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心病中西医综合治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冠心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 邵念方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015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冠心病中西医综合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冠心病的定义1

第一章 概述1

第二节 临床特征与范围2

一、冠心病基本临床分型2

二、冠心病其他临床分型3

三、不同类型冠心病与中医病证的联系4

第三节 冠心病流行情况5

一、国外冠心病流行情况5

二、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5

三、我国冠心病危险因素变化6

一、冠状循环的解剖要点7

第二章 冠心病的西医病理基础7

第一节 冠状循环及生理特点7

二、冠状循环的生理特点8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9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11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11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12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12

第三节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13

一、缺血对心肌代谢、心功能及电生理的影响14

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5

三、冠状动脉痉挛17

四、粥样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18

第三章 冠心病的中医病理基础20

第一节 病因病机20

一、病因20

二、病机21

第二节 基本证候22

第四章 冠心病常用诊断检查27

第一节 心电图检查27

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7

二、急性心肌梗死30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33

一、运动试验的生理和病理基础34

二、运动负荷试验的适用范围和禁忌证34

三、运动负荷试验方法34

四、运动负荷试验结果的判断36

第三节 动态心电图检查36

一、检查方法37

二、临床适用范围37

三、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37

四、临床应用38

第四节 超声心动图检查40

一、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40

二、冠心病的超声检查表现41

第五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45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5

二、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46

三、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47

四、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造影表现48

五、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局限性49

第六节 心肌酶学和心肌结构蛋白检测49

一、血清酶学检测49

二、心肌结构蛋白检测51

一、冠心病辨证的要点54

第五章 冠心病的辨证54

二、冠心病的虚实辨证55

三、冠心病的脏腑辨证56

四、冠心病的气血痰饮辨证59

五、心痛辨证60

六、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61

第六章 冠心病治疗概要63

第一节 冠心病西医治疗原则与治法63

一、病因学治疗63

二、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64

四、溶栓治疗65

五、改善心脏功能65

三、抗血小板和抗凝65

六、介入治疗66

七、外科手术治疗66

第二节 冠心病中医治疗原则与治法67

一、治疗原则67

二、常用治法69

第三节 冠心病中西医综合治疗思路71

一、中西医学术优势互补71

二、辨病治疗与辨证施治72

三、辨证施治现代化73

四、重视非药物疗法73

第一节 概述75

第七章 心绞痛75

第二节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76

第三节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77

一、心绞痛的临床特征77

二、心绞痛的临床分型77

三、心绞痛的辅助检查79

第四节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80

一、心绞痛的诊断80

二、劳力型心绞痛的分级81

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度分层81

四、心绞痛的鉴别诊断81

一、心绞痛治疗的目的82

第五节 心绞痛的治疗82

三、心绞痛的中医治疗83

二、心绞痛的治疗原则83

四、心绞痛的西医治疗95

五、心绞痛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101

第六节 专题讨论103

一、既辨病又辨证103

二、善于应用中西医互补治疗方法104

三、辨证向微观方向发展104

四、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105

第七节 转归与预后106

第一节 概述108

第八章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08

第二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109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类型109

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110

第三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110

第四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111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的目的111

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原则111

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中医治疗112

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西医治疗115

第五节 专题讨论116

第六节 转归与预后117

第九章 急性心肌梗死119

第一节 概述119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120

一、发病机制120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120

三、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梗死部位121

四、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121

五、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122

一、前驱期症状123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123

二、临床症状124

三、体征125

四、并发症125

五、实验室检查127

六、心电图检查128

七、心电向量图检查130

八、冠状动脉造影131

九、超声心动图检查132

十、放射性核素检查132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32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132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133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134

一、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目的134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134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抢救135

四、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治疗135

五、急性心肌梗死的西医治疗142

六、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154

第六节 专题讨论155

一、关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155

二、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思维157

第七节 转归与预后159

第十章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162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62

一、窦性心律失常162

二、房性心律失常163

三、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163

四、房室传导阻滞163

五、室内传导阻滞164

六、室性心律失常164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165

一、窦性心动过速165

三、心房颤动与扑动167

二、室上性期前收缩167

四、室上性心动过速170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171

一、室性期前收缩171

二、室性心动过速173

三、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75

四、心室颤动176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治179

一、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179

二、房室传导阻滞182

三、束支传导阻滞184

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185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85

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分型、心电图和临床表现186

三、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治疗187

第十一章 冠心病心律失常(脉律异常)的中医治疗189

第一节 概述189

第二节 脉律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90

第三节 脉律异常的中医治疗192

一、迟脉类192

二、数脉类200

三、脉律不齐类206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思路和方法的探讨216

二、“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的本质是什么217

一、为什么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217

三、“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意义218

四、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各种情况219

第五节 中医现代研究与名中医经验举要219

一、中医现代研究219

二、名中医经验举要223

第十二章 冠心病心力衰竭226

第一节 概述226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227

一、急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227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229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231

一、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231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232

第四节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33

一、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233

二、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235

第五节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236

一、治疗目的236

二、治疗原则236

三、西医治疗236

四、中医治疗243

五、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249

第六节 专题讨论250

一、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传统理论和方法250

二、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现代思维与方药研究251

第七节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转归与预后254

第十三章 心脏性猝死256

一、心脏性猝死的定义256

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257

三、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机制258

四、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改变258

六、心脏性猝死的预测261

五、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与诊断261

七、心脏性猝死的院前抢救263

八、心脏骤停的心肺脑复苏264

九、心脏性猝死的防治进展270

第十四章 冠心病的护理与康复调理274

第一节 冠心病的护理274

一、心绞痛的护理274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275

三、冠心病的心理护理276

四、冠心病的健康宣教276

第二节 冠心病的日常生活调理277

一、生活起居277

二、精神调养279

三、了解药物治疗常识280

第三节 冠心病的饮食疗法281

一、冠心病合理饮食原则281

二、日常饮食的选择282

三、对冠心病防治有益的食物283

第四节 冠心病的运动疗法284

一、冠心病运动疗法的意义284

二、冠心病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85

三、冠心病运动处方的制定285

四、冠心病运动疗法的实施286

五、常选运动项目287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疗法288

一、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医疗的意义及适应证288

二、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预后危险性分级288

三、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医疗的分期与实施289

第十五章 冠心病的预防292

第一节 冠心病一级预防292

一、防治高血压293

二、防治血脂代谢紊乱293

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294

五、控制糖尿病295

第二节 冠心病二级预防295

四、纠正不良心理因素295

一、心绞痛的二级预防296

二、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296

第十六章 著名中医专家冠心病治验300

一、气阴两虚300

二、心阳不振304

三、心血亏损307

四、痰浊闭塞310

五、心血瘀阻313

六、寒凝气滞314

七、其它复杂证候316

一、心脏的生理功能326

第十七章 古代医论选粹326

二、胸痹心痛(冠心病)的病因病机328

三、胸痹心痛(冠心病)的证候333

四、胸痹心痛(冠心病)的治疗336

第十八章 冠心病常用中药及现代药理研究339

第一节 补虚药339

一、人参339

二、党参341

三、黄芪342

四、黄精343

五、甘草344

六、鲜地黄、生地黄345

七、熟地黄346

八、麦冬347

九、枸杞子347

十、制何首乌348

十一、当归349

第二节 活血化瘀药350

一、丹参350

二、三七351

三、川芎352

四、红花353

五、赤芍353

六、延胡索354

七、水蛭355

八、毛冬青355

九、降香356

十、甘松357

第三节 化痰药357

一、瓜蒌357

二、葶苈子358

三、桑白皮359

四、前胡360

第四节 清热药360

一、黄连360

二、黄芩361

三、夏枯草362

四、苦参363

五、大黄363

六、虎杖364

第五节 安神药365

一、酸枣仁365

二、柏子仁366

三、朱砂367

四、琥珀368

五、远志368

一、附子369

第六节 其它药369

二、银杏叶370

三、麝香371

四、冰片371

五、安息香372

六、苏合香372

七、葛根373

第十九章 冠心病常用名方375

一、心血瘀阻证方375

二、痰浊痹阻证方376

三、气滞心胸证方378

四、寒凝心脉证方380

五、气阴两虚证方381

六、心阳不振证方383

七、心阳欲脱证方384

八、阴阳气血逆乱证方386

第二十章 冠心病常用中成药391

第一节 补益类392

一、生脉胶囊392

二、活力源片392

三、麝香保心丸393

四、心宝丸393

五、正心泰胶囊393

七、心通口服液394

六、养心氏片394

八、补心气口服液395

九、滋心阴口服液395

十、虫草精胶囊395

十一、稳心颗粒冲剂396

第二节 活血行气类396

一、复方丹参滴丸396

二、复方丹参片397

三、速效救心丸397

四、血栓心脉宁397

五、黄杨宁片398

八、通心络胶囊399

六、地奥心血康399

七、活脑心胶囊399

九、血府逐瘀胶囊400

十、乐脉颗粒400

十一、心可舒胶囊401

十二、冠心苏合软胶囊401

十三、银可络片剂401

第三节 静脉注射剂402

一、生脉注射液402

二、参麦注射液402

三、参附注射液403

五、刺五加注射液404

四、黄芪注射液404

六、络泰粉针(注射用血塞通)405

七、复方丹参注射液405

八、脉络宁注射液406

九、灯盏花素注射液406

十、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407

第二十一章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路408

一、中西医学的深刻差异408

二、中西医结合科研的现状与困惑414

三、中西医结合科研思路417

附 冠心病针灸穴位一览表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