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刑法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丽卿著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公司
- ISBN:978986255247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6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刑法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壹篇 犯罪论5
第一章 废弛职务致酿灾害的客观归责5
壹、前言5
贰、废弛职务致酿灾害的构成要件6
一、故意废弛职务6
二、酿成灾害7
三、因果关系7
參、结论30
第二章 责任能力与精神障碍33
壹、前言33
贰、责任能力之基础33
參、影响责任能力之生理要素35
一、病理之精神障碍36
二、深度之意识障碍37
三、心智薄弱37
四、其他严重之精神反常37
肆、影响责任能力之心理要素38
伍、限制责任能力之争议40
陸、责任能力之立法方式43
一、生物学之立法方式43
二、心理学之立法方式44
三、混合之立法方式44
柒、与责任能力相关之刑法修正评估45
一、责任能力之立法45
二、原因自由行为之明文化47
三、监护处分49
四、配合第十九条修正之分则规定51
捌、结语52
第三章 原因自由行为55
壹、前言55
贰、原因自由行为之意义56
參、原因自由行为之沿革57
肆、原因自由行为之种类58
一、故意的原因自由行为58
二、过失的原因自由行为58
三、新法修正59
伍、原因自由行为之可罚性基础59
一、例外说(习惯法上的例外)59
二、前置说(构成要件说)60
陸、原因自由行为与酗酒驾车行为61
柒、原因自由行为与麻醉状态下之违法行为62
捌、结论与建议64
第四章 刑事责任相关之立法修正评估69
壹、前言69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规定69
一、旧法规定及修正理由69
二、新法规定及适用70
參、禁止错误之处理70
一、旧法规定及修正理由71
三、新法规定及适用72
三、能否避免错误之判断73
肆、与责任能力相关之修正76
一、第十九条规定77
二、第十九条第三项原因自由行为明文化84
三、第八十七条监护处分92
四、配合第十九条之分则修正97
伍、结语98
附件:相关判例可否再行引用100
第五章 期待可能性在刑法的运用107
壹、期待可能性的法理107
贰、期待可能性的起源及适用范围108
一、起源108
二、适用范围111
參、期待可能性的学说发展与判断标准113
一、学说发展113
二、判断标准116
肆、期待可能性在实务的运用117
一、视为加重注意义务的要素118
二、视为一般用语的语词119
三、视为阻却罪责的事由119
四、无期待可能性宜适度援用121
伍、结语123
第六章 台湾贪污犯罪实况与法律适用之疑难129
壹、前言129
贰、台湾贪污犯罪的现况与特质130
一、政府高层涉案130
二、贪污所得庞大131
三、刑事追诉无力132
四、隐密性与犯罪黑数高135
五、放射性与共犯结构化136
參、贪污治罪条例的立法特色137
一、过度强调一般预防的功能137
二、规范内容与刑法高度重叠138
三、立法上的特殊设计140
肆、贪污治罪条例法律适用上的疑难144
一、违反罪刑明确原则144
二、违反平等对待原则148
伍、贪污治罪条例应回归刑法151
一、回归刑法的必要性151
二、回归刑法的修法建议151
陸、结语156
附表 贪污治罪条例犯罪类型回归刑法的修法建议157
第七章 海峡两岸有关毒奶事件的法律观照163
壹、前言163
贰、毒奶事件的始末及判决163
參、毒奶事件的制裁规范166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166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168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71
肆、台湾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关刑法规范171
一、制造贩卖陈列妨害卫生物品罪172
二、台湾食品卫生管理法第三十四条173
三、竞合174
伍、毒奶事件相应的台湾刑法规范175
一、制造与贩卖毒物者176
二、对食物原料添加毒物的制造者178
三、使用有毒原料的食品制造业178
四、废弛职务与玩忽职守180
陸、两岸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立法的相互借鉴与省思184
一、规范结构的密度184
二、法律效果的程度185
三、两岸相关立法的相互借鉴与省思187
柒、结语189
第八章 禁止营业诽谤之研究195
壹、前言195
贰、禁止营业诽谤之立法例195
一、美国195
二、日本196
三、德国197
四、小结198
參、公平法营业诽谤之禁止199
一、须为竞争之目的199
二、损害事业名誉之行为201
三、诽谤商品、服务或营业主管204
四、足以损害他人营业之信誉205
五、法律效果206
肆、刑法之诽谤罪211
一、诽谤罪211
二、妨害信用罪212
三、阻却不罚之事由213
伍、比较公平法营业诽谤罪与刑法诽谤罪215
一、行为主体不同215
二、主观目的不同215
三、诽谤内容不同216
四、法益保护不同216
陸、公平法营业诽谤罪与刑法诽谤罪之竞合216
一、法条竞合与想像竞合不同216
二、公平法与刑法形成想像竞合217
柒、个案评析218
一、最佳女主角瘦身美容(台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自字第六四二号判决)218
二、皇冠租书比较表(板桥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自字第二三四号判决)220
三、大黑松小俩口牛轧糖(台北地方法院九十三年度自字第一五号判决)222
四、倒店货的音响喇叭(台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易字第二八九三号判决)224
五、综合评释226
捌、结语226
附件:台湾各地方法院民国八十八年以后关于以公平法第二十二条结案判决之分析227
第贰篇 刑罚论235
第一章 连续犯的规定应否废除235
壹、争点所在235
贰、出于概括的犯意235
參、连续为数个同种之行为236
肆、犯同一之罪名236
伍、连续犯的处罚239
陸、结语240
柒、新法修正240
第二章 台湾死刑存废之现况与解决245
壹、前言245
贰、台湾死刑制度的现况245
參、死刑存废之理论争执247
一、死刑留存论247
二、死刑废除论248
肆、温和渐进逐步废除死刑的政策250
一、死刑并不全然违反人道250
二、大法官解释死刑并非当然违宪250
三、以健全配套为前提的废除死刑252
伍、结语254
第三章 褫夺公权制度之研究257
壹、前言257
贰、褫夺公权的性质257
參、比较法上的观察258
一、日本258
二、德国260
三、小结264
肆、褫夺公权的刑罚理由264
伍、我国执行褫夺公权制度的困境265
一、褫夺公权的内容不当扩张266
二、其他法规凌驾刑法规定的限制267
三、裁量褫夺的要件不够明确267
四、有期褫夺的执行始点无法掌握268
五、从刑得否长于主刑迭有争议268
六、剥夺职业权背离宪法精神269
陸、新刑法褫夺公权之修正与评析270
一、修正要点评释270
二、比较理想的规范设计272
柒、结语275
第四章 假释制度之回顾与展望281
壹、前言281
贰、假释制度的起源及沿革282
一、近代假释制度之起源及沿革282
二、我国古代假释制度之起源283
參、假释制度的刑罚理论基础284
一、假释制度与应报理论的关系285
二、假释制度与一般预防理论的关系286
三、假释制度与特别预防理论的关系287
四、假释制度与综合理论的关系287
肆、实务执行假释的实况及评估288
伍、假释的要件291
一、沿革291
二、评述293
陸、假释的撤销302
一、沿革302
二、评述303
柒、假释之效力307
一、沿革307
二、评述308
捌、执行刑之合并312
一、沿革312
二、评述313
玖、展望(代结语)315
第五章 刑法时效制度之回顾与展望321
壹、前言321
贰、时效的沿革322
一、欧陆时效制度的沿革322
二、我国时效制度的沿革323
參、时效的学理根据323
一、痛苦代刑说324
二、改过迁善说324
三、证据消灭说324
四、秩序回复说325
五、怠于行使说325
六、小结325
肆、时效规定的体例326
一、实体法性质327
二、程序法性质327
三、混合法性质327
四、小结328
伍、追诉权时效的具体讨论328
一、追诉权时效的意义328
二、追诉权时效的期间329
三、时效的起算332
四、追诉权时效的停止333
五、追诉权时效停止原因的消灭335
六、追诉权时效的法律效果335
七、追诉权时效在审判中与侦查中的情形336
陸、行刑权时效的具体讨论337
一、行刑权时效的意义337
二、行刑权时效的期间338
三、行刑权时效的起算340
四、行刑权时效的停止340
五、行刑权时效的法律效果341
柒、结语与展望342
第參篇 新修正刑法之要点与评析351
新修正刑法之要点与评析351
壹、前言351
贰、法例351
一、罪刑法定主义352
二、从旧从轻原则352
三、刑法上之名词定义352
參、刑法总则之犯罪论部分356
一、禁止错误356
二、责任能力358
三、原因自由行为明文化359
四、未遂犯360
五、正犯与共犯363
肆、刑法总则之竞合论部分365
一、牵连犯之删除365
二、连续犯之删除365
三、想像竞合之量定宣告刑366
伍、刑法总则之刑罚论部分367
一、刑之部分367
二、累犯371
三、刑之酌科及加减372
四、缓刑373
五、假释374
六、时效375
七、保安处分378
陸、刑法分则之部分380
一、常业犯之删除380
二、犯罪构成要件之修正381
柒、结语382
第肆篇 判解评析387
第一章 故意或过失的指标判决——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台上字第四五○七号刑事判决评析387
壹、本案事实387
一、检方起诉之犯罪事实387
二、被告抗辩387
贰、争点387
參、判决理由388
一、具有不确定故意388
二、出于自由意思而为388
肆、评析389
一、相关实务意见389
二、故意与过失的基本涵义390
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391
四、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分辨393
五、结语394
第二章 客观归责理论对实务判断因果关系的影响——兼评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五九九二号判决397
壹、前言397
贰、最高法院的重大突破——跌伤致死案398
參、因果关系理论399
一、经验上因果关系的有无401
二、归责上因果关系的有无402
肆、客观归责理论对实务的影响414
一、实务运用客观归责理论的情形414
二、评析跌伤致死案422
伍、结语424
附表:台湾实务运用客观归责理论判断因果关系的实况426
一、简表426
二、详表426
第三章 心神丧失与精神鉴定——兼评台湾高等法院九十一年度上更(二)字第七七八号判决431
壹、案例事实431
贰、裁判要旨431
參、判决评析432
一、心神丧失与罪责能力432
二、精神鉴定与法院判决的关系434
肆、建议435
一、专家参审的可行性435
二、修正刑法第十九条的规定436
三、开设「司法精神医学」之课程438
第四章 酒测○·九一毫克竟也无罪——评台湾高等法院九十九年度交上易字第二四六号判决443
壹、前言443
贰、台北永和酒驾案443
一、本案事实443
二、九十九年度交上易字第二四六号之判决理由444
三、本案争点445
參、酒醉驾车罪是抽象危险犯的立法445
一、抽象危险犯的刑事政策功能446
二、酒醉驾车罪是抽象危险犯447
三、本判决理由违背抽象危险犯的法理449
肆、酒醉驾车罪的刑事证明450
一、酒测值为移送法办的依据450
二、酒测值是判断是否成罪的主要标准451
三、禁止反证推翻「绝对不能安全驾驶情状」454
伍、结论455
第五章 酗酒驾车在交通往来中的抽象危险——评台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北简字第一四八四号判决461
壹、案例事实461
贰、裁判要旨461
一、从罪刑法定原则言461
二、从刑事证据法则言462
參、判决评析463
一、本罪为抽象危险犯463
二、本罪为继续犯466
三、关于「不能安全驾驶」的故意与过失466
肆、结语471
第六章 强盗罪与诈欺罪的难题——评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八五二号判决475
壹、案例事实475
贰、判决要旨475
參、判决评析475
一、强盗罪的不法所有意图476
二、机器不能陷于错误482
肆、结语484
第伍篇 实例讲座491
第一章 都是瓦斯外泄惹的祸——误想防卫491
【实例】491
壹、前言491
贰、降低风险的行为491
參、推测的承诺492
肆、假象避难492
一、二阶论493
二、三阶论494
伍、结语495
第二章 恐怖硫酸案——精神障碍犯罪者之犯罪499
【实例】499
壹、争点499
贰、责任能力之修正499
一、旧法规定及修正理由500
二、新法规定及适用501
參、连续犯与接续犯503
肆、重伤之定义504
伍、结语505
第三章 祸从天降——原因自由行为509
【实例】509
壹、前言509
贰、原因自由行为509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种类510
二、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基础510
參、麻醉状态下的违法行为511
肆、原因自由行为与麻醉状态下违法行为的区别512
伍、结语513
第四章 情急的贤妻良母——无期待可能性517
【实例】517
壹、争点517
贰、无期待可能性的法理与起源517
參、无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范围518
肆、结语519
第五章 原住民打猎——无法避免的禁止错误523
【实例】523
壹、前言523
贰、禁止错误之意义与种类523
一、直接禁止错误524
二、间接禁止错误524
參、旧法规定及修正理由524
肆、新法规定及适用525
一、符合刑事责任法理525
二、涵盖消极的违法性错误526
三、「旧法」过渡至「新法」适用上之不同结果526
伍、能否避免错误之判断527
一、无法避免的禁止错误527
二、可以避免的禁止错误528
陸、结语529
第六章 乐极生悲——过失的不纯正不作为犯533
【实例】533
壹、前言533
贰、构成要件该当性533
一、构成要件结果之实现533
二、不为期待的行为(未为避免结果发生之行为)533
三、作为的可能性(防止结果发生的事实可能性)534
四、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534
五、保证人地位535
六、不作为必须与作为等价535
七、客观注意义务的违反与客观预见可能性535
參、违法性与罪责536
肆、结语536
第七章 爱得过深——不能犯或自始不能发生结果之准中止犯539
【实例】539
壹、前言539
贰、未遂行为的法律效果与选择539
一、未遂行为的法律效果540
二、未遂法律效果的选择540
參、乙未装妥炸弹非不能犯541
一、不能未遂541
二、有无危险的判断543
三、小结543
肆、乙阻挡甲车应成立准中止犯544
一、中止犯或准中止犯544
二、准中止犯的尽力防果行为545
三、小结546
伍、结语546
第八章 夜行大盗——牵连转想像与连续转包括551
【实例】551
壹、前言551
贰、牵连犯废除后之法律适用551
參、新型态之包括一罪551
一、接续犯552
二、集合犯552
肆、结语552
一、甲构成刑法第三二一条第一项之加重窃盗罪552
二、甲前后十次加重窃盗的行为,应可认为属于包括一罪553
第九章 故意曝光大峡谷底片——毁损罪557
【实例】557
壹、前言557
贰、可能成立毁损罪557
一、客观构成要件557
二、主观构成要件558
三、小结559
參、可能构成背信罪559
一、客观构成要件559
二、主观构成要件559
三、小结560
肆、结语560
名词索引561
热门推荐
- 681585.html
- 1525236.html
- 3297658.html
- 3042308.html
- 2807459.html
- 586178.html
- 2848327.html
- 657718.html
- 1458625.html
- 3660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9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1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2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6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8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6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4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