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3011·168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
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1
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6
第二节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9
一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9
二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14
三 学好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6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1
一 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1
二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27
三 空想社会主义必将为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34
第四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8
一 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和英、法、德独立的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客观条件38
二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40
上篇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51
第一章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51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51
一 无产阶级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和壮大的51
二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56
三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创造者61
一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66
第二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66
二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从自发走向自觉71
三 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是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77
第三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阶级斗争中的国际团结84
一 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条件84
二 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任务87
第二章 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93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93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93
二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的96
一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99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99
二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103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107
一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109
二 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111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115
一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15
二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118
三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121
第五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127
一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自己的革命领袖127
二 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是在斗争中产生和确立的131
第一节 战略和策略的重要性135
一 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135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135
二 战略和策略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武器140
第二节 制定战略和策略的依据143
一 依据时代的特点制定战略和策略143
二 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战略和策略145
三 依据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制定战略和策略149
第三节 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152
一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152
二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156
三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160
一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167
第四章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167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必然性167
二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171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175
一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75
二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般规律177
三 无产阶级从来不反对和平取得政权179
四 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182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与同盟军185
一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185
二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189
一 无产阶级的革命战争是正义战争193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与战争193
二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会引起革命197
三 无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彻底胜利才能消灭战争201
第五章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205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革命斗争的地位和作用205
一 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是摧毁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205
二 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210
第二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道路和前途215
一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15
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19
三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必然要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222
一 无产阶级在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只有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228
第三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228
二 工农联盟是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231
三 无产阶级必须掌握和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234
下篇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243
第六章 无产阶级专政243
第一节 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243
一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243
二 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247
三 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2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252
一 认清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阶级斗争形势的根本变化252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256
三 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历来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争论的焦点263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267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及其形式267
二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270
第四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和阶级基础273
一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领导核心273
二 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276
第五节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280
一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280
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84
第七章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289
第一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289
一 执政党的历史任务要求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289
二 执政党的地位对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91
第二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294
一 制定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使全党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294
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般的联系298
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302
第三节 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307
一 改善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正确发挥党的领导作用307
二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313
三 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317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320
第一节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320
一 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320
二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22
一 暴力剥夺与和平赎买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327
第二节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方法327
二 社会主义合作化是改造个体经济的必由之路3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334
一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334
二 按劳分配的原则337
三 消灭剥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340
第九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3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342
一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大生产342
二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345
一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349
第二节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349
二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我国工作重点转移的客观依据352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道路355
一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55
二 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358
三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路子361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68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368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迄今人类社会最高的精神文明368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374
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381
一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3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385
二 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392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401
一 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401
二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403
三 在我国必须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07
四 大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41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4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及其重要性412
一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412
二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418
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4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430
一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民主430
二 在社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33
第三节 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和条件435
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435
二 不断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437
三 保证人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439
四 克服官僚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44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4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448
一 社会主义民族是历史上最先进最发展的民族448
二 社会主义开辟了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453
三 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存在着民族问题4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460
一 稳步地进行社会改革,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460
二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465
三 承认民族差别,建立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68
四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4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475
一 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475
二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48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4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489
一 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489
二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92
三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总原则4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任务501
一 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501
二 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503
三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霸权主义505
第十四章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508
第一节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同一社会形态发展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508
一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508
二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512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515
一 必须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原理515
二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519
第三节 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斗争522
热门推荐
- 1595382.html
- 3751929.html
- 3356721.html
- 3449185.html
- 3828806.html
- 3118615.html
- 1710549.html
- 3081696.html
- 147766.html
- 463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5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8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9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3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1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7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1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8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