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物权法总论
  • 冉克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7467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674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物权法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物权法概述1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性质1

一、物权法的概念1

二、物权法的性质4

第二节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与意义6

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6

二、物权法的意义9

第三节 物权法的体例与发展趋势12

一、物权法的体例12

二、物权法的发展趋势15

第四节 物权法的渊源20

一、物权法渊源的争议20

二、物权法的具体渊源22

三、物权法适用的顺位24

第二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25

第一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25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与功能25

二、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理论争议与评析25

第二节 平等保护原则30

一、平等保护原则的含义30

二、平等保护原则的宪法争论与评析31

三、平等保护原则的适用34

第三节 一物一权原则37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含义37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立法理由及发展趋势40

三、一物一权原则在我国《物权法》上的争论及其适用45

四、一物一权与信托制度50

五、一物一权与法人财产权52

第四节 物权法定原则54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立法例与含义54

二、物权法定的法源60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理由63

四、物权法定原则的批判与评析65

五、我国对待物权法定应有的态度78

六、物权法定与私法自治80

第五节 公示原则84

一、公示原则概述85

二、公示的对象86

三、公示的方法89

四、公示的生效主义与对抗主义93

五、公示的权利推定效力97

第六节 公信原则101

一、公信原则概述101

二、公信力的表现形式103

三、公示的推定力与公信力之间的关系105

四、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关系106

第三章 物权通论114

第一节 物权概述114

一、物权的概念及性质114

二、物权的特征116

三、物权的分类120

第二节 物权与债权、知识产权的关系125

一、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区分125

二、物权与债权的发展趋势、理论争议与评析131

三、物权与知识产权及其体系安排139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142

一、物权的客体概述142

二、物权客体的范围及其扩张148

三、物的主要分类152

四、特殊的物159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165

一、物权的效力概述165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168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170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176

五、物权请求权180

第五节 物权的取得与行使及其限制181

一、物权的取得及其限制181

二、物权行使的限制及其限度182

第四章 物权变动的一般原理186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186

一、物权变动的意义与分类186

二、物权的设立188

三、物权的变更190

四、物权的消灭191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分析192

一、物权变动模式概述192

二、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立192

三、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比较分析199

四、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203

第三节 物权行为理论212

一、物权行为概述214

二、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分离原则)218

三、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抽象原则)221

四、物权行为的有因性分析225

五、我国现行法律是否采纳物权行为228

六、物权行为理论:现行法难以承受之重237

第四节 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模式239

一、无权处分的含义与范围239

二、比较法上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242

三、关于《合同法》第51条的解释与得失分析247

四、《物权法》第15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与无权处分的效力256

五、善意取得的转让合同与无权处分267

六、结论273

第五节 取得时效274

一、取得时效概述274

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279

三、取得时效的计算规则286

四、取得时效的效力287

五、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288

第六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293

一、物权客体的灭失293

二、抛弃294

三、混同295

四、其他原因297

第五章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与登记299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299

一、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含义与类型299

二、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生效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300

三、特殊的不动产物权变动301

四、不动产占有的公示效力:“使债权物权化”303

第二节 登记的对抗效力304

一、登记对抗效力的含义与意义304

二、对抗效力的法律构成306

三、善意第三人的范围310

第三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315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概述315

二、法律文书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317

三、征收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324

四、继承、受遗赠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326

五、事实行为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329

六、《物权法》第31条的解释332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的基础理论334

一、不动产登记概述334

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338

三、不动产登记的典型立法例343

四、不动产登记簿346

五、不动产登记能力351

六、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与复制355

第五节 不动产登记的一般程序358

一、登记的申请概述358

二、登记申请的方式359

三、登记机构的受理及效力361

四、嘱托登记与依职权登记363

五、登记的审查364

六、登记决定及收费发证367

第六节 登记请求权368

一、登记请求权概述368

二、登记请求权与登记申请请求权371

三、登记请求权的发生原因与性质372

四、登记对抗主义之下的中间省略登记376

五、登记请求权与诉讼时效377

第七节 登记的类型379

一、登记的类型概述379

二、总登记与初始登记382

三、更正登记384

四、异议登记391

五、预告登记397

第八节 登记顺位410

一、登记顺位概述410

二、登记顺位的原则411

三、法定顺位与意定顺位412

四、顺位保留413

五、顺位的变动414

第九节 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416

一、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概述416

二、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概述417

三、登记机构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419

四、登记机构的追偿权420

第六章 动产物权的变动与交付422

第一节 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422

一、动产物权变动的含义与类型422

二、动产物权变动的交付生效主义与交付对抗主义422

三、动产物权变动交付生效主义的例外425

第二节 动产交付的基本理论426

一、交付概述426

二、交付的法律性质427

三、交付的分类430

第三节 交付的具体规则433

一、现实交付433

二、简易交付435

三、指示交付436

四、占有改定438

第四节 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440

一、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模式441

二、特殊动产之交付与登记的法律意义445

三、特殊动产“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规范意义449

四、特殊动产的多重让与规则的不足及其完善453

第七章 物权的保护462

第一节 物权的保护概述462

一、物权保护的概念及类型462

二、物权的私法保护463

三、物权保护方法的适用469

第二节 物权确认请求权470

一、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概念470

二、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性质与类型471

三、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权利人与确认主体474

四、物权确认请求权与诉讼时效475

第三节 物权请求权的基本理论475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述475

二、物权请求权的性质478

三、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的关系481

四、物权请求权的体系499

五、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507

第四节 返还原物请求权508

一、返还原物请求权概述508

二、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508

三、举证责任514

四、原物返还请求权的效力516

五、原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519

第五节 排除妨害请求权520

一、排除妨害请求权概述520

二、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构成要件522

三、物权人的容忍义务525

四、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效力526

第六节 消除危险请求权527

一、消除危险请求权概述527

二、消除危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528

三、消除危险请求权的效力529

第八章 占有530

第一节 占有的基本理论530

一、占有制度的起源、演进与继受530

二、占有概述533

三、占有的构成要件537

四、占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541

五、占有制度的功能543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545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545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547

三、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549

四、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556

五、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558

六、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560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与消灭562

一、直接占有的取得与消灭562

二、间接占有的取得与消灭566

三、占有继受取得的效力567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569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569

二、占有恢复关系的基本原理573

三、占有物的使用与收益的返还责任582

四、对占有物支出费用的偿还责任586

五、占有物毁损、灭失的赔偿责任593

六、占有恢复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适用关系598

第五节 占有的民法保护603

一、占有的民法保护概述603

二、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605

三、占有保护请求权608

四、占有的不当得利返还616

五、侵害占有的赔偿责任618

参考文献6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