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松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986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4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课堂改进的必进之路1
1.1 各执一端的课堂教学改革1
1.2 偏离课堂原点的教学问题2
1.3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4
第二章 课堂教学的原点问题6
2.1 生命与智慧:教学的生命意义与智慧价值10
2.1.1 教学之道,道在生命10
2.1.2 生命之教,道在心灵11
2.1.3 心灵之教,道在智慧12
2.2 学科与教材:学科教材理解的范式及其模型13
2.2.1 学科教材理解的教学实践意义13
2.2.2 学科教材理解的已有研究及其启示14
2.2.3 学科教材理解范式的结构模型17
2.3 知识与能力:学科课堂中的知识分类学22
2.3.1 知识与能力问题的哲学认识22
2.3.2 知识与能力问题的教育学认识24
2.3.3 知识与能力问题的再认识25
2.4 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持续建构的活动设计27
2.4.1 教学即“导学”:教师是一个引导者27
2.4.2 学习即“建构”:学生是一个建构者29
2.4.3 活动促“发展”:用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路34
第三章 深度教学的基本认识37
3.1 深度教学的本质内涵37
3.1.1 深度教学与浅层教学的根本区别37
3.1.2 深度教学的根本价值39
3.2 深度教学的结构模型40
3.2.1 学生与学科:心灵深处与学科本质的交互融合41
3.2.2 学科与学习:学科本质与持续建构的相互依存41
3.2.3 学生与学习:心灵深处与持续建构的相互支持42
3.3 深度教学的实践特质43
3.3.1 深度教学的基本性质43
3.3.2 深度教学的实践样态44
3.4 深度教学的基本范式45
3.4.1 深度教学是深入学科教材本质的反思性教学45
3.4.2 深度教学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对话式教学46
3.4.3 深度教学是促进学生持续建构的阶梯式教学47
3.4.4 深度教学是引导学生建构意义的理解性教学48
3.5 深度教学的操作框架49
3.5.1 一个终极价值: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与持续发展49
3.5.2 两个前端分析:学科教材与学生学情的深度分析50
3.5.3 四个转化设计:从目标的内容化到活动的序列化51
3.5.4 四个导学模式:从反思性教学到理解性教学53
第四章 深度教学的实践瓶颈55
4.1 前提:转变教师的学科教材理解范式56
4.1.1 学科教材理解的经验论范式及其问题56
4.1.2 学科教材理解的教学论范式及其框架60
4.1.3 转变学科教材理解范式的瓶颈、路径与策略65
4.2 关键:突破学科课堂中的知识分类学68
4.2.1 知识教学的实践问题:只见知识,而不见知识的知识69
4.2.2 学科知识的重新分类:知识与能力之问的再认识72
4.2.3 知识教学的突破:从知识到元知识86
4.3 本源:触发学生生命的内源性学习力88
4.3.1 内源性学习力的本质属性88
4.3.2 内源性学习力的结构模型89
4.3.3 内源性学习力的触发点90
4.3.4 内源性学习力的触发策略95
4.4 宗旨: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智慧价值98
4.4.1 智慧问题的凸显98
4.4.2 智慧的结构模型101
4.4.3 智慧的发展机制105
4.4.4 发展智慧的教学路径106
第五章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模式107
5.1 深入学科教材本质的反思性教学107
5.1.1 基本理念:用教材来教学科107
5.1.2 基本目标:培育学科核心素养108
5.1.3 基本方向:把握学科教材本质109
5.1.4 核心环节:反思110
5.1.5 基本模式:反思性教学111
5.2 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对话式教学114
5.2.1 浅层教学的重要根源:学生心灵的沉睡114
5.2.2 心灵的本质:意义建构体116
5.2.3 心灵的结构:心智、心事与心意118
5.2.4 心灵的触及:心灵的触发、唤醒与建构122
5.2.5 触及心灵深处的教学:基于问题情境的对话式教学124
5.3 促进学生持续建构的阶梯式教学126
5.3.1 阶梯式教学的缘起与根据126
5.3.2 阶梯式教学的理念与思想127
5.3.3 阶梯性活动的层次与设计128
5.3.4 学习支架的类型与搭建131
5.4 引导学生建构意义的理解性教学132
5.4.1 意义的内涵:事实、价值与精神132
5.4.2 意义的构成:知识层次与生命层次133
5.4.3 意义的建构:框架、机制与路径134
5.4.4 意义建构的教学途径:理解性教学137
结语 重新追回教学的真谛与智慧140
附录143
热门推荐
- 970548.html
- 2127711.html
- 3394450.html
- 2724849.html
- 3881723.html
- 3787963.html
- 903001.html
- 2788489.html
- 728264.html
- 630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3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4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3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5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7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3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3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