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 魏在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5802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英语-认知科学:语言学-对比研究-汉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1.1 语篇分析的历史回顾1

1.2 本书语篇连贯对比研究的目标4

1.3 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及目标6

1.4 本书的基本框架10

第二章 语篇连贯研究概观11

2.1 引言11

2.2 语篇概念的定义11

2.2.1 语篇界说的困惑13

2.2.1.1 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语篇概念的观点13

2.2.1.2 对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语篇、非语篇区分标准的质疑15

2.2.2 语篇的定义及其层次性、相对性16

2.3 衔接研究的历史回顾18

2.3.1 衔接18

2.3.1.1 衔接的范畴18

2.3.1.2 韩礼德衔接理论的运用21

2.3.2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研究的历史回顾26

2.3.3 有关衔接对比研究的论文29

2.3.4 存在的问题30

2.4 连贯31

2.4.1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38

2.4.2 连续研究的方法论41

2.4.3 连贯研究存在的问题42

2.5 本文对连贯的看法43

2.5.1 连贯是显性与隐性的统一43

2.5.2 连贯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45

2.5.3 连贯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46

2.5.4 连贯是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统一47

2.5.5 连贯是微观连贯与宏观连贯的统一48

2.5.6 连贯是局部连贯与整体连贯的统一49

2.5.7 连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50

2.6 小结51

第三章 英汉语篇连贯对比研究的认知视角53

3.1 引言53

3.2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介绍54

3.3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58

3.4 认知语言学的性质及重要意义59

3.5 中西认知方式比较60

3.5.1 认知方式的构成62

3.5.2 中西认知方式的不同背景63

3.5.3 中国认知方式的特点64

3.5.4 西方认知方式的特点67

3.6 连贯是一种认知心理现象68

3.7 英汉连贯对比研究的新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70

3.8 语篇与认知的界面71

3.9 小结74

第四章 英汉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认知对比研究76

4.1 引言76

4.2 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界定77

4.3 英汉语篇小句对比79

4.3.1 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80

4.3.2 复合句的分支结构84

4.3.3 左分支结构与右分支结构的内部机制85

4.4 形式连贯与语义连贯88

4.4.1 形合与意合89

4.4.2 汉语的语义连贯与汉人的思维特点94

4.4.3 形式连贯与语义连贯的辩证观96

4.4.4 从形式连贯与语义连贯看英汉认知方式的差异97

4.5 线性连贯与环性连贯100

4.5.1 线性连贯——典型的英语语段修辞模式100

4.5.2 环性连贯——典型的汉语修辞语段模式102

4.5.3 中西认知模式与语篇连贯114

4.5.4 对写作与翻译的启示120

4.6 悟性连贯与理性连贯123

4.6.1 悟性连贯124

4.6.2 理性连贯125

4.6.3 定量统计分析127

4.6.4 悟性与理性的认知特征128

4.6.5 具象连贯与抽象连贯133

4.6.6 对翻译和写作的启示137

4.7 英汉科技语篇翻译中的连贯意识142

4.7.1 实例分析:英汉科技语篇翻译中的连贯意识145

4.8 在继承中探索:论《文心雕龙》的语篇思想151

4.9 小结161

第五章 英汉语篇连贯外部机制的认知对比研究163

5.1 引言163

5.2 语篇连贯外部机制的界定164

5.3 认知语境在语篇连贯理解中的作用机制165

5.4 会话含意与语篇连贯169

5.4.1 含意及含意的产生170

5.4.2 会话含意与语篇连贯171

5.4.2.1 一般含意和语篇连贯171

5.4.2.2 特殊含意和语篇连贯171

5.4.3 文学作品中会话含意的解读与语篇连贯173

5.5 关联与连贯174

5.5.1 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175

5.5.2 认知语境(cognitive context)176

5.5.3 最佳关联与语篇连贯177

5.5.4 语篇连贯来自于个人经历的最佳关联179

5.5.5 语篇连贯来自于语篇视点的变化182

5.6 复合空间理论与语篇连贯解读184

5.7 自然顺序连贯与突显顺序连贯188

5.7.1 汉语的自然顺序连贯188

5.7.2 英语的突显顺序连贯190

5.7.3 “时间顺序”和“空间架构”191

5.7.4 语篇重心的不同193

5.7.5 时序律、逻辑律、范围律与因果律195

5.7.6 认知差异199

5.8 情感语篇连贯与法治语篇连贯203

5.8.1 情感语篇连贯203

5.8.2 法治语篇连贯205

5.8.3 主题连贯与无主题连贯214

5.8.4 主题对比与段落翻译220

5.9 语篇象似性与英汉语篇连贯227

5.9.1 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227

5.9.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辨析228

5.9.3 语篇象似性与英汉语篇连贯229

5.9.4 语篇象似性的语篇连贯功能244

5.10 语篇连贯的元语用分析248

5.10.1 顺应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249

5.10.2 语篇连贯的元语用分析251

5.10.2.1 语用综观论与语篇的整体连贯252

5.10.2.2 语境顺应与语篇的局部连贯253

5.10.2.3 语言选择与语篇连贯257

5.11 小结261

第六章 结论263

参考文献272

后记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