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静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542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张岱年(1909~2004)-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综合创造:从文化走向哲学13
第一节 文化的综合创造与全盘西化派及东方文化派14
一、批判东方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的笼统的思维方式15
二、肯定中西文化既有同质性,又有民族的和时代的差异性18
三、扬弃全盘西化派的环境决定论和东方文化派的意欲决定论25
第二节 文化的综合创造以哲学的综合创造为核心29
第二章 方法论上的综合创造:体验、解析、会通38
第一节 体验、解析、会通的结合40
第二节 体验、解析、会通相结合的哲学方法与其他哲学方法44
一、体验、解析、会通与辩证法44
二、体验、解析、会通与直觉法47
三、体验、解析、会通与传统哲学方法54
第三节 方法论上的综合创造的理论意义57
第三章 宇宙论上的综合创造:以物为本、变易大化61
第一节“以物为本”的本体论61
一、“以物为本”与传统哲学的“唯气论”68
二、“以物为本”与新唯物论的本体论72
三、“以物为本”与现代新儒家的本体论79
第二节 变易大化的宇宙观83
一、“大化三极”与新实在论的“无极而太极”83
二、“生生两一”观点对传统哲学、新唯物论及新实在论的综合87
三、“一本多级”观点对新唯物论、突发进化论及新实在论的扬弃90
第三节 宇宙论上的综合创造的理论意义93
第四章 人生论上的综合创造:“充生以达理”95
第一节人生之自然:“天人本至”96
一、“天人本至”与传统哲学的“习与性成”及马克思主义人性论96
二、在自由与必然问题上与新唯物论者的区别99
第二节 人生之当然:“兼和”105
一、最高的价值准则为“兼和”105
二、“兼和”标准对传统哲学“中庸”观点的扬弃108
三、“兼和”标准对新唯物论的发挥110
四、“兼和”标准对中国新实在论者的价值论的批评113
第三节 克服天然达于至善:“充生以达理”、“动的天人合一”、“与群为一”115
一、充生以达理115
二、动的天人合一123
三、与群为一128
第四节人生论上的综合创造的理论意义132
第五章 知识论上的综合创造:所知为实、知识三本、真知三表137
第一节 知识论之问题及研究方法138
一、知识论之问题138
二、知识论的研究方法142
第二节 外界的实在问题:所知为实146
一、外界实在的证明147
二、在外界实在问题上与金岳霖的区别154
三、在感相与外部事物的关系问题上与金岳霖及张东荪的区别158
第三节 知识的来源与要素:知识三本162
一、在知识的来源与要素问题上对新唯物论与传统哲学的综合创造165
二、在知识的来源与要素问题上对张东荪知识论的批判168
第四节 真知的标准:真知三表171
第五节 张岱年知识论的意义177
第六章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中国哲学史研究180
第一节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180
一、从哲学内容上肯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181
二、从哲学形式上肯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184
三、从哲学方法上肯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188
第二节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92
一、综合创造的哲学观决定了张岱年哲学史研究的内容193
二、综合创造的哲学观决定了张岱年哲学史研究的方法197
三、综合创造的哲学观决定了张岱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阶段性199
结语201
第一节 张岱年综合创造的哲学体系的独特性201
一、与当时其他的新唯物论者的区别201
二、与新实在论者的区别204
三、与现代新儒家及其他唯心论者的区别207
第二节 张岱年综合创造的哲学体系的定性与评价210
附录一 张申府vs.张岱年:启蒙与建构216
附录二 艾思奇vs.张岱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内部分歧234
附录三 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综述248
参考文献263
后记268
热门推荐
- 2632203.html
- 2496120.html
- 2913097.html
- 3724007.html
- 2394754.html
- 1173833.html
- 2717301.html
- 1921142.html
- 1727977.html
- 493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9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1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6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3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4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23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1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5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