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煤及煤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煤及煤化学
  • 张双全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15911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162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煤-高等学校-教材-应用化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煤及煤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概述1

1.2 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重要地位2

1.3 我国的煤炭资源现状和前景4

1.3.1 我国煤炭资源的现状4

1.3.2 我国煤炭资源的前景5

复习思考题6

第2章 煤的生成过程及共伴生资源7

2.1 植物的演化及组成7

2.1.1 植物的演化7

2.1.2 植物的化学组成9

2.2 植物遗体的积聚环境13

2.2.1 泥炭沼泽的形成14

2.2.2 泥炭沼泽的类型15

2.2.3 成煤沉积环境模式16

2.3 成煤作用过程19

2.3.1 成煤条件19

2.3.2 腐殖煤的成煤作用过程21

2.3.3 主要聚煤期28

2.4 煤系共伴生资源29

2.4.1 煤层气29

2.4.2 煤系共伴生矿物资源32

复习思考题34

第3章 煤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35

3.1 概述35

3.2 煤分子结构理论35

3.2.1 煤大分子的构成35

3.2.2 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36

3.2.3 煤大分子结构理论38

3.3 煤的结构模型39

3.3.1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39

3.3.2 煤的物理结构模型43

3.4 煤的超分子结构理论45

3.4.1 煤超分子结构的概念45

3.4.2 煤超分子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45

3.5 煤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48

3.5.1 煤结构研究的方法论48

3.5.2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50

复习思考题52

第4章 煤的组成53

4.1 煤的煤岩组成53

4.1.1 宏观煤岩组成53

4.1.2 显微煤岩组成56

4.1.3 显微煤岩组分分类及显微煤岩类型64

4.1.4 显微组分的反射率70

4.1.5 煤岩学在煤炭加工利用中的应用72

4.2 煤的化学组成75

4.2.1 煤的工业分析组成75

4.2.2 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83

4.2.3 煤中有机质的族组成95

4.2.4 煤中无机质的矿物组成及煤灰成分99

复习思考题106

第5章 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109

5.1 煤的密度109

5.1.1 煤的真相对密度109

5.1.2 煤的视相对密度112

5.1.3 煤的散密度112

5.1.4 煤的块密度112

5.2 煤的硬度113

5.2.1 刻划硬度113

5.2.2 显微硬度113

5.3 煤中的孔115

5.3.1 煤的孔隙115

5.3.2 煤的裂隙120

5.4 煤的比表面积122

5.4.1 煤比表面积的概念122

5.4.2 煤比表面积的影响因素122

5.5 煤的润湿性与表面自由能124

5.5.1 固体润湿的基本原理124

5.5.2 煤的表面能及润湿机理125

5.5.3 煤对水润湿性的影响因素126

5.5.4 煤的润湿热128

5.6 煤的热性质128

5.6.1 煤的比热容128

5.6.2 煤的导热性129

5.7 煤的电性质129

5.7.1 煤的导电性129

5.7.2 煤的介电常数131

5.8 煤的光学性质131

5.8.1 煤的反射率131

5.8.2 煤的折射率132

5.8.3 煤的透光率132

5.8.4 煤的X射线衍射133

5.8.5 煤的红外光谱133

5.9 煤的磁性质134

复习思考题135

第6章 煤的化学性质136

6.1 煤与氧化剂的反应136

6.1.1 不同条件下煤的氧化136

6.1.2 煤的风化与自燃138

6.2 煤与氢的反应143

6.2.1 概述143

6.2.2 煤加氢反应的机理143

6.2.3 煤的性质对加氢反应的影响146

6.3 煤与浓硫酸的反应147

6.3.1 磺化反应147

6.3.2 影响磺化反应的因素148

6.3.3 磺化煤的用途148

复习思考题149

第7章 煤的工艺性质150

7.1 煤的热解和炼焦性能150

7.1.1 煤的热解150

7.1.2 黏结性烟煤热解过程中的黏结与成焦156

7.1.3 中间相理论160

7.1.4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及其评定方法163

7.1.5 各种黏结性、结焦性指标间的关系169

7.1.6 黏结性指标与单种煤焦炭质量的关系171

7.2 煤的加氢液化性能172

7.2.1 概述172

7.2.2 煤加氢液化性能的评价173

7.3 煤的气化性能173

7.3.1 煤的气化反应性173

7.3.2 煤灰的熔融特性176

7.3.3 煤灰的黏-温特性184

7.3.4 煤的结渣性186

7.4 煤的燃烧性能187

7.4.1 煤的发热量187

7.4.2 煤的着火性能191

7.5 煤的机械加工性能192

7.5.1 煤的可磨性192

7.5.2 煤的机械强度194

7.5.3 煤的脆度195

7.5.4 煤的弹性和塑性195

7.5.5 煤的筛分特性及粒度组成196

7.5.6 煤的可选性197

复习思考题203

第8章 煤的分类方案205

8.1 概述205

8.1.1 煤炭分类的意义205

8.1.2 煤炭分类的指标205

8.2 中国煤的分类方案206

8.2.1 中国煤炭分类旧方案206

8.2.2 中国煤炭分类新方案208

8.2.3 各类煤的特性及其用途213

8.2.4 中国煤炭分类编码系统215

8.2.5 中国煤层煤的科学成因分类217

8.3 国际煤炭分类218

8.3.1 硬煤国际分类219

8.3.2 褐煤国际分类220

8.3.3 国际中、高煤阶煤编码系统221

8.4 各种工业用煤对煤质的要求223

8.4.1 炼焦用煤的质量要求223

8.4.2 发电用煤的质量要求224

8.4.3 气化用煤的质量要求224

8.4.4 直接液化用煤的质量要求227

8.4.5 烧制水泥用煤的质量要求228

8.4.6 高炉喷吹用煤的质量要求228

8.4.7 制造活性炭用煤的质量要求228

8.4.8 烧结铁矿用无烟煤的技术要求228

8.4.9 生产电石用无烟煤的技术要求228

复习思考题229

参考文献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