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药免疫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药免疫学
  • 贺新怀,席孝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467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药免疫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古代中医免疫学思想与实践1

第一节古代中医免疫学思想1

一、古代中医关于免疫的概念1

目 录1

四、种属免疫思想2

三、免疫粘附作用 (1 72

二、调理作用 (1 72

三、体质免疫思想2

二、脏腑免疫思想2

五、免疫调节思想3

七、对获得性免疫的认识3

六、对超敏反应的认识3

第二节古代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及免疫学防治4

一、对传染病的认识及免疫学防治4

二、人工自动免疫与传染病的预防4

第三节古代中医的针灸预防保健法6

一、《内经》针灸预防保健法6

一、中药有效成分 (87

二、中药对前列腺素E2的影响 (217

三、后世历代针灸预防保健法7

二、《难经》针灸预防保健法7

一、整体观念与免疫9

二、中药对IL-1的影响 (1 79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与免疫9

第二章 中医学理论与免疫9

二、辨证论治与免疫11

一、阴阳学说与免疫12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免疫12

二、五行学说与免疫14

一、肾中先天之精气与免疫15

第三节正气与免疫15

二、后天水谷之精气与免疫16

三、卫气与免疫17

四、正气的实质17

一、津液的抗病作用18

第四节津液与免疫18

二、津液的抗病作用与免疫的相关性19

第五节脏象与免疫21

一、肾与免疫21

二、脾与免疫22

三、肺与免疫23

四、肝与免疫24

五、心与免疫26

第六节体质与免疫27

一、中医学体质免疫思想的理论基础27

二、形成体质免疫状态差异的共同因素28

三、体质免疫与发病、证治31

第七节情志与免疫32

一、中医学的情志致病理论32

二、情志致病的免疫学机制33

三、情志致病的脏象学基础及其与免疫的相关性33

第八节虚实证候与免疫36

一、虚证与免疫36

二、实证与免疫39

一、扶正与免疫40

第九节扶正祛邪与免疫40

二、祛邪与免疫41

第三章 中药对免疫器官的影响45

第一节机体的免疫器官及其功能45

一、中枢免疫器官45

二、外周免疫器官46

一、保护免疫器官,增加免疫器官重量47

第二节 中药对免疫器官的作用47

二、减轻免疫器官重量,促使免疫器官萎缩50

三、对骨髓细胞增殖、分化和造血功能的影响52

第一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其生物学功能63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63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生物学功能63

第四章 中药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作用63

第二节 中药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增强作用64

一、中药有效成分64

一、LA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66

一、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172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72

第一节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172

五、炎症介质作用 (173

一、增加补体含量及增强补体活性 (173

第十章 中药对白细胞介素的作用 (177

一、免疫分子 (177

二、细胞因子 (177

三、白细胞介素 (178

第二节 中药对IL-1的作用 (179

一、IL-1的生物学活性 (179

一、IL-2的产生细胞及生物学作用 (182

第三节 中药对IL-2的作用 (182

第三节 中药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的抑制作用87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88

第四节 中药对单核巨噬细胞活性及巨噬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89

一、中药有效成分89

二、单味中药90

二、免疫调节作用94

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94

第一节 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94

第五章 中药对T细胞的作用94

一、中药有效成分95

第二节 中药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95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104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114

第三节 中药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114

一、中药有效成分114

第四节 中药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117

一、中药有效成分117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119

第五节 中药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121

一、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121

二、中药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121

第六章 中药对B细胞及其产生抗体的作用128

第一节B细胞及抗体的生物学功能128

一、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128

二、免疫调节作用129

第二节 中药对B细胞及其抗体产生的增强作用129

一、中药有效成分129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134

第三节 中药对B细胞及其抗体产生的抑制作用144

一、中药有效成分144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146

第四节 中药对B细胞及其抗体产生的调节作用148

一、中药有效成分148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148

第七章 中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153

第一节红细胞的免疫功能153

一、清除血循环中免疫复合物153

二、促进吞噬功能153

三、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154

四、抗原递呈作用154

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阴阳节律变化155

三、红细胞免疫与中医病证155

四、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衰老的关系155

二、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气血变化155

第二节红细胞免疫与中医学理论155

一、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156

第三节 中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156

二、中药复方158

第八章 中药对NK细胞、LAK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作用162

第一节 中药对NK细胞的作用162

二、中药对NK细胞活性的增强作用162

一、NK细胞的免疫学功能162

四、中药对NK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165

三、中药对NK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165

二、中药对LAK细胞活性的影响166

第二节 中药对LAK细胞的作用166

二、中药对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168

一、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68

第三节 中药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168

第九章 中药对补体水平及补体活性的影响172

第二节 中药对补体水平及活性的影响173

四、中和及溶解病毒173

二、抑制补体产生及补体活性174

第一节 免疫分子、细胞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77

二、中药对IL-2产生及其活性的增强作用182

三、中药对IL-2产生及其活性的抑制作用185

四、中药对IL-2产生及其活性的调节作用186

五、中药对IL-2受体及IL-2 mRNA的影响187

第四节 中药对其他白细胞介素的影响189

一、几种白细胞介素(IL-3,IL-4,IL-5,IL-6,IL-8)的生物学活性189

二、中药对几种白细胞介素的影响191

第十一章 中药对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195

第一节 中药对干扰素的影响195

一、干扰素及其生物学功能195

二、中药对于扰素的诱生和促诱生作用195

三、中药对于扰素的抑制作用199

第二节 中药对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200

一、集落刺激因子的分类及其生物学功能200

二、中药对集落刺激因子的促进和增强作用200

一、肿瘤坏死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202

三、中药对集落刺激因子的抑制作用202

第三节 中药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202

二、中药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203

第十二章 中药对细胞粘附分子、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2的作用210

第一节 中药对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210

一、细胞粘附分子及其生物学功能210

二、中药对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210

第二节 中药对一氧化氮的作用211

一、一氧化氮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学功能211

二、中药对一氧化氮产生的诱导和增强作用213

三、中药对一氧化氮的抑制作用215

四、中药对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216

第三节 中药对前列腺素E2的影响217

一、前列腺素E2的免疫学功能217

第十三章 中药对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222

第一节 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的生物学功能222

一、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与免疫调节222

二、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与肿瘤222

二、补中益气汤223

一、人参223

第二节 中药对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223

三、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与衰老223

三、黄芪建中汤224

四、甘露消毒丹224

五、扶正补气方224

六、康健宝3224

七、清肺饮224

八、冬虫夏草多糖224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共同特点及相互关系226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226

第十四章 中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226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227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研究的中医药学意义228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相关性229

一、肾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229

二、肝脏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229

三、脾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229

四、经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229

第三节 中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230

一、中药有效成分230

二、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234

第一节药物因素243

一、品种243

第十五章 影响中药免疫作用的因素243

二、产地244

三、药用部位245

四、药物年龄245

六、干鲜状况246

七、贮藏条件与时间246

五、采收季节246

八、炮制247

九、剂量和提取方法249

十、剂型与给药途径251

十一、配伍与禁忌251

十二、其他因素251

第二节机体因素与环境因素252

一、机体因素252

二、环境因素253

第一节针灸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255

一、对巨噬细胞的作用255

第十六章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255

二、对T细胞的作用256

三、对红细胞的作用258

四、对NK细胞、LAK细胞的作用261

五、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262

第二节针灸对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262

一、对抗体的作用262

二、对补体的作用263

三、对白细胞介素的作用263

四、对干扰素的作用264

五、对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265

六、对一氧化氮的作用265

七、对前列腺素E2的作用266

八、对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267

第三节 针灸对免疫调节网络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267

一、对IL-2-IFN-NKC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267

二、对Mφ-IL-1-TH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267

三、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268

四、针刺镇痛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271

一、免疫网络调节机制274

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制274

第四节针灸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探讨274

三、经络与免疫调节277

第五节影响针灸免疫作用的因素277

一、针灸因素277

二、机体因素280

第十七章中医药抗感染免疫284

第一节中医药抗细菌免疫284

一、抗幽门螺杆菌作用284

二、抗其他细菌作用286

三、抗内毒素作用298

四、中医药抗菌作用的特点及机制304

第二节 中药抗病毒免疫307

一、抗柯萨奇病毒作用307

二、抗疱疹病毒作用309

三、抗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作用315

四、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317

五、抗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作用320

六、抗其他病毒作用328

一、抗真菌作用329

第三节 中药抗其他病原体免疫329

二、抗寄生虫作用332

三、抗螺旋体作用337

第十八章 中医药抗肿瘤免疫341

第一节肿瘤与免疫341

一、肿瘤发生的免疫学机制341

二、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341

三、中医药抗肿瘤免疫的特点344

第二节 中医药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344

一、抑瘤和杀瘤作用344

二、影响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及核酸和蛋白质合成346

三、对抗致癌启动子347

四、影响端粒酶活性348

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49

六、诱导肿瘤细胞分化351

七、抗肿瘤转移355

八、调节肿瘤细胞信号通路356

九、影响肿瘤细胞化学成分及代谢358

第三节 中医药对荷瘤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359

一、中药有效成分360

二、单味中药361

三、中药复方362

四、针灸363

第四节 中医药对细胞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365

一、对胃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365

二、对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366

三、对其他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368

第五节 中医药抗诱变和抗突变作用369

一、抗诱变和抗突变作用的中药369

二、中药抗诱变作用的机制370

三、中药的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371

一、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372

第六节 中医药对肿瘤放疗、化疗的增敏作用372

二、对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增敏作用375

第七节 中医药对肿瘤放疗、化疗的减毒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378

一、对放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379

二、对放疗、化疗所致免疫抑制的影响383

三、癌症疼痛的中医药治疗385

四、癌症发热的中医药治疗388

五、对肿瘤病人消化道反应的影响389

六、对环磷酰胺致畸、损伤和致突变的防护作用392

七、对其他不良反应的影响394

第一节 中医药免疫作用的特点398

一、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中医药的重要特点和优势398

第十九章 中医药免疫作用的特点、研究进展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398

二、中医药与免疫学关系极为密切402

三、免疫学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402

第二节 中医药免疫作用研究进展404

一、中医学理论与免疫学关系的研究更深、更广404

二、补益类中药是中药免疫作用研究的突破口405

三、中医药对NIM网络影响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一大飞跃405

六、动物模型不断改进406

四、加深了对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水煎剂与提取物之间关系的认识406

五、对中药免疫作用及其特点的认识更加明确406

七、研究层次逐步深入407

第三节 中医药免疫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408

一、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单体)的关系408

二、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的关系408

三、动态时效与动物模型408

四、功能与形态的关系408

五、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409

六、免疫调节剂的研究和开发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