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 修订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智范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6118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语文课-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 修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课程改革篇3
一、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的对话3
(一)课程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3
1.语文课程目标3
2.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7
(二)识字写字和阅读目标10
1.识字与写字目标10
2.阅读目标12
(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目标22
1.写作目标22
2.口语交际目标26
3.综合性学习目标28
二、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对话32
(一)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目标32
1.阅读与鉴赏的总要求32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36
3.关于个性化阅读41
4.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和阅读方法42
5.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45
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49
7.文言文阅读要求51
8.课外阅读55
(二)必修课“表达与交流”目标56
1.表达与交流的总要求56
2.书面表达与交流59
3.口头表达与交流63
(三)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目标65
1.课程定位与总要求65
2.诗歌散文阅读鉴赏的能力和方法要求67
3.关于创作实践活动75
三、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与编辑设计76
(一)对语文教材呈现方式与编辑设计的总体理解76
1.教材呈现方式应适合教材内容76
2.教材呈现方式具有时代特征77
(二)国内外初中语文教材的系统设计80
1.选文—单元系统:从以学科为本,走向以学生为本80
2.导读—助学系统:从权威指令,走向自主互动91
3.思考—练习系统:从封闭、定向,走向开放、多元102
4.综合性学习—跨学科专题系统:从学校知识走向与生活结合106
5.表达—交流系统:从知识点、能力点训练,走向情境化实践110
6.延伸—拓展系统:从课内学习,走向与课外结合113
四、新课标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现代品格116
(一)由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117
1.按人文主题设计单元,突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117
2.积极开发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人文内涵118
3.注意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119
(二)以学生言语实践为主,由“教本”向“学本”转变119
1.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120
2.以读书方法指导为线索组织教材内容121
3.为师生的言语实践留有足够空间122
(三)由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向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转变123
1.课文练习走向开放多元,力求体现交流互动123
2.关注写作实践指导,合理设计写作教学环节124
3.练习设计注意信息社会的新学习方式125
五、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新建构127
(一)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变化128
1.单元编排多样化128
2.设计情境化的语文学习平台131
3.设置自主学习系统和评价栏目132
(二)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初创133
1.教材开发显示新格局133
2.教材编写体现新理念135
3.教材发展面临新问题145
六、品味我心中的语文148
1.我走过的语文之路148
2.工具性与人文性149
3.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151
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153
七、语文课改实践漫议157
1.“以人为本”是课改的灵魂157
2.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160
3.情境教育与语文课改164
4.追求开放的阅读教学:非指示性教学170
八、我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173
1.为什么要提倡“核心素养”173
2.我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175
3.综合素养对思维方式的挑战177
专业素养篇181
一、谈谈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181
1.为什么要加强文学素养181
2.如何加强文学素养184
3.文学与生活186
4.文学与读者188
5.对文学作品诸因素的新理解190
二、现代文艺理论与阅读教学194
1.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194
2.“陌生化”理论与阅读教学199
3.完形理论与阅读教学202
三、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206
1.感性与理性207
2.局部与整体211
3.紧扣文本与适度拓展215
4.“书声琅琅”与“鸦雀无声”217
四、古诗词解读: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铁门槛219
1.古诗词解读的立足点:过心219
2.古诗词解读的总要求:综合地感受220
3.古诗词解读的真功夫:细读223
五、古代诗词教学新视野226
1.意象与意境226
2.母题与意蕴238
3.独感与共感245
4.主旋律与多旋律254
5.比兴与象征261
6.节奏与情感268
文学探究篇283
一、屈原《离骚》的神性和人性283
1.楚辞的楚文化特征283
2.《九歌》《九章》的神性与人性285
3.《离骚》:神性其表,人性其里286
二、《庄子》散文的诗性精神293
1.庄子的诗人气质293
2.《庄子》的想象世界295
3.寓真于诞,寓实于玄297
4.思绪跳荡,行文断续300
5.喻后出喻,喻中设喻301
三、《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04
1.情理相制的思想倾向304
2.宏微相济的人物描写309
3.一多相兼的结构艺术311
4.雅俗相融的语言特色315
四、建安风骨与三曹诗歌318
1.建安诗歌的个性化趋势318
2.曹操、曹丕诗歌的个性化321
3.曹植诗歌更趋心灵化324
五、《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绪及其评价327
1.评价《古诗十九首》的两个前提327
2.《古诗十九首》感伤情绪的内涵332
3.《古诗十九首》的自然和谐美335
六、陶渊明诗歌的“自然”340
1.任真率性:性情的自然340
2.物我交融:意境的自然344
3.平淡朴茂:语言的自然348
七、李杜诗风比较:豪放飘逸与沉郁顿挫351
1.“外放”与“内敛”351
2.“万景皆虚”与“万景皆实”353
3.“以气骋词”与“苦吟成诗”361
八、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再认识366
1.关于新乐府运动366
2.关于白居易讽喻诗368
九、苏轼散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372
1.苏轼前期散文372
2.苏轼后期散文375
3.苏轼散文的艺术378
十、新天下人耳目的东坡词387
1.“别调”还是“本色”387
2.“豪放”还是“婉约”389
3.“消极”“还是“积极”392
4.“乖律”还是“知音”394
十一、宋代咏物词的审美层次397
1.以物观物,境余于意398
2.以我观物,意余于境401
3.物我同一,意境两浑405
参考文献413
后记416
热门推荐
- 2465696.html
- 3505190.html
- 2947303.html
- 3278831.html
- 3761586.html
- 3633081.html
- 3206868.html
- 1202518.html
- 2195459.html
- 2768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8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1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9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5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2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9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6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76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