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汉语语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古汉语语法
  • 白玉林,迟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93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汉语-古代-语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汉语语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字和词1

第一节 词素词汉字1

第二节 词的构成3

第二章 词类6

实词7

第一节 名词7

一 名词的分类7

(一)人和事物名词7

(二)时间方位名词8

二 名词的用法8

(一)名词作主语、宾语、定语8

(二)名词作谓语8

(三)名词作状语9

(四)名词作补语14

第二节 动词14

一 动词的分类15

(一)动作动词15

(二)判断动词16

(三)助动词17

二 动词的用法20

(一)动词作谓语20

(二)动词作状语21

(三)动词作补语22

(四)动词作定语22

(五)动词作主语、宾语22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23

(七)动词的为动用法25

三 其他词类活用为动词26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26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0

(三)数词活用为动词32

(四)人称代词活用为动词32

第三节 形容词33

一 形容词的词形变化33

(一)形容词可以重叠33

(二)形容词可以带词尾34

二 形容词的用法34

(一)形容词作定语34

(二)形容词作谓语35

(三)形容词作状语35

(四)形容词作补语36

(五)形容词作主语、宾语36

第四节 数词37

一 数词的分类及表述方式38

(一)基数及其表述方式38

(二)序数及其表述方式39

(三)分数及其表述方式40

(四)约数及其表述方式42

(五)倍数及其表述方式43

(六)虚数及其表述方式43

二 数词的用法44

(一)数词作定语44

(二)数词作状语45

(三)数词作主语和宾语45

(四)数词作谓语46

(五)数词作补语46

第五节 量词46

一 量词的分类及其表述方式47

(一)物量词及其表述方式47

(二)动量词及其表述方式50

二 量词的用法52

第六节 代词53

一 人称代词53

(一)第一人称代词54

(二)第二人称代词57

(三)第三人称代词59

(四)人称代词的复数62

(五)谦称和尊称64

二 指示代词66

(一)近指66

(二)远指67

(三)旁指68

(四)虚指68

(五)分指69

(六)无指69

(七)逐指70

(八)特殊指示代词“者”、“所”71

三 疑问代词76

(一)代询问的人76

(二)代询问的事物76

(三)代询问的原因、方式或情况77

(四)代询问的时间78

(五)代询问的处所78

(六)代询问的数量79

虚词79

第七节 副词80

一 程度副词80

(一)表示轻度80

(二)表示比较度81

(三)表示高度81

(四)表示过甚82

二 范围副词82

(一)表示专独82

(二)表示共同84

(三)表示相互84

(四)表示统括85

(五)表示大都86

三 时间副词87

(一)表示过去87

(二)表示现在88

(三)表示将来88

(四)表示经常89

(五)表示长久89

(六)表示暂时90

(七)表示急速90

(八)表示初始91

(九)表示终竟92

(十)表示承接92

四 重复副词93

(一)表示重复93

(二)表示连续、多次94

(三)表示追加、补充94

(四)表示轮流、交替95

五 否定副词95

(一)表示否定95

(二)表示禁止、劝阻96

(三)表示不存在97

六 语气副词97

(一)表示强调、肯定97

(二)表示相反98

(三)表示反诘99

(四)表示揣测、估量99

(五)表示希望、祈请100

(六)表示出乎意料、追究根底101

(七)表示让步101

(八)表示接近102

(九)表示叮嘱、劝告103

七 情态副词103

(一)表示恰巧、侥幸104

(二)表示依然不变104

(三)表示原本如此105

(四)表示突然105

(五)表示偶然106

(六)表示逐渐106

(七)表示空枉107

(八)表示暗地108

(九)表示尽管108

八 敬谦副词109

(一)表示尊敬109

(二)表示谦卑109

第八节 介词110

一 介词的分类及用法110

(一)时间、地点介词110

(二)原因目的介词114

(三)方式介词115

(四)关涉介词117

二 介词的省略120

三 介词宾语的省略和前置121

(一)介词宾语的省略121

(二)介词宾语的前置122

第九节 连词123

一 并列连词124

二 连贯连词125

三 进层连词126

四 选择连词127

(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中进行选择127

(二)在衡量得失的两种情况中选取一面128

五 转折连词129

(一)反转129

(二)它转129

六 让步连词130

七 假设连词131

八 条件连词132

九 因果连词132

(一)表示原因132

(二)表示结果133

十 目的连词134

十一 偏正连词134

(一)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词134

(二)连接助动词和谓语中心词134

第十节 助词135

一 标志助词135

(一)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标志领属、修饰等关系135

(二)用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标志定语后置136

(三)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标志补充关系137

(四)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7

(五)用在宾语和谓语之间,标志宾语前置137

(六)用在动词前,标志被动138

(七)表示时间、方位、处所、范围139

二 音节助词139

第十一节 语气词140

一 助陈述语气140

(一)助强调语气140

(二)助终结语气141

(三)助判断语气141

(四)助已然语气142

(五)助将然语气142

(六)助限止语气143

(七)助比拟语气143

二 助疑问语气144

(一)助是非问语气144

(二)助特指问语气144

(三)助选择问语气145

三 助反诘语气145

四 助测度语气146

五 助祈使语气147

(一)助请求、祈使语气147

(二)助禁止、劝诫、劝勉语气147

(三)助商量语气148

六 助感叹语气148

(一)助赞叹、赞颂、欢愉语气148

(二)助感慨、慨叹语气148

(三)助悲哀、悲愤、悲痛语气149

(四)助惊讶、讥讽语气149

七 表示提挈语气150

八 表示停顿、舒缓语气150

(一)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150

(二)用在主语之后151

(三)用在状语之后151

九 语气词连用152

(一)助陈述语气152

(二)助疑问语气152

(三)助反诘语气152

(四)助测度、祈使语气153

(五)助感叹语气153

(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153

第十二节 叹词153

一 表示强烈感情154

(一)表示赞颂、欢愉154

(二)表示愤怒、斥责154

(三)表示惊疑155

(四)表示悲哀、慨叹155

二 表示应答155

三 表示命令呼唤156

第十三节 兼词156

一 合音兼词156

二 非合音兼词157

第三章 词组熟语 固定格式160

第一节 词组160

一 联合词组160

二 偏正词组162

(一)修饰、限制名词的162

(二)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的163

三 动(介)宾词组163

四 主谓词组164

第二节 熟语165

一 相当于副词,修饰、限制谓语165

(一)加强反诘语气165

(二)表示不仅限于某一范围166

(三)表示否定166

(四)表示揣测、估计167

(五)表示接连发生、出现167

(六)表示推断、肯定167

二 相当于连词,起连接作用167

(一)连接分句,表示连贯关系167

(二)连接分句,表示进层关系168

(三)连接分句,表示选择关系168

(四)连接分句,表示转折168

(五)连接分句,表示结果168

(六)连接分句,表示让步169

三 相当于代词,表示询问169

四 其他169

第三节 固定格式171

(一)表示比拟171

(二)表示反诘171

(三)加强肯定和否定判断172

(四)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173

(五)用委婉的语气表示肯定173

(六)表示被动174

(七)表示询问174

(八)表示并列175

(九)表示正反两方面的变化176

(十)表示轮流、连续或交替发生、出现177

(十一)表示程度不断加深177

(十二)表示情况逐步发生变化178

(十三)表示仅限于某一范围178

(十四)表示处置179

第四章 句子180

第一节 句子的结构成分180

一 主语180

(一)名词及其词组作主语181

(二)代词及其词组作主语181

(三)数量词作主语181

(四)动词及其词组作主语182

(五)形容词及其词组作主语182

(六)主语的省略183

二 谓语185

(一)动词及其词组作谓语186

(二)形容词及其词组作谓语186

(三)代词作谓语186

(四)数量词作谓语187

(五)名词及其词组作谓语187

(六)副词作谓语188

(七)谓语的特殊句式188

(八)谓语的省略193

(九)主语同谓语的关系194

三 宾语197

(一)名词及其词组作宾语197

(二)代词作宾语198

(三)数量词作宾语198

(四)动词及其词组作宾语199

(五)形容词及其词组作宾语199

(六)双宾语200

(七)宾语的前置202

(八)宾语的省略206

(九)谓语同宾语的关系207

四 定语209

(一)形容词及其词组作定语209

(二)数量词作定语210

(三)名词及其词组作定语210

(四)代词作宾语211

(五)动词及其词组作定语212

(六)定语代替以名词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212

(七)定语的后置213

(八)定语的省略214

五 状语214

(一)副词作状语214

(二)名词作状语215

(三)数词作状语215

(四)动词及其词组作状语216

(五)形容词作状语216

(六)介宾结构作状语217

六 补语218

(一)形容词及其词组作补语218

(二)动词及其词组作补语218

(三)数量词作补语219

(四)副词作补语219

(五)介宾结构作补语219

第二节 句子的种类220

一 单句及其类型220

(一)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单句220

(二)由单个词或其他结构组成的单句221

(三)谓语分类221

(四)语气分类223

二 复句及其类型225

(一)并列复句225

(二)连贯复句226

(三)进层复句226

(四)选择复句226

(五)转折复句227

(六)让步复句227

(七)假设复句227

(八)条件复句228

(九)因果复句228

(十)目的复句229

学习古汉语语法参考书简目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