治8

(三)肝胆疾患的治疗经验9

(四)茵陈蒿汤对肝胆疾患的疗效14

(五)阳黄重症治验19

(六)加味五金汤的临床应用22

(七)王泰林治肝大法与临证实践的体会24

(八)止咳定喘汤对肺气肿咳喘的疗效32

(九)介绍治疗的有效方药34

二、医案选录35

(一)内科36

1.暑疟久缠36

2.时疟高热37

3.暑湿内闭37

4.暑温谵语38

5.湿温白疹39

6.伏暑晚发40

7.热邪伤阴40

8.胸痹夹痰41

9.血瘀心痛42

10.中风脱症44

11.中风闭症44

12.暴喘重症45

13.气喘脱症46

14.癜狂躁症47

15.神志失常47

16.风火头痛49

17.血瘀脑痛49

18.夏日重衣50

19.蛔厥剧痛51

20.肝郁夹邪51

21.脾肾虚肿52

22.风寒湿痹53

23.热毒发斑53

24.热毒下注54

25.石淋腰痛55

26.砂淋尿血55

27.腰腿脚痛56

28.脚气冲心57

29.脱疽剧痛57

(二)妇科59

1.脏躁失眠59

2.脾虚胖肿59

3.肿胀胖病60

4.热入血室61

5.血枯经闭61

6.经闭成痨62

7.半产崩晕62

8.难产防治63

9.产后震颤64

10.脖颈瘿瘤65

11.久年疝瘕65

(三)儿科66

1.麻疹肺闭66

2.麻疹热泻67

3.高热抽风67

4.受惊痰厥68

5.夜间惊悸69

6.协热下痢70

7.热痢夹血70

8.泻痢烦渴71

9.小儿盗汗72

10.小儿遗尿72

11.小儿浮肿72

12.湿热黄疸73

13.胎儿黄疸74

14.囟门肿结74

三、诊疗一得75

(一)内科75

1.感冒75

2.温病76

3.咳嗽78

4.头痛79

5.慢性鼻炎80

6.咽喉肿痛80

7.疟疾80

8.痢疾81

9.急性胃炎82

10.慢性胃炎82

11.急性肝炎82

12.慢性肝炎83

13.胆道蛔虫84

14.胆囊结石84

15.急性阑尾炎85

16.急性胰腺炎85

17.腹痛久泻86

18.常习便秘86

19.自汗、盗汗、黄汗87

20.心脏病胸痛88

21.关节风湿痛88

22.腰腿痛89

23.肾盂肾炎89

24.尿路结石90

(二)妇科91

1.月经不调91

2.痛经91

3.黄白带下91

4.胎动不安92

5.恶露停阻92

6.习惯性流产93

7.乳汁缺乏93

(三)儿科93

1.流行性腮腺炎93

2.白喉94

3.肺炎95

4.麻疹95

5.高热抽风96

6.中毒性消化不良97

7.小儿遗尿97

(四)外伤科98

1.汗斑98

2.风疹98

3.过敏性皮炎99

4.湿疹、黄水疮99

5.慢性中耳炎99

6.痈疖、脓肿100

7.疔疮100

8.瘌痢头100

9.甲沟炎100

10.创伤出血100

11.软组织损伤101

12.防治狂犬病101

四、古方今用102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102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107

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运用112

二陈汤的临床运用117

五、杏苑漫谭120

动物药的临床应用120

“兴化桂圆”趣谈121

遗溺多虚论122

猪胆汁的效用123

福建神曲概述125

一部平易近人的好书--唐著《医学见能》128

下篇 医论篇131

一、学术探讨131

近五十年来对《内经》理论的论争131

《黄帝内经》的考证及其价值135

历代治《内经》各家及其著作143

先秦记载药物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考略150

在《中医之理论基础》座谈会上的发言154

孙思邈与印度医学155

对中医处理急症问题的研究157

斑疹概论167

癫、狂、痫的论治182

中药归经沿革185

祖国炼丹术与制药化学的发展1215

二、名家荟萃222

孙思邈的学术思想及其经验222

刘完素的临床经验及学术观点229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及学术论点234

张锡纯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241

冉雪峰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247

蒲辅周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249

程门雪的学术见解及临证经验251

三、医史文献254

王叔和的里籍、官职及其著作探讨254

巢元方撰著《诸原源候论》257

鉴真东渡传医学258

宋代名医钱乙与陈自明260

痘疹专家董汲与陈文中262

李杲的辨证用药263

朱丹溪学说的基本论点267

对新安二汪医学的赏析268

肺痨专家葛可久和他的《十药神书》270

虚心学习民间草药的赵学敏271

叶天士、吴鞠通是温病学说的奠基者273

王孟英对温病学的贡献275

中医诊断的源流及其演变276

针灸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283

“丝绸之路”与中外医药交流293

福建医药史料309

应重视药学史的教育和研究工作314

四、闽医撷英318

杏林传佳话 医德垂千秋--建安神医董奉318

慈心存济世 学甲有传入--吴夲的医学思想和医学业绩320

校样绘图 综核名实--苏颂在本草学上的重大成就323

积精全神 却病延年--真德秀的《卫生歌》327

洗冤泽物 起死回生--南宋法医学家宋慈329

融汇贯通 独树一家--南宋三山名医杨士瀛332

集方特点 简便验廉--李迅的《集验背疽方》333

勤于治学 见闻广博--郑樵的史学研究和本草著作335

产科荟萃 医家指南--朱端章的《产科备要》337

医善专心 药贵经验--熊宗立的学术思想及其著述考证338

气养清风 膏调甘雨--萧京的《轩歧救正论》342

动静结合 调养相依--林龙江的《医学九序功法》344

纲目分明 由博返约--黄庭镜的眼科名著《目经大成》347

由浅入深 从简及繁--陈修园的治学方法350

亦官亦医 名扬海外--近代中西汇通医家力钧357

学宗长沙 溯流穷源--当代中医教育家包识生359

中西汇通 医著丰硕--吴瑞甫的学术观点及其影响361

重视辨证 扶正为先--俞介庵的治学态度及临证经验365

深研药物 培育人才--温敬修的治医精神及办学思想370

五、医籍评介372

《中医籍词义》序372

《中医妇科临证备要》序372

《傅青主男科》序373

《枯痔疔疗法》序374

《中医外科常用外用方选》序375

《中国历代名医诗选》序376

《食疗本草学》序377

《老年心理卫生保健撷粹》序377

《中医儿科诊治要诀》序378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浅释》序379

《医林一介》序380

《当代中医经验选粹》序380

《中医训诂基础》序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