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通信概论
  • 薛建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211439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系统基础知识1

1.1 通信系统的一般概念1

1.1.1 通信的概念和历史1

1.1.2 通信系统的组成3

1.1.3 通信系统的分类4

1.2 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4

1.2.1 模拟通信系统4

1.2.2 数字通信系统5

1.2.3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系统6

1.3 信号调制与解调6

1.3.1 模拟信号调制解调7

1.3.2 数字信号调制原理8

1.3.3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11

1.4 几种典型的多址技术13

1.5 信息及其度量16

1.5.1 信息16

1.5.2 信息量16

1.5.3 信息熵17

1.6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8

1.6.1 有效性指标18

1.6.2 可靠性指标19

1.7 通信网19

1.7.1 通信网的组成19

1.7.2 网络的拓扑结构19

1.8 传输介质20

第2章 数据通信25

2.1 概述25

2.1.1 什么是数据通信25

2.1.2 数据通信系统25

2.2 数据传输27

2.2.1 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27

2.2.2 数据的编码技术30

2.2.3 数据码组的传输与同步31

2.3 数据交换技术33

2.3.1 电路交换33

2.3.2 报文交换34

2.3.3 分组交换35

2.3.4 帧中继36

2.3.5 ATM技术37

2.4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38

2.4.1 差错的产生及其控制38

2.4.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38

2.4.3 常用差错控制编码方法40

2.4.4 流量控制方法46

2.5 数据链路控制49

2.5.1 数据链路49

2.5.2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49

2.5.3 高级数据链路规程HDLC50

2.6 X.2551

2.6.1 X.25协议的应用环境和系统结构52

第3章 现代交换技术54

3.1 交换技术简介54

3.1.1 交换技术发展史54

3.1.2 现代交换技术简介59

3.1.3 交换技术发展展望60

3.2 电路交换技术60

3.2.1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60

3.2.2 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交换网络62

3.2.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68

3.2.4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过程69

3.2.5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控制程序70

3.2.6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73

3.3 分组交换技术74

3.3.1 数据通信的特点75

3.3.2 分组交换基本技术75

3.4 帧中继技术81

3.4.1 帧中继技术的优越性82

3.4.2 帧中继技术简介82

3.4.3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与帧格式84

3.5 软交换技术86

3.5.1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86

3.5.2 软交换技术概念和功能87

3.5.3 软交换技术简介90

3.6 ATM交换技术94

3.6.1 ATM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94

3.6.2 ATM技术的主要特点95

3.6.3 ATM的基本概念和原理97

3.6.4 ATM协议参考模型99

3.7 多层交换技术102

3.7.1 第二层交换技术103

3.7.2 第三层交换技术103

3.7.3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104

3.8 光交换技术107

3.8.1 光交换技术类型107

3.8.2 光分组技术的制约因素108

3.8.3 光交换基本技术108

3.8.4 光交换未来发展前途114

第4章 微波和卫星通信117

4.1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7

4.1.1 微波与卫星通信117

4.1.2 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118

4.1.3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天线馈线系统122

4.1.4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频率配置125

4.1.5 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127

4.2 微波传播127

4.2.1 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127

4.2.2 微波传播的描述方法131

4.2.3 地形对电波传播的影响133

4.2.4 大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137

4.2.5 大气与地面效应造成的衰落特性142

4.2.6 抗衰落技术概述146

4.3 数字微波通信的传输设备152

4.3.1 数字微波通信发信设备的组成与性能指标152

4.3.2 数字微波收信设备的组成及性能指标155

4.3.3 微波通信对天线设备的要求157

4.3.4 收发公用器160

4.3.5 微波通信系统的噪声160

4.4 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总体设计考虑161

4.4.1 假设参考通道与传输质量标准162

4.4.2 射频波道的频率配置163

4.5 卫星通信164

4.5.1 卫星通信的概念和特点164

4.5.2 卫星通信系统165

4.5.3 通信卫星168

4.5.4 地球站171

4.5.5 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173

4.5.6 VSAT卫星通信系统176

第5章 移动通信179

5.1 概述179

5.1.1 移动通信发展史179

5.1.2 移动通信的特点180

5.1.3 移动通信的分类181

5.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181

5.1.5 常见的几种移动通信系统182

5.1.6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183

5.2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183

5.2.1 电波传播183

5.2.2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与解码186

5.2.3 调制技术187

5.2.4 分集接收技术187

5.3 移动通信组网188

5.3.1 移动通信网的体制188

5.3.2 移动通信的频率分配192

5.3.3 信道的配置与选取控制193

5.3.4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195

5.4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97

5.4.1 GSM系统特点及提供的业务197

5.4.2 GSM系统的组成及接口198

5.4.3 GSM系统的区域、号码及识别201

5.4.4 GSM系统的编码203

5.4.5 GSM系统信道的分类与组织206

5.4.6 GSM系统的控制和管理212

5.4.7 GPRS移动通信系统220

5.5 CDMA移动通信系统222

5.5.1 CDMA基本原理222

5.5.2 CDMA技术的演进及标准224

5.5.3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225

5.5.4 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IS-95)226

5.6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232

5.6.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232

5.6.2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233

5.6.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234

5.7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235

5.7.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235

5.7.2 个人通信——移动通信发展的终极238

第6章 光纤通信系统241

6.1 概述241

6.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和现状241

6.1.2 光纤通信的特点和应用242

6.1.3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245

6.2 光纤和光缆245

6.2.1 光纤结构和类型245

6.2.2 光纤传输原理247

6.2.3 光纤传输特性248

6.2.4 光缆的结构与分类251

6.3 通信用光器件254

6.3.1 光源254

6.3.2 光电检测器257

6.3.3 无源光器件258

6.4 光放大器260

6.4.1 光放大器的分类260

6.4.2 光纤放大器及其分类261

6.4.3 掺铒光纤放大器261

6.4.4 拉曼光纤放大器简介264

6.5 光纤通信系统264

6.5.1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264

6.5.2 光纤通信系统线路编码267

6.5.3 系统的传输距离与信息容量270

6.6 SDH光纤传输系统273

6.6.1 两种传输体制273

6.6.2 SDH的速率与帧结构274

6.6.3 SDH的复用结构和映射方法275

6.6.4 SDH传送网的功能结构277

6.6.5 SDH网络拓扑结构及自愈278

6.6.6 SDH网同步的概念281

6.7 光纤通信新技术283

6.7.1 光波分复用技术283

6.7.2 相干光通信技术285

6.7.3 光孤子通信技术287

6.7.4 全光通信网288

第7章 现代通信网291

7.1 通信网概述291

7.1.1 通信网的概念291

7.1.2 通信网的业务291

7.1.3 通信网的类型291

7.1.4 通信网的发展方向292

7.2 通信网的理论基础292

7.2.1 通信网的基本要求292

7.2.2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293

7.2.3 通信网的协议294

7.2.4 通信网络控制297

7.3 电话网301

7.3.1 概述301

7.3.2 本地网302

7.3.3 长话网303

7.3.4 国际长话网305

7.3.5 电话号码的编排306

7.3.6 计费309

7.4 现代通信网311

7.4.1 ISDN311

7.4.2 宽带ISDN312

7.4.3 智能网315

7.4.4 个人通信网(PCN)316

第8章 支撑网318

8.1 电信管理网318

8.1.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318

8.1.2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319

8.1.3 电信管理网的逻辑分层与管理功能320

8.2 信令网322

8.2.1 随路信令(CAS)方式322

8.2.2 共路信令(CCS)方式323

8.2.3 NO.7信令网332

8.2.4 信令网的路由选择335

8.2.5 我国信令网所采取的可靠性措施335

8.3 同步网335

8.3.1 概述335

8.3.2 数字同步网的同步方式336

8.3.3 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网络结构337

8.3.4 时间同步网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