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政金融与财务会计实用知识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财政金融与财务会计实用知识手册
  • 频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
  • ISBN:750740174X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987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10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财政金融与财务会计实用知识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财政1

第一节财政的有关概念1

一、财政综合类1

财政1

国家财政1

财政范畴1

财政分配2

财政职能3

财政年度3

财政政策4

财政工作总方针5

统一财经5

财政六条方针6

财政银行双六条6

财政部门7

财源7

机动财力7

供给财政8

供给制8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8

开源节流8

后备8

财政体系9

综合财政9

财政科学9

财政学9

财政管理学科11

财政专业11

财政理论11

财政支出12

财政资金12

财政收入12

二、财政收支类12

财政补贴13

财政性存款13

财政缴款13

财政性贷款13

财政拨款13

三、财政平衡类13

财政收支平衡13

财政综合平衡14

财政赤字14

赤字财政14

财政危机14

财政分配结构15

财政预备费15

财政分配形式15

财政发行15

量出为入15

量入为出15

财政结余16

财政后备16

预算资金同信贷资金的统一平衡16

财政、信贷和物资之间的综合平衡16

财政增拨银行信贷资金统收统支17

中央财政18

财政管理体制18

四、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类18

收支抵拨18

地方财政19

城市财政19

财政杠杆19

财政制度19

财权20

财政纪律20

财政制裁20

收支挂钩21

透支21

财政包干21

财政立法21

生财、聚财、用财之道22

单纯“仁政”观点22

单纯财政观点22

小金库22

投入产出22

财政监察22

财政计划22

综合财政计划23

财政管理23

财政监督24

群众理财25

财政统计25

财政法25

财政责任26

统一领导,分散经营26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6

统一领导,独立经营26

以收定支26

以支定收26

分类分成26

财政超收分成27

固定比例留成27

财政增收分成27

财政收支包干27

调剂收入27

补助金27

固定比例分成收入27

固定收入27

总额分成27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28

划分收支,定额上交(或补助)28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28

五、我国历史上的财政用语28

国计28

国用28

岁出29

卖官鬻爵29

岁计29

岁入29

度支29

捐纳30

捐输30

厘金30

统捐30

借款31

赔款32

俸禄32

钱币33

仓储33

岁币33

岁贡33

耕三余一35

节用35

昭信股票36

法币36

金圆券36

陕甘宁边区建设救国公债救国公粮3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3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37

救国公债37

二五库券37

公库37

第二节财政的实质38

第三节财政的发展过程39

第四节财政的共性42

第五节财政与国家的关系43

第六节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特性43

第七节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能44

第八节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作用45

第九节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组成体系46

第十节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与基本建设、银行信贷、外汇收支、物资供应、货币发行、国民收入的关系47

第十二节 财政管理中的宏观控制49

第十一节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49

第十三节我国的乡镇财政52

地方预算65

特别预算65

附属单位预算65

单位预算65

国家概算65

预算体系65

总预算65

中央预算65

国家预算65

预算65

一、国家预算类65

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有关概念65

第二章国家预算65

预算资金67

国家预算收支科目67

预算法67

预算管理体制67

预算科目68

预算草案68

概算68

预算本位68

预算定额68

预算表格69

预算计划指标69

预算建议指标69

预算控制指标69

国家预算编制原则和准备工作69

预算决算暂行条例70

企业收入70

预算编制审批程序70

国家预算报告70

国营企业上缴利润71

国营企业计划亏损补贴71

上解收入71

补助收入71

基本建设支出71

简易建筑费71

增拨企业流动资金71

增拨银行信贷资金72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72

城市维护费72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73

岁修费73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73

事业费73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73

防汛费73

退休费74

离休费74

退职费74

行政管理费75

对外援助支出75

债务支出75

价格补贴支出75

退役费75

国防支出75

华侨事业费75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76

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76

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76

上解支出76

补助支出76

总预备费76

预算周转金76

预算缴款77

预算执行77

机动金77

析类77

二、国家预算执行、检查和分77

预算拨款78

划拨资金78

限额拨款78

银行支出数78

预算收入的退库79

预算收入的解缴入库79

国库制度79

实际支出数79

预算的追加追减80

预算的划转80

经费流用80

预算会计80

预算的年终清理80

预算周转金80

二级预算单位81

一级预算单位81

基层预算会计单位81

预算分析81

报销单位81

预算资金调度81

银行支取未报数81

实际支出数81

往来款项81

全面分析82

定期分析82

专题分析82

典型分析82

临时分析82

指标对比法82

因素分析法82

预算包干83

差额预算管理83

金额预算管理83

差额分析法83

预测分析法83

动态分析法83

代理国库84

国家金库84

中央国库84

地方国库84

国库经收处84

拨款凭证85

库款报解85

预算调整85

缴库85

缴库方式85

国库存款85

预算追加86

预算追减86

预算划转86

预算调剂86

季度收支计划86

预算资金调度86

超支87

坐支87

挪用87

专款专用87

预算监督87

短收87

超收87

年终清理87

预算管理87

国家决算88

决算88

预算执行报告制度88

三、国家财政决算类88

包干结余88

结转下年支出88

年终结余88

拨款结余88

单位决算89

决算清理期89

决算草案89

决算说明书89

总决算89

地方决算89

中央决算89

决算编报审批程序90

第二节国家预算的性质、特点、作用91

第三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体制92

第四节 国家预算的主要收支项目96

第五节国家预算的编制102

第六节国家预算的执行、检查与分析104

第七节国家决算的编制、审核与批准106

第八节 乡镇财政的预算和决算110

第九节 乡镇财政的预算会计112

规费收入117

国家资源管理收入117

预算外资金的其他收入117

公产收入117

基本建设其他收入117

预算外资金117

一、综合类117

第一节预算外资金的有关概念117

第三章预算外资金117

地方附加收入117

对外贷款归还收入118

预算外资金年终结余118

预算外资金收支科目118

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118

罚没和追回赃款、赃物收入118

国际组织援助捐赠收入118

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118

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119

预算外资金管理试行办法119

二、债务类119

债务收入119

内债与外债120

公债120

公债的种类120

公债券120

公债的发行120

实物公债121

货币公债121

折实公债121

国家公债121

外债121

内债121

地方公债121

短期公债122

不定期公债122

定期公债122

非自由流通公债122

自由流通公债122

无息无奖公债122

无息无空签公债122

有折公债122

有息有奖公债122

有奖公债122

无息公债122

有息公债122

无担保公债122

担保公债122

公债还本付息123

公债整理123

公债调换123

溢价发行123

平价发行123

国库券123

长期公债123

中期公债123

息票123

调换偿还法124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24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24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的形成、性质、来源124

购销偿还法124

基金偿还法124

抽签偿还法124

第三节预算外资金的演变过程125

第四节预算外资金的范围126

第五节预算外资金的特点127

第六节预算外资金的意义128

第七节预算外资金计划管理的要求和原则128

第八节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作用和形式129

第九节预算外资金综合平衡的内容和方法129

第十节 预算外资金收支科目的分类130

第十一节 预算外资金预算决算编制审批程序130

第十二节 预算外资金的宏观控制131

信贷资金132

财政资金132

自筹资金132

第四章资金与基金132

一、资金类132

第一节 资金与基金的有关概念132

资金132

自有资金133

借入资金133

调入资金133

固定资金133

流动资金133

结算资金134

在途货币资金134

基本建设资金134

铺底资金134

商品资金134

储备资金134

货币资金134

成品资金134

生产资金134

经营资金134

资金管理135

超定额流动资金135

非定额流动资金135

定额流动资金135

其他货币资金135

定额内流动资金135

固定资金管理136

流动资金管理136

二、基金类136

基金136

国家基金136

企业基金136

专用基金136

折旧基金136

生产发展基金137

企业后备基金137

后备基金137

挖潜、革新、改造基金137

更新改造基金137

社会后备基金138

职工福利基金138

职工奖励基金138

固定资产重置基金138

简易建筑基金138

补偿基金139

流通基金139

生产基金139

社会基金139

扶持生产基金139

固定资产基金139

消费基金140

生产劳动者基金140

国家管理基金140

文教卫生基金140

积累基金140

扩大再生产基金141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141

援外基金141

第二节资金的特征141

第三节 资金与货币的关系142

第四节 资金与物资的关系142

第五节资金循环的阶段和职能形式143

第六节资金的分类144

第七节 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的区别144

第八节 固定资产的损耗和补偿145

第九节 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145

第十节资金循环与资金周转的联系和区别146

第十一节利润留成资金的计算146

第十二节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的计算147

第十三节定额流动资金计划占用总额的核定方法148

第十四节流动资金由银行统一管理的办法149

第十五节 资金效益的主要指标和计算公式150

第十六节资金的表现形式152

第十七节商业资金的周转特点154

第十八节农业资金的周转特点155

第十九节运输业资金的周转特点155

第二十节资金的管理制度156

第二十一节 资金的管理原则156

第五章税收158

第一节税收的有关概念158

一、综合类158

税收158

税法158

税源158

两次课征制159

一次课征制159

分类税制159

单一阶段课征制159

多阶段课征制159

综合税制159

复税制159

单税制159

税收制度159

负税人160

纳税能力160

纳税人160

纳税期限160

纳税环节160

纳税对象161

纳税程序161

税收政策161

税收分类161

国际税收关系161

国际间双重课税162

属地主义162

属人主义162

税收管辖权162

免税法163

扣除税额法163

国境税收调整163

国际税收协定163

税收豁免163

税收抵免163

税收饶让163

拉弗曲线164

负所得税164

税收转嫁与归宿164

补偿税收政策165

税制要素165

加成征收165

加倍征收165

负担率165

应税商品166

减免税166

出口退税166

退税166

补税166

课税所得额166

计税依据166

应税货物166

应税产品166

课税范围166

实际负担率166

负担额166

临时减免167

逃税167

特定减免167

避税港167

避税167

免征额167

起征点167

法定减免167

漏税168

罚金168

违章处理168

欠税168

滞纳金168

抗税168

偷税168

匿报168

二、税收名目类169

税种169

税目169

概括品目169

列举品目169

中央税169

地方税169

直接税169

间接税169

工商税169

交易税170

营业税170

产品税170

增值税171

所得税171

国营企业所得税171

工商所得税172

集体企业所得税173

个人所得税173

城市维护建设税174

房产税174

土地使用税174

车船使用税175

屠宰税175

建筑税176

社会保险税176

中央地方共享税176

正税176

附加税177

流转税177

收益税177

财产税177

资源占用税177

资金占用税177

临时税178

配赋税178

定率税178

经常税178

一般税178

目的税178

实物税178

从价税178

货币税178

特定行为税178

从量税178

工商营业税179

货物税179

摊贩业税179

临时商业税179

对物税179

对人税179

盐税180

棉纱统销税180

商品流通税18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180

外国企业所得税180

薪给报酬所得税180

烧油特别税181

公司所得税181

遗产税181

存款利息所得税181

利息所得税181

国营企业奖金税182

集市交易税182

性畜交易税182

印花税182

消费税182

赠与税183

定额税183

预提税183

资本课征183

特种消费行为税183

契税183

文化娱乐税183

支出税183

地区差别定额税184

幅度定额税184

分类分级定额税184

三、关税贸易类184

出入口税184

进口税184

保护关税185

报复关税185

差别关税185

出口税185

进口附加税185

船舶吨税185

国定关税186

协定关税186

混合关税186

选择关税186

倾销关税186

反补贴税186

转口税187

过境税187

复进口税187

滑动关税187

关税同盟188

关税壁垒188

非关税壁垒188

关税减让188

特惠待遇189

关税自主189

海关境界189

优惠待遇189

特惠关税189

关税税则189

互惠关税189

最惠国待遇190

最惠国条款190

普遍优惠制190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0

口岸纳税191

保税制度191

集中纳税191

保税仓库192

保税货物192

保税工厂192

报关192

结关192

退关192

走私192

查私192

含税价格193

不含税价格193

特定计税价格193

完税价格193

组成含税价格193

计税标准193

计税单位193

四、计税与税率类193

计税价格193

税率194

超额累进税率194

累进税率194

比例税率194

全额累进税率194

计税公式194

扣税方法194

扣额方法194

八级超额累进税率195

有免征额的比例税率196

行业比例税率196

产品比例税率196

幅度比例税率196

差别比例税率196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196

五、税政管理类196

税收管理体制196

纳税申报197

汇算清缴197

税收纪律197

税源调查197

纳税登记198

纳税报表198

纳税鉴定198

纳税辅导198

纳税检查198

完税凭证199

完税证199

税收票证199

完税照199

催查结报199

稽征管理199

查验证200

税务专管员200

驻厂员200

驻厂征收200

就场征收200

查定征收200

起运征收200

出厂征收200

海关代征200

定期定额征收201

自报核交201

查帐征收201

包税制201

源泉课税法201

税款结算期201

补税罚款201

民主评议征收201

逆查法202

联查法202

全面检查法202

抽查法202

重点检查方法202

顺查法202

先期交税债券202

赋税亏损结转202

赋税亏损退算202

侧查法203

比较分析法203

控制计算法203

发货票管理203

六、税收法规条例类203

税务法院203

全国税政实施要则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条例(草案)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盐税条例(草案)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税条例(草案)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205

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207

税收会计凭证207

税收会计207

七、税收会计、统计类207

关于征收烧油特别税的试行规定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207

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207

税务机关自收税款208

税款提支数208

税款退还数208

税款解交数208

税收会计报告208

税款征收数208

票款结报手册208

税收会计帐簿208

税收会计凭证审核208

税收日记帐208

纳税单位自核自缴税款209

委托代征税款209

银行扣缴税款209

税收报解209

征解凭证汇总单209

税款长短、损失处理209

工商税收完税证210

税收票证帐簿210

自收税款退税凭证210

税收汇总缴款书210

工商税收专用缴款书210

票证分类出纳帐210

税收票证210

税收票证管理210

税款损失核销文件210

滞纳欠税登记簿210

工商各税统计月报表211

工商所得税统计年报表211

税务统计报表211

纳税户数统计表211

税务机构干部统计表211

税务统计资料211

税政统计211

税收统计211

税源统计211

税务统计211

税收票证报表211

租税212

赋税212

田赋212

八、中国历史上的税政用语212

预征213

漕粮213

徭役213

钱粮213

赋役214

贡助彻214

职役214

两税法215

租庸调215

一条鞭法215

初税亩215

征商216

榷盐216

摊丁入地216

相地衰征217

榷茶217

什一而税217

轻徭薄赋217

榷酒217

盐余217

盐厘217

田赋征实218

统税218

田赋征购征借218

土地税218

不籍赡国218

第二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219

第三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221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特点、必要性及其作用221

第五节税收与产品价值构成、产品出厂价格的关系222

第六节税收管理的任务与方法224

第七节税收计划的编制、计算与调整225

第八节税收会计的任务、凭证与监督职能226

第九节税款征收入库制度227

第十节严格税款报解手续227

审计对象228

审计228

审计范围228

审计制度228

一、综合类228

第一节审计的有关概念228

第六章审计228

审计报告229

稽核229

审计体系229

审计立法229

审计机构229

审计机关229

审计控制230

经济监督与审计监督230

审计目标230

审计关系230

审计法230

审计案例231

审计样本231

审计资料231

审计质量231

审计调查231

审计档案231

审计三要素231

审计的远程目标231

审计的基本目标231

审计方案232

审计金额232

审计计划232

有问题金额232

审计检查232

审计咨询服务公司232

审计咨询232

审计公证232

审计定义233

审计原理233

审计理论233

审计学体系233

审计的制度依据234

审计遵循功能234

审计的法律依据234

审计的理论依据234

审计验证功能234

审计调查功能234

二、审计名目类234

财务审计234

审计的事实依据234

审计依据234

有效的审计结构234

审计公设234

审计假定234

政府审计235

社会审计235

国家审计235

管理审计235

预决算审计236

全面审计236

内部审计236

重点审计236

专题审计236

外部审计236

民间审计236

常驻审计237

送达审计237

巡回审计237

凭证审计237

帐簿审计237

随意审计237

强制审计237

项目审计237

劳动生产率审计238

经济效益审计238

业务审计238

情报审计238

现金审计238

专项审计238

弊端审计238

有效性审计239

系统内部审计239

静态审计239

动态审计239

系统外部审计239

连续审计239

初次审计239

后续审计239

分期审计239

计划外审计239

计划内审计239

实物审计239

自定审计240

事前审计240

体制审计240

事中审计240

事后审计240

现代审计240

私人审计240

局部审计240

全部审计240

临时审计241

部门审计241

预告审计241

行业审计241

联合审计241

期中审计241

突击审计241

委托审计241

传统审计241

三“E”审计242

现代项目效益审计242

不定期审计242

驻在审计242

年度例行财务审计242

定期审计242

效果审计242

期末审计242

EDP审计243

三、审计人员类243

预测审计243

审计人员243

审计人243

公共审计243

财务遵行审计243

制度基础审计243

审计人员技术职称244

审计会计师244

审计人员任免程序244

外部审计人244

内部审计人244

审计人员权限244

审计特派员办事处244

审计特派员244

审计长244

义务审计员245

特级审计员245

审计学会245

审计第三方245

四、审计原则类245

审计原则245

针对性原则245

审计第二方245

审计第一方245

审计人员素质245

审计人员职责245

保密性原则246

五、审计方法类246

独立性原则246

审计方法246

审计技术246

审计函调法246

一致性原则246

重要性原则246

政策法令性原则246

客观性原则246

分析法247

绝对数比较法247

推理法247

面询法247

顺查法247

逆查法247

审计盘存法247

审计观察法247

审计调查法247

任意抽样审计法248

统计抽样审计法248

抽样审计法248

判断抽样审计法248

随机抽样审计法248

抽查法248

审计分析法248

审阅法248

实物清查法249

实地测试249

重点调查249

查询法249

审计程式249

审计程序249

询问调查249

全面检查法249

重点检查法249

重点抽样审计法249

被审计单位250

审前准备250

审计结论250

审计意见250

审计计划250

预备性调查250

情况证据251

状况证据251

口头证据251

实物证据251

事项证据251

责任证据251

鉴定结论251

书面证据251

间接证据251

直接证据251

审计证据251

六、审计证据和审计处理类251

鉴定书式证据252

分析证据252

证据优势252

作为审计证据的内部控制252

作为审计证据的计算252

以比较和比率作为审计证据252

证据胜任性252

最优证据和原始证据252

个人询访证据252

观察证据252

扣款253

上缴国库253

调帐253

停止财政拨款、银行贷款扣款审计违纪制度253

七、我国历史上的审计用语253

明法审数253

审计处理253

审计决定253

审计验证253

比部254

三司254

比部曹254

少府254

都凭由司254

审计院254

审计司254

都察院254

主计254

计省254

司会254

宰夫254

小宰254

大宰254

审计部255

清吏司255

第二节我国审计的职能、指导思想和作用255

第三节我国审计的特征256

第四节我国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257

第五节我国审计的监督体系257

第六节我国审计工作应遵循的准则258

第七节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及其作用259

第八节审计报告的编写260

第九节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262

第十节审计史简介263

第十一节西方的审计工作270

一、货币类274

第一节货币、金融、外汇、保险的有关概念274

货币274

主币274

第七章货币、金融、外汇与保险274

金银复本位制275

世界货币275

金币本位制275

辅币275

金汇兑本位制276

金块本位制276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276

货币供应量277

准货币27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278

我国历史上的货币278

我国统一的人民币市场的建立278

纸币279

人民币279

二、货币流通类280

货币流通280

货币流通规律281

纸币流通规律281

货币升值282

折实单位282

货币贬值282

币值282

通货紧缩283

通货膨胀283

货币发行283

货币回笼284

货币投放284

货币需要量284

货币流通速度285

市场货币流通量285

现金流通渠道286

货币流通的两个领域286

转帐流通渠道286

社会主义货币发行的商品准备287

现金流通与转帐流通的关系287

稳定通货政策287

经济发行288

人民币发行原则288

财政发行288

财政透支288

三、货币管理类288

纪念币289

发行基金289

外汇券289

发行库289

发行库、业务库与市场货币290

发行库与业务库的关系290

流通量的关系290

业务库存限额291

发行基金的调拨291

现金管理291

库存现金限额292

现金计划292

单位现金收支计划292

备用金293

工资基金监督293

货币管理293

四、金融与我国金融组织类294

金融294

银根294

银行294

中央银行295

专业银行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296

行条例296

中国人民银行296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297

中国银行297

中国农业银行297

中国工商银行297

五、金融信用类298

中国投资银行298

信用298

信用发行298

中国交通银行298

信用证299

信用证业务的基本程序299

跟单信用证300

一惯例》300

光票信用证300

可撤销信用证300

国际商会的《跟单信用证统300

远期信用证301

迟期付款信用证301

即期信用证301

假远期信用证301

预支信用证301

不保兑信用证301

保兑信用证301

不可撤销信用证301

对背信用证302

不可转让信用证302

对开信用证302

循环信用证302

可转让信用证302

银行信用303

银行保证书303

国家信用303

备付信用证303

消费信用304

商业信用304

信用膨胀305

信贷306

贷款306

贴现306

信用紧缩306

银行结益307

利息307

信贷基金307

信贷资金307

再贴现307

信贷基本原则308

信贷物资保证308

信贷计划308

信贷差额309

信贷平衡309

银行监督310

货币结算310

财政信贷平衡310

货币购买力310

信贷制裁310

信贷监督310

集团购买力311

居民购买力311

社会集团购买力311

居民手持货币311

社会商品可供量311

社会购买力311

社会商品购买力311

商品库存313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3

社会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的平衡313

信用分配314

六、国际金融与国际金融组织类315

利息分配315

国际金融315

国际贸易316

国际汇兑316

国际储备316

黄金储备317

国际储备货币317

外汇储备317

最惠国待遇318

外汇平准基金318

一篮子货币318

国际清偿能力319

游资319

国际收支319

热币319

国际收支调节320

国际借贷平衡表320

国际收支逆差320

国际收支平衡表320

经常项目320

国际收支盈余320

国际收支顺差320

资本项目321

资本项目321

转移收支321

长期资本321

短期资本321

劳动收支321

贸易收支321

错误与遗漏322

分配的特别提款权32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322

审计学322

平衡项目32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判断323

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对策323

运用贴现政策调节国际收支323

运用调整汇率调节国际收支323

运用财政政策调整国际收支324

实施直接管制324

国际货币体系325

国际收支的国际垄断调节325

布雷顿森林体系326

黄金美元本位制326

国际金汇兑本位制326

布雷顿森林会议326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326

怀特计划327

国际清算同盟计划327

凯恩斯计划327

混合储备单位327

伯恩斯坦计划327

储备集中计划327

特里芬计划327

联合国创立国际稳定基金初328

步草案328

普通提款权328

特别提款权328

平价328

铸币平价328

离岸银行业务328

商业银行329

商人银行329

国际清算银行329

世界银行集团329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329

储蓄银行330

国际开发协会330

国际金融公司330

世界银行330

跨国银行331

票据交换所331

财务公司331

金融公司331

信托公司331

银行团贷款331

优惠利率332

债券332

股票332

有价证券332

辛迪加贷款332

伦敦银行间同业放款利率332

集团贷款332

证券公开发行333

特别提款权存款单333

短期国库券333

外国债券333

证券经销333

证券承销333

承兑商行334

汇票334

贴现率334

票据经纪商334

票据经纪人334

贴现公司334

贴现行334

证券直接发行334

证券私募发行334

银行汇票335

银行承兑汇票335

付款后交单汇票335

承兑后交单汇票335

即期汇票335

进口押汇336

出口押汇336

银行信汇336

出口信贷336

远期汇票336

银行电汇336

新产品试制基金337

展期贷款337

通知放款337

通知资金337

租赁337

代理托收337

信用卡337

储备部分贷款338

特别信托基金贷款338

信贷部分贷款338

黄金部分贷款338

黄金份额贷款33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38

出口波动补偿贷款339

缓冲库存贷款339

补充贷款339

中期贷款339

巴黎俱乐部340

借款总安排340

十国集团340

第三窗口贷款340

互换货币协定340

黄金总库341

二十国委员会341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有关问341

题委员会341

货币信用危机341

外汇342

非贸易外汇342

贸易外汇342

记帐外汇342

自由外汇342

卖空342

七、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类342

空头342

买空342

多头342

特种货币危机342

直接标价法343

间接标价法343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343

纸币流通下的汇率343

即期外汇业务344

浮动汇率制344

固定汇率制344

外汇倾销344

远期外汇业务345

升水、贴水和平价345

套汇业务346

两角套汇346

三角套汇346

外汇投机346

人民币汇率制度346

汇价347

黄金输送点347

含金量347

外汇汇率347

外汇行市347

关键货币347

干预货币347

黄金点348

国际借贷论348

国际收支说348

外汇供求说348

购买力平价论348

汇兑心理说348

交叉汇率349

套算汇率349

钉住汇率制349

法定汇率349

官方汇率349

基本汇率349

中心汇率349

爬行钉住制350

滑动钉住制350

美元350

英镑350

法郎350

瑞士法郎351

卢布351

日元351

加拿大元351

联邦德国马克351

罗萨债券352

黄金证券352

黄金券352

金券352

国际金融市场352

欧洲货币市场352

亚洲美元353

亚洲美元市场353

欧洲美元353

欧洲美元市场353

卖方市场354

买方市场354

亚洲货币单位354

石油美元355

石油美元回流355

外汇头寸355

外汇市场355

自由外汇市场355

即期外汇355

套头交易356

卖出汇率356

同业买卖汇率356

银行间汇率356

套期保值356

外汇现货356

掉期交易356

互换交易356

远期外汇市场356

远期外汇356

套汇357

间接套汇357

外汇风险357

直接套汇357

远期升水357

远期贴水357

远期汇率357

远期折扣357

套利358

结汇358

外汇平准帐户358

外汇平准基金358

多种汇率358

八、外汇管理类359

外汇管制359

黑市汇率359

外汇倾销359

双重汇率359

外汇管制机构360

外汇管制对象360

外汇管制地区360

外汇管制类型360

外汇管制范围361

贸易外汇管制361

帐户管制362

汇率管制362

非贸易外汇管制362

资本流动管制362

外汇管理暂行条例363

我国外汇管理的方针政策363

对国家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外汇管理363

对个人的外汇管理364

对侨资、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及其人员的外汇管理364

九、价格类365

价格构成365

国际市场价格365

对外汇、贵金属和外汇票证进出国境的管理365

对外国驻华机构及其人员的外汇管理365

价格术语366

固定价格366

滑动价格366

期货价格366

现货价格366

开盘价格366

收盘价格366

成交价格366

原始存款367

债权与债务367

流动性资产367

借贷资本367

十、信用资本类367

商品目录价格367

参考价格367

高利贷资本367

货币经营资本368

生息资本与食利者368

派生存款368

企业存款369

储蓄存款369

虚拟资本369

金融寡头370

信贷资金运动370

金融资本370

十一、结算方式类371

结算方式371

转帐结算371

转帐结算范围372

国际结算372

国际结算方式372

光票托收373

跟单托收373

托收出口押汇373

信托收据373

协定记帐结算373

保险金额374

企业财产保险374

保险费374

人身保险374

十二、保险业务类374

保险费率374

可保利益374

保险标的374

简易人身保险375

人寿保险375

强制保险375

自愿保险375

第二节货币的产生、本质及职能376

第三节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与借贷资本378

第四节资本主义信用的形式及作用381

第五节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职能与作用383

第六节社会主义信用的客观依据、本质、形式、特点与作用386

第七节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职能与作用389

第八节我国建立金融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91

第九节我国人民储蓄392

第十节农村金融395

第十一节银行会计业务技巧401

第十二节保险业务411

第十三节国际金融416

会计原理421

会计421

会计学421

第一节会计与会计管理的有关概念421

一、综合类421

第八章会计与会计管理概述421

会计对象422

会计管理422

会计核算422

会计检查422

会计监督422

中式簿记423

簿记423

会计年度423

会计制度423

会计方法423

西式簿记424

会计电算化424

电子数据处理(EPP)会计424

会计假定424

会计实体假定424

分散核算425

集中核算425

币值不变假定425

会计期间假定425

继续经营假定425

会计指标体系426

会计史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426

成本会计427

社会会计427

工业会计427

专业会计427

企业会计427

二、会计类427

会计机构427

理财会计428

责任会计428

交通会计428

商业会计428

农业会计428

物资会计429

储运会计429

建设银行会计429

银行会计429

总预算会计429

预算会计429

基本建设会计429

单位预算会计429

对外贸易会计430

粮食会计430

集体企业会计430

合资企业会计430

合伙企业会计430

商办农牧业会计431

主管会计431

饮食服务业会计431

商办工业企业会计431

公私合营企业会计431

宏观会计432

微观会计432

三、记帐方法类432

帐簿432

帐户432

记帐主体432

结帐433

报告期433

对帐433

记帐符号433

四柱法433

记帐本位币433

报帐433

算帐433

记帐433

建帐433

用帐433

四柱清册434

会计事项434

会计分录434

勾稽关系434

会计处理基础435

现金收付基础435

会计应记基础435

会计方程式435

原始记录435

试算平衡435

权责发生制436

收付实现制436

永续盘存制436

实地盘存436

内部牵制制度436

会计系统信息反馈436

记帐方法436

会计科目表437

现金收付记帐法437

复式记帐法437

单式记帐法437

收付记帐法437

财产清查438

盘盈438

帐面盘存制438

盘存438

帐外财产438

负债438

资产438

核对帐目438

记帐公式438

分录438

盘亏439

四、会计报表类439

会计报表439

基层报表439

汇总报表439

综合报表439

静态报表439

动态报表439

生产费用表440

专用基金表440

主要产品成本计算表440

企业经营情况表440

内部报表440

资金平衡表440

利润表440

财务报表440

成本报表440

商品产品成本表440

管理会计441

收付结存表441

五、会计人员技术职称类441

会计人员441

会计干部技术职称441

出纳员441

会计师442

注册会计师442

高级会计师442

核算员442

助理会计师442

会计员442

总会计师443

会计师事务所443

财务会计咨询公司444

国际会计准则444

第二节会计的任务、作甩、原则445

第三节会计的职责和权限446

第四节会计的核算形式和记帐程序447

第五节会计的记帐规则和错帐更正方法448

第六节会计的帐簿分类449

第七节常用的五种会计记帐法的要点和规则449

第八节会计凭证452

第九节会计科目和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453

第十节会计结帐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454

第十一节试算结果不平衡的检查方法454

第十二节会计人员如何编制会计报表455

第十三节如何加强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456

第十四节会计人员调动时如何办交接手续457

第九章现代管理会计概述458

第一节现代管理会计的有关概念458

管理会计458

管理会计的特点459

管理会计的内容与结构459

管理会计的形成460

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461

企业管理循环与管理会计循环462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463

现代会计人员的任务463

第二节学习管理会计理论的意义464

第三节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466

第四节 管理会计的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479

第五节管理会计的全面预算485

第六节管理会计的其他知识491

第十章 农业财务管理概述502

第一节农业财务管理的有关概念502

一、综合类502

农业事业502

农业财务502

农业财务与财政的关系502

农业经营管理502

小型农田水利补助503

打井配套补助503

配套工程503

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投资503

水土保持费503

农业财务包干503

防汛岁修经费504

特大抗旱经费504

抗旱经费504

海水养殖补助504

淡水养殖补助504

支农周转金504

区别和联系505

农业财务管理与农业财务的505

公积金505

公益金505

农业财务制度505

国营农业企业506

支援农村生产资金506

农村农技推广补助费506

乡镇企业506

农业会计506

农业会计包括的内容506

农业税506

农业专项资金管理507

农、林、水、气事业费507

农、林、水、气基本建设投资507

契税及其特点507

常年产量及评定常年产量的条件507

牧业税507

二、农场财务类508

农场财务包干508

国营农场利润包干508

农场三定一奖508

农业生产成本项目508

标准亩成本509

拖拉机大修理提存509

拖拉机单独核算509

作业成本509

农机机械作业费509

作物成本509

单车核算510

机电排灌费510

农作物副产品成本510

役畜工作日成本510

用材林产品成本510

经济林产品成本510

饲养月成本511

饲养日成本511

增重成本511

毛重成本511

活重成本511

混群核算512

分群核算512

养殖、捕捞产品成本512

农场共同生产费用512

农场投资回收率512

国营农场专用拨款512

农牧“小三场”的企业管理513

劳改企业的假定工资513

农垦企业的政策性、社会性支出513

农垦企业财务包干513

农场企业小型农田水利支出513

国营农工商联合企业财务管理514

三、农村财务类514

农副产品征购514

农副产品收购514

农副产品统购514

奖售515

超购加价515

合同定购515

农副产品议购515

农业生产责任制516

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516

包工包产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516

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516

专业承包、分配包干517

承包单位自理收支517

包交提留517

三包一奖517

畜牧业五定一奖517

收益分配方案518

收益分配518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518

级差土地收入518

回队分配制519

社员预支519

超分519

分空519

五保户519

劳动工分520

工分值520

基本劳动日520

劳动日值520

劳动日520

社员口粮水平520

评工记分521

底分521

定额工分标准521

单位计酬率521

干部补贴工分522

预支生活费522

缓发金522

固定财产基金522

生产费基金522

储备粮基金522

社员投资523

社员股金523

农业生产费用借款523

社员生活基金523

合作医疗基金523

股份基金523

农业生产设备借款524

小型农田水利支出拨款524

政策性、社会性支出524

社队开荒补助费524

农机价外补贴524

农村救济费525

第二节农业财务的特点525

第四节农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526

第三节农业财务管理的内容526

第五节财政部门农业财务工作的内容527

第六节农业财务管理的任务527

第七节农业财务管理的原则528

第八节农业财务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530

第九节财政用于发展农业的资金530

第十节财政用于发展农业资金的分配使用原则531

第十一节农业固定资金的管理532

第十二节农业流动资金的管理533

第十三节农业成本及费用的管理535

第十四节农业销售收入和纯收入的管理538

第十五节 国营农业企业财务的管理539

第十六节农业事业财务的管理550

第十七节财政支农周转金的管理561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概述569

第一节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569

第二节乡镇行政事业的财务管理581

工业财务监督586

工业财务管理586

工业财务制度586

工业企业财务586

一、财务管理类586

第一节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概念586

第十二章工业交通企业财务管理概述586

财务纪律587

策务状况587

财务预算587

财务成果587

财务报告587

财务比率587

财会制度588

财经纪律588

财务分析588

财务检查588

财务收支计划589

财务报表分析589

财务状况变动表589

财务状况说明书589

财务计划590

财务指标590

经济核算制590

负债590

企业财务分析590

企业财务关系590

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591

独立核算单位592

非独立核算单位592

资金循环592

资金周转592

资金占用593

资金运用593

资金来源593

国家基金593

资金无偿占用制593

固定资产折旧594

固定资产净值594

固定资产折旧额594

二、固定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流动资产类594

固定资产594

固定资产原值594

固定资产个别折旧率595

固定资产有偿调拨595

固定资产折旧率595

固定资产调拨595

固定资产清理费595

固定资产无形损耗595

固定资产有形损耗595

固定资产无偿调拨596

固定资产利用率596

流动资产596

劳务收入596

固定资金596

固定资产标准597

递耗资产597

有形资产597

无形资产597

固定资金管理597

长期资产597

固定资产折余价值598

非生产用固定资产598

生产用固定资产598

末使用固定资产598

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598

固定资产目录598

固定资产项目598

不需用固定资产599

封存固定资产599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599

待核销基建支出599

固定基金599

固定资产租赁599

租入固定资产599

租出固定资产599

固定资产调拨599

大修理600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600

经常修理600

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提取600

和折旧基金使用、管理的600

基本法规600

技术改造600

固定资产变价收入600

固定资产残值600

固定资产清理600

固定资产有偿调拨600

固定资产无偿调拨600

中小修理600

基本折旧601

折旧率601

大修理折旧601

折旧费601

折旧601

综合折旧率602

平均折旧率602

分类折旧率602

单项折旧率602

平均年限折旧率602

直线折旧法602

使用年限折旧法602

工作量折旧法602

加速折旧602

大修理基金提存率603

基本折旧基金603

按产量提取的更新改造资金603

折旧基金603

大修理基金604

固定资产折旧计划604

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604

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604

应提大修理基金固定资产平605

均总值605

国家固定基金605

企业固定基金605

流动基金605

生产储备606

经常储备606

流通储备606

递延资产606

速动资产606

流动资金管理606

季节性储备607

临时性储备607

保险储备607

特准储备物资607

物资储备定额607

最高储备定额607

最低储备定额607

采购时点储备量607

定额流动资金608

呆滞物资608

储备资金608

最优订购量608

超储积压物资608

外购半成品609

燃料609

燃料资金609

修理用配件609

包装物资金609

辅助材料609

原料及主要材料609

原材料609

原材料资金609

包装物610

低值易耗品资金610

低值易耗品610

委托加工材料资金610

委托加工材料610

在途材料资金610

在途材料610

生产资金610

成品资金611

待摊税金611

待摊费用611

半成品611

半成品资金611

在产品资金611

在产品611

超定额流动资金612

流动基金612

非定额流动资金612

超储积压资金612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612

外购商品612

制成品612

产成品612

成品612

国家流动基金613

企业流动基金613

自有流动资金613

定额负债613

视同自有流动资金613

流动资金借款613

定额借款613

超定额借款613

三、利润、亏损类614

流动资金周转率614

盈利614

利润614

流动资金计划614

流动资金归口分级管理614

结算借款614

利润总额615

利润分配615

解缴利润615

企业税后留利615

营业外收入615

亏损指标616

亏损616

利润率616

基数利润留成616

营业外支出616

亏损计划617

亏损补贴617

定额补贴617

定员定额617

产品销售收入617

产品销售税金617

目标利润618

计划亏损618

利润计划618

其他销售利润618

经营性亏损618

产品销售利润618

政策性亏损618

损益平衡图619

保本点619

贡献毛益619

差益率619

利润中心620

利润留成620

利润分配620

安全界限620

金额利润留成621

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621

增长利润留成621

利润包干621

利润递增包干621

利润定额包干621

生产费用及分类622

成本管理的要求622

四、成本、费用、资金类622

企业留利分配622

亏损补贴622

承包费622

固定比例包干622

专项留用利润622

生产费用的要素623

工业总产值的生产费用623

商品产品成本623

产品成本项目623

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624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指标624

成本开支范围624

新产品试制费625

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费625

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625

更新改造资金625

科技三项费用625

中间试验费625

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625

现金库存现额626

白条抵库626

库存现金626

现金626

货币资金626

基本建设投资借款626

专项拨款626

专用基金626

发出商品626

信用证存款627

在途资金627

外埠存款627

结算资金627

其他货币资金627

银行存款627

现金管理627

应收帐款628

应收销货款628

预付货款628

其他应收款628

保证金628

备用金628

业务周转金628

应付帐款628

应付购货款628

其他应付款628

预收货款628

复利629

单利629

年金629

应交未交款629

预提费用629

货币时间价值629

现值630

货币结算630

结算方式630

结算纪律630

现金结算630

非现金结算630

同城结算630

委托收款结算630

异地结算631

汇总结算631

托收承付结算631

信用证结算631

委托付款结算631

支票结算631

托收无承付结算631

清仓查库632

商业票据632

清产核资632

票汇结算632

流动资金定额633

周期计算法633

因素分析法633

比例计算法633

余额法634

社会成本634

个别成本634

企业成本634

产品成本634

半成品成本635

工厂成本635

车间成本635

在产品成本635

商品产品成本635

单位成本635

商品产品总成本635

可比产品成本635

销售成本636

成本管理636

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636

成本预测636

成本控制637

成本核算637

成本计划637

成本决策637

成本考核638

成本分析638

生产费用638

生产费用预算638

计划成本638

边际成本639

重置成本639

择一成本639

机会成本639

差别成本639

非相关成本639

决策成本639

实际成本639

沉落成本640

旁置成本640

现金支出成本640

质量成本640

目标成本640

定额成本640

标准成本640

成本项目641

成本计算期641

原材料费用641

责任成本641

成本计算对象641

燃料和动力费用642

工资费用642

职工福利基金642

度品损失642

停工损失642

车间经费643

企业管理费643

销售费用643

外部加工费643

工会经费644

基本费用6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