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
  • 曲成毅主编;栾荣生,姜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594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230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流行病学-社会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发展简史3

一、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定义3

二、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5

第二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7

一、概念的不确定性7

二、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差别7

三、心理测量是主要研究手段8

四、问卷设计与使用是质量控制的核心9

五、研究方法的多样性9

第三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0

一、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社会流行病学的关系10

二、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行为流行病学的关系11

三、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关系12

四、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12

第四节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发展前景13

第二章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5

第一节 现场观察15

一、现场观察的概念15

二、现场观察的种类和方法16

三、现场观察的特点17

四、现场观察常见偏倚17

五、现场观察的优缺点18

第二节 现场调查18

一、问卷调查18

二、访谈调查21

三、抽样技术27

第三节 档案研究29

一、档案研究的概念29

二、档案研究的种类和方法30

三、档案研究的特点33

四、档案研究常见的偏倚33

五、档案研究的优缺点33

第四节 分析性研究34

一、队列研究34

二、病例对照研究35

第五节 实验研究36

一、现场实验37

二、准实验38

第三章 心理问卷及量表编制44

第一节 心理问卷及量表编制的理论44

一、心理测量理论44

二、项目分析47

三、测量的信度49

四、测量的效度51

第二节 心理问卷的设计和编制53

一、问题的选定53

二、问题的编排和组合54

三、问卷编制和排印中要注意的事项55

第三节 心理量表的设计与编制56

一、设计测试框架56

二、收集测试题目57

三、测试项目的筛选57

四、项目的合成60

五、量表的试用及调整61

第四节 心理问卷和量表的计分和评价61

一、变量赋值62

二、导出分数62

三、分数的合成64

第四章 心理测量68

第一节 能力测量68

一、智力测验68

二、能力倾向测验74

三、创造力测验76

第二节 人格测量77

一、自陈量表77

二、投射测验83

第三节 情绪测量87

一、抑郁量表88

二、焦虑量表88

三、孤独量表90

第五章 敏感性问题调查92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92

一、释疑法93

二、对象转移法93

三、敏感性问题的转化93

四、假定法93

第二节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术94

一、访谈法94

二、电脑问卷调查法及网上调查法96

三、电话调查97

四、邮寄调查99

五、发送问卷调查100

六、可能影响调查研究质量的因素100

第三节 随机化应答技术101

一、二项分类随机化应答模型101

二、多项分类随机化应答模型105

三、定量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106

第六章 神经电生理与影像技术107

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107

一、脑电图107

二、事件相关电位112

第二节 影像技术的应用117

一、概述117

二、脑血流灌注断层核素显像及局部脑血流量测定117

三、脑代谢显像119

四、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120

第七章 神经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测定技术123

第一节 概述123

一、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123

二、异常心理活动的理论假设124

第二节 神经生化物质和分子生物学易感标志125

一、与心理活动相关的神经递质和受体126

二、神经肽129

三、神经营养因子129

第三节 常用的神经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130

一、异常心理活动常用的神经生化检测方法130

二、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技术133

第四节 神经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测定技术在心理活动研究中的应用134

一、应激状态下心理活动研究134

二、异常心理活动相关研究136

第八章 常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146

第一节 概述146

第二节 通径分析147

一、通径分析方法的数学基础147

二、通径分析的数学模型151

三、通径分析模型的识别156

四、通径分析模型的估计与检验159

五、通径分析模型的修正163

六、实例分析165

第三节 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167

一、曲线型效应模型168

二、全信息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建模171

三、有限信息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建模方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174

四、实例分析181

第四节 支持向量机191

一、概述191

二、基本原理192

三、实例分析194

四、支持向量机的优缺点196

第五节 附录197

上篇参考文献202

下篇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实践与应用213

第九章 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流行病学研究213

第一节 概述213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214

二、心理障碍概述214

三、开展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216

第二节 突发事件后主要的心理障碍216

一、心理健康和情绪障碍217

二、心理应激217

第三节 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219

一、人口学因素219

二、认知评价与应对方式220

三、社会支持220

四、人格特征221

五、创伤及其他因素221

第四节 突发事件后心理障碍的预防221

一、开展灾难预防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222

二、建立并完善预防与控制体系222

三、加强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222

第十章 精神发育迟滞流行病学研究223

第一节 概述223

一、精神发育迟滞概念223

二、精神发育迟滞分类(级)226

三、临床表现227

四、精神发育迟滞诊断228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229

一、流行情况229

二、分布特征230

三、精神发育迟滞流行病学研究的问题与挑战231

第三节 病因及危险因素231

一、病因及危险因素分类231

二、病因学研究进展233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236

一、一级预防236

二、二级预防237

三、三级预防238

第十一章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研究240

第一节 概述241

一、定义和分型241

二、诊断标准243

第二节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特征245

一、流行情况245

二、分布245

三、危险因素246

四、转归249

第三节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50

第十二章 自杀行为流行病学研究252

第一节 概述252

一、自杀行为相关概念252

二、自杀行为现状253

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254

一、社会环境人口学因素254

二、生物精神心理学因素257

第三节 个体层面自杀危险的评估259

一、临床访谈259

二、常用评估量表260

第四节 自杀行为的防治策略261

一、群体水平的自杀防治策略261

二、个体水平的自杀行为干预和治疗261

第十三章 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研究263

第一节 概述263

一、抑郁障碍的概念和分类263

二、临床特征265

三、流行病学特征265

四、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268

五、抑郁障碍的预防269

第二节 儿童少年抑郁症272

一、儿童少年抑郁症临床特征及诊断272

二、儿童少年抑郁症流行病学特征274

三、儿童少年抑郁症危险因素275

四、儿童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276

第三节 老年期抑郁障碍278

一、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分类学和临床特征概述278

二、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279

三、病因学研究进展280

四、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治疗干预282

五、老年期抑郁障碍的预防283

第十四章 成瘾流行病学研究284

第一节 概述284

一、基本概念284

二、成瘾性疾病的分类284

三、成瘾性疾病流行现状284

第二节 吸烟成瘾285

一、吸烟成瘾概述285

二、吸烟的流行病学特征286

三、吸烟成瘾的危险因素286

第三节 网络成瘾288

一、网络成瘾概述288

二、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289

三、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290

第四节 吸毒成瘾292

一、吸毒成瘾概述292

二、吸毒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293

三、吸毒成瘾的危险因素293

第五节 赌博成瘾294

一、赌博成瘾的概述294

二、赌博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297

三、赌博成瘾的危险因素297

第六节 酗酒及饮酒成瘾299

一、酗酒及饮酒成瘾的概述299

二、饮酒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301

三、饮酒成瘾的危险因素302

第七节 成瘾性疾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305

一、防治策略305

二、防治措施306

第十五章 人际暴力流行病学研究310

第一节 概述310

一、定义与分类310

二、人际间暴力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311

三、评定314

第二节 儿童虐待与忽视314

一、分类315

二、流行特征316

三、危险因素318

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320

五、预防干预323

第三节 亲密伴侣暴力324

一、家庭暴力325

二、约会暴力331

第四节 老人虐待338

一、老人虐待的定义和分类339

二、流行特征340

三、受虐待老人的社会与行为特征341

四、老人虐待的家庭和社会因素343

五、虐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345

六、老人虐待的预防345

第十六章 性心理流行病学研究351

第一节 概述351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351

一、性对象障碍351

二、性行为方式异常358

三、性别认同障碍360

四、预防措施362

第三节 性功能障碍363

一、男性性功能障碍364

二、女性性功能障碍366

三、预防措施369

第四节 性放纵370

一、定义370

二、对性放纵行为的理论解释370

三、分类371

四、危害及对性病的预防措施372

第五节 性成瘾372

一、定义372

二、流行病学特征372

三、原因372

四、预防措施373

第六节 性强迫373

一、定义373

二、流行病学特征373

三、原因374

四、分类375

五、预防措施375

第十七章 工作压力流行病学研究377

第一节 概述377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377

二、工作压力的来源378

三、工作压力的测量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380

四、工作压力理论模型382

第二节 工作压力的分布特征383

一、时间分布383

二、地区分布383

三、人群分布383

第三节 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385

一、社会因素385

二、组织因素387

三、个人因素387

第四节 工作压力反应与后果390

一、对个人的影响391

二、对组织的影响395

三、对子女的影响396

第五节 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397

一、工作压力应对397

二、工作压力管理397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398

一、存在的问题398

二、研究展望398

下篇参考文献400

中英文名词对照4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