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学 第1卷 中国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锐编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978754432535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14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学 第1卷 中国西部文明研究·清江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古代巴人的起源、迁徙与现今清江地区的精神文明第一章 巴文化在中国三系文明中的地位&吴锐1
一、本书“西部文明”的定义1
(一)中国文明的三系1
(二)从不同的宇宙观探索不同的族系5
二、上帝的神泉——丹江是巴人的发祥地13
三、南蛮:被看扁的巴文化20
四、民族理论的虚构24
(一)中国是华夏族的专有住地24
(二)蛮夷之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31
(三)“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31
(四)五服、九服将非华夏族排斥到蛮荒之地32
第二章 考古和传说揭示的巴文化及其疑问&吴锐35
一、清江地区的古人类化石与中国人种起源35
二、陕西境内、汉水上游的考古发现与春秋时的鱼国47
(一)新石器文明48
(二)青铜文明68
三、湖北长阳县的考古发现70
四、廩君族群的形成73
五、白虎崇拜的文化特质77
(一)新石器时代的老虎造型77
(二)商周时期所谓“虎食人”纹饰80
第三章 昆仑系文明与炎黄系文明的关系&吴锐87
一、渭水流域与炎黄族系88
二、由天鱼到天鼋、玄鼋90
三、巴人出自巫蜑与“禹是一条虫”公案94
(一)“禹”名能否做“说文解字”式的分析96
(二)仰韶文化漩涡纹的猜想100
四、由夏朝的发祥地探索巴人活动地103
(一)夏文化起源地的种种观点104
(二)夏族起源于渭水说108
(三)从《容成氏》所记桀逃亡路线看夏文化与西部的关系113
(四)对“方法论”神话的证伪121
第四章 昆仑系文明与鸟夷系文明的关系&吴锐129
一、《尚书》中的“岛夷”129
二、冀州鸟夷及鸟夷的北方考古学证据133
三、扬州鸟夷及鸟夷的南方考古学证据135
四、尧、舜与殷人、秦人都是鸟夷138
五、“汤居亳”的争论140
六、全章总结156
第五章 巴人走出汉水入清江&吴锐157
一、战国晚期两个超级大国对巴人的夹攻157
二、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流亡162
(一)汉水是巴人在东汉时的大本营162
(二)三国后期巴族由汉水进入长江三峡167
(三)两晋南朝时期的蛮族170
三、现今清江地区的政区定型于隋朝183
四、唐宋时期清江“土蛮”的壮大189
五、元明两朝的土司制与清初改土归流194
第六章 文化传统生生不息:从仰韶文化的神秘主义到土家族的端公&吴锐197
一、由端公追溯远古的神权政治197
二、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的神秘主义潮流200
三、巴人利用道教在东汉初年发动起义206
(一)巴人利用道教在东汉初年发动起义206
(二)东汉末年的变天214
(三)巴人地区的政教合一政权216
四、宋朝禁巫鬼淫祀,清朝禁端公邪术218
第七章 崇山峻岭中的精神文明创造——以长阳、鹤峰、巴东为中心221
第一节 清江诗文成就举隅&吴锐221
一、竹枝词与三峡221
二、竹枝词的文化传统可能在汉水225
三、竹枝词的歌谣特质228
四、竹枝词的格式、表现手法及传播229
五、长阳彭秋潭的《竹枝词》创作与鹤峰田氏家族诗人群204
第二节 “竹枝”文化与巴东堂戏&王新勇241
一、巴东堂戏的戏剧性探源242
二、竹枝词与堂戏七言体唱词249
三、民歌逸韵与堂戏唱腔的童真美260
四、从堂戏独特审美价值出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302
五、巴东皮影与土家审美情趣305
(一)突出“参军”滑稽美305
(二)表现乡土音乐美307
(三)追求戏剧语言美308
第三节 从土家族艺术看土家族哲学美学精神&王新勇311
一、神话哲学精神的滚动式发展311
二、直面人生的美学精神314
三、自我完善的审美心理317
第四节 土家族文化主体精神初论&王新勇321
一、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尚武”精神322
二、以儒学为宗的“崇文”理念329
三、以大一统为前提的“倡和”主张337
四、以耿介良善为表征的“率性”气质342
第八章 清江流域各民族精神文明遗产&吴锐347
一、考量精神文明高低的三个标准348
(一)群道的标准348
(二)信仰的标准351
(三)歌舞的标准356
二、中国各民族精神文明排座次356
三、不臣异俗,万流归宗380
(一)一姓不再兴380
(二)“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381
(三)“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382
(四)中国戎夷,五方之民,各有其性382
(五)寸土何必争383
(六)日本从自称“中国”到脱亚入欧的启示386
(七)回归传统,不臣异俗387
下编 巴文化与夏商周王室文明397
一 讨论夏文化 学者当自重&李维明397
二 甲骨文分期断代两系说不能成立论&谢济409
三 《格伯簋》铭新释试析&宗克义437
四 《它簋》新释读后&宗克义475
五 商周两套权力系统假说&吴锐497
附录:中国大陆学者捍卫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被盗抢的斗争541
插图索引2
图一 中国文明三系示意图2
图二 华山之南的昆仑区3
图三 清江地区图4
图四 渭水陕西段仰韶文化鱼纹6
图五 岐山在渭水流域的位置8
图六 天子气所钟:岐山,丰,镐,咸阳,长安,洛阳9
图七 甲骨文中的“亥”字与鸟头的结合10
图八 商朝“天邑商”与四土的位置设想11
图九 巴人的发祥地19
图一○ 华夏族心目中的中国与四夷23
图一一 东周首都附近的戎族26
图一二 《禹贡》九州范围示意28
图一三 战国晚期邹衍大九州说29
图一四 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鱼纹48
图一五 北首岭仰韶文化鱼纹及陶器组合51
图一六 北首岭仰韶文化鱼纹51
图一七 武功县仰韶文化陶瓶52
图一八 半坡仰韶文化鱼纹53
图一九 姜寨仰韶文化鱼纹54
图二○ 汉水流域仰韶文化鱼纹54
图二一 半坡人面与鱼形合体花纹55
图二二 甲骨文“天鱼”的释读以及与金文的对比55
图二三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第二期花叶纹56
图二四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第三期花叶纹57
图二五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第三期花叶纹之叶脉58
图二六 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人头形彩陶瓶59
图二七 大地湾仰韶文化第四期纹饰59
图二八 大地湾第四期E型深腹盆61
图二九 龙岗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61
图三○ 陕西南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62
图三一 紫阳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62
图三二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崧泽文化纹饰比较63
图三三 半坡仰韶文化鱼纹图案化的演变64
图三四 北首岭仰韶文化演变过程设想65
图三五 马家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鱼纹彩陶盆66
图三六 大地湾仰韶文化第二期彩陶盆66
图三七 渭水仰韶文化纹饰67
图三八 西汉水仰韶文化纹饰67
图三九 西汉水的位置68
图四○ 汉水上游巴蜀文化分布示意图69
图四一 清江中下游古遗址、古墓葬位置分布图71
图四二 肖家屋脊石家河文化晚期玉虎头像78
图四三 肖家屋脊石家河文化晚期W71∶6玉虎头像79
图四四 商代青铜器上的虎纹80
图四五 商周所谓“虎食人”青铜器81
图四六 西周青铜器上虎纹81
图四七 曾侯乙墓出土青龙白虎二十八宿图83
图四八 长阳县、五峰县錞于84
图四九 巴东县、恩施自治州錞于84
图五○ 半坡仰韶文化鱼嘴纹88
图五一 半坡仰韶文化尖底器鱼纹89
图五二 红山文化及其影响区龙的造型90
图五三 商代玄武尊91
图五四 高庄铜盘刻纹92
图五五 陶寺彩绘盘上的龙图案99
图五六 大地湾第四期仰韶文化“漩涡纹”100
图五七 大地湾第四期仰韶文化网格状纹饰101
图五八 大地湾仰韶文化第四期陶壶102
图五九 山东大汶口文化鸟103
图六○ 大汶口—龙山—良渚文化的鸟形陶器134
图六一 后洼文化人鸟合体雕像135
图六二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135
图六三 反山琮王136
图六四 良渚文化人形玉器137
图六五 古巫、巴、黔中位置示意图158
图六六 清江与汉水、宜城、蛮河、巫山山脉161
图六七 蛮族全盛图182
图六八 蛮族活动的主要河流182
图六九 龙岗寺尖底陶罐H23∶1花纹展开示意图201
图七○ 陕西仰韶文化神秘纹饰陶器202
图七一 陕西何家湾仰韶文化彩陶“人面纹”203
图七二 陕西何家湾仰韶文化彩陶盆204
图七三 陕西何家湾半坡类型晚期人面纹骨管204
图七四 甘肃半山仰韶文化彩陶205
图七五 仰韶文化“蒙面人”纹饰分布图205
图七六 辛店文化双大耳罐?与十字形纹饰的组合359
图七七 湖北宜昌中堡岛屈家岭文化层陶纺轮363
图七八 罗家柏岭石家河文化一期彩陶纺轮363
图七九 天门市邓家湾屈家岭文化陶纺轮364
图八○ 天门市邓家湾石家河文化纺轮365
图八一 天门市肖家屋脊彩绘纺轮366
图八二 利川市花梨岭天主堂374
热门推荐
- 1736175.html
- 2809507.html
- 3773439.html
- 1263045.html
- 2226765.html
- 3133174.html
- 1018740.html
- 96483.html
- 1178868.html
- 266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7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2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6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6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6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7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8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