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
  • 李松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986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4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课堂改进的必进之路1

1.1 各执一端的课堂教学改革1

1.2 偏离课堂原点的教学问题2

1.3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4

第二章 课堂教学的原点问题6

2.1 生命与智慧:教学的生命意义与智慧价值10

2.1.1 教学之道,道在生命10

2.1.2 生命之教,道在心灵11

2.1.3 心灵之教,道在智慧12

2.2 学科与教材:学科教材理解的范式及其模型13

2.2.1 学科教材理解的教学实践意义13

2.2.2 学科教材理解的已有研究及其启示14

2.2.3 学科教材理解范式的结构模型17

2.3 知识与能力:学科课堂中的知识分类学22

2.3.1 知识与能力问题的哲学认识22

2.3.2 知识与能力问题的教育学认识24

2.3.3 知识与能力问题的再认识25

2.4 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持续建构的活动设计27

2.4.1 教学即“导学”:教师是一个引导者27

2.4.2 学习即“建构”:学生是一个建构者29

2.4.3 活动促“发展”:用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路34

第三章 深度教学的基本认识37

3.1 深度教学的本质内涵37

3.1.1 深度教学与浅层教学的根本区别37

3.1.2 深度教学的根本价值39

3.2 深度教学的结构模型40

3.2.1 学生与学科:心灵深处与学科本质的交互融合41

3.2.2 学科与学习:学科本质与持续建构的相互依存41

3.2.3 学生与学习:心灵深处与持续建构的相互支持42

3.3 深度教学的实践特质43

3.3.1 深度教学的基本性质43

3.3.2 深度教学的实践样态44

3.4 深度教学的基本范式45

3.4.1 深度教学是深入学科教材本质的反思性教学45

3.4.2 深度教学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对话式教学46

3.4.3 深度教学是促进学生持续建构的阶梯式教学47

3.4.4 深度教学是引导学生建构意义的理解性教学48

3.5 深度教学的操作框架49

3.5.1 一个终极价值: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与持续发展49

3.5.2 两个前端分析:学科教材与学生学情的深度分析50

3.5.3 四个转化设计:从目标的内容化到活动的序列化51

3.5.4 四个导学模式:从反思性教学到理解性教学53

第四章 深度教学的实践瓶颈55

4.1 前提:转变教师的学科教材理解范式56

4.1.1 学科教材理解的经验论范式及其问题56

4.1.2 学科教材理解的教学论范式及其框架60

4.1.3 转变学科教材理解范式的瓶颈、路径与策略65

4.2 关键:突破学科课堂中的知识分类学68

4.2.1 知识教学的实践问题:只见知识,而不见知识的知识69

4.2.2 学科知识的重新分类:知识与能力之问的再认识72

4.2.3 知识教学的突破:从知识到元知识86

4.3 本源:触发学生生命的内源性学习力88

4.3.1 内源性学习力的本质属性88

4.3.2 内源性学习力的结构模型89

4.3.3 内源性学习力的触发点90

4.3.4 内源性学习力的触发策略95

4.4 宗旨: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智慧价值98

4.4.1 智慧问题的凸显98

4.4.2 智慧的结构模型101

4.4.3 智慧的发展机制105

4.4.4 发展智慧的教学路径106

第五章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模式107

5.1 深入学科教材本质的反思性教学107

5.1.1 基本理念:用教材来教学科107

5.1.2 基本目标:培育学科核心素养108

5.1.3 基本方向:把握学科教材本质109

5.1.4 核心环节:反思110

5.1.5 基本模式:反思性教学111

5.2 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对话式教学114

5.2.1 浅层教学的重要根源:学生心灵的沉睡114

5.2.2 心灵的本质:意义建构体116

5.2.3 心灵的结构:心智、心事与心意118

5.2.4 心灵的触及:心灵的触发、唤醒与建构122

5.2.5 触及心灵深处的教学:基于问题情境的对话式教学124

5.3 促进学生持续建构的阶梯式教学126

5.3.1 阶梯式教学的缘起与根据126

5.3.2 阶梯式教学的理念与思想127

5.3.3 阶梯性活动的层次与设计128

5.3.4 学习支架的类型与搭建131

5.4 引导学生建构意义的理解性教学132

5.4.1 意义的内涵:事实、价值与精神132

5.4.2 意义的构成:知识层次与生命层次133

5.4.3 意义的建构:框架、机制与路径134

5.4.4 意义建构的教学途径:理解性教学137

结语 重新追回教学的真谛与智慧140

附录1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