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裕民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裕民县志
  • 郑志运,李敏主编;裕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8015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49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689页
  • 主题词:裕民县-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裕民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2

大事记6

第一编 建置 区划第一章 位置 面积38

第二章 建置沿革38

第三章 境域变迁39

第四章 行政区划40

第一节 清代40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4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41

第五章 镇乡43

第一节 哈拉布拉镇43

第二节 哈拉布拉乡44

第三节 新地乡45

第四节 吉也克乡46

第五节 江格斯乡47

第六节 阿勒腾也木勒乡47

第六章 地名48

第一节 地名普查48

第二节 主要地名探源49

第三节 更名和命名51

第二编 自然地理54

第一章 地质54

第一节 志留系中上志留统54

第二节 泥盆系55

第三节 石炭系55

第四节 第四系56

第五节 断裂56

第二章 地貌56

第一节 山区57

第二节 平原区58

第三章 气候58

第一节 季节气候特点58

第二节 温度60

第三节 自然降水62

第四节 日照 蒸发64

第五节 风65

第四章 水文65

第一节 地表水66

第二节 地下水71

第三节 水质71

第五章 土壤72

第一节 土壤的发生与演变72

第二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72

第六章 自然资源74

第一节 植物资源74

第二节 野生动物资源76

第三节 矿产资源76

第七章 自然灾害78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78

第二节 蝗灾81

第三节 地震82

第三编 人口84

第一章 人口发展与分布84

第一节 人口发展84

第二节 人口分布87

第三节 人口迁移89

第二章 人口构成90

第一节 民族构成90

第二节 年龄构成92

第三节 文化构成93

第四节 职业构成94

第三章 人口控制95

第一节 机构95

第二节 节育措施96

第三节 晚婚97

第四节 优生97

第五节 政策措施97

第四编 农业10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02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102

第二节 减租反霸104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106

第四节 人民公社107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08

第二章 农业生产109

第一节 主要农作物分布109

第二节 耕种技术113

第三章 农机115

第一节 农机具115

第二节 农机修造116

第三节 农机经营与管理117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分区119

第五节 机构队伍120

第四章 农业综合经济122

第一节 农业发展方针122

第二节 农业经济结构122

第三节 经营管理123

第四节 农民生活128

第五章 农业机构131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1

第二节 事业单位131

第六章 农垦132

第一节 屯田132

第二节 农垦事业133

第五编 畜牧业143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43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牧业生产143

第二节 牧区社会主义改造与合作化143

第三节 牧业人民公社化144

第四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145

第二章 草场资源146

第一节 草场类型146

第二节 草原特点及区划148

第三节 草场利用150

第三章 草原建设152

第一节 牧业基本建设152

第二节 草原保护154

第三节 草原改良155

第四章 畜牧业生产156

第一节 牲畜品种156

第二节 畜种结构调整及改良159

第三节 家庭畜禽饲养161

第五章 牲畜疫病与防治162

第一节 牲畜疫病162

第二节 疫病防治163

第六章 效益与分配165

第一节 效益165

第二节 分配167

第三节 牧民生活168

第七章 机构1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2

第二节 事业单位172

第三节 牧业生产单位173

第六编 水利176

第一章 水利分区及用水量176

第一节 洪积扇平原灌区176

第二节 吉也克井灌区176

第三节 山区灌区176

第四节 用水量177

第二章 水利工程177

第一节 引水工程177

第二节 蓄水工程180

第三节 提水工程180

第四节 饮水工程182

第三章 防洪抗旱183

第一节 防洪183

第二节 抗旱184

第四章 水电建设186

第一节 水能资源186

第二节 水电站186

第三节 输配电网187

第四节 用电量187

第五章 水政管理1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188

第二节 管理制度188

第三节 灌溉管理189

第四节 水费征收189

第七编 林业 园艺 副业第一章 林业192

第一节 林业资源192

第二节 植树造林194

第三节 林木保护和利用195

第四节 林业效益197

第五节 林业科技198

第六节 林业区划199

第七节 野生巴旦杏自然保护区200

第八节 机构201

第二章 园艺203

第一节 果类203

第二节 蔬菜205

第三节 瓜类206

第三章 副业207

第一节 养殖207

第二节 渔业208

第三节 种植209

第四节 家庭小手工业210

第八编 工业215

第一章 国营工业215

第一节 工业类别215

第二节 主要厂家与产品220

第三节 职工队伍及管理222

第二章 集体企业223

第一节 经营体制223

第二节 行业223

第三节 管理机构224

第三章 乡镇企业224

第一节 发展概况224

第二节 经营体制225

第三节 企业门类226

第四节 主管机构228

第九编 商业230

第一章 国营商业230

第一节 商业局230

第二节 物资公司233

第三节 农机公司236

第二章 供销商业238

第一节 供销联社238

第二节 下属公司239

第三章 个体商业239

第一节 个体商贩239

第二节 集市贸易240

第四章 商品流通240

第一节 流通演变240

第二节 商品购进241

第三节 商品销售243

第五章 商品运输与仓储245

第一节 运输245

第二节 仓储245

第六章 经营管理246

第一节 计划管理246

第二节 财务管理246

第三节 物价管理247

第四节 经营责任制248

第七章 对外贸易249

第一节 边境贸易249

第二节 畜产品收购249

第三节 土产品收购251

第四节 调拨251

第五节 加工销售252

第十编 粮油254

第一章 粮油收购254

第一节 收购政策254

第二节 换购与奖售256

第二章 粮油供应258

第一节 城镇供应258

第二节 牧区供应258

第三节 农村三留259

第四节 专项粮与补助粮260

第五节 军粮供应260

第三章 仓储262

第一节 粮仓建设262

第二节 粮食保管263

第三节 虫害及防治264

第四节 质量检验265

第五节 仓储机械设备266

第四章 粮油调运266

第一节 调出266

第二节 调入267

第五章 机构267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270

第一节 驿道270

第二节 公路270

第三节 主要公路桥梁274

第四节 运输275

第五节 管理277

第二章 邮电279

第一节 邮路及设施279

第二节 邮政业务281

第三节 电信业务286

第四节 机构288

第十二编 财税 金融第一章 财政290

第一节 管理体制290

第二节 财政收入292

第三节 财政支出296

第四节 财务管理299

第五节 机构301

第二章 税务302

第一节 税制演变302

第二节 工商各税304

第三节 农业税311

第四节 牧业税313

第五节 机构316

第三章 金融 保险317

第一节 货币流通317

第二节 货币管理318

第三节 储蓄存款319

第四节 信贷321

第五节 债券322

第六节 金融机构323

第七节 保险323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326

第一章 城镇建设326

第一节 规划326

第二节 街道327

第三节 桥涵328

第四节 房屋328

第五节 照明330

第六节 供水 排水330

第七节 供暖 供气331

第八节 环境卫生331

第九节 园林绿化332

第二章 乡村建设333

第一节 房屋333

第二节 饮用水334

第三节 用电334

第四节 绿化335

第三章 城建管理3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35

第二节 建设审批336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336

第四章 建筑单位338

第一节 县属建筑单位338

第二节 农村建筑队339

第五章 环境保护339

第一节 环境治理339

第二节 机构340

第十四编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342

第一节 计划编制342

第二节 计划制定342

第三节 机构347

第二章 统计管理347

第一节 社会综合统计347

第二节 社会发展统计350

第三节 普查351

第四节 人民生活调查352

第五节 机构352

第三章 物价管理353

第一节 价格管理353

第二节 比价 差价353

第三节 价格补贴354

第四节 监督检查354

第五节 机构356

第四章 审计监督357

第一节 审计制度357

第二节 审计业务357

第五章 计量 标准化管理358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358

第二节 计量管理359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360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361

第一节 市场管理361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362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363

第四节 商标 广告管理363

第五节 机构363

第七章 土地管理364

第一节 权属364

第二节 地政管理364

第三节 机构366

第十五编 党派 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裕民县地方组织368

第一节 党组织368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370

第三节 县委历任领导人372

第四节 县委中心工作373

第二章 重大政事375

第一节 抗美援朝375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376

第三节 “三反”“五反”与肃反审干376

第四节 整风与“反右”斗争377

第五节 “大跃进”377

第六节 “反右倾”378

第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78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379

第九节 落实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381

第三章 县委部门工作382

第一节 党员干部管理382

第二节 宣传教育384

第三节 纪律检查390

第四节 政法工作391

第五节 农村工作391

第六节 统战工作392

第七节 党史工作393

第八节 保密工作393

第四章 中国国民党裕民县地方组织394

第五章 群众组织394

第一节 工会组织394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396

第三节 妇女组织398

第四节 贫下中农(牧)协会400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400

第六节 华侨联合会400

第七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401

第八节 婚丧嫁娶理事会401

第九节 消费者协会401

第十节 其他群众组织402

第十六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404

第一节 选举404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405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408

第四节 日常工作409

第二章 地方政府409

第一节 清代吾尔克代409

第二节 民国时期设治局 县政府410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411

第四节 县革命委员会413

第五节 基层政权415

第六节 政务活动415

第三章 政协416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417

第二节 参政议政419

第十七编 民政 外事第一章 民政422

第一节 拥军优属422

第二节 安置424

第三节 灾害救济426

第四节 扶贫426

第五节 城镇生产自救428

第六节 社会救济428

第七节 收容遣送429

第八节 社会福利430

第九节 孤儿弃婴教养431

第十节 殡葬改革431

第十一节 婚姻管理431

第二章 外事433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划界433

第二节 涉外事件435

第三节 外事往来438

第四节 侨务439

第十八编 劳动 人事第一章 人事442

第一节 干部构成442

第二节 干部管理445

第二章 劳动446

第一节 职工队伍446

第二节 劳动就业448

第三章 工资449

第一节 工资制度449

第二节 工资调整450

第三节 津贴 补贴451

第四章 劳保福利452

第一节 劳动保险待遇452

第二节 集体福利和离退休待遇453

第三节 劳动保护454

第五章 职工生活455

第一节 收入455

第二节 生活455

第六章 编制456

第一节 机构456

第二节 编制业务457

第十九编 治安 司法第一章 社会治安460

第一节 机构460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61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461

第四节 看守 劳改463

第五节 治安管理464

第六节 人民消防466

第二章 检察467

第一节 机构467

第二节 刑事检察467

第三节 经济检察468

第四节 法纪与控告申诉检察469

第三章 审判469

第一节 机构469

第二节 审判制度470

第三节 刑事审判470

第四节 民事审判471

第五节 经济审判471

第六节 平反冤假错案471

第七节 信访472

第四章 司法行政472

第一节 机构472

第二节 司法业务472

第三节 普及法律474

第二十编 军事476

第一章 军警476

第一节 清末、民国军警47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警477

第二章 兵役478

第一节 “三区”革命政府兵役47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478

第三章 民兵479

第一节 领导体制479

第二节 组织479

第三节 政治教育480

第四节 军事训练481

第四章 边防481

第一节 戍边部队481

第二节 边境斗争481

第三节 军民联防482

第五章 战事483

第一节 清军围剿白彦虎残部483

第二节 游击队歼灭国民党军484

第三节 中苏边界武装冲突事件484

第二十一编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488

第一节 幼儿教育488

第二节 小学教育489

第三节 中学教育491

第四节 专业、职业教育494

第五节 业余教育494

第六节 教师队伍495

第七节 机构、经费497

第二章 科技499

第一节 机构499

第二节 科技队伍500

第三节 农业科学实验网500

第四节 科技推广与应用501

第五节 科技成果504

第六节 科普工作505

第二十二编 文化508

第一章 文化艺术508

第一节 文艺团体508

第二节 群众文化509

第三节 文艺创作511

第四节 文化管理514

第二章 电影515

第一节 机构515

第二节 影片发行516

第三节 放映516

第三章 广播 电视518

第一节 广播518

第二节 电视519

第四章 档案 图书520

第一节 档案520

第二节 图书521

第五章 文物古迹522

第一节 文物522

第二节 遗址523

第三节 古墓石人524

第四节 岩画524

第二十三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医药卫生528

第一节 机构528

第二节 医院 卫生院(所)529

第三节 卫生队伍532

第四节 医疗设备与技术534

第五节 医疗制度与卫生经费536

第六节 药品经营538

第七节 疫病防治539

第八节 妇幼保健546

第九节 爱国卫生运动547

第二章 体育548

第一节 机构5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548

第三节 职工体育549

第四节 农牧民体育549

第五节 少年儿童游戏活动551

第六节 体育竞赛551

第七节 运动员 教练员554

第二十四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558

第一节 哈萨克族558

第二节 汉族564

第三节 回族567

第四节 维吾尔族568

第五节 其他民族570

第二章 宗教571

第一节 宗教种类571

第二节 宗教事务管理571

第三节 宗教活动场所572

第二十五编 方言576

第一章 汉族方言576

第一节 词汇576

第二节 歇后语579

第三节 格言580

第四节 谚语 俗语580

第二章 哈萨克语裕民话582

第一节 语音582

第二节 语法583

第三节 词汇585

第二十六编 人物590

第一章 人物传590

第二章 人物事略597

第三章 人物表602

第四章 奇人轶事608

附录612

一、1991~2002年大事记612

二、1991~2002年裕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表620

三、裕民精神创建活动625

四、文献选辑629

高宗皇帝祭巴尔鲁克山文629

塔城直隶厅乡土志(节录)629

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632

中俄会订塔城哈萨克归附条约635

中俄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636

五、回忆录638

在裕民县工作的那段日子638

后记645

《裕民县志》编纂机构及人员6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