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
  • 唐正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1070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列著作研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由”在自我意识维度上的显现——《博士论文》1

1.教学目的和要求1

2.历史背景1

3.篇章结构3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3

文本节选Ⅰ3

观点解读Ⅰ:实证科学无助于达到真正的完善7

文本节选Ⅱ8

观点解读Ⅱ:在必然性中生活并不具有必然性11

文本节选Ⅲ12

观点解读Ⅲ:偏斜打破了命运的束缚14

文本节选Ⅳ16

观点解读Ⅳ: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17

5.阅读与思考18

进一步阅读书目18

思考题18

第二章 一般唯物主义理论平台的建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19

1.教学目的和要求19

2.历史背景19

3.篇章结构21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2

文本节选Ⅰ22

观点解读Ⅰ:在思辨的思维中一切都是颠倒的24

文本节选Ⅱ26

观点解读Ⅱ:历史的发展实现了政治生活同市民社会的分离27

文本节选Ⅲ29

观点解读Ⅲ: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相反30

文本节选Ⅳ32

观点解读Ⅳ: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4

5.阅读与思考35

进一步阅读书目35

思考题35

第三章 基于人性维度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7

1.教学目的和要求37

2.历史背景37

3.篇章结构39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39

文本节选Ⅰ39

观点解读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没有说明私有财产的本质41

文本节选Ⅱ42

观点解读Ⅱ: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48

文本节选Ⅲ50

观点解读Ⅲ: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53

文本节选Ⅳ54

观点解读Ⅳ: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56

5.阅读与思考58

进一步阅读书目58

思考题58

第四章 社会交往的异化及其批判——《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59

1.教学目的和要求59

2.历史背景59

3.篇章结构61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62

文本节选Ⅰ62

观点解读Ⅰ:货币是人的外化的类活动63

文本节选Ⅱ65

观点解读Ⅱ:人的社会本质不是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67

文本节选Ⅲ69

观点解读Ⅲ:自我异化以相互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70

文本节选Ⅳ72

观点解读Ⅳ:物的价值的异化语言成了完全符合于人类尊严的东西74

5.阅读与思考75

进一步阅读书目75

思考题76

第五章 历史的发源地在于尘世的物质生产中——《神圣家族》77

1.教学目的和要求77

2.历史背景77

3.篇章结构7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79

文本节选Ⅰ79

观点解读Ⅰ:蒲鲁东在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内克服了政治经济的异化84

文本节选Ⅱ85

观点解读Ⅱ:黑格尔思辨结构的秘密及其批判88

文本节选Ⅲ89

观点解读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91

文本节选Ⅳ93

观点解读Ⅳ:历史的发源地在于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94

5.阅读与思考95

进一步阅读书目95

思考题95

第六章 只有通过社会的物质活动才能废除私有财产——《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96

1.教学目的和要求96

2.历史背景96

3.篇章结构9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98

文本节选Ⅰ98

观点解读Ⅰ:李斯特的唯心主义是某种可厌的唯物主义的无耻的伪装101

文本节选Ⅱ102

观点解读Ⅱ:谈论自由的、人的、社会的劳动是一种最大的误解103

文本节选Ⅲ104

观点解读Ⅲ:废除私有财产只有通过社会的物质活动才有可能106

文本节选Ⅳ107

观点解读Ⅳ:工业中存在着消灭工业并为人的生存奠定基础的力量109

5.阅读与思考111

进一步阅读书目111

思考题111

第七章 实践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12

1.教学目的和要求112

2.历史背景112

3.篇章结构11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14

文本节选114

观点解读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16

观点解读Ⅱ: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7

观点解读Ⅲ:直观的唯物主义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的直观119

观点解读Ⅳ: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两种不同的哲学立场120

5.阅读与思考121

进一步阅读书目121

思考题121

第八章 物质生产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122

1.教学目的和要求122

2.历史背景122

3.篇章结构12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25

文本节选Ⅰ125

观点解读Ⅰ: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129

文本节选Ⅱ131

观点解读Ⅱ: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133

文本节选Ⅲ134

观点解读Ⅲ: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致力于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37

文本节选Ⅳ138

观点解读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种生产形式140

文本节选Ⅴ141

观点解读Ⅴ:受自然形成的分工所制约的社会活动对人来说是一种“异化”143

文本节选Ⅵ144

观点解读Ⅵ: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146

5.阅读与思考148

进一步阅读书目148

思考题148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概念的深化——《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哲学的贫困》149

1.教学目的和要求149

2.历史背景149

3.篇章结构151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51

文本节选Ⅰ151

观点解读Ⅰ: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社会关系158

文本节选Ⅱ160

观点解读Ⅱ:生产力是基于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163

文本节选Ⅲ165

观点解读Ⅲ:经济范畴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170

文本节选Ⅳ172

观点解读Ⅳ: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及经济范畴的变化181

5.阅读与思考184

进一步阅读书目184

思考题184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共产党宣言》185

1.教学目的和要求185

2.历史背景185

3.篇章结构187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87

文本节选Ⅰ187

观点解读Ⅰ: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89

文本节选Ⅱ191

观点解读Ⅱ: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194

文本节选Ⅲ195

观点解读Ⅲ: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96

文本节选Ⅳ197

观点解读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205

5.阅读与思考207

进一步阅读书目207

思考题207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主客体双重向度的彰显——《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208

1.教学目的和要求208

2.历史背景208

3.篇章结构210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11

文本节选Ⅰ211

观点解读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216

文本节选Ⅱ218

观点解读Ⅱ:社会关系转化为异己的社会权力220

文本节选Ⅲ222

观点解读Ⅲ: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身的再生产226

文本节选Ⅳ228

观点解读Ⅳ:任何社会形态在其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灭亡的230

5.阅读与思考232

进一步阅读书目232

思考题232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学中的深层演绎——《资本论》233

1.教学目的和要求233

2.历史背景233

3.篇章结构235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35

文本节选Ⅰ235

观点解读Ⅰ: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238

文本节选Ⅱ240

观点解读Ⅱ: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242

文本节选Ⅲ244

观点解读Ⅲ:“三位一体的公式”反映的是经济关系的异化形式247

文本节选Ⅳ249

观点解读Ⅳ:自由王国只有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250

5.阅读与思考252

进一步阅读书目252

思考题252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的全面阐发——《反杜林论》(第一编 哲学)253

1.教学目的和要求253

2.历史背景253

3.篇章结构25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56

文本节选Ⅰ256

观点解读Ⅰ:杜林的“一般世界模式论”是先验唯心主义的259

文本节选Ⅱ261

观点解读Ⅱ:有机体的形成过程是“发育”而不是“组合”263

文本节选Ⅲ264

观点解读Ⅲ: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268

文本节选Ⅳ269

观点解读Ⅳ:超越一切时代的道德和法是一幅扭曲的、头足倒置的画像272

5.阅读与思考274

进一步阅读书目274

思考题274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全面解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75

1.教学目的和要求275

2.历史背景275

3.篇章结构277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78

文本节选Ⅰ278

观点解读Ⅰ:黑格尔保守的哲学体系里隐藏着革命的思维方法281

文本节选Ⅱ282

观点解读Ⅱ: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85

文本节选Ⅲ286

观点解读Ⅲ:费尔巴哈不能找到通往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287

文本节选Ⅳ289

观点解读Ⅳ:唯物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295

5.阅读与思考296

进一步阅读书目296

思考题297

第十五章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系统阐发——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298

1.教学目的和要求298

2.历史背景298

3.篇章结构301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302

文本节选Ⅰ302

观点解读Ⅰ: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可以到处乱贴的标签303

文本节选Ⅱ304

观点解读Ⅱ: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305

文本节选Ⅲ306

观点解读Ⅲ:历史的最终结果是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的合力307

文本节选Ⅳ308

观点解读Ⅳ:上层建筑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313

文本节选Ⅴ315

观点解读Ⅴ:意识形态的虚假性316

5.阅读与思考318

进一步阅读书目318

思考题318

后记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