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科学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事科学技术
  • 李生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910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刑事侦察-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科学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科学技术基本理论1

第一节 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1

一、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研究(运用)的对象2

二、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任务3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作用4

四、刑事科学技术的内容4

五、法医与刑事科学技术5

第二节 刑事科学技术的常规方法6

一、刑事科学技术检验手段6

二、刑事科学技术的种属鉴别7

三、刑事科学技术的同一认定10

第三节 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工作程序13

一、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任务13

二、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准备13

三、鉴定的委托与受理15

四、鉴定的准备与实施15

五、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结论16

六、检验结果与侦查结合验证17

第二章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18

第一节 现场勘查的意义和任务18

一、现场勘查的意义19

二、现场勘查的任务19

三、现场勘查应遵循的原则20

第二节 现场的实地勘查21

一、现场保护和紧急措施21

二、实地勘查的顺序22

三、实地勘查的步骤22

四、现场勘查与鉴别23

第三节 现场勘查记录24

一、现场勘查记录的手段和意义24

二、现场勘查笔录25

三、绘制现场图26

四、现场摄影28

第四节 临场分析29

一、分析判断案件性质29

二、分析推断作案时间30

三、分析判断作案方式特点31

四、分析判断作案的基本特征31

第五节 现场处理32

一、需要保留现场的处理32

二、不需保留现场的处理32

三、物证的提取与扣押32

第三章 刑事摄影34

第一节 刑事摄影的任务和作用34

一、刑事摄影的概念34

二、刑事摄影的任务35

三、刑事摄影的作用35

第二节 现场摄影36

一、现场摄影的意义36

二、现场摄影器材36

三、现场摄影的种类37

四、现场摄影的步骤和方法38

五、现场摄影的后期制作40

第三节 辨认摄影41

第四节 物证摄影42

一、物证摄影的意义42

二、物证摄影的基本要求42

三、原大和直接扩大摄影44

四、显微摄影44

五、脱影摄影45

第五节 检验摄影45

一、检验摄影的意义46

二、分色摄影46

三、紫外线摄影47

四、红外线摄影48

五、激光摄影50

第四章 手印检验51

第一节 手印检验的任务和作用51

一、手纹与手印51

二、手印检验的任务52

三、手印检验的作用52

第二节 手印的形成与分类53

一、手印的形成53

二、手印的分类53

第三节 手印的发现、显现与提取63

一、寻找、发现手印的方法63

二、粉末显现手印64

三、“502”胶显现手印65

四、茚三酮显现手印66

五、硝酸银显现手印66

六、血手印的显现67

七、现场手印的记录与提取67

八、样本手印的收取68

九、无名尸体指纹的提取69

第四节 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69

一、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手印70

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72

三、根据手印判断人的身高、体型74

第五节 手印鉴定75

一、手印鉴定的一般程序76

二、根据手印鉴别犯罪嫌疑人77

三、根据手印鉴别无名尸体身源78

四、对手印鉴定的评价78

第六节 指纹数据库78

第五章 足迹检验80

第一节 足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80

一、足迹检验的任务80

二、足迹检验的作用81

第二节 足迹的形成和分类81

一、足迹的形成82

二、足迹的分类82

第三节 现场足迹的发现和提取88

一、寻找现场足迹88

二、发现、确定犯罪嫌疑人足迹89

三、提取现场足迹90

四、提取样本足迹91

第四节 足迹分析91

一、鞋种分析91

二、身高分析93

三、体态分析93

四、性别分析94

五、行走姿势分析94

六、年龄分析95

第五节 足迹鉴定97

一、赤足足迹鉴定97

二、穿袜足迹鉴定98

三、穿鞋足迹鉴定98

第六节 足迹数据库100

第六章 枪弹痕迹检验101

第一节 枪弹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101

一、枪弹痕迹检验的任务101

二、枪弹痕迹检验的作用102

第二节 枪弹痕迹的形成和分类102

一、射击弹头上痕迹的形成和分类103

二、射击弹壳上痕迹的形成和分类105

三、被射物体上弹着痕迹的形成和分类106

第三节 枪弹痕迹的发现和提取106

一、搜寻、提取射击弹头和弹壳106

二、搜寻、提取弹着痕迹及射击残留物107

三、枪弹痕迹物证的包装、固定和记录107

第四节 现场枪弹痕迹的分析判断108

一、分析判断物体上的孔洞是否为枪击弹孔108

二、由射击痕迹分析发射枪种特点108

三、分析判断射击入口、出口及射击方向109

四、分析判断射击时间及射击顺序110

五、分析判断射击距离110

第五节 枪弹痕迹鉴定111

一、发射枪种的鉴定111

二、发射枪支的鉴定111

第七章 工具痕迹检验113

第一节 工具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113

一、工具痕迹与工具痕迹检验113

二、工具痕迹检验的任务与作用114

第二节 工具痕迹的形成与分类115

一、工具痕迹的形成因素115

二、工具痕迹的形成机制119

三、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120

四、工具痕迹的分类122

第三节 工具痕迹的发现和提取125

一、寻找、发现工具痕迹125

二、提取工具痕迹126

三、记录工具痕迹126

第四节 作案工具的分析判断127

一、确定工具痕迹127

二、分析工具痕迹127

三、推断工具种类128

四、推断交通车辆129

第五节 工具痕迹鉴定129

第六节 车辆痕迹的鉴定130

一、车辆痕迹的检验步骤130

二、车辆痕迹鉴定131

第八章 文书物证鉴定133

第一节 笔迹鉴定133

一、笔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133

二、笔迹的形成和分类135

三、笔迹特征137

四、物证笔迹的提取和样本收集140

五、笔迹的鉴定142

第二节 污损文件检验144

一、污损文件检验及其任务和作用144

二、污损文件的提取和处理145

三、模糊字迹的辨读145

第三节 可疑文书及其鉴定148

一、伪造文件的鉴定148

二、变造文件的鉴定149

三、文件制成时间的鉴定150

四、书写时间的鉴定152

第九章 言语识别与声纹鉴定154

第一节 言语识别的任务和作用154

第二节 言语的构成和分类155

一、言语的形成155

二、言语的构成156

三、言语的分类156

四、言语的特性157

第三节 言语的分析识别157

一、言语分析识别的一般方法157

二、地域性言语识别159

三、社会性言语识别161

四、病态言语识别163

五、个体言语识别165

第四节 声纹鉴定165

一、声纹和声纹鉴定166

二、声纹鉴定的条件167

三、声纹鉴定的方法167

第十章 印刷文件检验169

第一节 印刷文件检验的任务与作用169

第二节 印刷文件的真伪鉴别170

一、印刷方法的鉴别170

二、版面图文的鉴别174

三、印刷材料175

四、装帧方法175

第三节 印刷机具鉴别175

一、静电复印机鉴别176

二、打字机的鉴别178

三、印章印文的鉴别181

第四节 印刷品来源鉴别184

一、印刷品来源鉴别的一般方法184

二、报纸类印刷品来源鉴别185

三、信稿纸类印刷品来源鉴别185

四、书刊类印刷品来源鉴别185

第十一章 刑事毒物分析187

第一节 刑事毒物分析概述187

一、毒物的概念与分类188

二、中毒案件的法律依据和任务189

第二节 常见毒物中毒190

一、金属毒物中毒190

二、医用药物中毒191

三、一氧化碳中毒192

四、氰酸和氰化物中毒193

五、有机磷农药中毒193

六、杀鼠剂中毒194

七、乌头属植物中毒195

八、番木鳖碱中毒196

九、斑蝥196

第三节 中毒案件的线索与证据197

一、受害人线索197

二、中毒案件的现场勘查199

三、投毒者的心理分析201

第四节 毒物分析201

一、检材的提取与保存202

二、制订毒物分析方案203

三、毒物分离203

四、毒物分析结果判定204

第五节 毒品及其鉴定204

一、基本概念205

二、毒品的分类205

三、阿片类毒品鉴定206

四、大麻类毒品及其鉴定207

五、苯丙胺类毒品及其鉴定208

六、可卡类毒品的鉴定209

第十二章 刑事科学生物证据分析与鉴定210

第一节 现场生物检材的采集、保存211

一、检材的发现211

二、检材的提取211

三、检材的包装、保存212

四、物证检验的程序和要求213

第二节 血迹形态分析214

一、血迹分析的历史215

二、血液的基础知识216

三、血迹形态分类218

四、血迹的轨迹和飞溅形成重建220

五、血迹的摄影术223

第三节 血痕的确定与个体识别225

一、血液(斑)的确定225

二、血痕的个体识别225

第四节 精斑、唾液斑检材分析鉴定226

一、精斑组织学分析与个体识别226

二、唾液斑化学、组织学分析与个体识别228

第五节 遗骸组织学分析与个体识别228

一、遗骸组织学分析229

二、骨骼的个体识别230

第六节 毛发组织学分析与个体识别231

一、人毛发的确认231

二、毛发的个人识别232

第七节 植物物证分析与刑事科学鉴定233

第十三章 相貌识别和人相鉴定235

第一节 相貌识别的任务和作用235

一、相貌识别的任务236

二、相貌识别的作用236

第二节 相貌描述与合成236

一、体貌特征的描述236

二、摹拟画像237

三、相貌合成237

第三节 照片人相鉴定237

一、照片人相鉴定的范围和条件238

二、相貌特征238

三、人相鉴定的方法步骤240

第四节 颅面数据库242

第十四章 微量物证分析245

第一节 微量物证分析的任务和作用245

一、微量物证与微量物证分析246

二、微量物证分析的任务247

三、微量物证分析的作用247

第二节 微量物证的发现和提取248

一、犯罪现场的微量物证248

二、犯罪嫌疑人的微量物证249

三、微量物证的发现249

四、微量物证的提取和包装249

五、物证分析样品的收集和积累250

第三节 微量物证分析的一般方法251

一、物理检测法251

二、显微分析法251

三、微量化学法252

四、薄层层析法253

五、仪器分析法253

第四节 微量物证分析的程序和结论257

第十五章 刑事科学计算机与计算机犯罪260

第一节 概述261

一、刑事科学计算机和数据库发展简史261

二、刑事科学计算机基础知识263

三、数据库基础知识264

第二节 刑事科学DNA罪犯检索数据库267

一、刑事科学DNA罪犯检索数据库的构建与使用268

二、我国刑事科学DNA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270

第三节 刑事科学影像分析270

一、放射影像资料271

二、视听资料272

第四节 计算机犯罪273

一、计算机犯罪分类274

二、计算机犯罪的主要形式274

三、记录案例276

第五节 计算机依赖276

一、计算机依赖一词的由来276

二、计算机依赖诊断标准277

第十六章 刑事科学技术的法律和伦理278

第一节 刑事科学技术法律规范278

一、概述279

二、现场勘查的法律规定280

三、刑事科学数据库的法律问题282

第二节 刑事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283

一、概述283

二、刑事科学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284

第三节 个人基本信息的采集、分享与保护286

一、公民个人基本信息的采集286

二、公民个人基本信息的分享与使用286

三、公民个人基本信息的保护288

中英文名词对照290

参考文献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