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学和谐合理性 兼与工具合理性、交往合理性比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儒学和谐合理性 兼与工具合理性、交往合理性比较
  • 陆自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166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儒家-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学和谐合理性 兼与工具合理性、交往合理性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研究缘由:韦伯和哈贝马斯对儒教合理化潜力的判断1

二 研究逻辑起点:多元合理性和儒学合理性的可能性7

三 研究策略11

四 需要界定和说明的三个概念15

上篇 和谐合理性:儒学合理性的界定——韦伯和哈贝马斯对儒教合理化判断的再反思第一章 社会学合理性的研究框架29

一 社会学合理性的研究主题30

1.合理性之主题:经验普遍准则的确立30

2.合理性之预设:人与世界的关系36

二 社会学合理性分析方向:伦理与认知、内在与外在41

1.合理性的分析方向A:伦理与认知41

2.合理性分析方向B:内在与外在47

三 合理性分析的方向同主题(包含预设)的关系51

1.韦伯合理性的分析方向同主题(包含预设)的关系51

2.哈贝马斯合理性的分析方向同主题(包含预设)的关系53

3.值得说明的两个问题56

第二章 儒学合理化潜力与方向的再反思60

一 儒学合理性之预设和知识类型60

1.天人合一:儒学的人与世界之关系61

2.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儒学确立的经验普遍准则72

二 伦理与内在:儒学合理化的方向86

1.判定儒学合理化方向之前想回顾的两个问题87

2.内在伦理合理化:儒学合理化方向89

3.对哈贝马斯合理化潜力图的回应94

第三章 和谐合理性:儒学合理性的界定97

一 合理性性质的判定依据:人与世界关系的取向和知识的取向98

1.成就取向对比理解取向98

2.人与世界关系的两种不同取向100

3.知识的两种不同取向103

4.人与世界关系取向以及知识取向决定合理性性质106

二 “和谐”取向的儒学合理性109

1.“天人合一”的和谐取向110

2.“内在超越”的和谐取向115

3.三种合理性的主题及其预设的取向之对比123

三 和谐合理性与“中庸合理性”、“关系合理性”之比较125

1.“关系合理性”、“中庸合理性”与“和谐合理性”三种界定的联系126

2.“和谐合理性”优于“中庸合理性”的方面128

3.“和谐合理性”优于“关系合理性”的方面129

4.“关系合理性”与“中庸合理性”的分析有待全面深入130

下篇 和谐合理性的三个层面之分析——兼与工具合理性、目的合理性比较135

第四章 文化、制度、人格:合理性研究的三个层面135

一 韦伯合理性研究的三个层面135

1.文化(伦理)合理化137

2.社会制度合理化141

3.行动动机的合理化144

二 帕森斯对韦伯合理性三层面的深化146

1.模式变量理论:韦伯合理化理论三层面的具体展开146

2.社会系统理论:韦伯合理化三个层面的系统展开148

三 哈贝马斯的合理化三个层面的两种构思150

1.生活世界和系统的两种构思151

2.生活世界合理化的三个层面154

3.系统合理化的三个层面160

四 儒学伦理合理化分析的三个层面166

第五章 和谐取向的伦理:和谐合理性之伦理层面分析169

一 目的合理性和交往合理性的伦理取向169

1.目的合理性之伦理:成就(后果)取向的责任伦理170

2.交往合理性之伦理:理解取向的交往伦理175

二 以“仁”为基础的和谐伦理:儒学伦理合理性181

1.儒家伦理并非信念伦理:对韦伯关于儒家伦理性质判断的反思181

2.作为伦理基本问题的普遍准则之考察190

3.性与仁:儒家伦理的普遍准则199

4.以“仁”为基础的儒家伦理的和谐取向204

三 关注经验世界的三种不同取向伦理之比较211

1.关注经验世界的三种不同取向之伦理212

2.关注经验世界的三种不同取向伦理之比较214

3.和谐取向的儒家伦理在当代伦理建构中的意义217

第六章 和谐取向的礼制:和谐合理性之制度层面分析220

一 韦伯和哈贝马斯合理性社会制度层面关注的内容220

1.目的合理性之制度:成就取向的形式法221

2.交往合理性之制度:理解取向的民主法治国228

二 儒学“礼制”与“礼制”的和谐取向232

1.作为准法律的“礼”的和谐取向233

2.“礼制”下的经济及其和谐取向239

3.“礼制”下的政治及其和谐取向244

三 不同取向制度的论证逻辑之比较250

1.形式逻辑对比实质价值:三种制度的逻辑基础251

2.实质主义的礼制在当代社会治理体制重建中的意义256

第七章 和谐取向的君子:和谐合理性之人格层面分析260

一 韦伯和哈贝马斯合理性人格层面关注的内容261

1.目的合理性之人格:成就取向的清教徒261

2.交往合理性之人格:理解取向的交往行动者267

二 儒学的“君子”人格及其和谐取向276

1.作为人格类型的“君子”277

2.君子行动观的和谐取向283

三 不同取向人格的道德意识层次之比较297

1.不同取向人格所对应的道德意识297

2.三种人格的道德意识最高层次取向之比较300

结语306

参考文献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