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茶道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永梅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696427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茶-文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茶道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茶文化总论3
(一)茶文化定义、性质与内涵3
茶文化定义3
茶文化性质3
茶文化精神内涵5
(二)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7
茶文化社会功能7
茶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8
(三)茶文化的层次9
二、茶史13
(一)茶的起源13
茶的起源与原产地13
饮茶起源与演变13
“茶”字的起源与演变14
“茶”字发音与演变15
茶树的起源16
茶叶制作技术的演变17
唐代以前的茶事19
唐代茶事19
宋代茶事20
明清茶事21
(二)茶的传播22
古代茶的外传22
近代茶的外传23
现代茶文化的交流24
中国茶叶向外扩散路线25
中国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对外传播26
中国茶俗对各国茶文化的影响27
(三)茶的发展29
茶区分布发展29
茶叶命名与分类31
(四)栽茶与采茶历史35
(五)制茶的历史36
唐以前制茶史36
宋代制茶史36
明清制茶史37
名优茶生产条件38
我国传统名茶加工技术41
(六)茶在日本的传播及茶道的形成47
三、茶经51
(一)陆羽与《茶经》51
陆羽简介51
《茶经》概说52
《茶经》评价61
(二)蔡襄的《茶录》63
(三)赵佶的《大观茶论》64
(四)朱权的《茶谱》66
(五)冯正卿的《岕茶笺》67
(六)陆树声的《茶寮记》68
(七)许次纾的《茶疏》70
(八)苏东坡《叶嘉传》71
四、茶叶75
(一)茶叶基本知识75
茶叶的分类75
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79
茶叶的主要药效成分80
茶叶的保健功能82
(二)茶的类别85
绿茶85
黄茶86
黑茶88
白 茶89
乌龙茶90
红茶91
花茶与香味茶92
袋泡茶93
其他茶93
(三)茶叶质量的判别与选购95
茶叶质量的判别95
茶叶的选购100
(四)茶叶的贮存保鲜102
茶叶变质的原因102
影响茶叶品质的环境条件103
茶叶的贮存保鲜方法105
(五)名优绿茶109
二泉银毫110
九华毛峰111
天目青顶112
天然富硒紫阳茶113
天竺春毫114
太平猴魁115
无锡毫茶115
屯绿116
日铸雪芽116
午子仙毫117
六安瓜片117
文君绿茶118
巴岳名茶119
白沙绿茶119
西湖龙井120
华顶云雾121
竹叶青茶121
安化松针122
江山绿牡丹122
龟山岩绿123
青城雪芽123
茅山青锋124
金奖惠明124
径山茶124
庐山云雾125
南京雨花茶126
南山白毛茶126
贵定云雾茶127
信阳毛尖127
顾渚紫笋128
秦巴雾毫129
桂平西山茶130
峨嵋毛峰131
高桥银峰131
涌溪火青132
黄山毛峰132
黄石溪毛峰133
黄山绿牡丹134
婺源茗眉135
雁荡毛峰135
敬亭绿雪136
遂川狗牯脑137
普陀山佛茶138
湄江茶138
蒙山甘露139
韶山韶峰140
碧螺春140
(六)名优红茶142
云南红茶143
正山小种143
宁红工夫144
祁门红茶145
政和工夫145
贵州红碎茶146
浮梁工夫红茶147
(七)名优花茶148
金华茉莉花茶148
苏州茉莉花茶149
福建茉莉花茶150
(八)名优乌龙茶151
文山包种茶151
凤凰单枞152
永春佛手153
安溪铁观音153
冻顶乌龙茶154
岭头单枞155
岭头奇兰155
武夷肉桂156
武夷大红袍157
闽北水仙157
茶中新秀绿观音157
雪峰高山茶158
(九)名优白茶160
白毫银针161
白牡丹161
(十)名优黄茶162
君山银针163
沩山毛尖164
蒙山黄芽164
霍山黄芽165
(十一)名优紧压茶166
七子饼茶166
云南沱茶167
重庆沱茶168
(十二)名优黑茶169
六堡茶169
普洱茶169
黑砖茶171
(十三)其他名优茶172
速溶茶172
冰茶172
雪茶——雪山奇珍175
五、茶馆179
(一)茶馆的起源与发展179
现代茶艺馆的起源179
港、澳、台等地茶艺馆的发展180
中国大陆茶艺馆的发展181
(二)茶艺馆的类型182
仿古式茶艺馆182
园林式茶艺馆183
室内庭院式茶艺馆183
现代式茶艺馆183
民俗式茶艺馆184
戏曲茶楼184
综合型茶艺馆184
(三)茶艺馆的筹备185
选址185
定位186
装饰设计187
人员招聘与培训187
开业准备189
(四)茶艺馆的经营管理191
茶艺馆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内容191
岗位职责194
日常事务管理196
现场管理198
营销策划201
人事管理203
服务管理203
茶艺馆的品牌营造205
(五)现代茶艺馆的发展趋势206
茶艺馆的经营状况分析206
现代茶艺馆的创新之路207
(六)茶馆服务210
服务规范210
服务八忌211
服务中应处理好的10种关系211
茶艺表演评分标准213
(七)成功案例215
茶馆与家居适用茶联215
茶馆:向特色要效益218
起个好名字220
寄意镇店之宝221
(八)中国部分特色茶馆222
北京特色茶馆222
上海特色茶馆223
杭州特色茶馆224
广州特色茶馆224
南京特色茶馆224
成都特色茶馆224
山东特色茶馆225
天津特色茶馆225
秦皇岛特色茶馆226
六、茶具229
(一)茶具的发展及演变229
茶具的起源229
完备的唐代茶具230
兴盛的宋代茶具236
过渡期的元代茶具237
定型的明代茶具237
多彩的清代茶具238
(二)茶具的种类和产地239
陶土茶具239
瓷器茶具240
漆器茶具241
玻璃茶具241
金属茶具242
(三)紫砂壶243
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243
紫砂壶的选购技巧244
新壶的处理方法244
如何养好一把壶245
紫砂名家245
(四)茶艺实用茶具247
煮水器247
置茶器247
理茶器247
分茶器248
品茗器248
涤茶器248
其他茶具248
(五)茶具的选购与养护249
选购249
养护250
七、茶道254
(一)泡茶用水254
泡茶用水的标准254
泡茶用水的选择255
北京玉泉山玉泉257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259
镇江金山中泠泉260
济南趵突泉261
无锡惠山寺石泉水262
杭州虎跑泉263
杭州龙井泉265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266
济南珍珠泉266
扇子山蛤蟆石泉水267
上饶广教寺陆羽泉268
扬州大明寺泉水270
怀远县白乳泉272
柏岩县淮水源272
玉虚洞下香溪水273
商州武关西洛水274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水274
桐庐严陵滩水275
避暑山庄热河泉276
惠来海角甘泉277
香溪河畔昭君井278
天门文学泉278
三游洞下陆游泉279
江城北山让水廉泉280
吴县东山柳毅井281
淄川东山柳泉281
桂平西山甜乳泉282
梧州冰井泉283
昆明杨官庄九龙泉283
(二)泡茶技艺284
泡茶四要素284
茶叶的一般冲泡程序286
绿茶茶艺(一)288
绿茶茶艺(二)288
绿茶茶艺(三)291
西湖龙井茶茶艺293
碧螺春茶茶艺294
信阳毛尖茶茶艺296
黄山毛峰茶茶艺297
武夷山功夫茶茶艺298
潮汕功夫茶茶艺301
宜兴功夫茶茶艺302
台湾功夫茶茶艺305
安溪功夫茶茶艺307
泉城功夫茶茶艺308
红茶茶艺(一)312
红茶茶艺(二)314
花茶茶艺(一)316
花茶茶艺(二)318
禅茶茶艺321
孔子茶道325
乌龙茶茶艺326
普洱茶茶艺328
白毫银针茶茶艺329
君山银针茶茶艺330
(三)舞台表演茶艺332
宫廷三清茶茶艺333
宫廷太子茶茶艺333
白族三道茶茶艺335
文士茶茶艺336
佛茶茶艺336
太极茶茶艺337
茶艺欣赏338
茶叶泡饮注意事项343
(四)品茶艺术344
茶的色泽344
茶的香气347
茶的滋味348
茶的形状349
品茶环境352
品茶内容356
茶的品饮技艺359
(五)科学合理饮茶362
环境与饮茶种类的选择362
季节与饮茶种类的选择362
身体状况与饮茶种类的选择363
(六)中华民族饮茶习俗364
综述364
汉族茶俗368
蒙古奶茶372
回族罐罐茶373
藏族酥油茶373
维吾尔族香茶375
苗族八宝油茶375
侗族油茶376
白族三道茶376
土家族擂茶(打油茶)377
哈尼族土锅茶378
哈萨克族奶茶379
傣族竹筒茶379
傈僳族油盐茶380
佤族苦茶380
拉祜族烤茶381
纳西族“龙虎斗”和盐茶381
景颇族腌茶382
布朗族青竹茶382
撒拉族“三炮台”碗子茶383
基诺族凉拌茶和煮茶383
布依族“姑娘茶”384
(七)世界各国饮茶习俗385
日本茶俗385
巴基斯坦茶俗387
阿富汗茶俗387
土耳其茶俗388
东南亚国家茶俗389
英国茶俗389
荷兰茶俗390
法国茶俗390
美国茶俗391
俄罗斯和东欧茶俗392
非洲国家茶俗393
大洋洲茶俗393
南美洲茶俗394
八、茶与健康397
(一)我国历代医学关于茶的论述397
茶叶疗疾论述397
茶叶方剂治眼病例说399
(二)现代医学论茶叶保健作用400
茶多酚的功能401
维生素的功能401
矿质元素的功能402
(三)茶的心理保健作用404
茶是心理治疗舒解剂404
茶是心理治疗平衡剂405
(四)茶的保健功效408
茶的药用史408
茶叶的有效成分410
茶的保健功能412
(五)品饮绿茶与养生419
绿茶的种类419
蜚声遐迩的绿茶珍品421
绿茶的品饮艺术427
绿茶所含的有效成分430
绿茶的保健功能431
绿茶的保健配方434
(六)品饮乌龙茶与养生439
乌龙茶的种类439
乌龙茶的品饮艺术445
乌龙茶的有效化学成分448
乌龙茶的保健功效449
乌龙茶的保健配方452
(七)品饮红茶与健康456
红茶的种类456
红茶的品饮艺术457
红茶的保健功能460
红茶的保健配方461
(八)品饮花茶与健康465
花茶的种类465
花茶的品饮艺术466
花茶的保健功能468
花茶的保健配方468
(九)品饮普洱茶与健康471
普洱茶的种类471
普洱茶的品饮艺术473
普洱茶的保健功能474
普洱茶的保健配方475
(十)实用茶疗478
滋补健身类478
养颜减肥类479
清热解毒类480
解表散邪类481
止咳润肺类481
九、茶与艺术485
(一)茶与诗词485
晋杜育(一首)486
唐李白(一首)488
唐李嘉祜(一首)489
唐皇甫冉(一首)490
唐皇甫曾(一首)491
唐皎然(三首)491
唐袁高(一首)494
唐白居易(四首)496
唐元稹(一首)499
唐张籍(一首)499
唐柳宗元(一首)500
唐薛能(一首)501
唐温庭筠(一首)501
唐卢仝(一首)502
唐郑谷(一首)504
唐秦韬玉(一首)505
唐杜牧(一首)506
唐韦处厚(一首)507
唐李群玉(一首)508
唐李郢(一首)509
唐李咸用(一首)510
唐郑遨(一首)511
唐齐己(四首)512
唐成彦雄(一首)515
吕岩(一首)515
宋丁谓(一首)516
宋范仲淹(一首)517
宋梅尧臣(一首)520
宋欧阳修(一首)521
宋蔡襄(一首)523
宋苏轼(五首)523
宋苏辙(一首)527
宋陆游(三首)528
宋杨万里(一首)530
元耶律楚材(一首)531
元虞集(一首)532
元王沂(一首)533
金元好问(一首)533
明唐寅(一首)535
明贡修龄(三首)536
清爱新觉罗·玄烨(一首)537
清爱新觉罗·弘历(一首)537
清爱新觉罗·颙琰(一首)538
清蔡廷弼(一首)539
清万光泰(一首)540
郭沫若(一首)541
朱德(一首)542
陈毅(一首)542
苏轼茶诗赏析543
(二)茶与书画551
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552
无名氏的《宫乐图》553
周昉的《调琴啜茗图》553
刘松年的《碾茶图》554
钱选的《卢仝煮茶图》554
唐寅的《事茗图》555
赵孟頫的《斗茶图》555
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556
顾炳的《斗茶图》557
陈洪绶的《停琴啜茗图》557
边寿民的《紫砂壶》557
胡术的《清茗红烛图》558
华岩的《闲听说旧图》559
墓葬茶画559
茶与书法、篆刻562
(三)茶与文学作品568
茶与小说、小品文568
茶艺文中的双璧570
(四)茶与对联576
咏今古茶人茶书联(十一副)576
咏茶联(十九副)581
茶趣联(五副)588
茶叶店联(八副)590
茶亭联(五副)593
茶楼茶馆联(三十八副)594
茶泉联(十二副)605
茶丝栈联(五副)609
茶酒联(六副)611
佛茶联(五副)613
御茶联(二副)614
(五)茶与民风习俗615
饮茶与生活615
贡茶与斗茶617
点茶与分茶620
茶宴和茶话会622
坐茶馆与施茶会624
吃茶与婚配627
茶与祭天祀神631
茶与丧葬633
礼仪与风俗634
吉祥与祝福636
拟人与比喻637
方圆与规矩639
其他寓意和礼俗642
交友待客话茶俗642
(六)茶与宗教646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646
“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647
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649
茶与佛教650
佛门茶理654
道教饮茶之道657
伊斯兰教尚茶禁酒660
天主教播茶、倡茶660
(七)名人与茶661
古代名人与茶661
现代名人与茶663
名人饮茶寄情665
名人饮茶显风光667
名人饮茶与喝酒、吟诗668
居士好饮茶670
名人饮茶成“疯”672
名人饮茶重情趣674
名人用茶取名作号679
(八)茶与典故681
茶字的起源与演变681
《茶经》里的典故684
茶神品泉的逸闻故事690
茶神与瓷偶人陆鸿渐691
陆放翁晴窗戏分茶692
陈用宾六诏杯茶邀仙人693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694
绿香亭众才女品茗论茶道697
文成公主带茶入藏699
大红袍的传说699
赵州和尚吃茶去700
“吃茶去来”碑700
名茶的传说701
(九)茶与其他艺术703
颂茶歌舞、戏曲703
茶与棋705
茶与谚语705
十、茶与茶膳709
茶宴、茶点、茶酒709
茶宴与茶肴709
浆茶、粉茶、茶点心710
茶酒与茶鸡尾酒714
茶凉菜食谱715
茶热菜食谱716
茶主食食谱719
茶汤类食谱720
附录:722
(一)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722
热门推荐
- 578271.html
- 2719249.html
- 698174.html
- 3866809.html
- 1701941.html
- 1161003.html
- 1532794.html
- 890798.html
- 3575319.html
- 3641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5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0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9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6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4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2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0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9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