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绘画的知识考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懿勋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8373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绘画-美术考古-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绘画的知识考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发生论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术考古学线索15
第一章 岩画体现原始人类的自觉意识17
第一节 前言17
第二节 考古年代测定所透露的信息18
第三节 关于艺术与创作的观念21
第四节 岩画所体现的朴素意义22
第五节 发生论观点24
第二章 粉本在历史中流布的问题讨论27
第一节 风格的概念化28
第二节 概念化风格的变异31
第三节 社会角色转换艺术角色35
第三章 汉代雕塑的三种类型及其背景40
第一节 前导与典型41
第二节 汉代雕塑的三种类型43
第三节 雕塑类型所显现的背景因素47
第四节 雕塑风格的发生线索50
第四章 美术考古在古代绘画生态学的铺垫作用54
第一节 中国古代风俗图像的发生论55
第二节 中国早期绘画的风俗意义60
第三节 中国古代绘画的类型研究65
图像诠释论 文献与考古的图像学诠释69
第一章 楚墓“人物御龙”帛画的考证71
第一节 “人物御龙”与“龙凤人物”帛画的研究描述73
第二节 楚帛画图像解构的信仰与习俗76
第三节 帛画的视觉形式的深层意义80
第四节 小结85
第二章 《清明上河图》的图像解构89
第一节 研究史上的争议89
第二节 图像的风俗意义及内容100
第三节 社会风俗及内容108
第三章 赵孟頫《斗茶图》画题与画意的商榷113
第一节 图像中的饮茶题材114
第二节 《斗茶图》画题之商榷121
第三节 画题与画意的解答123
知识考古论 谱系形成的发掘127
第一章 苏轼的谱系观129
第一节 上古至唐代的总结性论述131
第二节 苏轼论述所引发的谱系问题134
第三节 苏轼论述的历史异化139
第二章 《渔父图》的原型考辨143
第一节 人与鱼在水墨绘画中的两个层面144
第二节 人与鱼的亲密关系146
第三节 渔翁的心思150
第四节 小结154
第三章 古代人间女性谱系的形成156
第一节 古代人间女性的原型157
第二节 女性图像的世俗化161
第三节 图像谱系的地域性因素165
第四章 女性图像谱系形成的途径169
第一节 互不相属的图像关系169
第二节 古典女性审美模型171
第三节 图像复制与传播175
社会流动论 绘画风格的生态观179
第一章 黄慎与闽派的关系181
第一节 上官周木刻版画风格及其背景181
第二节 黄慎人物画的时代性与地方性184
第三节 黄慎创作的能动因素187
第二章 社会流动与李霞绘画风格的互动作用194
第一节 李霞在京沪沿线可能的轨迹195
第二节 李霞的成熟风格与钱慧安200
第三节 李霞在福建地区成就的画风204
第三章 清末民初画派与风格的有效样本211
第一节 背景略述211
第二节 海上派与金石派的几项差异214
第三节 有效样本释析——黄宾虹与齐白石217
第四节 黄、齐的绘画风格差异221
第四章 齐白石绘画在中国近代美术的层位与变点227
第一节 传统绘画的相对层位227
第二节 误判的绘画内在意义231
第三节 社会背景变异之下人物作品的自主性234
第五章 潘天寿绘画风格的时代因素238
第一节 环境与潘天寿的创作239
第二节 创作观分析242
第三节 绘画风格的时空顺序245
第四节 在近代水墨绘画序列的层位定点250
艺术生态论 艺术社会学分析253
第一章 明清文人与世俗交流255
第一节 引论255
第二节 文艺思潮与世俗文艺的交叠257
第三节 文人品味和民间美术交流261
第四节 明清版画中的文人画气息265
第五节 结语269
第二章 文人雅兴的社会流行272
第一节 折扇的时空演变内容273
第二节 扇面的艺术性转变277
第三节 文人生活的流行基调279
第三章 清代台湾地区书画生态与其环境因素282
第一节 作者的身份与背景283
第二节 清代绘画的转变285
第三节 福建画家对台湾书画活动的感染288
第四节 台湾画家的生态290
第五节 台湾早期的艺术生态293
第四章 日占时期台湾美术生态中的依存关系与选择性发展296
第一节 影响教育及展览之前置性因素296
第二节 展览与创作的依存关系299
第三节 美术教育与创作的选择性生态304
第四节 小结307
参考文献311
后记317
热门推荐
- 3590563.html
- 2880169.html
- 2424802.html
- 1816573.html
- 3371103.html
- 11517.html
- 3827075.html
- 2216054.html
- 3708976.html
- 123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7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2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7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8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1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8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2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9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3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