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北亚史地论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北亚史地论集
  • 李健才著;余太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北亚史地论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夫余、高句丽与渤海3

1夫余的疆域和王城3

2北夫余、东夫余、豆莫娄的由来10

2.1北夫余即汉初以来的夫余11

2.2东夫余亦即汉初以来的夫余13

2.3豆莫娄的由来16

3再论北夫余、东夫余即夫余的问题23

3.1北夫余即夫余,不是北夷橐离国23

3.2东夫余即夫余或北夫余,不在东海之滨27

4三论北夫余、东夫余即夫余的问题36

4.1北夫余即夫余,不是在夫余之外还有一个北夫余36

4.2东夫余即西迁夫余之东的夫余,亦即以夫余前期王城为中心的夫余38

4.3东夫余是不是在东海之滨或北沃沮的问题41

5高句丽的都城和疆域45

5.1纥升骨城45

5.2国内、尉那岩、丸都、平壤、长安50

5.3高句丽的疆域57

6关于高句丽南北道的探讨61

6.1高句丽的南北道是从丸都通往新城和玄菟郡的两条道路62

6.2新城、南苏、木底等城是在高句丽的南道还是在北道的问题64

6.3哪两条道路是高句丽的南北道?67

7唐代高丽长城和夫余城72

7.1唐代高丽长城东北端起自何地?72

7.2唐代高丽的夫余城在哪里?74

8再论唐代高丽的夫余城和千里长城82

8.1唐代高丽的夫余城与粟末靺鞨为邻,在粟末靺鞨的东南82

8.2高丽的夫余城即夫余初居鹿山的前期王城83

8.3唐代高丽千里长城东北端的高丽夫余城是指夫余后期王城不是指高丽的夫余城85

8.4唐代高丽千里长城不是高句丽山城的联防线85

9唐代渤海王国的创建者大祚荣是白山靺鞨人88

9.1白山靺鞨、粟末靺鞨的地理位置及其与高丽的关系89

9.2对两唐书渤海传如何理解的问题95

9.3渤海王国是靺鞨人建立的国家97

10渤海的中京和朝贡道100

10.1渤海中京显德府在今和龙西古城子100

10.2关于旧国、显州、长岭府所在地的问题104

10.3从神州经显州到上京的陆路朝贡道108

10.4唐和渤海联系的纽带——朝贡道111

11二十四块石考113

辽金史121

12辽代四时捺钵的地址和路线121

12.1春捺钵的地址121

12.2夏捺钵的地址124

12.3秋捺钵的地址126

12.4冬捺钵的地址127

13木叶山考129

14辽代宁江州考131

14.1宁江州在长春州附近132

14.2宁江州在混同江的东岸134

14.3从女真起义之地到宁江州之间,有一条河沟,宁江州在女真起义之地的西方134

14.4宁江州是仅次于节镇的观察州,应在较大的辽、金古城中求之135

15辽代宁江州续考137

15.1辽代宁江州在生女真居地之西137

15.2从女真起义的地点和辽军进军的路线来看,宁江州亦当推定在扶余境内的西部138

15.3伯都讷古城内出主的莲瓣纹瓦当为推定宁江州在今伯都讷古城提供了物证139

15.4关于“冷山去宁江州百七十里”的问题140

16大金得胜陀颂碑和辽代宁江州144

17关于辽代宁江州位置的再探讨147

17.1宁江州在混同江的东岸148

17.2宁江州在辽帝春猎的地区,与长春州邻近148

17.3宁江州在生女真居地的西南149

17.4大金得胜陀颂碑是推定宁江州所在地的坐标151

18辽代达鲁古城考159

18.1达鲁古城在宁江州附近159

18.2伯都讷古城附近的土城子是达鲁古城的遗址160

19关于辽代长春州置于何时问题的商讨162

19.1置州和筑城的年代不在同时的观点是否很难成立的问题162

19.2长春州置于圣宗还是兴宗时的问题163

19.3在长春州建置之前是否已置有长春宫的问题164

19.4辽帝幸长春宫赏花钓鱼、观牡丹是否均非南京的长春宫的问题165

19.5长春宫是建置于南京城里的皇宫,而不是建置于州县境内的行宫166

20金代东北的交通路线168

20.1从上京会宁府经济州等地到燕京的路线169

20.2从上京会宁府经长春州等地到燕京的路线173

20.3从上京会宁府到东京辽阳府的路线175

20.4从上京会宁府到所属各路的路线176

20.5从东京辽阳府通往婆速府路的化成县的路线182

21.金、元肇州考184

21.1金代肇州在今第一松花江(鸭子河)北五里185

21.2肇州是金代东北有名的产盐地188

21.3肇州在新泰州之东三百五十里189

21.4从今肇州的方位和名称的由来,可知金、元肇州当在今第一松花江北,而不是第二松花江北191

21.5金、元肇州都在今肇东县八里城192

明清东北197

22明代建州卫再探197

22.1建州卫最初设在绥芬河流域198

22.2关于主张建州卫初置于吉林、回波江方州和南京等地的问题203

22.3建州卫的迁徙208

23明代扈伦四部210

23.1哈达部(南关)211

23.2叶赫部(北关)216

23.3辉发部219

23.4乌拉部220

24明代兀良哈三卫223

24.1明初兀良哈三卫的居地223

24.2兀良哈三卫南迁后的居地226

24.3兀良哈三卫的发展和衰亡228

25明代东北驿站考231

25.1“开原东陆路到朝鲜后门”231

25.2“纳丹府东北陆路”232

25.3“开原西陆路”234

25.4“开原北陆路”235

25.5“海西西陆路”235

25.6“海西东水陆城站”240

26建州卫的设立地址和建州女真的迁移地址245

26.1建州卫初置于今图们江流域245

26.2建州女真的迁移249

26.3建州卫初置于何地的问题252

27清代柳条边255

27.1为什么修筑柳条边255

27.2柳条边的修筑和历史作用258

27.3封禁政策的废除和柳条边的废弃260

28清代东北驿站264

28.1盛京将军辖境内的驿站266

28.2吉林将军辖境内的驿站266

28.3黑龙江将军辖境内的驿站268

东北历史地理275

29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古朝鲜西部边界的探讨275

29.1列阳是地名还是水名?在辽东还是在带方(原乐浪郡内)?276

29.2朝鲜南临海、北依山,当今何海、何山279

29.3古朝鲜在辽东之东,而不是在辽东279

29.4古代辽水即今辽河,而不是今滦河281

29.5浿水是今清川江,还是今大凌河或滦河286

29.6燕、秦长城东端的碣石在哪里287

30评辽水、浿水、列水均指今滦河说292

30.1燕、秦、汉时代的辽水即今辽河,而不是今滦河292

30.2汉初的浿水指今清川江,而不是今滦河299

30.3列水指今载宁江,而不是大同江,更不是滦河301

31关于汉代辽东、乐浪两郡地理位置问题的探讨304

31.1汉武帝置四郡以前的辽东郡是否在今滦河下游到山海关附近地区的问题304

31.2乐浪郡在今滦河下游东部沿岸,还是在今朝鲜大同江流域的问题312

32评汉代乐浪郡在今辽河以西说316

32.1汉代乐浪郡是否在今辽河以西的问题316

32.2今平壤在汉代是乐浪郡还是乐浪国的问题325

32.3《三国史记》的编者是否认为汉代乐浪郡不在今平壤的问题329

33玄菟郡的建立和迁移332

33.1玄菟郡的建置年代332

33.2玄菟郡初置于何地332

33.3第二玄菟郡及其所属三县的方位问题336

33.4第三玄菟郡及其所辖县城的位置339

34真番郡考评述342

34.1真番在朝鲜之南,还是在北的问题342

34.2真番郡并入乐浪郡还是并入玄菟郡的问题345

34.3真番在北说和《茂陵书》的记载有矛盾348

35松花江名称的演变349

35.1汉、魏、晋时代的弱水349

35.2北魏时代的难河351

35.3唐代的那河、粟末河(速末水)351

35.4辽、金时代的混同江、鸭子河353

35.5元代的宋瓦江、混同江356

35.6明代的松花江357

35.7清代的松阿哩乌拉357

36白山黑水考359

36.1长白山在汉以前到晋代称为不咸山359

36.2长白山后魏称为“徒太山”、“太皇山”360

36.3长白山唐称太白山360

36.4长白山之名从金代开始,一直沿用至今361

36.5金代所说的黑水指今第一、二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362

索引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