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政制史 下 省制与县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国政制史 下 省制与县制
  • 钱端升,萨师炯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5590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史-中国-民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政制史 下 省制与县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编 省制3

第一章 省行政机关3

第一节 第一期省行政机关4

第二节 第二期省行政机关12

第一项 巡按使公署12

第一目 巡按使12

第二目 巡按使公署政务厅13

第三目 政务厅外之其他组织20

第二项 财政厅23

第一目 财政厅之组织23

第二目 财政厅之职权24

第三项 省政会议机关26

第三节 第三期省行政机关27

第一项 教育厅28

第一目 教育厅之组织28

第二目 教育厅之职权30

第二项 实业厅31

第一目 实业厅之组织31

第二目 实业厅之职权33

第三项 警务处34

第一目 警务处之组织35

第二目 警务处之职权38

第四项 省参事会39

第一目 省参事会之组织39

第二目 省参事会之职权41

第四节 第四期省行政机关41

第一项 省政府委员会43

第一目 省政府委员43

第二目 省政府主席45

第三目 省政府委员会议及其职权47

第四目 省政府行署之组织与职权51

第二项 秘书处52

第一目 秘书处之组织52

第二目 秘书处之职掌53

第三项 各厅53

第一目 各厅之组织54

第二目 各厅之职掌58

第四项 各专管处局62

第一目 保安处63

第二目 警务处64

第三目 卫生处65

第四目 统计处66

第五目 社会处66

第六目 合作事业管理处67

第七目 地政局68

第八目 会计处69

第九目 人事处(室)70

第十目 机构之调整71

第五项 厅务或处务会议及行政会议72

第一目 厅务或处务会议72

第二目 各厅行政会议73

第六项 合署办公制76

第五节 省行政机关之职权79

第六节 省动员会议84

第二章 地方军政机关87

第一节 省最高军政机关87

第一项 概论87

第二项 省最高军政机关之组织89

第三项 省最高军政长官之职权92

第二节 其他地方军政机关93

第一项 巡阅使93

第一目 巡阅使署之组织94

第二目 巡阅使之职权97

第二项 护军使97

第一目 护军使署之组织98

第二目 护军使之职权99

第三项 镇守使99

第一目 镇守使署之组织100

第二目 镇守使之职权101

第四项 绥靖主任102

第一目 绥靖主任公署之组织102

第二目 绥靖主任之职权103

第三章 省议会106

第一节 省议员106

第一项 省议员之选举106

第一目 选举人及当选人之资格107

第二目 初选举109

第三目 复选举114

第二项 省议员之任期116

第三项 省议员之权利与义务116

第二节 省议会之组织117

第三节 省议会会议118

第四节 省议会之职权120

第四章 省临时参议会122

第一节 省临时参议员122

第一项 省临时参议员之名额122

第二项 省临时参议员之推选125

第三项 省临时参议员之任期126

第四项 省临时参议员之权利与义务126

第二节 省临时参议会之组织127

第三节 省临时参议会会议128

第四节 省临时参议会之职权130

第五章 省司法机关132

第一节 司法筹备处132

第二节 法院编制法下省司法机关134

第三节 法院组织法下省司法机关141

第四节 省司法行政之监督143

第六章 特别区域行政机关146

第一节 京兆特别区域行政机关146

第一项 京兆特别区域行政机关之组织147

第二项 京兆特别区域行政长官之职权149

第二节 热察绥之行政机关149

第三节 东省特别区行政机关151

第四节 西康之行政机关153

第一项 西康政制之沿革153

第二项 西康建省委员会155

第五节 省与中央间之组织158

第一项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158

第二项 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159

第三项 冀察政务委员会160

第七章 省县间之行政组织162

第一节 道制162

第一项 道之存废162

第二项 道行政公署164

第三项 道行政长官之职权165

第二节 各省特有之中间组织171

第一项 广东行政委员制171

第二项 广西行政督察委员制172

第三项 江西党政委员分会制172

第四项 安徽首席县长制174

第五项 江苏行政区监督制174

第六项 浙江县政督察专员制175

第七项 江西区长官制176

第八项 新疆区行政长制177

第九项 云南殖边督办公署178

第三节 行政督察专员制180

第一项 概论180

第二项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组织184

第一目 行政督察专员184

第二目 行政督察专员之僚属187

第三目 区保安司令部189

第四目 战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区保安司令部之合并组织191

第三项 行政督察专员之职权192

第三编 县制203

第一章 县组织法规沿革203

第一节 清末之县组织法规203

第一项 各省官制通则203

第二项 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204

第二节 北京政府时代之县组织法规206

第一项 民元(1912年)至民四(1915年)之县组织法规206

第二项 民四至民十(1921年)之县组织法规207

第三项 民十以后之县组织法规209

第三节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县组织法规210

第一项 国民政府初期之县组织法规210

第二项十七年(1928年)至二十三年(1934年)之县组织法规211

第三项 二十三年以来之县组织法规215

第四项 二十七年(1938年)以来之县组织规定217

第五项 宪政时期之县组织规定223

第四节 总述224

第二章 县行政机关227

第一节 县行政长官227

第一项 北京政府时代之县知事228

第一目 县知事之资格及任用229

第二目 县知事之职权231

第二项 民十(1921年)前后各自治省之县长234

第一目 县长之资格任用及任期234

第二目 县长之职权235

第三项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县长236

第一目 县长之资格任用及任期237

第二目 县长之职权241

第二节 秘书245

第三节 局与科246

第一项 局249

第一目 北京政府时代之局所249

第二目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局252

第二项 科261

第一目 北京政府时代之科261

第二目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科262

第四节 县行政人员之任用266

第一项 北京政府时代县行政人员之任用266

第二项 国民政府成立后县行政人员之任用268

第五节 县参事会271

第一项 县参事会之组织272

第二项 县参事会会议272

第三项 县参事会之职权273

第六节 县政会议与县行政会议273

第一项 县政会议273

第二项 县行政会议275

第七节 县之其他行政机关或人员276

第一项 县佐277

第二项 县征收机关278

第三项 县会计及统计机关281

第四项 委员会及其他机关283

第一目 委员会283

第二目 其他各机关290

第三章 县议会及县参议会296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代之县议会297

第一项 民三(1914年)以前之县议事会297

第一目 县议员297

第二目 县议事会之组织及会议301

第三目 县议事会之职权303

第二项 民十(1921年)前后各自治省之县议会304

第一目 县议员304

第二目 县议会之组织及会议308

第三目 县议会之职权309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县参议会311

第一项 民二十(1931年)后广东省之县参议会312

第一目 县参议员312

第二目 县参议会之组织及会议314

第三目 县参议会之职权315

第二项 扶植自治时期之县参议会315

第一目 县参议员316

第二目 县参议会之组织及会议320

第三目 县参议会之职权321

第三项 县各级组织纲要下之县参议会321

第一目 县参议员322

第二目 县参议会之组织及会议325

第三目 县参议会之职权327

第四章 县司法机关329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代之县司法机关330

第一项 普通法院330

第一目 地方审判厅检察厅330

第二目 初级审判厅检察厅332

第三目 地方分庭333

第四目 地方刑事简易庭333

第二项 兼理司法法院334

第一目 审检所334

第二目 县司法公署335

第三目 县知事兼理司法335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县司法机关336

第一项 普通法院337

第一目 地方法院337

第二目 地方法院分院339

第二项 兼理司法法院——县司法处340

第五章 县之下级组织342

第一节 民三(1914年)以前县之下级组织——城镇乡342

第二节 民十(1921年)前后晋滇等省县之下级组织344

第一项 山西省之区村344

第二项 云南省之市村346

第三节 十七年(1928年)至二十三年(1934年)县之下级组织349

第四节 二十三年以来县之下级组织355

第五节 县各级组织纲要下县之下级组织356

第六节 各特殊省份县之下级组织364

第一项 “剿匪”省份县之下级组织364

第二项 广东广西两省县之下级组织365

第一目 广东省县之下级组织365

第二目 广西省县之下级组织365

第六章 各省县组织概略367

第一节 县各级组织纲要实施以前367

第二节 县各级组织纲要实施以后395

第四编 市制419

第一章 市组织法规沿革419

第二章 北京政府时代之市制422

第一节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422

第一项 城镇之地位423

第二项 城镇之组织424

第一目 董事会424

第二目 议事会425

第三目 两者之关系426

第三项 京师地方自治章程427

第四项 江苏暂行市乡制428

第二节 广州市暂行条例429

第一项 市之地位429

第二项 市之组织430

第一目 行政机关430

第二目 立法机关431

第三目 市审计处433

第三节 各省宪中之市制433

第四节 市自治制435

第一项 市之地位435

第二项 市之组织436

第一目 执行机关436

第二目 立法机关437

第三目 两者之关系439

第三项 市自治制之实施439

第五节 淞沪市自治制439

第一项 市之地位440

第二项 市之组织441

第一目 执行机关441

第二目 立法机关442

第三目 两者之关系442

第三章 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市制444

第一节 十七年(1928年)与十九年(1930年)市组织法444

第一项 市之地位445

第二项 市之组织449

第一目 执行机关449

第二目 立法机关455

第三目 市之下级组织465

第二节 市组织法之修订进行470

第三节 三十二年(1943年)市组织法474

第一项 市之地位474

第二项 市之组织475

第一目 执行机关475

第二目 立法机关476

第三目 市之下级组织477

第四节 市临时参议会479

第四章 各市组织概略482

第一节 直隶于行政院之市483

第二节 隶属于省政府之市498

第三节 筹备中之市517

附录 已裁废之市520

参考书目(一)522

参考书目(二)535

钱端升先生学术年表&林来梵543

萨师炯先生学术年表&王勇549

“走出帝制”:历史先声与在场记录&王勇553

一、同人合作,鸿篇巨制554

二、再版修订,萨君受命558

三、政体组织,举法详述560

四、宪制理想,迎难而进563

五、中间组织,载入史册572

六、历史节点,在场记录5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