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考古四十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31632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西考古四十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1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1
一 西侯度遗址1
二 匼河遗址4
三 丁村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6
四 古交市旧石器地点7
五 大同青瓷窑旧石器遗址8
六 南海峪洞穴遗址10
七 垣曲盆地的旧石器10
八 其它地点12
(一)万荣西桌子地点12
(二)新绛西马村地点12
(三)河津北里地点13
(四)河曲河会地点13
(五)榆社盆地的旧石器地点13
(六)永济介峪口地点13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14
一 丁村遗址群14
二 许家窑遗址20
三 其它地点24
(一)曲沃县里村西沟石器地点24
(二)侯马南梁石器地点24
(三)霍州赤峪、下乐坪、张家堡石器地点25
(四)交城县范家庄石器地点25
(五)太原古交石器地点25
(六)静乐凤程山石器地点25
(七)朔州后圪塔峰石器地点25
(八)原平市后口石器地点26
(九)寿阳、平定的石器地点26
(十)永济县东姚温石器地点26
四 小结26
第三节 旧石器晚期遗址及地点26
一 小石器传统26
(一)峙峪遗址27
(二)塔水河遗址29
(三)小站遗址30
(四)山自造地点30
(五)王龙沟地点31
(六)张家山地点31
二 细石器传统31
(一)下川遗址33
(二)薛关遗址36
(三)柿子滩遗址37
(四)柴寺遗址40
(五)大发地点40
(六)岚峪地点40
(七)石千峰一带的地点41
(八)赵王地点41
三 石器制造场41
(一)古交石器制造场41
(二)鹅毛口石器制造场42
(三)大崮堆山石器制造场43
第四节 山西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存环境43
一 早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44
二 中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45
三 晚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46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52
第一节 前仰韶时期53
一 磁山文化遗存54
二 枣园H1遗存54
(一)文化内涵54
(二)年代与文化性质55
三 山西前仰韶时期考古学文化发现的意义56
第二节 仰韶时期57
一 仰韶时期早期58
(一)晋西南地区58
(二)晋南地区62
(三)晋中地区64
二 仰韶时期中期65
(一)西王村下层65
(二)北橄遗址65
(三)马家小村遗址68
(四)晋中仰韶中期诸遗存70
三 仰韶时期晚期71
(一)晋南地区71
(二)晋中地区77
第三节 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80
一 晋西南地区81
(一)居住地的选择81
(二)文化内涵81
(三)研究现状82
二 晋南地区84
(一)居住地的选择84
(二)文化内涵84
(三)研究现状87
三 晋中地区90
(一)居住地的选择90
(二)文化内涵91
(三)研究现状93
四 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的起迄年代94
(一)相对年代94
(二)绝对年代95
第四节 龙山时期96
一 晋西南地区96
(一)典型遗存介绍96
(二)分期和文化性质99
(三)其他学者研究概况100
二 晋南地区100
(一)陶寺遗存介绍100
(二)分期和文化性质101
(三)陶寺墓地反映的社会问题103
(四)陶寺遗存族属的不同认识104
三 晋中地区104
(一)典型遗存介绍104
(二)分期和文化性质105
(三)其他学者研究概况106
四 晋东南地区108
五 小结109
第三章 夏商时代115
第一节夏116
一 运城地区117
(一)东下冯遗址117
(二)东马铺头遗址119
二 临汾盆地119
(一)陶寺遗址119
(二)大柴遗址120
(三)感军遗址122
(四)曲村遗址123
(五)南石遗址124
(六)苇沟—北寿城遗址125
三 晋中地区125
(一)白燕遗址125
(二)游邀遗址126
(三)狄村与东太堡127
(四)杏花村遗址128
(五)峪道河遗址128
(六)河家庄遗址128
(七)光社遗址128
(八)许坦墓群129
四 晋东南地区129
第二节商129
一 商代前期(二里冈时期)129
(一)遗址129
(二)青铜器134
二 商代后期(殷墟时期)134
(一)遗址134
(二)墓葬136
(三)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138
第四章 两周时期141
第一节 西周142
一 遗址及墓葬143
(一)洪洞坊堆、永凝堡墓葬143
(二)闻喜上郭村与邱家庄墓葬144
(三)侯马上马墓地146
二 天马—曲村遗址146
(一)居住遗址147
(二)墓葬148
第二节 春秋与战国152
一 新田遗址152
(一)新田遗址的发现与考古工作概况152
(二)城址154
(三)手工业作坊遗址157
(四)祭祀遗址160
(五)墓葬162
(六)分期162
(七)综合研究164
(八)新的起点166
二 其他遗址及城址167
(一)赵康古城167
(二)大马古城167
(三)古魏城168
(四)洪洞古城168
(五)晋阳古城168
(六)古曲沃168
(七)翼绛169
(八)高梁古城169
(九)虞169
(十)汾阴古城169
(十一)长子古城169
三 春秋墓葬169
(一)晋侯、晋公墓葬170
(二)侯马上马第13号墓171
(三)万荣庙前村春秋墓171
(四)闻喜邱家庄春秋墓171
(五)运城南相春秋墓172
(六)潞城潞河的7、8号墓172
(七)长子县东周7号墓173
(八)临猗程村东周墓地175
(九)太原晋国赵卿墓175
(十)浑源李峪村春秋墓179
(十一)原平县峙峪塔岗梁东周墓179
(十二)芮城坛道村1号墓180
(十三)赤狄墓葬180
(十四)分期讨论及各期特点180
四 战国墓葬183
(一)侯马、闻喜、万荣等地的战国墓葬183
(二)长治分水岭战国墓葬185
五 侯马盟誓遗址的发现与研究187
第五章 秦汉193
第一节秦193
一 侯马乔村墓地193
二 榆次王湖岭墓地196
第二节汉198
一 禹王城遗址198
(一)禹王城的组合布局198
(二)大城的调查和收获199
(三)小城的试掘和收获202
(四)中城的发掘和收获204
二 雁北的汉墓和汉代文物206
(一)平朔汉墓群207
(二)浑源县毕村汉墓216
(三)右玉大川“河平三年”铜器217
三 山西中南部的汉代文化遗存218
(一)孝义县张家庄汉墓群218
(二)闻喜西官庄汉代空心砖墓219
(三)中条山铜矿及冶炼遗址的调查219
四 汉画像石墓及壁画墓220
(一)晋西北(吕梁地区)的汉画像石墓220
(二)平陆、夏县的壁画墓222
五 右玉县善家堡墓地224
(一)墓地与墓葬形制224
(二)出土器物227
(三)结语230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232
第一节 北魏232
一 平城遗址232
二 方山永固陵233
三 司马金龙墓和元淑墓234
四 大同市电焊器材厂北魏墓地237
五 大同出土的波斯文物240
六 云冈窟前遗址241
第二节 北齐243
一 厍狄迴洛墓243
(一)墓葬形制243
(二)葬具243
(三)随葬器物244
(四)结语246
二 东安王娄睿墓247
(一)墓葬形制和葬具247
(二)出土遗物247
(三)壁画250
(四)结语251
三 北齐韩裔墓252
(一)墓葬形制252
(二)出土遗物252
(三)结语253
四 其它北齐墓253
第七章 隋唐时代256
第一节 隋代墓葬256
第二节 绛守居园池257
一 绛守居园池的兴建与历史沿革257
二 隋唐时期绛守居园池的布局258
三 绛守居园池的现状259
四 发掘地点与初步收获259
第三节 唐代墓葬的发掘与研究261
一 山西唐墓的分区与分期261
(一)太原地区的唐墓262
(二)长治地区的唐墓266
(三)其它地区的唐墓271
二 山西唐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272
第四节 永济蒲津渡遗址273
一 蒲津渡遗址的发现273
二 蒲津渡的历史沿革273
三 蒲津渡遗址的发掘274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279
第一节 宋代墓葬279
第二节 辽代墓葬281
第三节 金代墓葬284
一 各地金墓特点284
二 雁北地区的金墓285
三 晋中地区的金墓285
四 晋东南地区的金墓286
五 晋南地区的金墓287
第四节 元代墓葬290
一 雁北地区的元墓290
二 晋中地区的元墓291
三 临汾地区的元墓291
四 运城地区的元墓292
五 晋东南地区的元墓292
第九章 专题部分295
第一节 古代瓷器295
一 墓葬、遗址出土瓷器及窑址调查295
(一)隋代以前瓷器的出土295
(二)唐一元代瓷器的出土296
二 古瓷窑址298
第二节 山西出土的古钱币303
一 出土的历代货币303
二 金代铜钞版及明代推行纸币的布告310
第三节 山西出土的铜、石造像312
一 沁县南涅水石刻313
(一)南涅水的历史位置313
(二)南涅水石刻的分类及特点313
(三)南涅水石刻与各地石刻的关系317
二 太原西山大佛的发现318
三 灵邱曲廻寺石像的出土319
四 寿阳出土的金铜造像319
五 其他地区出土的造像320
附录1950——1992年山西考古文献索引325
英文目录360
后记369
热门推荐
- 3736374.html
- 2436666.html
- 1514315.html
- 2147025.html
- 103406.html
- 190705.html
- 3641382.html
- 3172215.html
- 281985.html
- 1249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4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7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6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1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4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3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8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