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西崛起 新起点、新跨越:《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导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江西崛起 新起点、新跨越:《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导读
  • 肖光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3524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江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西崛起 新起点、新跨越:《中共江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导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行动纲领1

一、关于报告的主题2

二、关于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3

三、关于今后五年的发展形势、总体要求和发展战略4

四、关于经济社会发展5

五、关于和谐社会建设6

六、关于党的建设6

第二章 巨大成就 深刻变化8

一、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崛起态势初步显现8

(一)国民经济进入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8

(二)经济运行效益和增长质量显著提高13

(三)江西正在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奋力崛起14

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15

(一)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期15

(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16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入快车道17

三、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赣鄱大地充满生机活力18

(一)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18

(二)积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22

四、科技领域成就斐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4

(一)科技领域成就斐然24

(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6

五、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7

(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27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30

六、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1

(一)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不断改善31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生活质量显著提高33

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的步伐34

(一)理论工作深入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34

(二)舆论宣传亮点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成为全省上下的主旋律和最强音35

(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思想道德建设蓬勃开展,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36

(四)文艺创作精品迭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37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38

(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全省人心安定,社会政治稳定41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42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42

(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44

(三)人才队伍建设开创新的局面46

(四)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扎实推进47

(五)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48

第三章 可贵探索 有益启示51

一、思路决定出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正确的发展思路51

(一)在发展视野上,坚持跳出江西看江西、立足长远看江西,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格局中谋划江西的发展,明确正确的发展定位51

(二)在发展战略上,坚持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紧紧抓住我省工业化滞后这一突出矛盾,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53

(三)在发展路径上,坚持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并举,全力推进开放型经济与创业型经济共同发展,努力实施外源型发展与内源型发展“双轮”驱动56

(四)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体现执政为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61

二、观念就是财富: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力推进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64

(一)坚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结合起来,以井冈山精神激励干部群众的斗志,坚定信念,敢闯新路65

(二)坚持用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以广博的胸怀学习借鉴省外先进经验,在“走出去、请进来”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更新观念、创新理念66

(三)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统一,既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在不争论中发展、不折腾中前进,又适应新的形势、总结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发展思路68

三、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形成加快崛起的强大合力74

(一)以发展的硬道理统领各种道理,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75

(二)以发展的目标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76

(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8

四、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79

(一)紧紧抓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基本点,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79

(二)紧紧抓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关键点,切实维护社会稳定82

(三)紧紧抓住充分发挥创造活力这一着眼点,营造和谐创业、和谐兴赣的社会氛围84

五、党的建设是坚强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86

(一)提高政治素质与领导水平并举,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86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员,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89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91

(四)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94

第四章 重要关口 关键阶段96

一、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际环境总体上仍然有利于我们的发展96

(一)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96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98

(三)新技术革命飞速发展101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为我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104

(一)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10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106

(三)我国社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109

(四)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将进一步完善110

三、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将对我省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12

(一)中部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112

(二)中部各省崛起态势逼人114

(三)进一步用好用足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政策116

四、深化对江西省情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119

(一)我省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潜力119

(二)我省发展的差距和存在的突出问题122

第五章 新的目标 新的追求125

一、在新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总体要求125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25

(二)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努力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127

(三)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新时期党的建设131

二、在新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主要内涵和目标131

(一)主要内涵132

(二)发展目标135

三、深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138

(一)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加速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138

(二)深入实施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39

(三)深入实施大开放和改革攻坚战略,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141

(四)深入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42

(五)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45

(六)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和谐发展战略,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147

第六章 创新举措 科学发展151

一、加快转变增长方式151

(一)转变增长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152

(二)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153

(三)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154

(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158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0

(一)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160

(二)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162

(三)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和社会事业发展163

(四)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165

(五)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167

三、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168

(一)江西正处在加速城镇化的关键时期168

(二)着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进一步优化城市区域布局170

(三)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173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174

四、推动开放型经济与全民创业更紧密结合175

(一)把全面开放和全民创业有机结合起来175

(二)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76

(三)下大力气推进全民创业179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181

五、大力推动科技、教育创新182

(一)加快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183

(二)大力推动教育创新186

(三)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87

六、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190

(一)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190

(二)深化各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192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93

第七章 以人为本 和谐兴赣196

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96

(一)深刻认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197

(二)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199

二、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200

(一)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200

(二)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201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205

(四)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努力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208

(五)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10

(六)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213

三、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216

(一)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216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218

(三)积极推进社会管理格局创新和管理网络建设221

(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224

(五)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25

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谐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227

(一)先进文化是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重要的软实力227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28

(三)着力培养新时期的和谐精神230

(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232

(五)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建设234

(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35

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239

(一)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意义和根本要求239

(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41

(三)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方略,努力建设法治社会243

(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246

第八章 伟大工程 重要保证251

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51

(一)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工程提供坚强保证251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253

二、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257

(一)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257

(二)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做到掌权为公、用权为民258

(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261

(四)坚持正确的群众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65

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269

(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270

(二)遵循客观规律,努力提高科学执政水平271

(三)充分发扬民主,努力提高民主执政水平273

(四)增强法治意识,努力提高依法执政水平275

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优秀领导团队277

(一)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优秀领导团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277

(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干部政绩评价体系278

(三)加大干部培养教育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280

(四)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打造政治坚定、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务实清廉的优秀领导团队283

五、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287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287

(二)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288

(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91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292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的战略任务293

(二)加强廉政教育,努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294

(三)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295

(四)下大力气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97

(五)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惩治腐败299

附录301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301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名单302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302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名单303

后记304

热门推荐