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合材料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益小苏,杜善义,张立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5339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044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1062页
- 主题词:复合材料-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复合材料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复合材料导论1
第1章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梗概3
第2章 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界面及其相关问题4
1纤维-金属层合板及其界面相结构4
2纤维-金属层合板界面相结构的力学特征与老化行为6
3纤维与树脂的界面及界面相问题7
第3章 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多层次结构构造与优化8
1发展背景与约束条件8
2“离位”增韧技术及其由来8
3“离位”液态成形技术9
4复合材料的多层次、多尺度优化10
5先进的液态成形树脂体系11
6“离位(Ex-situ)”与“原位(In-situ)”的对立和统一11
7小结与展望12
第4章 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先进制造技术13
1航空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与发展背景13
2纺织复合材料技术与结构一体化(整体化)技术13
3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14
4从制造的角度看一体化技术中的预制技术16
5虚拟制造和智能加工技术16
第5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走向18
1复合材料的低维化发展18
2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21
3复合材料的模型化技术24
第6章 复合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28
参考文献29
第2篇 复合材料用增强体材料31
第1章 玻璃纤维33
1 E-玻璃纤维34
2 AR-玻璃纤维34
3 S-玻璃纤维34
4 M-玻璃纤维34
5高硅氧玻璃纤维35
6特种玻璃纤维35
第2章 碳纤维36
1聚丙烯腈(PAN)碳纤维39
2沥青基碳纤维40
3黏胶基碳纤维41
第3章 陶瓷纤维43
1氧化铝纤维43
2碳化硅系列纤维44
3氮化硼(BN)纤维48
4硼纤维49
第4章 聚芳酰胺纤维50
第5章 聚芳酯纤维52
第6章 有机杂环类纤维53
1聚苯并二?唑(PBO)纤维53
2聚苯并噻唑(PBT)纤维54
3聚苯并咪唑(PBI)纤维55
第7章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56
第8章 纤维增强体的测试表征方法58
1力学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58
2物理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59
第9章 晶须60
1陶瓷晶须60
2碳晶须63
2.1碳(石墨)晶须63
2.2碳纳米管63
参考文献66
第3篇 聚合物基体材料69
第1章 概述71
1复合材料树脂基体性能71
1.1耐热性71
1.2线胀系数(CTE)71
1.3力学性能71
1.4电性能72
2复合材料树脂基体性能表征72
2.1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固化反应特性表征72
2.2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物理性能表征72
2.3树脂基体的耐热性能及热稳定性表征73
2.4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电性能表征74
2.5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力学性能表征74
第2章 高性能酚醛树脂基体76
1酚醛树脂的合成76
1.1线型酚醛树脂76
1.2热固性酚醛树脂76
1.3酚醛树脂合成新进展76
2酚醛树脂的固化77
2.1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77
2.2线型酚醛树脂的固化及固化剂77
3酚醛树脂的改性78
3.1酚醛树脂的增韧78
3.2酚醛树脂结构改性及新品种79
4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及成形工艺进展84
4.1制造工艺对树脂的要求84
4.2复合材料成形工艺性能85
4.3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应用85
第3章 高性能环氧树脂基体86
1环氧树脂的合成86
2环氧树脂固化及固化剂86
2.1固化反应86
2.2新型固化剂86
3环氧树脂结构与性能87
3.1二缩水甘油醚树脂87
3.2多缩水甘油醚树脂88
3.3缩水甘油胺树脂91
4环氧树脂增韧92
4.1橡胶弹性体增韧92
4.2热塑性树脂增韧93
4.3热致液晶增韧93
5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94
5.1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性能94
5.2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应用96
第4章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97
1 BMI的物理性能97
1.1 BMI单体97
1.2 BMI固化物97
2 BMI树脂的改性98
2.1与链烯基化合物的共聚改性98
2.2二元胺改性BMI101
2.3热塑性树脂改性BMI102
2.4环氧改性BMI104
2.5氰酸酯改性BMI104
2.6新型BMI单体合成105
2.7工艺改性110
3 BMI树脂的应用111
3.1主要已商品化的BMI树脂111
3.2常用BMI复合材料性能112
3.3 BMI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114
第5章 氰酸酯树脂基体115
1氰酸酯树脂单体的合成115
2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117
2.1氰酸酯固化反应机理117
2.2氰酸酯固化反应动力学117
2.3催化剂对固化反应的影响118
3氰酸酯树脂改性环氧及双马树脂120
3.1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120
3.2氰酸酯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22
4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123
4.1氰酸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123
4.2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127
第6章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基体131
1 PMR聚酰亚胺131
1.1 PMR聚酰亚胺合成131
1.2 PMR聚酰亚胺性能133
1.3 PMR聚酰亚胺改性135
2乙炔封端聚酰亚胺139
2.1乙炔封端聚酰亚胺的合成139
2.2乙炔封端聚酰亚胺固化141
2.3乙炔封端聚酰亚胺性能142
3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应用143
参考文献145
第4篇 纺织复合材料147
第1章 概述149
1纺织复合材料的概念149
2纺织预成形件149
3纺织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149
第2章 纺织结构及其性能152
1纱线结构及性能152
1.1纱线的细度152
1.2纱线的捻度152
1.3纱线的拉伸性能153
2纺织结构及性能154
2.1机织结构154
2.2针织结构161
2.3编织结构165
2.4非织结构168
3小结169
第3章 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170
1纺织复合材料的基本构成170
1.1增强纤维170
1.2基体材料170
2二维纺织预成形件的制备技术171
2.1机织技术171
2.2针织技术171
2.3编织技术171
2.4非织造技术173
3三维纺织预成形件的制备技术173
3.1机织技术173
3.2针织技术176
3.3缝合技术178
3.4编织技术178
3.5正交非织造技术180
3.6联合织造技术181
4纺织复合材料的复合成形技术182
4.1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182
4.2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183
5纺织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集成制造系统184
5.1纺织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185
5.2纺织复合材料的集成制造系统186
6小结186
第4章 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188
1纺织复合材料热弹性性能分析188
1.1复合材料力学基础知识188
1.2二维纺织复合材料刚度190
1.3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刚度195
2层合板结构纺织复合材料的强度200
2.1一般原理200
2.2层合板结构针织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203
2.3层合板结构机织/编织复合材料203
3小结205
第5章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206
1纺织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206
2纺织复合材料在导弹上的应用207
3纺织复合材料在自行车工业中的应用208
4纺织复合材料在建筑膜结构领域中的应用208
5纺织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209
5.1人工气管及人造血管209
5.2人工牙齿210
5.3人工骨及韧带210
6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212
参考文献213
第5篇 复合材料界面217
第1章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219
1浸润理论219
2化学键理论220
3界面应力理论221
3.1消除界面残余应力221
3.2减缓界面区域的应力集中222
3.3界面化学反应及界面稳定性控制222
4界面作用的其他理论223
第2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及其改性224
1化学偶联剂改性技术224
2界面增容改性227
2.1增容剂的分类227
2.2增容剂的作用机理228
3电化学改性技术228
4等离子体处理229
4.1等离子体处理229
4.2等离子体表面接枝230
5高能辐照处理改性技术230
5.1中子辐照改性230
5.2紫外光辐照接枝处理231
5.3 γ射线辐照处理231
6其他处理技术232
6.1气相氧化232
6.2聚合物涂层232
6.3化学气相沉积232
6.4电聚合与电沉积232
6.5表面化学接枝233
6.6超声波改性233
第3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235
1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分类235
1.1界面的分类235
1.2界面的结合机制235
2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236
2.1界面反应的热力学相容性236
2.2界面反应的动力学相容性237
3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结晶形核的影响238
3.1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形核的影响238
3.2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结晶组织特征的影响239
4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240
4.1热残余应力的产生240
4.2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热错配应力的计算240
4.3热残余应力影响因素241
4.4残余应力松弛行为241
4.5残余应力的分析与测量242
5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测试243
5.1界面强度的测试方法244
5.2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的临界长径比244
5.3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硬度的测试244
5.4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导热性能的测试245
6界面结合状态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247
6.1界面反应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247
6.2增强体表面涂覆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248
7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249
7.1铝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250
7.2镁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251
7.3钛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252
7.4铁和铁合金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252
7.5其他体系252
第4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设计253
1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253
1.1界面结合强度253
1.2界面热物理相容性253
1.3界面热化学相容性253
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层254
2.1界面层的作用254
2.2界面层与界面破坏254
2.3影响界面结合强度的因素254
2.4界面层与增强体254
2.5界面层与强韧化255
3复合材料体系与界面层材料255
3.1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255
3.2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255
4界面层制造方法256
4.1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制造方法256
4.2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制造方法257
5界面层与环境257
5.1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与环境257
5.2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与环境258
5.3界面层的发展与展望258
第5章 复合材料界面结构表征及界面结合力测定260
1增强纤维表面状态的表征260
1.1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260
1.2浸润性测量260
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261
1.4动态力学谱图分析261
2界面黏合强度的表征262
2.1宏观实验方法262
2.2微复合材料实验方法262
3界面残余应力的表征264
3.1光弹性法264
3.2电阻应变片法264
3.3 X射线衍射方法265
3.4其他方法265
参考文献266
第6篇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玻璃钢269
第1章 芯材271
1芯材的类型271
1.1泡沫芯材271
1.2蜂窝272
1.3木材273
1.4其他芯材273
2芯材的力学性能比较273
第2章 成形工艺275
1手糊成形工艺275
1.1原材料275
1.2模具及脱膜剂276
1.3成形工艺277
2喷射成形技术278
2.1原材料278
2.2喷射成形设备279
2.3喷射工艺279
3模压成形工艺280
3.1模压成形工艺定义280
3.2模压成形工艺的特点和分类280
3.3模压成形工艺的发展状况280
3.4模压料制造技术281
3.5压制工艺286
3.6压机和模具287
3.7模压制品应用289
4缠绕成形工艺291
4.1原材料291
4.2芯模296
4.3缠绕机298
4.4成形工艺301
4.5应用305
5拉挤成形工艺306
5.1原材料306
5.2成形设备307
5.3成形工艺308
5.4拉挤制品的性能309
5.5应用311
6树脂传递模塑311
6.1工艺311
6.2 RTM用材料与工艺装备312
6.3新的发展趋势和应用313
6.4成本313
7真空袋压成形313
7.1工艺方法314
7.2注意事项314
7.3应用及发展314
8卷绕成形314
8.1材料314
8.2工艺与工装314
8.3应用发展315
9管道连续成形315
9.1材料315
9.2工艺与工装316
9.3应用发展318
10板材连续成形318
10.1原材料318
10.2板材连续成形工艺318
10.3应用及发展319
11连接及胶接320
11.1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技术320
11.2复合材料胶接连接技术321
12夹层结构制备工艺323
12.1材料324
12.2夹层结构制造工艺325
12.3应用及发展326
第3章复合材料性能及检测327
1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检测327
1.1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检测327
1.2复合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334
2热学性能及检测338
2.1热学性能检测338
2.2热学性能340
3电学性能及检测341
3.1电学性能检测341
3.2电学性能343
4耐腐蚀性能及检测344
4.1耐腐蚀性能检测344
4.2耐腐蚀性能344
5老化性能及检测346
5.1老化性能检测346
5.2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347
6其他性能及检测349
6.1其他性能检测350
6.2复合材料的燃烧性、透光性和摩擦因数351
第4章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与发展方向352
1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352
2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技术的最新进展353
2.1增强材料的新进展353
2.2辐射固化技术355
2.3开模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355
2.4闭模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356
2.5纤维铺放技术357
3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357
3.1大力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357
3.2全面改善与环境的协调性358
3.3材料和制品向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358
3.4玻璃钢产业发展趋势358
4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358
4.1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潜力358
4.2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潜力359
4.3在海洋石油工业领域的发展潜力359
4.4在电能领域的发展潜力360
参考文献361
第7篇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363
第1章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概论365
1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365
2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特点和低成本化366
3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特有性能的表征367
3.1结构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数据表达准则367
3.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特点367
3.3层合板物理性能表征368
第2章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369
1先进复合材料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的特征与分类369
2预浸料制备工艺369
3成形模具377
4预浸料/真空袋-热压罐成形工艺384
5预浸料/模压成形工艺387
6缠绕成形工艺387
7拉挤成形工艺388
8复合材料液体成形(LCM工艺)389
8.1 RTM成形工艺390
8.2 RFI成形工艺393
8.3 VARI成形工艺395
9自动化与新兴低成本成形工艺398
10典型结构成形工艺方案的选择与实施401
第3章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406
1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406
1.1高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406
1.2中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411
1.3低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411
1.4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工艺性413
1.5国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综合评估414
2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415
2.1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简介415
2.2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416
2.3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工艺性418
2.4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综合评估418
3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419
3.1国内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简介419
3.2国内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419
4国外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420
第4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422
1总趋势——降低成形工艺成本422
2先进复合材料成形工艺过程控制422
3复合材料成形工艺模拟与优化(虚拟制造技术)423
第5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424
1在飞机结构上的应用424
2在航空动力装置上的应用427
3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428
3.1复合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的应用428
3.2复合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上的应用429
3.3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全复合材料化429
4在人造卫星和太空站上的应用429
4.1人造卫星上的应用429
4.2太空站上的应用430
参考文献432
第8篇 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433
第1章 概述435
1热塑性与热固性树脂基体材料的对比435
2典型基体材料435
3典型纤维材料438
4其他添加剂439
5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441
6热塑性和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比较441
7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关键因素442
8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443
第2章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444
1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预浸料制造技术444
2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446
3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449
第3章 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基本性能451
1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的基本性能451
2增强纤维的基本性能454
3非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455
4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459
第4章 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理论预测465
1纤维体积分数和复合材料密度465
2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465
3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467
4复合材料的强度467
5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468
6复合材料的热性能468
第5章 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蠕变和疲劳性能470
1黏弹性能的定义470
2热塑性基体材料的物理老化470
3热塑性基体材料的黏弹响应471
4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471
5热塑性复合材料疲劳实验473
6非连续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474
7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475
第6章 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477
1滚压成形技术477
2高压釜成形技术477
3水辅助注射成形技术478
4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应用的新发展478
5热塑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479
参考文献481
第9篇 金属基复合材料485
第1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种类487
1铝基复合材料487
1.1连续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487
1.2非连续增强体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488
2铜基复合材料488
2.1连续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488
2.2非连续增强体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488
3钛基复合材料489
3.1连续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489
3.2非连续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489
4镁基复合材料490
4.1连续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490
4.2非连续增强镁基复合材料490
4.3原位反应自生增强镁基复合材料490
5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491
5.1锌基复合材料491
5.2铁基复合材料491
5.3钢基复合材料491
5.4镍基复合材料491
5.5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491
第2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492
1基体与增强体的物理性能492
1.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492
1.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494
2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495
2.1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495
2.2 SiCp/Mg复合材料的性能497
2.3 SiCp/Zn复合材料的性能498
2.4 SiC颗粒增强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498
3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498
3.1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498
3.2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501
4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502
4.1常温拉伸强度502
4.2压缩强度502
4.3硬度502
4.4线胀系数502
4.5镁基复合材料高温性能502
5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502
5.1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502
5.2碳纤维增强银基复合材料503
5.3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503
5.4碳纤维增强铅基复合材料504
5.5钛基复合材料504
5.6金属间化合物504
6自生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505
6.1自生增强铝基复合材料505
6.2 TiB2/Ti-A1复合材料的性能506
6.3 TiCp/Ni3A1复合材料506
7其他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506
7.1室温力学性能506
7.2耐磨性能507
7.3热物理性能507
7.4高温性能507
第3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509
1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509
1.1热压法509
1.2液态金属浸渍法509
1.3几种典型的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510
2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511
2.1铸造成形工艺511
2.2原位自生法515
2.3共喷沉积法516
2.4粉末冶金法517
第4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处理与成形加工518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化热处理518
1.1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热处理518
1.2镁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强化热处理522
1.3钛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强化热处理523
2金属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化热处理526
2.1铝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冷热循环尺寸稳定化处理527
2.2铝合金基复合材料的深冷尺寸稳定化处理528
3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528
3.1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塑性528
3.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压缩变形529
3.3铝基复合材料的轧制塑性529
3.4铝基复合材料的挤压塑性530
3.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531
4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531
4.1金属基复合材料半固态超塑性533
4.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速超塑性534
4.3金属基复合材料超塑性变形机理534
5 SiCw/Al复合材料的机械加工536
5.1 SiCw/Al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536
5.2 SiCw/Al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539
第5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542
1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542
1.1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542
1.2铝基复合材料在导弹中的应用543
1.3铝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其他应用543
2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544
3金属基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工具中的应用546
第6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548
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548
2我国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需求背景549
3进一步开展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549
3.1完善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体系549
3.2重点发展高性能低成本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549
3.3开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基础和制备工艺方法研究550
3.4开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处理技术的研究550
3.5开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和高速超塑性研究550
3.6开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机械加工研究550
3.7开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研究550
3.8开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研究550
参考文献551
第10篇 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553
第1章 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分类555
第2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557
1不同增强体的强韧化机理557
1.1纳米颗粒强韧化机理557
1.2微米颗粒强韧化机理558
1.3晶须强韧化机理560
1.4纤维强韧化机理561
1.5强韧化机理对比562
2强韧化影响因素563
2.1模量匹配关系563
2.2强韧化匹配关系563
3强韧化机理的发展与展望564
3.1强韧化机理的探索564
3.2缺陷与裂纹对强韧化的影响564
3.3增强体损伤对强韧化的影响564
3.4多尺度强韧化564
第3章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565
1常见几种增韧方法的比较565
2纤维565
3基体材料566
4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566
5纤维预制体567
6常见的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体系569
6.1纤维/玻璃基复合材料569
6.2纤维/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569
6.3纤维/氮化硅复合材料572
6.4纤维/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573
6.5 CVI-CMC-SiC的性能特征575
6.6自生复合材料578
第4章 晶须补强增韧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587
1陶瓷晶须587
2晶须的增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588
2.1晶须的增韧机理588
2.2晶须增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588
3晶须方位角与增韧机理的关系模型589
3.1晶须的受力行为589
3.2晶须方位角与破坏模式589
4晶须定向排布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590
4.1晶须定向排布技术590
4.2晶须定向度的表征方法590
4.3晶须定向排布对SiC (w) /Si3N4复合材料的影响590
5常见的晶须补强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595
5.1晶须补强增韧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595
5.2晶须补强Si3 N4陶瓷基复合材料595
5.3晶须补强ZrO2陶瓷基复合材料596
5.4晶须补强mullite陶瓷基复合材料596
5.5晶须补强增强石英玻璃基复合材料597
5.6晶须增强玻璃基复合材料597
第5章 超高韧性仿生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598
1仿生结构陶瓷材料的设计要点598
2仿生结构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599
2.1材料体系的选择和优化599
2.2仿竹木纤维结构的纤维独石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599
2.3仿贝壳珍珠层结构的层状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599
3纤维独石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600
3.1 Si3 N4 /BN纤维独石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结构600
3.2 Si3N4/BN纤维独石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特殊性能600
3.3纤维独石结构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601
4层状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604
4.1特殊的结构特征与开裂方式604
4.2非脆性破坏行为604
4.3层状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605
5不同尺度多级增韧机制的协同增韧作用606
6仿生结构陶瓷复合材料的应用607
7未来的发展方向608
第6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609
1料浆浸渗-热压烧结法609
2直接氧化沉积法609
3化学气相浸渗法610
3.1化学气相浸渗过程的实现610
3.2 CVI的工艺原理与方法611
4先驱体转化法613
4.1 PIP法的主要特点613
4.2对先驱体的基本要求613
4.3聚碳硅烷的热解转化过程613
5反应性熔体浸渗法614
5.1浸渗过程中液体的受力情况分析614
5.2 RMI过程的动力学分析614
6定向凝固法614
6.1悬浮区熔法615
6.2改进的Bridgman法615
6.3边界外延生产法(Edge-Defined Film-Fed Growth, EFG)615
第7章 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616
1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结构特点616
2纤维的强度和就位强度616
3连续纤维增强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617
4连续纤维增强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619
5连续纤维增强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621
6连续纤维增强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622
7连续纤维增强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623
8连续纤维增强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热震(热冲击)性能624
9连续纤维增强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抗环境介质侵蚀性能625
10我国连续纤维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626
第8章 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应用628
1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628
2在刹车材料上的应用628
3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629
4在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上的应用630
5在核聚变第一壁上的应用631
6在导弹端头帽和卫星天线窗框上的应用632
第9章 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展望633
1拓宽应用领域,解决应用中的瓶颈问题633
2发展材料的特种环境模拟理论与技术633
3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633
4发展新型陶瓷纤维、基体和相应界面层材料以及高性能价格比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633
5纤维预制体设计、制备与检测技术633
参考文献634
第11篇 碳基复合材料637
第1章C/C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639
1液相浸渍炭化法639
1.1树脂浸渍炭化法639
1.2沥青浸渍炭化法639
1.3常用的浸渍炭化法641
1.4压力对炭化的影响643
2化学气相渗积法(CVI)643
2.1 CVI工艺方法644
2.2 CVI工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646
第2章C/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649
1 C/C复合材料的室温性能649
1.1 C/C复合材料的强度649
1.2 C/C复合材料的模量649
1.3 C/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度649
1.4 C/C复合材料的疲劳和蠕变性能650
1.5 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650
2 C/C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651
3 C/C复合材料的热性能653
3.1 C/C复合材料的热导率653
3.2 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653
3.3 C/C复合材料的比热容654
4 C/C复合材料的组织654
4.1沥青基C/C复合材料偏光组织结构类型654
4.2 CVD C/C复合材料偏光组织结构类型655
5 C/C复合材料的界面656
第3章C/C复合材料的防氧化技术658
1 C/C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及特点658
2改性技术658
2.1纤维改性技术658
2.2基体改性技术658
3涂层技术660
3.1碳材料防氧化的发展过程660
3.2防氧化涂层的基本要求660
3.3涂层C/C的一般氧化特征660
3.4涂层的结构661
3.5 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662
3.6抗氧化涂层体系663
4展望666
第4章C/C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展望667
1 C/C复合材料作为高速制动材料的应用667
2 C/C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发动机高温结构件的应用670
3 C/C复合材料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抗烧蚀材料的应用671
4 C/C复合材料作为返回式航天飞行器热结构材料的应用673
5 C/C复合材料作为生物材料的应用674
6 C/C复合材料作的应用展望675
参考文献677
第12篇 水泥基复合材料681
第1章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683
1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683
2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685
3无宏观缺陷水泥(Macro-Defect-Free cement,MDF)686
第2章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688
1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GRC)688
1.1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688
1.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88
1.3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689
2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689
2.1钢纤维的特性和种类689
2.2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690
2.3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690
2.4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691
3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691
3.1密实增强混凝土(Compact Reinforced Concrete,CRC)691
3.2活性细粒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692
3.3注浆纤维混凝土(SIFCON)694
3.4经设计的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696
第3章 机敏水泥基复合材料698
1机敏混凝土材料的发展698
2机敏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699
2.1自感知混凝土699
2.2自修复/愈合混凝土701
2.3自增强阻尼混凝土704
2.4其他功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707
3机敏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708
参考文献709
第13篇 复合材料力学问题与设计711
第1章 各向异性材料的本构关系713
1三维线弹性体的应变能函数713
2三维线弹性体的本构关系714
3工程弹性常数表示的本构关系715
4弹性常数的限制715
5简单层板在材料主方向上的本构关系716
6简单层板弹性常数的实验确定717
7简单层板在任意方向上的本构关系717
8正交各向异性简单层板的不变量性质719
第2章 复合材料力学问题基本解法721
1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721
2 Green函数法721
3 Eshelby等效夹杂法722
3.1夹杂内的Eshelby张量和弹性场722
3.2夹杂外的Eshelby张量和弹性场723
4微分算子法723
5 Stroh法723
6数值方法724
6.1有限元法724
6.2边界元法725
6.3无单元法725
第3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726
1层合板的宏观力学性能726
1.1层合板的应变和应力变化726
1.2层合板的合力和合力矩726
1.3层合板刚度的特殊情况727
2层合板的热应力分析729
3层间应力730
4层合板刚度不变量731
4.1层合板刚度不变量的概念731
4.2层合板刚度不变量的特殊结果732
第4章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分析733
1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733
1.1微观力学的发展概况733
1.2微观力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733
1.3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模量733
2自洽理论734
3微分法735
4 Mori-Tanaka方法736
5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模量的上、下限736
5.1 Voigt和Reuss的上、下限736
5.2 Hashin和Shtrikman的上、下限737
6复合材料强度的微观力学分析738
6.1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738
6.2单向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738
6.3单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739
第5章 复合材料界面力学740
1界面上力的传递740
1.1黏结理论740
1.2界面上的载荷传递741
1.3界面性能的表征743
2与界面相关的断裂韧度理论745
2.1纤维-基体脱黏746
2.2脱黏后的摩擦746
2.3应力再分配746
2.4纤维拔出746
2.5总体断裂韧性理论747
2.6断裂韧度图747
3控制界面的增韧方法747
3.1纤维涂层和间歇结合概念748
3.2脱层促进剂749
3.3脱层抑制剂749
第6章 复合材料设计751
1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751
1.1复合材料的宏微观结构特征751
1.2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751
1.3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752
2复合材料设计的基本思想752
2.1复合材料的设计条件752
2.2复合材料的选材及成形工艺753
2.3复合材料的材料/工艺/设计一体化设计753
2.4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软设计754
3复合材料结构设计754
4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虚拟设计755
4.1虚拟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755
4.2复合材料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755
4.3复合材料的虚拟设计756
第14篇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759
第1章 概述761
1复合材料在结构中的应用761
2复合材料结构的特点761
2.1结构性能方面761
2.2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763
3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用规范概述763
4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验证概述763
4.1设计方法概述763
4.2设计流程764
4.3发展趋势764
第2章 结构设计要求765
1适用的规范和标准765
1.1军用飞机765
1.2民用飞机765
1.3其他765
2一般设计要求765
3军用飞机结构设计要求765
3.1静强度765
3.2耐久性765
3.3损伤容限766
4民用飞机结构设计要求767
4.1咨询通报AC20-107A“复合材料结构”的有关内容767
4.2与军机要求的差别767
4.3 AC20-107A的符合性要求768
第3章 结构设计选材和结构工艺性考虑769
1结构选材原则769
1.1一般原则769
1.2性能数据来源769
1.3对替换材料和已用材料所作变化的评定769
2环境对材料性能影响的考虑769
3基体和纤维材料的选用769
4结构工艺性考虑770
4.1成形工艺方法选择原则770
4.2典型结构成形工艺770
第4章 设计许用值的确定772
1许用值与设计许用值772
2确定设计许用值的一般原则772
3确定材料许用值和结构设计许用值的具体作法772
4国内外设计现状772
5提高设计许用值的途径773
第5章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验证积木式方法774
1积木式方法概论774
2复合材料积木式结构设计验证方法的意义774
3实施积木式的一般方法774
4军用飞机结构实施积木式的具体考虑775
4.1结构分类775
4.2积木式方法的流程和各阶段的目标775
4.3建立材料许用值的具体考虑775
4.4不同结构类别的最低物理缺陷要求776
4.5复合材料积木式结构研制776
4.6不同结构类别的质量保证要求778
5民用飞机结构实施积木式的具体考虑779
5.1 A组,材料性能的确定779
5.2 B组,确定设计许用值780
5.3 C组,分析验证781
6全尺寸结构验证试验的特殊要求781
6.1结构静强度验证781
6.2结构耐久性验证781
6.3结构损伤容限验证782
6.4结构动力学验证782
7积木式设计验证方法的实例782
7.1 Boeing777飞机复合材料主结构的积木式方法782
7.2某军用运输机机翼盒段784
7.3某歼击机复合材料机翼的验证785
8静强度验证试验提前破坏的实例785
8.1 L-1011垂直安定面的验证785
8.2机翼扭力盒破坏分析785
第6章 结构设计与强度、刚度分析786
1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概念786
1.1“纤维取向”设计概念786
1.2“整体化”设计概念787
1.3其他新型结构设计概念789
2层压板结构设计与分析790
2.1铺层设计要点790
2.2层压板刚度特性分析791
2.3层压板的强度和失效分析794
2.4层压结构设计实例795
3层压面板夹层结构的设计与分析797
3.1夹层结构基本设计原理797
3.2夹层结构的应力分析及强度校核798
4复合材料抗坠吸能结构设计799
4.1机体结构耐坠毁设计特点799
4.2复合材料耐坠吸能元件设计799
4.3复合材料耐坠吸能地板结构设计800
5厚断面复合材料(厚层压板)分析概述801
5.1厚断面复合材料的特点801
5.2厚断面复合材料的三维应力分析801
5.3厚断面复合材料的性能确定801
第7章 结构稳定性分析804
1层压板的稳定性分析804
1.1矩形层压板的屈曲分析804
1.2加筋条的屈曲和压损分析806
1.3加筋板的稳定性分析809
1.4铺层顺序对稳定性的影响809
2后屈曲概述及后屈曲强度分析811
2.1后屈曲分析的内容和特点811
2.2层压板和加筋层压板的后屈曲特性811
2.3后屈曲强度的工程处理方法简介812
3夹层结构的屈曲分析814
第8章 连接设计与分析816
1复合材料连接特点816
1.1胶接连接特点816
1.2机械连接特点816
1.3混合连接特点816
1.4复合材料连接方法的选取原则816
2胶接连接816
2.1胶接连接设计816
2.2胶接连接强度分析概述822
3机械连接822
3.1机械连接设计822
3.2主承力连接区设计825
3.3机械连接静力分析826
3.4机械连接强度校核828
第9章 损伤阻抗、耐久性和损伤容限831
1概述831
1.1一般原理831
1.2与复合材料有关的内容831
2缺陷/损伤对强度的影响831
2.1制造缺陷831
2.2使用损伤831
2.3缺陷/损伤影响的强度评定831
3损伤阻抗836
4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836
4.1一般原则836
4.2细节设计方法836
5耐久性与损伤容限分析方法837
5.1损伤容限分析方法837
5.2耐久性分析方法840
6提高耐久性与损伤容限的措施840
6.1提高耐久性与损伤容限的设计措施840
6.2材料性能与结构耐久性及损伤容限的关系841
第10章 环境影响及防护842
1环境设计准则842
1.1湿热环境842
1.2冲击环境842
1.3老化环境842
2湿热环境效应842
2.1我国飞机使用环境843
2.2吸湿扩散特性预估843
2.3加速吸湿的原理及方法844
2.4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844
2.5湿热循环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846
3湿热老化效应847
3.1湿热老化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847
3.2湿热老化对复合材料层压板力学性能的影响847
3.3老化效应预估方法848
3.4波音公司老化试验结果850
4歼击机加速湿热老化谱及试验结果853
4.1编制依据853
4.2编制要求和原则853
4.3飞行温度、湿度剖面及模拟853
4.4地面停留加速853
4.5湿热加速老化谱的编制853
4.6加速湿热老化谱试验及结果853
5运输机加速湿热老化谱及试验结果854
6自然老化、加速自然老化和湿热谱老化的关系及推荐建议854
7复合材料结构腐蚀环境及其防护854
7.1复合材料的腐蚀854
7.2复合材料与金属的电化学腐蚀855
7.3复合材料的防护涂层855
第11章 使用保障857
1使用保障性定义与设计基本原理857
1.1使用保障性定义857
1.2使用保障性设计基本原理857
2机体结构使用保障性设计857
2.1机体结构维修性和可靠性设计要素857
2.2机体结构使用保障性设计特点858
2.3机体结构使用保障性设计实例858
3机体结构修理设计858
3.1复合材料结构损伤与修理方法858
3.2复合材料结构修理设计原则和可修理损伤859
3.3结构常见损伤修理860
第12章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862
1概述862
1.1可靠性的定义862
1.2可靠性术语862
1.3结构可靠性设计862
1.4复合材料结构可靠性问题的提出862
2影响复合材料结构可靠性的因素862
2.1静强度862
2.2环境影响863
2.3疲劳863
2.4损伤容限863
3可靠性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863
4可靠性评估和设计863
4.1背景863
4.2概率设计方法864
4.3概率设计方法数据要求864
5复合材料结构累积冲击损伤容限可靠性设计方法864
5.1方法的原理865
5.2主要随机变量及其数据分布865
5.3计算情况和求解步骤867
6小结868
参考文献869
第15篇复合材料性能试验、表征与质量控制871
第1章 复合材料性能试验指南873
1复合材料性能表征的特点873
2试验设计与分类874
3试验计划编制875
3.1评定性能选择875
3.2试验方法选取875
3.3母体采样876
3.4材料与工艺差异877
3.5试样制备与检测878
3.6吸湿和浸润处理因素878
3.7非大气条件下的试验880
4数据处理方法881
4.1异常数据筛选及处理881
4.2数据归一化882
4.3数据等价性与汇集882
5实验报告要求883
第2章 推荐的试验矩阵与试验要求884
1筛选材料的试验矩阵884
1.1力学性能筛选884
1.2对高温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筛选884
1.3液体敏感性的筛选885
2材料取证试验矩阵885
2.1预浸料试验矩阵885
2.2单层试验矩阵886
2.3纤维缠绕材料试验矩阵886
3材料验收试验矩阵886
4替代材料等效性试验矩阵888
4.1替代的复合材料供应商的取证888
4.2对已获认证材料所作变化的评定890
第3章 预浸料性能表征893
1预浸料的现代表征技术893
1.1热分析表征法893
1.2红外光谱表征法895
1.3凝胶渗透色谱表征法896
1.4高效液相色谱表征法896
1.5流变分析表征法897
1.6动态介电表征法897
2预浸料物理性能表征897
2.1增强材料的物理描述898
2.2树脂含量898
2.3纤维含量898
2.4可溶性树脂含量898
2.5挥发分含量899
2.6无机填料和添加剂含量899
2.7单位面积纤维质量899
3预浸料工艺性能表征899
3.1黏性899
3.2树脂流动度899
3.3凝胶时间899
3.4固化单层厚度899
3.5使用期899
3.6储存期899
第4章 层压板性能试验900
1基本物理性能900
1.1密度900
1.2纤维体积含量900
1.3固化后单层厚度900
1.4孔隙率900
1.5玻璃化转变温度900
1.6吸湿性901
1.7尺寸稳定性(热和吸湿)901
1.8热传导性902
1.9比热容902
1.10热扩散902
1.11出气902
1.12阻燃和烟雾生成902
2基本力学性能902
2.1拉伸性能试验902
2.2压缩性能试验904
2.3面内剪切性能试验905
2.4层间剪切性能试验907
2.5弯曲性能试验908
3与结构特性有关的性能试验909
3.1开孔拉伸及压缩试验909
3.2填充孔拉伸与压缩试验909
3.3单钉挤压强度试验909
3.4Ⅰ型层间断裂韧度试验909
3.5层间混合型断裂韧性Gc试验909
3.6准静态压痕试验909
3.7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910
3.8 Ⅱ型层间断裂韧性试验911
4织物增强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912
5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小结912
6电性能试验918
7复合材料耐环境、耐介质性能评价918
第5章 复合材料质量评价与控制920
1复合材料质量评价920
1.1质量评价的复杂性920
1.2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920
1.3复合材料质量评价方法921
2复合材料质量控制922
3成形工艺质量控制922
3.1成形工艺质量控制的必要性922
3.2固化理论模型与计算机模拟923
3.3成形工艺实时监控926
3.4统计成形工艺控制930
3.5经验控制法931
3.6工艺质量检验931
第6章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失效分析932
1复合材料的缺陷与损伤932
2缺陷与损伤的检查技术933
2.1无损检测933
2.2材质检验933
2.3断口观察分析934
3宏观断裂失效的基本模式934
4单向层压板的失效935
4.1纵向拉伸935
4.2纵向压缩936
4.3横向拉伸936
4.4横向压缩937
4.5面内剪切937
5多向层压板的失效937
5.1单层的拉伸失效937
5.2单层的压缩失效937
5.3层的剪切失效937
5.4分层937
6静态与循环载荷下的异同点938
6.1宏观失效特征的相似性938
6.2微观失效特征的异同点938
7失效分析要点938
7.1分析思路与方法939
7.2表面保护与清洗939
7.3材料性能验证939
7.4损伤特征分析939
7.5失效模式判断940
7.6应力分析计算940
7.7失效原因分析940
8结束语940
参考文献941
第16篇 功能复合材料与新型复合材料943
第1章 黏土纳米复合材料945
1黏土的结构特征和化学修饰945
2 PCN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947
2.1 PCN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理论基础947
2.2 PCN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947
3 PCN纳米复合材料的理论模型和结构分类952
3.1 PCN纳米复合材料的理论模型952
3.2 PCN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分类953
4 PCN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953
5 PCN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954
5.1力学性能954
5.2热变形温度956
5.3耐热性能956
5.4燃烧性能956
5.5气液阻隔性能957
5.6离子导电性能957
5.7光学性能958
5.8 PCN纳米复合材料生物降解性958
5.9流变学性能958
5.10其他性能959
6 PCN纳米复合材料应用情况、前景与展望959
第2章 导电功能复合材料961
1导电粒子填充高分子材料的一般性质961
2复合导电行为的一般性描述962
3正、负温度系数电阻现象962
4 PTC效应的数理模型与验证963
5基于PTC效应的限流保护元件及产品965
5.1表面封装PTC元件966
5.2插脚式PTC元件967
5.3轴向装配PTC元件967
5.4垫片式PTC元件968
6无源自限温的PTC材料应用技术969
6.1启动态电热特性970
6.2平衡态电热特性971
7基于PTC效应的自限温(温控)伴热电缆973
7.1温控伴热电缆的性能参数973
7.2电热带的安装施工974
7.3温控伴热电缆的简易测试方法974
7.4选用温控伴热电缆电热带常见问题974
第3章 梯度功能复合材料978
1梯度功能材料诞生的社会背景及意义978
2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进展978
3 FGM研究方法978
3.1材料设计979
3.2组成分布函数的确定979
3.3 FGM材料物性值的理论预测979
3.4 FGM的热应力解析980
3.5 FGM制备技术982
3.6 FGM性能评价技术985
4 FGM的发展趋势与展望986
第4章 光功能复合材料988
1透光材料988
1.1透光材料的特征值988
1.2无机透光材料989
1.3高分子透光材料989
1.4透明玻璃钢材料993
1.5纳米复合透光材料995
2滤色材料995
2.1滤色玻璃996
2.2稀土有色光学玻璃996
2.3红外光学玻璃997
3光致发光材料997
3.1光致发光基础997
3.2光致发光材料1000
3.3纳米复合发光材料1004
3.4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1005
4光致变色材料1006
4.1光色玻璃1006
4.2光致变色有机材料1007
第5章 智能复合材料1012
1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基本概念1012
1.1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定义1012
1.2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特点1012
1.3智能复合材料结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012
1.4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关键共性技术1013
2智能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设计、制备与分析方法1013
2.1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基本组成1013
2.2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工作原理1013
2.3典型智能元件1013
2.4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1014
2.5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制备1015
2.6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评价1016
3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主要应用领域1016
3.1结构健康监测1016
3.2结构的形状自适应1017
3.3结构的减振降噪1017
3.4智能表层结构1018
4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的展望1018
4.1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的热点问题1018
4.2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未来发展的方向1018
第6章 电磁波吸收与屏蔽复合材料1020
1电磁波吸收复合材料1020
1.1微波分类及其吸收原理1020
1.2涂覆型吸波复合材料1020
1.3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1021
1.4吸波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1022
1.5吸波复合材料的方向和展望1022
2电磁屏蔽复合材料1022
2.1概述1022
2.2电磁波屏蔽的基本原理1023
2.3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1027
2.4电磁屏蔽复合材料1028
2.5电磁屏蔽材料发展重点及其发展方向1031
第7章 机械功能复合材料1032
1滑动摩擦实验装置和表征参数1032
2短纤维和固体润滑剂1032
3颗粒尺寸和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1033
4无机颗粒和其他填充材料的结合1034
5纳米颗粒和短碳纤维的组合效用1034
6总结1037
参考文献1039
热门推荐
- 3223608.html
- 1839818.html
- 2247451.html
- 1804534.html
- 2735807.html
- 2639191.html
- 466619.html
- 3486695.html
- 1085043.html
- 3303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75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4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1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5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9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4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4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7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