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的逻辑构造 新黑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德)卡尔纳普著,陈启伟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ISBN:978753274465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哲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的逻辑构造 新黑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版序1
第二版序1
第二版序所引书目(1966年)1
第三版弁言1
第一部分 绪论 研究的任务和计划3
第一章 任务3
第1节 目的:概念的构造系统3
第2节 何谓“构造”?4
第3节 方法:借助于关系理论对实在的分析5
第4节 对象领域的统一8
第5节 概念和对象9
第二章 研究计划11
第6节 预备性的讨论(本书第二部分)11
第7节 构造系统的形式问题(本书第三部分)12
第8节 一个构造系统的纲要(本书第四部分)14
第9节 对若干哲学问题的澄清(本书第五部分)15
第二部分 预备性的讨论19
第一章 论科学命题的形式19
第10节 特性描述和关系描述19
第11节 结构概念21
第12节 结构描述23
第13节 关于限定摹状词25
第14节 纯结构性限定摹状词的例子26
第15节 结构性限定摹状的一般可能性29
第16节 一切科学命题都是结构命题31
第二章 对象种类及其关系概述34
第17节 对象种类对于构造理论的意义34
第18节 物理对象和心理对象35
第19节 心物关系、表达关系和符号关系36
第20节 关系的配置问题和本质问题37
第21节 上述关系的配置问题和本质问题40
第22节 心物问题是形而上学的中心问题41
第23节 精神对象43
第24节 精神东西的显现和文物记录44
第25节 各种独立的对象种类46
第三部分 构造系统的形式问题51
第一章 等级形式51
第26节 构造理论的四个主要问题51
第27节 准对象52
第28节 命题函项55
第29节 对象领域;领域同源性57
第30节 “领域混淆”是谬误的根源58
第31节 应用举例61
第32节 命题函项的外延63
第33节 类64
第34节 关系外延66
第35节 可还原性;构造68
第36节 复合与整体70
第37节 类并非由其分子构成72
第38节 通过定义产生构造74
第39节 用法定义75
第40节 等级形式:类和关系77
第41节 构造的等级80
第42节 存在和有效81
第43节 对外延构造方法的一个诘难83
第44节 符号命题、意义命题和意谓命题的区分86
第45节 外延方法正确性之证明89
第二章 系统形式91
一 形式的研究91
第46节 系统形式以可还原性为根据91
第47节 实在论语言的可还原性标准92
第48节 关于一个对象的基本事实93
第49节 表征和条件95
第50节 逻辑价值和认识价值97
第51节 逻辑翻译和意义翻译99
第52节 实在论的和构造的语言100
第53节 小结。解决系统形式问题的方法102
二 实质的研究103
第54节 认识上的在先性103
第55节 精神对象可还原为心理对象104
第56节 从心理对象构造精神对象105
第57节 物理对象可还原为心理对象,反之亦然107
第58节 自我心理的东西和他人心理的东西109
第59节 具有物理基础的系统形式110
第60节 具有心理基础的系统形式112
第三章 基础114
一 基本要素114
第61节 基础问题的两个部分:基本要素和基本关系114
第62节 各种可能的物理基础115
第63节 各种可能的心理基础116
第64节 自我心理基础的选择117
第65节 所予是无主体的120
第66节 自我心理基础中的客观性问题124
第67节 基本要素的选择:“原初经验”126
第68节 原初经验是不可分的单元128
第69节 处理不可分的单元的任务129
第70节 基于关系外延描述的真正的分析方法130
第71节 准分析方法133
第72节 基于部分相似性关系的准分析136
第73节 基于传递关系的准分析139
第74节 关于分析和综合141
二 基本关系143
第75节 基本关系是系统的基本概念143
第76节 部分同一性146
第77节 部分相似性148
第78节 相似性的记忆是基本关系149
第79节 进一步推导的可能性150
第80节 相似圈151
第81节 性质类153
第82节 只有一个基本关系是否足够?156
第83节 作为范畴的基本关系158
第四章 对象形式160
第84节 推导是构造的预备步骤160
第85节 官觉类161
第86节 视官觉的特征描述162
第87节 时间次序163
第88节 视野位置的推导164
第89节 视野的空间次序167
第90节 颜色的次序168
第91节 对视野次序和颜色次序的某种推导的诘难169
第92节 视野推导的其他可能性170
第93节 作为个别经验成分的“感觉”172
第94节 对其他推导的展望174
第五章 一个构造系统的表达形式177
第95节 四种语言177
第96节 逻辑斯蒂的符号语言178
第97节 对若干逻辑斯蒂符号的说明180
第98节 文字语言的意译和实在论语言的意译181
第99节 虚拟构造的语言182
第100节 构造是理性的重构183
第101节 关于所予的分解和可保存性的虚构184
第102节 基本关系表的虚构186
第103节 关于构造的一般规则188
第104节 试举若干构造规则189
第105节 构造规则的演绎问题192
第四部分 一个构造系统的纲要197
第一章 低等级:自我心理对象197
第106节 关于纲要的形式、内容和目的197
第107节 逻辑对象和数学对象199
第108节 基本关系(Er)201
第109节 基本要素(erl)202
第110节 部分相似性(Ae)202
第111节 相似圈(?hnl)203
第112节 性质类(qual)204
第113节 部分同一性(Gl)206
第114节 性质间的相似性(Aq)206
第115节 官觉类和视官觉(sinn,gesicht)207
第116节 感觉(emp)和原初经验的分解208
第117节 视野位置和视野(stelle,Glstell,Nbst)209
第118节 颜色和颜色体(Glfarbnb,Glfarb,farbe,Nbfarb)210
第119节 定义和命题倒译的例子211
第120节 先行的时间次序214
第121节 对象的推导关系214
第122节 上述构造只是一些例子215
第二章 中间等级:物理对象217
第123节 关于其他构造等级的表述217
第124节 构造物理空间的各种可能性217
第125节 空间-时间-世界220
第126节 颜色之被赋予世界点222
第127节 用实在论语言表述的事实224
第128节 视觉的事物226
第129节 “我的身体”227
第130节 触觉视觉的事物228
第131节 其余官觉的特征描述229
第132节 自我心理的领域231
第133节 其他官觉性质的赋予233
第134节 知觉的事物236
第135节 通过类比使知觉世界完善化236
第136节 物理学的世界238
第137节 生物学对象;人240
第138节 表达关系241
第三章 高等级:他人心理对象和精神对象243
第139节 关于进一步的构造等级之表述243
第140节 他人心理的领域244
第141节 符号给予246
第142节 他人的报道249
第143节 直观的理解和函项的依存性251
第144节 利用他人的报道252
第145节 他人的世界253
第146节 主体间的相互配置254
第147节 主体间的相互配置适用于一切对象种类257
第148节 主体间的世界259
第149节 主体间的世界即科学的世界261
第150节 最初的精神对象262
第151节 更高的精神对象263
第152节 价值的领域265
第153节 消除基本关系的问题267
第154节 “有根据的”关系268
第155节 消除基本关系Er270
第156节 关于构造系统的若干论题271
第五部分 根据构造理论对若干哲学问题的澄清277
第157节 构造理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277
第一章 关于本质的几个问题279
第158节 个别概念和一般概念的区别279
第159节 关于同一性282
第160节 心理的、物理的和精神的对象种类的本质288
第161节 构造的本质和形而上学的本质289
第162节 关于身心二元论291
第163节 自我问题295
第164节 意向性关系的本质296
第165节 因果性的本质298
第二章 心物问题301
第166节 问题之提出301
第167节 心物问题并非来自他人心理的东西302
第168节 心物问题的基本状况304
第169节 构造的问题和形而上学的问题305
第三章 构造的或经验的实在问题309
第170节 实在的和非实在的物理对象309
第171节 实在的和非实在的心理类对象和精神类对象311
第172节 实在型对象的概念312
第173节 物理领域中实在型对象的界限314
第174节 心理的和精神的领域中实在型对象的界限317
第四章 形而上学的实在问题319
第175节 实在论、唯心论和现象论319
第176节 形而上学的实在概念320
第177节 构造理论与实在论、唯心论或现象论并不冲突323
第178节 这三个派别只是在形而上学的范围内有分歧325
第五章 科学的任务和限度327
第179节 科学的任务327
第180节 关于科学知识的限度329
第181节 信仰和知识332
第182节 直觉形而上学335
第183节 理性主义?336
本书提要339
人名书名索引359
热门推荐
- 3473071.html
- 802080.html
- 3670403.html
- 1122587.html
- 2125814.html
- 59891.html
- 2501786.html
- 30288.html
- 2950451.html
- 1432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4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04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0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2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8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2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7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3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8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