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处理技术与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处理技术与原理
  • 高乃云,严敏,赵建夫,徐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1800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水处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处理技术与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 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和特点1

1.1.1 内分泌干扰物定义1

1.1.2 内分泌干扰物的特点2

1.2 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3

1.3 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5

1.3.1 国外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布5

1.3.2 我国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污染概况9

1.4 国内外对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概况11

第2章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质与危害14

2.1 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质14

2.1.1 农药14

2.1.2 多氯化合物17

2.1.3 有机氧化物18

2.1.4 表面活性剂20

2.1.5 邻苯二甲酸酯类20

2.1.6 有机金属化合物23

2.1.7 类固醇雌激素23

2.2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迁移和转化24

2.2.1 迁移和转化动向24

2.2.2 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接触途径26

2.2.3 减少风险的措施28

2.3 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性28

2.3.1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29

2.3.2 作用机制30

2.3.3 对生物体的危害32

第3章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与分析35

3.1 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和评价35

3.1.1 生物试验法35

3.1.2 化学分析法39

3.1.3 内分泌干扰物分析的前处理技术41

3.2 定量分析41

3.2.1 样品取集41

3.2.2 样品前处理42

3.2.3 加标回收试验44

3.2.4 主要分析仪器和设备44

3.3 内分泌干扰物测定方法46

3.3.1 邻苯二甲酸酯类46

3.3.2 烷基酚类48

3.3.3 农药类50

第4章 饮用水常规处理和氧化工艺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55

4.1 概述55

4.1.1 饮用水处理工艺55

4.1.2 水源水质和饮用水水质指标60

4.2 常规处理工艺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62

4.2.1 黄浦江原水和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调查63

4.2.2 上海闵行水厂试验67

4.2.3 上海杨树浦水厂试验70

4.2.4 水厂中试试验去除内分泌干扰物71

4.2.5 水厂去除类固醇雌激素74

4.3 氧化(CI、O3、UV)工艺去除内分泌干扰物75

4.3.1 预氯化去除内分泌干扰物效果76

4.3.2 臭氧去除内分泌干扰物的效果91

4.3.3 国外应用氧化(Cl2、O3)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微污染物103

第5章 活性炭和生物活性炭处理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106

5.1 概述106

5.1.1 活性炭制造106

5.1.2 活性炭选择107

5.1.3 粉末活性炭吸附108

5.1.4 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109

5.2 活性炭吸附容量和吸附动力学110

5.2.1 吸附容量110

5.2.2 吸附动力学模型112

5.2.3 试验方法112

5.3 粒状活性炭(GAC)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去除113

5.3.1 颗粒活性炭对双酚A(BPA)的吸附113

5.3.2 颗粒活性炭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118

5.3.3 颗粒活性炭对2,4-D的吸附122

5.3.4 颗粒活性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133

5.3.5 颗粒活性炭对扑草净的吸附138

5.3.6 西玛津的吸附等温线139

5.3.7 颗粒活性炭吸附阿特拉津、扑草净、西玛津效果小结140

5.3.8 颗粒活性炭过滤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和药物140

5.4 粉末活性炭(PAC)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吸附去除141

5.4.1 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不同种类的内分泌干扰物141

5.4.2 粉末活性炭对2,4-D的吸附147

5.4.3 粉末活性炭和炭砂滤柱联合使用152

5.4.4 粉末活性炭去除污染物小结154

5.5 国外的活性炭吸附内分泌干扰物研究154

5.5.1 美国饮用水中检测到的内分泌干扰物154

5.5.2 竞争吸附影响157

5.6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水中污染物158

5.6.1 概述158

5.6.2 臭氧—生物活性炭和微曝气活性炭工艺对BPA的去除161

5.6.3 臭氧—生物活性炭和微曝气活性炭工艺对DMP的去除效果162

5.6.4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DEP的去除效果164

5.6.5 新炭和旧炭对BPA、DMP和DEP的静态吸附研究164

5.6.6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阿特拉津去除效果167

5.6.7 生物活性炭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168

5.6.8 臭氧—生物活性炭和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比较174

5.6.9 微曝气活性炭工艺对阿特拉津去除效果181

5.6.10 臭氧—生物活性炭对AOC的去除182

第6章 高级氧化法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194

6.1 概述194

6.1.1 氧化剂和催化剂195

6.1.2 高级氧化法198

6.2 光氧化法去除内分泌干扰物206

6.2.1 单独紫外光(UV)去除内分泌干扰物效果206

6.2.2 UV/HO2光氧化法230

6.2.3 UV/H2O2/O3工艺去除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287

6.2.4 UV/微曝气工艺去除4-叔丁基苯酚290

6.2.5 UV/H2O2/微曝气工艺293

6.2.6 UV/O3氧化法301

6.2.7 光催化氧化法305

6.2.8 O3/H2O2工艺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312

6.2.9 UV/H2O2及UV/TiO2去除类固醇雌激素313

第7章 膜过滤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335

7.1 概述335

7.1.1 膜过滤技术种类335

7.1.2 膜材料和性能337

7.1.3 膜组件的形式338

7.1.4 膜组件的布置340

7.1.5 膜过滤技术的运行341

7.2 超滤处理太湖水343

7.2.1 原水水质和试验装置343

7.2.2 超滤处理太湖原水的效果344

7.3 超滤处理黄浦江水348

7.3.1 原水水质和试验装置348

7.3.2 水厂原水、沉淀水和滤后水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349

7.3.3 水厂原水、沉淀水、滤后水对超滤出水水质的影响352

7.4 超滤—纳滤联用工艺处理黄浦江原水研究357

7.4.1 试验装置和原水水质357

7.4.2 超滤—纳滤系统处理效果359

7.4.3 超滤和纳滤出水混合试验361

7.4.4 超滤—纳滤系统的运行362

7.4.5 膜的反冲洗和废水处理364

7.5 纳滤法去除农药366

7.5.1 纳滤法试验设备366

7.5.2 纳滤去除莠灭净367

7.5.3 纳滤去除敌草隆(Diuron)369

7.6 超滤去除微污染物371

7.7 膜过滤去除AOC371

7.7.1 金西水厂膜处理去除AOC371

7.7.2 闵行二水厂膜处理去除AOC372

7.7.3 吴淞水厂膜处理去除AOC373

7.7.4 不同膜处理工艺去除AOC373

7.8 纳滤膜去除DDT和HCB374

7.8.1 纳滤膜试验装置374

7.8.2 纳滤去除效果374

7.9 粉末活性炭(PAC)—超滤膜(UF)联用工艺去除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376

7.9.1 活性炭试验工况377

7.9.2 不同种类活性炭中EE2的吸附等温线378

7.9.3 PAC对EE2吸附速率的影响379

7.9.4 PAC投加量对EE2吸附速率的影响380

7.9.5 有机物对PAC吸附EE2的影响381

7.9.6 初始pH对EE2吸附速率的影响381

7.9.7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对EE2吸附速率的影响382

7.9.8 PAC—UF联用工艺对EE2的去除效果382

参考文献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