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与课程 创生的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师与课程 创生的视角
  • 李小红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8183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师与课程 创生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释题3

二、论题的缘起7

(一)历史的教训:美国新课程运动失败的启示7

(二)现实的依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推进需要教师进行课程创生12

(三)逻辑的剖析:教师课程创生的合理性辩护14

(四)研究现状的考察:教师课程创生的专门系统研究缺乏29

三、论题的意义33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基本思路34

第一章 教师课程创生的内涵与理论基础38

一、教师课程创生的本质38

(一)教师的课程创生:从“课程实施的取向”谈起38

(二)教师的课程创生: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44

二、教师课程创生的理论基础49

(一)解释或理解的思想50

(二)建构的思想67

(三)实践的思想75

三、教师课程创生将带来课程领域的三大转向83

(一)课程观念的变革:由单一、封闭、静止走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83

(二)教师课程角色的嬗变:由忠实执行者走向反思性建构者91

(三)课程运作价值取向的转型:由技术理性走向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100

第二章 中外视野下的教师课程创生104

一、西方视野下的教师课程创生104

(一)历史追溯104

(二)几点启示122

二、中国视野下的教师课程创生125

(一)历史追溯125

(二)目前的问题135

第三章 教师课程创生的实证研究—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146

一、实证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思路147

(一)实证研究的对象147

(二)实证研究的方法148

(三)实证研究的思路149

二、实证研究的结果:张思明数学课程创生的特色149

(一)数学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149

(二)数学课程内容:文本、生活与文化的互动152

(三)数学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162

(四)数学课程研究:发展自己的个人理论177

三、实证研究的结论179

附录181

附录一 北大附中高一年级“数学建模”课程的参考选题181

附录二 NBA常规赛赛程的合理安排184

第四章 教师课程创生的表现方式与形态191

一、课程目标的创生192

(一)课程目标的五种价值取向192

(二)教师课程创生的目标定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194

二、课程内容的创生200

(一)国家课程内容的调适200

(二)国家课程内容的文化批判与重建:保持一元与多元的张力206

(三)学生生活世界中非文本课程内容的开发227

三、课程实施的创生240

(一)以教学时话为核心理念,实现课程意义的创生241

(二)及时捕捉和充分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272

四、课程理论的创生:教师发展合理的个人理论280

(一)教师个人理论的内涵282

(二)教师个人理论的必要性284

(三)教师个人理论的特点288

(四)发展合理的教师个人理论291

第五章 教师的课程创生素质及发展294

一、教师课程创生素质的内在结构要素294

(一)教师课程创生素质的基础要素: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295

(二)教师课程创生素质的观念要素:以课程意识为核心309

(三)教师课程创生素质的能力要素:以批判反思能力为核心319

二、改革教师教育,提升教师的课程创生素质332

(一)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由培养技术人员走向培养反思性实践者332

(二)教师教育如何培养反思性实践者337

三、创建探究、合作、自由对话式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发教师的课程创生353

(一)学校组织文化之说353

(二)使教师对课程的反思性建构不可能的三种学校组织文化356

(三)使教师对课程的反思性建构成为可能的学校组织文化359

(四)使教师对课程的反思性建构成为可能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创建362

结语368

参考文献371

后记3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