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指南
  • 邹至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39475X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传统经济特点1

1.1 小规模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制度2

1.1.1 小规模农业的产生2

1.1.2 黄土地上的劳动密集倾向2

1.1.3 较少的牲畜投入2

1.1.4 血统观3

1.1.5 人口增长4

1.1.6 小规模农业4

1.1.7 小规模商业活动4

1.2 科技进步的存在5

1.2.1 来自海外的科技转移5

1.2.2 灌溉5

1.2.3 种植系统的变化5

1.2.4 保持土壤肥沃5

1.2.5 中国的技术进步6

1.3 经济制度与发展相协调7

1.3.1 土地所有7

1.3.2 租佃7

1.3.3 促使商人出现的制度与意识形态8

1.4 紧密的城乡关系9

1.5 政府、商人与经济10

1.5.1 政府与经济10

1.5.2 政府与商人11

1.5.3 政府与市场11

1.6 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经济周期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第2章 晚清至中华民国:制度大转型时期17

2.1 关于文献中的假设17

2.1.1 制度17

2.1.2 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区别18

2.1.3 集中与分散的正式制度18

2.1.4 统治的味道19

2.2 清朝(1616—1911)21

2.2.1 统治偏好22

2.2.2 清代早期对商人活动的过度控制22

2.2.3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23

2.2.4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23

2.2.5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与义和团运动24

2.2.6 晚清改革25

2.2.7 制度僵化与清朝的财政收入26

2.3 中华民国(1912—1949)27

2.3.1 中华民国到中日战争前的经济成就(1912—1937)27

2.3.2 中华民国时期的制度变化28

2.3.3 五四运动28

2.3.4 1945—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29

2.4 相关的增长模式29

结语32

参考文献33

第3章 中央计划的指令性经济(1949—1984)35

3.1 中央计划指令体制的性质36

3.2 实践中的中央计划经济39

3.3 中央计划指令制度的改良与之后的放弃43

第4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问题与前景(1978—2012)46

导言46

4.1 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局部改革与80年代后半期的全面改革结果47

4.1.1 “摸着石头过河”战略47

4.1.2 双轨制下的市场开发48

4.1.3 确定改革目标是建立“商品经济”49

4.1.4 有关改革路线图和政策变化的争论51

4.2 全面推进的经济改革52

4.2.1 重新确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53

4.2.2 贯彻新的改革战略:在关键领域取得全面突破性进展53

4.2.3 世纪之交所有权结构的变化54

4.3 中国的经济处在岔路口57

4.3.1 半指令半市场经济与两条可能的发展道路57

4.3.2 以“强大政府”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模式”58

4.4 我们会经历未来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吗?60

参考文献61

第5章 经济增长与发展63

5.1 中国在过渡期内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65

5.2 为什么中国在1979年前无法实现快速增长?66

5.3 为什么其他过渡期经济体没有取得同样的成就?67

5.4 中国取得成功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68

5.5 中国能否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70

5.5.1 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与城乡差距71

5.5.2 资源的低效利用和环境失调71

5.5.3 外部失调与货币升值71

5.5.4 腐败问题72

5.5.5 教育问题72

结语:中国发展过程所提供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72

参考文献73

第6章 中国人口:变化与未来前景75

6.1 简要回顾75

6.2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78

6.3 生育率下降与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79

6.4 死亡率变化与公共卫生保健制度81

6.5 中国的劳动力与人口红利82

6.6 移民与城市化83

6.7 反常的出生性别比例和潜在的婚姻挤压84

结语85

参考文献85

第7章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86

7.1 起点:政府来确定劳动力出路86

7.2 劳动力市场改革88

7.2.1 新的劳动力市场:工资和收入90

7.2.2 为什么市场力量会产生如此大的收入差距90

7.2.3 流动率、流动性和生产力91

7.2.4 “刘易斯拐点”之争与非正规城市部门92

7.2.5 “大衰退”的考验94

7.3 劳动力问题95

结语99

参考文献99

第8章 中国储蓄难题101

导言101

8.1 中国储蓄难题102

8.2 企业储蓄难题106

8.3 家庭储蓄难题108

8.3.1 更多的事实109

8.3.2 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解释111

8.3.3 预防性储蓄动机113

结语114

参考文献114

第9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117

9.1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简要回顾118

9.1.1 第一个时期(1990—1997)118

9.1.2 第二个时期(1998—2003)119

9.1.3 第三个时期(2003—2008)119

9.1.4 第四个时期(2010年至今)120

9.2 中国的货币政策121

9.2.1 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121

9.2.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22

9.2.3 货币政策的中期目标122

9.2.4 货币政策工具123

9.2.5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24

9.3 财政政策125

9.3.1 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125

9.3.2 中国政府预算126

9.3.3 财政政策的实施126

9.4 中国的汇率政策128

9.4.1 中国的汇率制度128

9.4.2 中国当前的汇率政策129

结语130

参考文献131

第10章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收入不平等趋势133

10.1 导言:中国的收入有多不平等?133

10.2 衡量问题135

10.3 集体主义时代136

10.4 改革时代:城乡差别137

10.5 地区不平等139

结语:不平等和不平衡140

参考文献141

第11章 中国农业:过去的失败,当前的成功以及激活政策142

导言142

11.1 中国改革前时期的农业:政策失败142

11.1.1 中国过渡时期的农业143

11.1.2 其他变化144

11.1.3 生产率发展趋势与农业收入145

11.2 构建改革的制度基础和策略:激活因素146

11.2.1 价格政策变化146

11.2.2 制度改革146

11.2.3 所有权改革对农业表现的影响147

11.2.4 国内生产市场自由化政策147

11.2.5 技术和水利基础设施发展149

11.2.6 贸易政策150

11.2.7 贸易和贫穷影响150

结语151

参考文献152

第12章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有与非国有企业154

12.1 中国企业改革:回顾154

12.1.1 第一阶段(1978—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道路的探索155

12.1.2 第二阶段(1993—2002年):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159

12.1.3 第三阶段(2003年—目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63

12.2 未完成的任务167

12.2.1 国家、市场和企业家168

12.2.2 国有与非国有(打破国家垄断)168

12.2.3 企业融资169

结语172

参考文献173

第13章 中国对外贸易176

13.1 中国贸易的基本特征176

13.2 通过香港进行再出口及其影响179

13.3 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供应链中的参与情况181

13.4 中国供应链和外国直接投资185

结语——未来展望186

参考文献186

第14章 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188

14.1 引进外国直接投资189

1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95

结语198

参考文献198

第15章 银行和金融机构200

15.1 自1978年以来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200

15.1.1 改革前的中国金融业200

15.1.2 银行业改革201

15.1.3 开放和国际合作204

15.1.4 2011年中国金融业205

15.2 金融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207

15.2.1 利率市场化207

15.2.2 汇率制度改革209

15.2.3 货币政策210

15.2.4 银行监管211

15.3 金融改革和评估的逻辑211

15.3.1 金融改革的逻辑211

15.3.2 中国金融机构的评估212

15.3.3 对中国金融业的评估214

结语216

参考文献216

第16章 中国的法律与经济218

16.1 法律与计划经济219

16.2 针对改革时期经济体的法律和法律制度220

16.2.1 在法律上的投入220

16.2.2 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一体化的经济法律221

16.2.3 针对削弱市场经济的党政行为的法律225

16.3 中国法治和经济发展的评估229

16.3.1 法治“水平”229

16.3.2 不均衡的法治230

16.3.3 从比较的观点看中国的法律和发展231

16.3.4 当代中国法律的前景和政治233

结语235

第17章 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及政策236

17.1 中国在节能方面的努力237

17.2 核电239

17.3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239

17.4 经济政策和私营企业的参与241

17.4.1 市场手段241

17.4.2 支持性经济政策243

17.4.3 产业政策243

17.4.4 环境绩效评级和信息披露244

17.4.5 与金融机构合作244

17.4.6 实施/合规/可靠性245

结语248

参考文献250

第18章 中国经济的未来253

18.1 改革33年后的中国经济格局253

18.1.1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贡献者253

18.1.2 巨大的经济差距256

18.1.3 独特的经济制度257

18.2 中国的经济与制度所面临的挑战257

18.2.1 发展的新模式257

18.2.2 缓解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259

18.2.3 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担忧260

18.3 中国经济的未来260

18.3.1 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前景260

18.3.2 经济的结构性变化261

18.3.3 制度改革263

结语266

参考文献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